瓶爾小草|三億年前的活化石

2021-02-22 鑑花識草

最近,很多嬢嬢提著口袋、拿著鐮刀趴在單位門前的草坪上來來回回地尋覓,像是在挖地底下的什麼奇珍異寶,問過之後才知道她們在挖一種名叫「一支箭」的植物。

(↑單位門前草坪上的瓶爾小草,半小時找了一棵)

一支箭,我十來歲的時候就見過,那時候,外婆經常挖來給我燉肉吃,說這是種好東西,吃了眼睛會變明亮,然後我就連湯帶草全吃進肚子裡了,也不知道我現在視力還保持這麼好是不是小時候「藥補」的緣故。

(↑老家林子裡的瓶爾小草,基本一葉一箭)

一支箭,學名瓶爾小草,又稱一支槍、一矛一盾、蛇須草等,是一種堪稱「活化石」級別的蕨類植物,為瓶爾小草科瓶爾小草屬。它的根狀莖短而直立,具一簇肉質粗根,如匍匐莖一樣向四面橫走,生出新植物;葉通常單生,總葉柄長6-9釐米,深埋土中,下半部為灰白色,較粗大,營養葉為卵狀長圓形或狹卵形,孢子葉長9-18釐米或更長,較粗健,自營養葉基部生出,孢子穗長2.5-3.5釐米,寬約2毫米,先端尖,遠超出於營養葉之上。

瓶爾小草是一種十分古怪的蕨類植物,跟我們平常見到的蕨類植物全然不同,屬於較古老原始的擬蕨類植物(小葉型蕨類植物),常見的蕨類植物又叫真蕨類。

(↑常見的真蕨類)

瓶爾小草多生長於林下陰溼的環境,喜歡安安靜靜的待著,若不是俯下身子細細地找,很容易忽略它的存在。我們通常看到的地面部分大多數都是一片肉質的葉片和一根直立的莖,就像一個士兵,一手拿盾,一手持矛,莊嚴肅穆。輕輕的刨開土,發現土壤以下部分肉質葉片總是包裹著直立的莖,就像一支小草插在花瓶裡面!

(↑瓶爾小草的孢子囊穗)

直立的莖其實是瓶爾小草的孢子葉,頂端長出孢子囊穗,球形的孢子囊深埋其中,成熟時孢子囊穗作橫向裂開,每個孢子囊內會形成大量的孢子,孢子就是蕨類植物的繁殖器官,相當於被子植物的種子。瓶爾小草的地上部分雖然看起來簡單,但是它的地下部分卻是很龐大,地下的根系錯綜複雜,這可能是它經歷了上億年還能長存的原因之一。

(↑瓶爾小草的粗壯根系,地底下相互交錯)

瓶爾小草確實又是一味重要的中藥,它以全草入藥,具有清熱解毒和消腫止痛功能,用於小兒肺炎、脘腹脹痛、毒蛇咬傷、疔瘡腫毒等;外用治急性結膜炎、角膜雲翳、眼瞼緣炎、感冒發熱、癲癇、肺炎、胃痛、陽痿、胃痛、燒燙傷、急性結膜炎及跌打損傷等。

現在,由於瓶爾小草分布零星分散,植株小而稀少,加上人類的極度的採掘與環境惡化等原因,使其分布範圍日益縮減,數量越來越少,其中狹葉瓶爾小草目前已列為近危種。期望下個世紀或者若干年後,我們的後代還能見到瓶爾小草的實物,而不是僅僅在照片或文字裡。

