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的這一片石林,始於三億年前石炭紀時期,令無數人為之折服

2020-12-06 肥芳帶你玩轉旅途

說到石林,大家一定會想到天造奇觀的雲南石林。但是,廣東的石林也毫不遜色。廣東陽山國家地質公園——神峰關景區,保存著始於三億年前石炭紀時期的蜂蛹石林。

蜂蛹石林不同於雲南石林,它的形成及發育完全處於地下,是中國非常典型的埋藏型石林。這裡的石頭千奇百怪,婀娜多姿,似柱非柱,類獸非獸,各擁其美。

有多處省級地質遺蹟奇觀,巨人齒、樹包石(絕處逢生)、橫財門、觀音溶洞、縫合線、陽山大瀑布等。如果石頭會說話,它一定會講述一個漫長而曲折的故事……

它目睹了地殼的運動、地表的變化;它記錄了生物的演化、氣候的變遷。有人驚嘆這裡的石林似人、似物。其實更應讚嘆的是:這片石林在大地滄海桑田的變化中,竟然隱藏了億年之久……

沿著迷宮般的石林小道蜿蜒上行,直如斧削的崖壁讓人目眩心馳,還有絕壁、棧道、飛瀑,洞穴、滲流、深潭、河流、翠谷、亭臺等天然奇觀,把這裡裝點成仙山瑤臺一般。

雲南很遠,陽山很近!

