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這三個時期的地球如同雪球,3億年發生一次,原因至今未知

2020-12-05 科普大世界

看過科幻電影《後天》的朋友一定對裡面模擬出的冰封世界記憶猶新,但其實地球也有不少時期表面很多地區被冰雪覆蓋,地質學家們將這些時期稱為地球的冰川時期(冰期),這個時候的地球相對比較寒冷,這種狀況特別嚴重的時候,地球表面的大部分地區都覆蓋著厚厚的冰雪,稱之為大冰期,這時候的地球也常被稱為雪球地球、冰封地球等,因為看上去滿是冰雪,就像一個大雪球,海洋表面和動植物能生存的區域被冰雪擠壓得很小。

如今地球上冰川的面積為1500萬平方公裡左右,主要集中在地球的兩極和一些高原上,但是在地球大冰期到來時,冰川的面積會佔領地球的溫帶地區的海洋和陸地,有時甚至連熱帶地區也會有冰川。地質考古發現這樣的大冰期一共發生過三次,第一次發生在大約六億年前的元古代末期,稱為震旦紀大冰期,這次大冰期在世界各大陸產生的時間略有不同,時間跨度很大,在8-5.5億年前都有,當時地球上的動植物主要存在於海洋中,陸地上還很貧乏,所以陸生動植物受到的影響還比較小。

第二次發生在大約三億年前的石炭紀至二疊紀,震在旦紀大冰期後,地球經歷了長達3.3億年的溫暖時期,地球上的生命物種繁盛了很長時間。到了古生代晚期,地球又進入第二次大冰期,即石炭-二疊紀大冰期,出現在距今3.5億-2.7億年以前,發生在石炭紀中期至二疊紀初期,因石炭紀和二疊紀屬於晚古生代,又稱晚古生代大冰期,這次大冰期主要發生在岡瓦納古陸,其中在南美洲和非洲發生和消退的時間較早,在印度和澳大利亞發生和消退的時間較晚,以南半球發育大量冰川為特徵,冰川退卻之後出現了大面積的舌羊齒植物群。

第三次大冰期就是最著名的第四紀大冰期,也是對現在影響最大的冰期,其冰磧層保存最完整,分布最廣,研究也最詳盡。這次冰期依冰川覆蓋面積的變化可劃分為多個冰期和間冰期,各大陸冰期的冰川發育程度有很大差別,如歐洲大陸冰蓋曾達北緯48°,而亞洲只達到北緯60°。

雖然看上去第四紀大冰期比前兩次時間要短,但是地質學家們一般認為現在的地球仍然處於間冰期內,因為現在的氣候比歷史上很多時期要寒冷,判斷第四紀大冰期還並未結束。

從上面三個冰期的時間間隔也能發現,其周期約為將近三億年發生一次,但具體原因並不清楚,有人認為這和太陽系在銀河系中的運行有一定的關係,然而其時間和太陽在銀河系中的運行周期並不重合,也有人認為這和地球內部的熔巖活動、地球軌道的變化、地球大氣的變化乃至臭氧層的活動有關係,但是都沒有確鑿的證據能證明。