相關焦點

  • 寧波高新區驚現大量三億年前「活化石」植物
    瓶爾小草的葉片比硬幣更小些。林海倫/攝  日前,在高新區的一片馬尼拉草坪中驚現大量瓶爾小草的身影!
  • 瓶爾小草
    【別名】一支箭、一支槍、獨葉一支箭、單槍一支箭、一矛一盾、矛盾草、蛇須草【來源】瓶爾小草科植物瓶爾小草Ophioglossum vulgatum L.或有梗瓶爾小草O. pedunculosum Desv.,以全草入藥。夏末秋初採收,洗淨曬乾。
  • 別名「獨葉一枝槍」「一矛一盾」,其實卻是擬蕨類……來了解下這種草坪上常有的「瓶爾小草」?
    這是一種3億年前就生活在地球上的「活化石」植物。其「家族」中,狹葉瓶爾小草是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心臟葉瓶爾小草於2014年在象山被發現,是浙江省的新記錄種類。 瓶爾小草的葉片比硬幣更小些。林海倫 攝 名叫小草,其實是種蕨 雖然被叫做「小草」,瓶爾小草的「真實身份」其實是蕨類,準確來說,是屬於比較古老、原始的擬蕨類。
  • 瓶爾小草,一矛一盾可治蛇傷
    圖片來自於《德國、奧地利、瑞士植物圖譜》周末在上海大學的意外收穫,最早和它碰面是一年前了,那時候是五一的時候回了趟南昌江農
  • 寧波發現大量3億年前就生活在地球上的瓶爾小草
    在寧波市高新區的一片馬尼拉草坪中驚現大量瓶爾小草的身影! 這是一種3億年前就生活在地球上的「活化石」植物。其「家族」中,狹葉瓶爾小草是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心臟葉瓶爾小草於2014年在象山被發現,是浙江省的新記錄種類。
  • 這小草,是我國珍稀藥用植物,目前400元一斤
    這種小草,是我國珍稀藥用植物,目前400元一斤,找到大量,能發財有一種植物,它們一手持矛,一手拿盾,莊嚴肅穆,它們就是瓶爾小草。瓶爾小草,我喜歡這個名字,它讓我想起安徒生,想起他的童話王國,在那個王國裡,有位小小的拇指姑娘,在拇指姑娘的眼中,即便是一株瓶爾小草,也是一棵參天大樹。
  • 地球5種存活至今的古老動物,第3種被譽為恐龍時代的活化石
    三眼恐龍蝦,一種出現在三億年前的古生代石炭紀時期的生物,三眼恐龍蝦在經歷了三次地球世紀大滅絕之後,至今仍有數種品系存活至今,可以說生命力非常的頑強。腔棘魚,它們最早出現於3.77億年前衍化形成,被認為是陸生脊椎動物的祖先,但腔棘魚被認為約在6,000萬年前即已滅絕,而1938年又開始出現在人類的視線當中,被譽為是「恐龍時代的活化石」。
  • 它曾和恐龍生活在一個時代,被譽為稻田裡的「活化石」,遇到別抓
    說到珍貴稀有動植物,小編在這裡就不得不提一種極為稀有罕見的小動物,這種小動物是最近才被發現的,它曾和恐龍生活在一個時代,被譽為稻田裡的「活化石」,存活至今數億年,遇到別抓。這種珍貴稀有的小動物就是恐龍蝦。恐龍蝦雖然名字帶蝦,但是它其實並不是真正的蝦類,而是一種水生昆蟲,它的學名叫做佳朋鱟蟲。
  • 存在了三億年的秘密?在非洲沙漠被解開?被掩藏的事實
    在前段時間有兩位地質學家穿越了非洲的納米比亞北部的沙漠,在其中發現了一種奇怪的山丘,他們的停留以及研究,讓一個存在了三億年的秘密,在非洲沙漠被解開,在這個世界上最古老的沙漠裡。納米比亞北部沙漠大概形成在八千萬年前,沙丘呈現一個鮮豔的紅色,許多曾踏足此地的探險者都認為這個地方太過於兇險
  • 無意臭水溝撿到的「三隻眼的傢伙」,卻是三億年前的古生物「三眼恐龍蝦」
    原來,早在三億年前,它就已經存在了。三次地球世紀大滅絕都沒有滅掉它,足見生命力的頑!現如今,三眼恐龍蝦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據說,在日本,這種生物還被當做寵物來飼養,果真是不一般的畫風啊!你會飼養這樣的生物嗎? 三眼恐龍蝦,學名:佳朋鱟蟲,在中國各地又俗稱馬蹄管子、王八蓋子、翻車車、屎殼郎崽、數錢鎖等,是已知的鱟蟲中唯一在中國發現的一種。
