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解開世界免疫學謎題 靠6億年前分子活化石

2020-11-25 搜狐網

  南方日報訊 (記者/吳少敏 通訊員/蔡珊珊)爭論了30多年的人類抗體重排機制,終於找到最有力的證據。12日,中山大學徐安龍教授團隊宣布,在中國文昌魚身上發現了6億年前的免疫「分子活化石」,為「人類抗體重排機制的轉座子起源假說」提供最有力的證據。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生物類頂尖期刊《Cell》,被國外專家稱為「免疫學研究的裡程碑成果」。

  人體免疫系統分為先天的固有免疫和後天可改變的適應性免疫。人類後天能對抗外界病菌的侵害,最關鍵的機制在於抗體重排機制發揮作用。1987年諾貝爾醫學和生理學獎美籍日裔科學家利根川進(Susumu Tonegawa)團隊創造性地提出了「重排機制的轉座子起源假說」,不過這一假說沒有得到證實,成為困擾世界免疫學界的經典科學問題。

  徐安龍教授介紹說,近十年來,團隊把能夠代表脊椎動物祖先狀態的「活化石」、尚未有適應性免疫機制的文昌魚作為研究對象,詳細比對了多個基因組草圖,從而發現文昌魚身上保留大量古老的、在脊椎動物早已滅絕的轉座子。其中一個DNA轉座子編碼了兩個類似抗體重排激活酶(RAG1和RAG2)的基因,被團隊命名為ProtoRAG。這一轉座子就是科學家長期搜索的決定抗體重排機制起源的關鍵基石,也是6億年前遺留下來的「分子活化石」。

  這一發現為「人類抗體重排的轉座子起源假說」提供了最強有力和直接的證據,具有多重科學意義:從免疫學研究來看,成果將適應性免疫的起源由脊椎動物推前到無脊椎脊索動物文昌魚,把時間從5億年推前到6億年,改寫教科書的觀點。同時,為以後的DNA研究提供新思路,此次發現的ProtoRAG是一個古老的轉座子,轉座子以往被認為是「垃圾DNA」和「自私DNA」,但現在看來,事實上其發揮著重要的積極的作用;為未來重排機制設計新的免疫抗體和免疫基因提供了新思路。

history.sohu.com true 綜合 http://history.sohu.com/20160613/n454081759.shtml report 1176 南方日報訊(記者/吳少敏通訊員/蔡珊珊)爭論了30多年的人類抗體重排機制,終於找到最有力的證據。12日,中山大學徐安龍教授團隊宣布,在中國文昌魚身上發現了6億年