相關焦點

  • 「雪球地球」是啥?雪球地球時期,地球真的有那麼冷嗎?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最近,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研究發現,「雪球地球」時期全球並未完全冰凍,而是存在開闊海域,且這個過程中的氣候變化是動態的。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前寒武紀研究》上。
  • 7億年前的「雪球地球」
    影片主要講述了北半球因溫室效應引起冰山融化,地球進入第二冰河期,龍捲風、海嘯、地震在全球肆虐的故事。實際上,像這樣的全球冰凍並非只出現在科幻故事中。有足夠的證據表明,現實世界的確發生過如此令人難以想像的宏大事件,這就是著名的「雪球地球」假說。「雪球」(snowball)正是我們的地球在7億年前的樣子——從極地到赤道,到處都是冰蓋,氣溫下降到零下50℃以下。
  • 7億年前的「雪球地球」時期或許是因為板塊構造
    在大約 7 億年前,我們的星球曾經有過一段極寒時期,這段寒冷的時期持續了幾百萬年,那時的地球被人們稱為「雪球地球」。如今研究人員發現,板塊構造或許是雪球地球形成的原因。一項新的研究稱,板塊構造的產生,不僅引起了火山爆發及其他極端自然現象,也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海洋與大氣層的性質。
  • 「雪球地球」時期的生物是如何存活的?
    來源:新浪科技藝術家描繪的「雪球地球」。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2月3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隨著溫室氣體排放量不斷增加、地球持續升溫,全球氣候越來越接近遠古時期的地球氣候。這引發了科學家對地球氣候史的關注,尤其是諸如上新世這類比較溫暖的時期。科學家認為,我們眼下正在朝上新世時期的氣候發展。
  • 雪球地球:證據與成因
    研究認為,在歷史上,地球曾三次完全被冰層覆蓋,一次發生在約23億年前,另外兩次發生在約7億-6億年前,這三次冰凍事件使得藍色星球變成了一個大雪球,這便是所謂的「雪球地球」事件。在全球冰凍的時期,地球上的環境是極端惡劣的,平均氣溫只有-40℃,大陸和海洋都被上千米厚的冰層覆蓋,大多生物瀕臨滅絕。
  • 這段長達3億年的冰河時期,可能是地球歷史上最寒冷的時代了
    地球原本的環境中,存在大量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溫室氣體,其中甲烷是一種溫室效應極為突出的氣體,它的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的21倍左右[2],在大約32億年前的遠古地球上存在著大量的二氧化碳(含量可能超過現在100倍以上)和甲烷,這就導致了儘管那時候太陽光照比現在暗淡20%-30%左右,地球上海洋中海水的溫度也達到了80℃左右[3]。
  • 7億年前,誰讓「雪球地球」解凍
    該研究發表於國際地學著名期刊《地質學》上。  被稱為「雪球地球」這一地質史最嚴重冰室氣候事件是如何發生的?歷史上地球還遭遇過哪些比較嚴重的冰室氣候事件?研究這些極端氣候事件,對現在面臨的溫室效應有什麼借鑑意義?科技日報記者帶著問題走訪了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相關專家。
  • 6億年前的雪球地球,冰川蔓延到赤道,氣溫低至-50℃,原因成謎
    這段寒冷的時期不是你以為的冰河期,而是比冰河期還要嚴峻,那就是地球的雪球期。(圖片說明:地球的冰川期)極寒!地球的雪球期雪球地球是上個世紀提出的概念,指的是地球在距今6-7億年之前出現過的一次極其漫長的時期內兩次極寒事件,分別是斯圖特(Sturtian)冰期和馬裡諾(Marinoan)冰期。
  • 幾億年前地球曾變身"雪球" 動物們是如何活下來的?
    圖1:藝術家們渲染的「雪球地球」在距今大約7.2億到6.35億年前,地球曾進入「低溫時期」。那時我們經歷了歷史上最極端的冰河時期,幾乎整個地球都處於「冰凍狀態」,因此當時的地球也被稱為「雪球地球」。然而令人震驚的是,也正是在這個時候,複雜動物的最初跡象出現在化石記錄中,這些生物為延續至今的動物黃金時代到來奠定了基礎。那麼,在「雪球地球」如此嚴酷的環境中,為何生命不僅繼續繁衍下來,而且似乎還有日益繁榮的傾向?
  • 「雪球地球」時期是如何結束的?
    科學家認為,至少兩次「雪球地球」冰川作用出現在大約6.4-7.1億年前成冰紀時期,然而科學家卻很少掌握到這一神秘時期如何結束。目前,最新一項研究表明,成冰紀第二冰期並不像之前所認為的突然冰層融化消失,而是地球旋轉軸線震動,有規律地冰層鬆動。
  • 6億年前的雪球地球,冰川蔓延到赤道,氣溫低至-50℃,原因成謎