  • 中國解開世界免疫學謎題 靠6億年前分子活化石
    12日,中山大學徐安龍教授團隊宣布,在中國文昌魚身上發現了6億年前的免疫「分子活化石」,為「人類抗體重排機制的轉座子起源假說」提供最有力的證據。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生物類頂尖期刊《Cell》,被國外專家稱為「免疫學研究的裡程碑成果」。  人體免疫系統分為先天的固有免疫和後天可改變的適應性免疫。
  • 威遠發現成片千年植物活化石!
    桫欏和恐龍同時代,有「蕨類植物之王」的美譽,被科學界稱為研究古生物和地球演變的「活化石」,有重要的保護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          下一步,我縣將請省級專家進一步鑑定,並開展分布範圍調查,制定保護方案。
  • 五種被稱為「活化石」的動物,最後一種見證了恐龍的興起和滅絕
    在自然界中有一些動物會被人們稱之為「活化石」,這些動物都是在地球生生活了最少活了百萬年的存在,其中的一些佼佼者甚至見證的恐龍的興起以及滅絕,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五種生活在地球上的「活化石」,看看它們究竟有什麼特點。
  • 三億年前,地球上因為森林面積太大,反而屢屢造成了災難
    三億年前,地球上因為森林面積太大,反而屢屢造成了災難在現代人的心裏面總是覺得森林肯定是越多越好的,最好自己所住的這個地方到處都已經被樹木給掩蓋住了,這就說明了一個現象,當地的空氣肯定特別的優質,那你在這個地方生活的話,身體也會變得格外的健康,但是如果一下子追溯到3億年前的話就會發現,並不代表這數目越多,地球就越發的安全
  • 廣東的這一片石林,始於三億年前石炭紀時期,令無數人為之折服
    廣東陽山國家地質公園——神峰關景區,保存著始於三億年前石炭紀時期的蜂蛹石林。蜂蛹石林不同於雲南石林,它的形成及發育完全處於地下,是中國非常典型的埋藏型石林。這裡的石頭千奇百怪,婀娜多姿,似柱非柱,類獸非獸,各擁其美。
  • 《山海經》記載的六眼三腳鳥怪,難道是三億年前的巨型蜻蜓?
    在《山海經》中鳥不僅包含了禽類,也包括昆蟲類,蜻蜓的祖先最初出現於泥盆紀,大約到了三億年前石炭紀時期,大氣含氧量比現在還要高,蜻蜓開始辯得巨大。巨脈蜻蜓翅膀到達75釐米,大約經過5000萬年,從二疊紀中期到晚期,大氣含氧量減少,蜻蜓的身體開始縮小,它們是渡過幾億年甚至逃過大滅絕,還存在的昆蟲。
  • 十五首描寫小草的古詩詞,為君閒暇助興,茶餘飯後解悶
    平凡的小草,不如玫瑰香豔,不像青蓮潔白,也不如梅花堅強,不過它也是春天的信使,是花神的守護者,是藍天下大地的忠實伴侶,是草原上最亮麗的風景線。小草雖然渺小,沒有花香,沒有樹高,卻一直用它堅韌不拔的精神鼓舞著人們。
  • 為什麼「活化石」上億年都不再進化了?
    在生物學上,活化石又稱為孑遺(jieyi)物種。存活上億年的「活化石」在當下,能稱得上是活化石的生物有很多,比如硬骨魚綱下的矛尾魚、哺乳綱下的大熊貓、爬行綱下的鱷魚、銀杏綱下的銀杏、松柏綱下的水松等等。但是,能夠滿足存活上億年的「活化石」並不多。我們簡單的列舉幾種。
  • 道虎溝化石表明1.6億年前的穗花杉與銀杏類一樣是活化石
    活化石」這一概念最早出現於達爾文1859年所著的《物種起源》一書。「活化石」所反映的形態演化遲滯現象是演化生物學最令人饒有興趣的科學問題之一。 我國現代植物多樣性豐富,其中不乏大量起源古老的科屬和孑遺類群。根據化石記錄,我國的珍稀植物滇桐、珙桐、青錢柳和水杉等最早記錄可追溯至新生代早期;臺灣杉、雪香蘭等可追溯至早白堊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