");}

相關焦點

  • 道虎溝化石表明1.6億年前的穗花杉與銀杏類一樣是活化石
    目前穗花杉已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並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嚴重瀕危珍稀物種。2020年6月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董重博士、史恭樂副研究員、王永棟研究員、美國芝加哥植物園、美國橡樹泉園林基金會和耶魯大學森林與環境學院等中外機構同行合作發現,穗花杉和銀杏一樣,是名副其實的植物「活化石」。其最早化石記錄可追溯至侏羅紀。 化石證據顯示,紅豆杉科演化歷史漫長,其祖先類群在侏羅紀最早期就已經出現,並在侏羅紀和白堊紀可能已具有一定的多樣性。
  • 存活1.6億年的植物「活化石」長什麼樣?
    實習生 王溪佳 科技日報記者 張曄1億多年前,它與恐龍共生;1億多年裡,地球經歷了滄海桑田的變化,它卻至今還存活在我們的世界裡,且形態幾乎沒有發生大的變化……這樣一種神奇的生物就是紅豆杉科的穗花杉。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董重博士等人與美國科研人員一起合作,在內蒙古寧城縣道虎溝村的侏羅紀化石層中,發現了兩枚1.6億年前的穗花杉化石植物。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國家科學評論》上。科學家是如何辨別出1.6億年前化石的真實身份?作為植物界的「活化石」,穗花杉與它的祖先相比有什麼改變?它們如今的生存狀態又如何呢?
  • 1.6億年!一個存活到現在的植物「活化石」
    ◎ 實習生 王溪佳 科技日報記者 張曄1億多年前,它與恐龍共生;1億多年裡,地球經歷了滄海桑田的變化,它卻至今還存活在我們的世界裡,且形態幾乎沒有發生大的變化……這樣一種神奇的生物就是紅豆杉科的穗花杉。
  • 1.6億年樣貌不變 這種植物「活化石」暗藏古氣候秘密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董重博士等人與美國科研人員一起合作,在內蒙古寧城縣道虎溝村的侏羅紀化石層中,發現了兩枚1.6億年前的穗花杉化石植物。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國家科學評論》雜誌上。科學家是如何辨別出1.6億年前化石的真實身份?作為植物界的「活化石」,穗花杉與它的祖先相比有什麼改變?它們如今的生存狀態又如何呢?記者走訪了參與研究的相關科學家。
  • 一隻5億年前的「蝦」,將解開節肢動物起源之謎
    這一生物進化的百年謎題或被中國科學家解開。 近日,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科研團隊在全球首次發現了一種5億多年前的蝦形化石:它長相奇異,有五隻眼睛,既有海洋巨型捕食動物奇蝦的掠食性附肢,又有我們熟知的蚊蟲蝦蟹等節肢動物硬化的表皮、癒合的頭殼、多節的軀幹和分節的腿肢。
  • 這種5億年前的「四不像」動物,將解開節肢動物起源之謎
    這一生物進化的百年謎題或被中國科學家解開。近日,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科研團隊在全球首次發現了一種5億多年前的蝦形化石:它長相奇異,有五隻眼睛,既有海洋巨型捕食動物奇蝦的掠食性附肢,又有我們熟知的蚊蟲蝦蟹等節肢動物硬化的表皮、癒合的頭殼、多節的軀幹和分節的腿肢。因為其身體嵌合了多種動物的形態特徵,就如同中國傳統神話中的瑞獸——麒麟,因此被命名為「c」。
  • 為什麼「活化石」上億年都不再進化了?
    在生物學上,活化石又稱為孑遺(jieyi)物種。存活上億年的「活化石」在當下,能稱得上是活化石的生物有很多,比如硬骨魚綱下的矛尾魚、哺乳綱下的大熊貓、爬行綱下的鱷魚、銀杏綱下的銀杏、松柏綱下的水松等等。但是,能夠滿足存活上億年的「活化石」並不多。我們簡單的列舉幾種。
  • 存活了約3億年的生物,挺過了三次世紀大滅絕,如今卻被拿去養雞
    和地球誕生的時間相比人類只不過的時間長河中短暫的一個瞬間在,在地球悠長的歲月裡無數的生命滅絕,在滅絕之後又誕生新的世界。人類文明現在太過渺小,以至於連地球上的很多謎題至今也無法解開。人類來到這個世界之前還有著多個遠古時代,在這些遠古時代中生活著大量已經滅絕了的生物,其中恐龍就是我們最熟悉的,通過考古發掘我們了解到了很多滅絕了的生物距離我們有長達上億的時間跨度,在他們滅絕之後我們只能通過化石來了解他們
  • 將抗體產生機制起源提前1億年
    原標題:將抗體產生機制起源提前1億年本報廣州6月12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林潔 實習生 張奪)今天,由徐安龍教授領導的中山大學團隊宣布,在人類免疫系統起源研究中取得突破性進展,將生物適應性免疫起源向前推進1億年。據介紹,這一研究成果已在國際生物類著名期刊《細胞》雜誌發表。