    前言:今天的地球,已經越來越熱,二氧化碳濃度達到新高,全球不斷變暖。不過,地球並不是始終這麼熱的,它曾經也有過一段非常寒冷的時期。這段寒冷的時期不是你以為的冰河期,而是比冰河期還要嚴峻,那就是地球的雪球期。
  • 地球冰河時期
    地球從誕生之初一共經歷了五次主要的大型冰期。第一次發生在24億年前至21億年前成鐵紀和層侵紀(元古宙)的休倫冰期,共經歷了3億多年的漫長歲月。第二次發生在8億多年前到6億3千5百萬年前成冰紀的瓦蘭吉爾冰期(元古宙),位於前寒武紀,是意義十分重大的冰期,持續時間長達1億多年,但相較於遠古時期第一次冰期已經在時間上大大縮短了很多。
  • 雪球地球:6億年前全球大封凍,解凍之後生命迎來大爆炸
    我們把這種地球上冰川到處都是的時代稱為冰期,而在冰期之間比較溫暖的時期稱為間冰期。我們現在就處於一個小的間冰期之中。二、雪球地球事件20世紀60年代的時候,科學家們已經發現,6億年前的冰川沉積物在地球上分布廣泛,包括澳大利亞南部。但是有趣的是,根據古地磁學研究(插入連結),澳大利亞地區在6億年前處於赤道附近。
  • 24億年前大雪下了整整3億年,赤道被冰雪覆蓋,地球凍成了雪球
    科學家表示,因為拉尼娜現象的出現,今年的冬天比往年的冬天還要寒冷,甚至有人提出,是不是地球將要迎來最寒冷的冬季。其實並不是,就在24億年前,地球層級經歷過一次最寒冷的時期,一場大雪足足下了3億年,就連地球最炎熱的地方赤道都沒有躲過結冰的浩劫,就在那次寒冷的冰期,地球被凍成了雪球,那麼問題來了,炎熱和寒冷哪個更為可怕呢?
  • 24億年前,寒冬持續3億年,大雪冰封地球,科學家:或再次發生
    寒冬持續3億年,大雪冰封了整個地球,就連赤道的海洋都被冰層覆蓋,幾乎所有的生物在冰雪中死亡,整個地球用了整整16億年才恢復生氣。儘管聽起來很科幻,但這卻是真實發生的事情,這就是著名的休倫冰河時期。另外,我們要知道,每隔10億年,太陽的亮度會增加10%,24億年前的太陽,早期太陽的熱量輸出要比今天低20%到25%最終的結果就是幾乎整個地球都被冰覆蓋住了,就連赤道海洋被大約一英裡厚的冰層覆蓋,那個時候的地球也被稱為「雪球地球」,那個時候,地球的平均低溫極值達到了零下50度。幾乎所有的生物都在寒冬中死亡,整個寒冬持續了3億年。
  • 「雪球地球」原因有新說(圖)
    哈佛大學一項研究表明,持續約0.5億年的「雪球地球」時期的形成與火山巖俘獲二氧化碳有著密切關係。雖然當前冰層主要覆蓋在地球極地,但科學家對遠古巖石分析發現在某一時期冰層覆蓋著全球。導致「雪球地球」時期出現的原因充滿了謎團,目前,科學家聚焦研究7.17億年前「雪球地球」時期的斯圖特冰期,該時期地球從無冰狀態進入「雪球地球」,在地質歷史記錄中出現最顯著的氣候變化。  哈佛大學地質學家艾倫·魯尼說:「最令人感到驚奇的是該冰期的持續時間。」斯圖特冰期與羅迪尼亞遠古大陸分裂的時間相吻合,當時赤道地區出現大量火山活動,暗示著斯圖特冰期可能起源於地質構造活動。
  • 7億年前地球為何變「雪球」?
    北京時間3月1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約7億1700萬年前,一種神秘現象橫掃全球,將地球變成了「雪球」。而差不多就在同一時期,如今從阿拉斯加到格陵蘭島之間的地區出現了密集的火山活動。該團隊剛開始認為,玄武巖與大氣中二氧化碳間發生的化學反應是導致該現象的原因。但這一過程太過緩慢,因此不成立,他們又將目光轉向了氣溶膠。
  • 地球變雪球的原因-冰河期
    在地球歷史上至少有兩次,幾乎整個星球都包裹在一片冰雪之中。這些戲劇性的「雪球地球」事件在大約7億年前迅速發生,並且有證據表明,連續的全球冰河時代為隨後複雜的多細胞生命在地球上爆炸奠定了基礎. 但是,科學家現在說,「雪球地球」可能是「速率誘發的冰川」的產物.就是說,他們發現,只要在短短的地質時期內接收到的太陽輻射水平迅速變化,地球就可以進入全球冰河時代.太陽輻射量不必降至特定的閾值點;只要入射陽光的減少快於臨界速率,就會出現暫時的冰川或雪球地球.
  • 全世界都是雪,只因地球變雪球,看看曾出現兩次「雪球地球」事件
    「雪球地球」事件的發生與晚前寒武紀(新元古代末期)整個地球系統的重大變化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它絕不是一個孤立的冰川事件。與整個顯生宙的冰川作用不同,新元古代冰川推進到赤道及其附近的海面。儘管對這一罕見冰川現象有不同的假說與解釋,但是越來越多研究者把它們與「雪球地球」聯繫起來,與Rodinia超大陸的裂解、超級地幔柱的活動及古地磁真極漂移一起來考慮。
  • 研究稱:地球曾是一個「雪球」
    美國地質學證據稱:地球曾是一個「雪球」  地球歷史上曾多次出現過氣候異常的時期,比如5500萬年前,地球的平均氣溫迅速上升了9℃,成為了地球歷史上最熱的時期之一;2.1萬年前,北美和歐洲的大部分地區被厚達2公裡的冰層覆蓋,並且導致海平面下降了120米之多……而地球歷史上最極端的氣候時期,很可能屬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