要看石林,何必捨近求遠,神峰關的蜂蛹石林更具獨特魅力。在絕壁空中棧道行走,頭上瀑布凌空,腳下細雨飛煙,潭面煙霞渺渺,令無數人為之折服與傾心。

相關焦點

  • 邢臺達活泉公園石碑上的化石或為石炭紀「三葉蟲」和「古馬陸」
    果不其然,在矗立的石碑上確實有類似蟲子的物體,其實這兩塊石碑是明代所立,一塊為廣源廟碑,一塊為廣源閘碑記,距今近500年。當然這個時間只是立碑時間而非化石形成時間。但是石頭上的蟲子究竟是什麼化石呢,小編只能一通亂拍,回來研究了。通過查閱資料,加上小編的猜想得出了蟲子是何物的結論。
  • 「左子聊史前」之第六期——石炭紀
    在石炭紀,一批新的陸地生命出現了。       石炭紀是古生代的第六個紀元,始於3.58億年前,結束於2.98億年前。由於這一時期形成的地層中含有豐富的煤炭,因而得名"石炭紀"。前面五個紀元的名稱可謂是讓人「秒慫」,因為都是些從日語中音譯過來的!而「石炭紀」可總算是意譯了……在石炭紀,歐美大陸終於碰上了岡瓦納大陸,合體。而西伯利亞大陸已經和它倆遙遙在望。
  • 歷史上這三個時期的地球如同雪球,3億年發生一次,原因至今未知
    看過科幻電影《後天》的朋友一定對裡面模擬出的冰封世界記憶猶新,但其實地球也有不少時期表面很多地區被冰雪覆蓋,地質學家們將這些時期稱為地球的冰川時期(冰期),這個時候的地球相對比較寒冷,這種狀況特別嚴重的時候,地球表面的大部分地區都覆蓋著厚厚的冰雪,稱之為大冰期,這時候的地球也常被稱為雪球地球
  • 石炭紀又稱巨蟲時代,是什麼原因導致昆蟲會變得異常巨大呢?
    石炭紀是地球演化的一個年代,大約距今2.9億年到3.5億年,是現代化石燃料煤炭的主要形成時期,所以叫做石炭紀,石炭紀的陸地面積比現在大很多,陸地上的生物得到空前的發展,當時的氣溫溫暖溼潤,沼澤遍布,大陸上形成了規模龐大的森林,這也是煤大規模形成的原因。
  • 石炭紀時期的森林是什麼樣的
    石炭紀或碳,是很久以前-大約3.6億年前開始的。那是一個神奇的時期,人類擁有了煤炭。是的,今天,這種燃料不被認為是最環保的,但是由於煤炭的存在,人們在涼爽的氣候中生存了數千年。在此期間,很可能不僅會形成煤炭,而且還會形成石油以及天然氣。人類應該感謝碳的本質,碳給我們留下了如此獨特的財富。那是蕨類植物和植被繁榮的時期,尤其是在這個時期的開始。
  • 無意臭水溝撿到的「三隻眼的傢伙」,卻是三億年前的古生物「三眼恐龍蝦」
    其實,這種小東西雖然長相奇怪,但其實數量卻並不少。偶爾在臭水溝等地方,也能看到這種東西,只不過平時甚少有人注意。把它放在器皿裡四處打聽,後來才知道,原來這東西名字叫做三眼恐龍蝦。一看它長三隻眼睛,就知道它一定不普通啦!原來,早在三億年前,它就已經存在了。三次地球世紀大滅絕都沒有滅掉它,足見生命力的頑!
  • 《山海經》記載的六眼三腳鳥怪,難道是三億年前的巨型蜻蜓?
    在《山海經》中鳥不僅包含了禽類,也包括昆蟲類,蜻蜓的祖先最初出現於泥盆紀,大約到了三億年前石炭紀時期,大氣含氧量比現在還要高,蜻蜓開始辯得巨大。巨脈蜻蜓翅膀到達75釐米,大約經過5000萬年,從二疊紀中期到晚期,大氣含氧量減少,蜻蜓的身體開始縮小,它們是渡過幾億年甚至逃過大滅絕,還存在的昆蟲。
  • 思南長壩鄉奇特石林 烏江流水侵蝕讓它更快生長
    思南石林的魅力,唯有走進林區內部,才可一探究竟 徐其飛 攝 石林裡的四大金剛 徐其飛 攝 在人們的腦海中,巖石是沒有生命的死物,然而在思南長壩鄉的石林中,這裡的石柱卻用一種奇妙的方式生長。
  • 這個石林實在太奢華,石頭全是白玉石,門票卻只要雲南石林一半
    不要以為廣西的玉石林名聲不如雲南昆明石林大,但實際上廣西的玉石林已經有一億多年的歷史了,形成於侏羅紀時期,可以說是非常原始的一片石林,面積足足有25公頃,可以觀賞的景點甚至多大一百多處,整個石林都是中國漢白玉地質,並且沒有經過人工雕琢,其形成原因主要是由於地質的變換以及從宋朝以來的開採,滿滿形成了各種各樣的形狀以及不同的奇觀,比如「千年駱駝」、「空中走廊」等等,看過的人無不為之咂舌。
  • 3億年前陸地「蜘蛛」,以「蜥蜴」為食,身體長達54釐米
    他是3億年前的陸地獵手,是石炭系三巨頭之一的大型昆蟲。今天我們就來見識一下地球最大的「海蠍」--蛛鱟,早先被誤認為是一種蜘蛛,生存於石炭紀,體長54釐米,頭部兩隻鋒利的大牙。是它掠食的武器,屬於中等體型的廣翅鱟。
  • 3億年前的石炭紀,為何會進化出2米長的昆蟲?