  • 一隻5億年前的「蝦」
    這一生物進化的百年謎題或被中國科學家解開。近日,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科研團隊在全球首次發現了一種5億多年前的蝦形化石:它長相奇異,有五隻眼睛,既有海洋巨型捕食動物奇蝦的掠食性附肢,又有我們熟知的蚊蟲蝦蟹等節肢動物硬化的表皮、癒合的頭殼、多節的軀幹和分節的腿肢。
  • 《掮客》蘇州開機 宋茜羅雲熙解開多巴胺愛情謎題
    《掮客》蘇州開機 宋茜羅雲熙解開多巴胺愛情謎題《掮客》蘇州開機 宋茜羅雲熙解開多巴胺愛情謎題《掮客》蘇州開機 宋茜羅雲熙解開多巴胺愛情謎題《掮客》蘇州開機 宋茜羅雲熙解開多巴胺愛情謎題《掮客》蘇州開機 宋茜羅雲熙解開多巴胺愛情謎題《掮客》蘇州開機 宋茜羅雲熙解開多巴胺愛情謎題
  • 穗花杉起源至少1.6億年
    侏羅紀植物化石揭示穗花杉        近1.6
  • 125億年前的黑洞瘋狂長大,哪裡的食物?31個類星體揭開了謎題
    這些氣體暈是這些星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的完美食物,這些黑洞現在被認為是125億年前的樣子。這種食物儲存也許可以解釋為什麼這些「宇宙怪獸」在宇宙歷史上,被稱為「宇宙黎明」的時期生長得如此之快。德國海德堡馬克斯·普朗克天文學研究所的伊曼紐爾·保羅·法裡納領導了發表在《天體物理學》期刊上的這項研究。
  • 科學界的5大終極謎題,只要解開任意一個,人類都無法承受
    筆者-小文除了人類起源問題,以及地球形成之謎等等困擾了科學家數個世紀的謎題以外,還有在科學界被人們稱為「宇宙終極」的5大謎題。5個問題中的一個,人類文明就可以升級,而另一些人則認為,無論是哪一個謎題被揭開,全人類都無法接受。
  • 廣元卡爾海洋世界海洋科普:巨骨舌魚-存活上億年的「活化石」
    2021-01-15 15:54:23 來源: 花樣廣元 舉報   在這個世界上有許許多多的魚
  • Cell:40年謎題被解開 科學家成功解析巨細胞病毒和宿主之間的進化...
    圖片來源:www.phys.org2017年4月6日 訊 /生物谷BIOON/ --最近,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莫納什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解開了一個長達40年的奧秘,文章中研究人員闡明了巨細胞病毒(CMV)和機體免疫系統之間長期存在的一種進化軍備競賽。
  • 中國免疫學研究正瞄準世界發展腳步—新聞—科學網
    近日,在由中國免疫學會舉辦的第十一屆全國免疫學學術大會上,記者觀察到,在國際免疫學研究飛速發展的背景下,於四十多年前從微生物學中獨立並發展起來的中國免疫學,正努力瞄準世界發展步伐。 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 「你能相信嗎,我也在玩兒微信。」
  • 它已經存活了3.5億年,有「生物活化石」之稱
    你可能不認識這種小生物,但是它已經在地球上存活了3.5億年。它叫中國鱟,今年3月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宣布「瀕危」。同時第四屆國際鱟與保護研討會6月將在廣西的欽州和北海召開,該會議是第一次在中國大陸舉辦,突出廣西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是中國鱟的天然優質產卵場,同時中國鱟剛被納入了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保護中國鱟,別讓最後一隻中國鱟在人類嘴裡消失。
  • 四川自貢又火了,1.6億年前恐龍化石被發掘,專家:在世界都罕見!
    眾所周知,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對於地球的探索也越來越頻繁一些曾經號稱世界未解之謎的難題,在人類科技的手段之下,逐一的解開那些神秘的面紗,就連曾經的地球霸主恐龍在如今也被各種科研人員利用,AI等修復手段重現出來。
  • 地球上存在了35億年的活化石,卻是這種小東西,如今種類繁多
    地球上存在了35億年的活化石,卻是這種小東西,如今種類繁多我們地球上,空氣中含有大量的氧氣,如果沒有了這些氧氣地球上的生物將無法生存。經過科學家們的研究,地球在35億年前就已經有氧氣存在了。有氧氣,就說明會有生物存在,那地球上現在是否可能還存有這些原始的生命呢,那這些生物經過35億年的進化會變成什麼樣子呢?快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經過科學家們研究,地球上的動物出現大概是在六億年前,但是地球上的動物並不是第一批生物,最早的生物其實是植物,並且因為有了植物,地球才有了氧氣,有了氧氣才孕育出這些需要氧氣才能生存的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