    石炭紀指的是距今2.86億到3.6億年前的一段時期,該時期被稱作「巨蟲時代」,有長達2米的「千足蟲(馬陸)」,翼展1米的蜻蜓,這些昆蟲得益於當時豐富的含氧量(高達35%)。在3.5億年前,地球生物剛剛經歷了泥盆紀,裸子植物和蕨類植物瘋狂崛起,那時候陸生動物並不多,於是在泥盆紀的5000萬年間,地球大氣的含氧量急劇上升,進入石炭紀後,大氣含氧量達到了地球歷史的最高值,平均濃度35%(現階段是21%)。
  • 雲南又一景區走紅:藏有地球近三億年演化的傑作,被稱為第一奇觀
    王安安旅行,懂你的旅行:雲南又一景區走紅:藏有地球近三億年演化的傑作,被稱為第一奇觀談到旅遊,相信很多朋友,往往會對旅途當中的奇特風景特別感興趣。在中國境內,有一種很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它吸引著遊客前往。
  • 這一處原生態的綠石林,擁有無邊的神秘,遊客:下次還來
    導語:走遍祖國大好河山,領略無數綺麗風景,一路行走,一路成長。相信綠石林很多朋友都很少去涉略過,今天,筆者就帶領朋友們走進這處原生態的綠石林。綠石林風景區位於攀枝花市鹽邊縣西北角,是黃金旅遊線路—攀枝花至瀘沽湖的必經之地,景區景觀由原始森林,高山風光、天坑地漏和彝家風情等組成。
  • 這片石林是世界喀斯特地貌的精華,被稱為「天下第一奇觀」
    昆明有一片石林非常出名,它形成於2.7億年前,從海洋經過漫長的地質變化,成了今天的石林景區。又因它涵蓋了地球上眾多的喀斯特地貌類型,是世界喀斯特地貌的精華,被譽為"天下第一奇觀"。如圖為昆明石林風景區地圖,這些石林都被河流環繞,而這片石林被認為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演化歷史最久遠、分布面積最廣、類型齊全、形態獨特的古生代巖溶地貌群落。一大早我就來到石林景區觀賞,當天天氣很好,藍天白雲,剛進去就只見到一小座一小座的石山,在導遊的帶領下,被告訴從哪面看像什麼,漸漸意會了看石的妙處。
  • 走進陽江春灣石林,神奇的喀斯特地貌,讓人驚嘆不已
    春灣石林陽江在廣東的西南面,這裡一個山與海的交融的城市,旅遊資源超級豐富。我們陽江行第二天是前往陽春市,這裡有讓驚嘆叫絕的春灣石林自然美景。在壯美的喀斯特景觀家族中,春灣石林以其纖巧綺麗、連體叢生而獨樹一幟。
  • 寧波高新區驚現大量三億年前「活化石」植物
    林海倫/攝  日前,在高新區的一片馬尼拉草坪中驚現大量瓶爾小草的身影!  這是一種三億年前就生活在地球上的「活化石」植物。「家族」中的狹葉瓶爾小草是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心臟葉瓶爾小草於2014年在象山被發現,是浙江省的新記錄種類。
  • 湘西最獨特的地質奇觀,紅色石林波浪谷,曾經的海底世界
    這是一片紅砂巖形成的石林,形態千奇百怪,但是大部分巖石身上都有明顯的波浪形,主要是水流形成的,因為這裡在4.5億年以前是海底。這片紅石林位於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縣境內,距離著名的芙蓉鎮18公裡, 芙蓉鎮屬於湘西永順縣,紅石林處於永順和古丈兩縣交界處。
  • 大規模火山活動擾動了石炭紀-二疊紀的冰室氣候
    ., 2012)讓我們回到3億年前石炭紀-二疊紀之交的地球。當時,高緯度地區覆蓋著茫茫白雪,凜冽的寒風呼嘯著,巨厚的冰川吞噬著大地,低緯度地區卻是鳥語花香、樹木繁茂。但在3億年前,地球的各個大陸是聚集在一起的,從南極一直可以連續延伸至北極附近,形成了面積巨大的Pangea超大陸。
  • 喀斯特的王國-石林,糯黑石頭寨,盡享名族獨特之美
    大家好,這裡是愉悅旅遊寶典,本期為大家推薦的旅遊景點--石林,一起來看看吧!石林石林是雲南的老牌標誌性景區,名氣很大,阿詩瑪與阿黑哥的愛情故事更是一代人的經典記憶。當《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一曲響起時,一下子就拉近了遊客與這方山水的心理距離。來到石林,也就走進了喀斯特的王國,走進了大自然兩億七千萬年風磨水洗造就的地質奇蹟。
  • 石炭紀,碳與氧的盛宴
    而全球一半以上的煤炭,都來自距今3億多年前的石炭紀。那是一個植物生長無比茂盛,大氣含氧量空前豐富的時代。一個紀?兩個紀?是古生代的第5個紀元,時間為距今3.58億至2.98億年前。19世紀初英國地質學家,科尼比爾和菲利普斯發現英格蘭和威爾斯的煤炭主要集中在一個地層中。便於1822年將其命名為「Carboniferous」,意思是「含有煤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