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將從8月1日起執行廢鈔令?總統府發言人:虛假消息

2020-12-06 澎湃新聞

緬甸總統辦公室日前否認曾發布廢除鈔票的行政命令,並表示將對散布虛假消息者採取法律措施。

據印度亞洲通訊社(IANS)7月25日報導,緬甸總統府發言人吳佐泰駁斥社交媒體平臺臉書上的信息不實。據悉,這則虛假消息稱,500、1000、5000以及10000面值的緬元紙幣將從8月1日起作廢。據25日的匯率信息,1人民幣約合214緬元。

緬甸官方報紙《緬甸環球新光報》報導稱,吳佐泰回應稱,政府已經對此展開調查,並將對散布謠言和試圖破壞國家和平與穩定的人士採取措施。同時,他向公眾表示,目前沒有與鈔票存廢相關的任何官方通告或命令。

據悉,緬甸自1948年宣布脫離大英國協獨立以後,為了打擊黑市投機者、抑制高通脹率以及促進經濟增長,緬甸政府曾於1964年、1985年和1987年三次頒布廢鈔令。

7月20日,緬甸央行將美元與緬元的參考匯率設定為1比1420。泰國《國家報》23日報導稱,與今年4月份1美元能夠兌換大約1320緬元的參考匯率相比,緬元出現貶值。對此,有緬甸經濟學家呼籲央行對匯率波動採取措施,否則經濟增長與市場穩定性將會受到影響。

據亞洲開發銀行(ADB)預測,2018年緬甸的通脹率可能為6.2%,在東協國家內處於最高水平之列。

相關焦點

  • 緬甸總統府:總統吳廷覺辭去總統職務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新華社快訊:緬甸總統府3月21日宣布,總統吳廷覺當天辭去總統職務。 按程序,有軍方背景的第一副總統吳敏瑞應當暫代總統,在7個工作日內選出新的最高領導人。緬甸媒體也有消息稱,人民院(下議院)議長吳溫敏有可能繼任總統。
  • 8月17日廢紙、廢鋼、廢銅、廢鋁、廢不鏽鋼報價、廢電瓶、廢塑料...
    山東德州德派克紙業(8月13日起)青板下調30元/噸,超市下調50元/噸。調整後不帶票到廠價:乾淨青板執行2040元/噸,普通青板執行1990元/噸,超市執行1920元/噸,紙管執行1750元/噸,所有進廠司機必須佩戴安全帽。山東德州平原匯勝紙業(8月11日起)國廢下調30元/噸。調整後執行:COCC12#執行2180元/噸;COCC11#執行2130元/噸。
  • 這項收費要調價,2021年1月1日起執行
    重磅消息山東電價調整從2021年1月1日起執行11月25日,山東發改委出臺《關於山東電網2020-2022年輸配電價和銷售電價有關事項的通知》。自2021年1月1日起,降低山東電網工商業及其他用電(兩部制)銷售電價和輸配電價,並對峰谷分時電價時段進行了優化。
  • 12月1日廢紙、廢鋼、廢銅、廢鋁、廢不鏽鋼報價、廢電瓶、廢塑料...
    山東德州泰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11月28日起)廢舊黃板收購價格上調30元/噸。調整後不帶票到廠價:A級執行2180元/噸,B級執行2130元/噸,同時提醒儘量不用高欄車否則加扣點。山東濱州天地緣紙業(11月8日起)AA、A上調30元/噸,其他不變。
  • 試管嬰兒嚴禁異種雜交 將於10月1日起執行
    東方網9月28日消息:實施試管嬰兒技術將有更加明確的規範,衛生部修訂的相關規範和倫理原則,將於10月1日起執行。規定包括:禁止實施代孕技術;禁止實施胚胎贈送;禁止實施以治療不育為目的的人卵胞漿移植及核植技術;禁止人類與異種配子的雜交;禁止人類體內移植異種配子、合子和胚胎;禁止異種體內移植人類配子、合子和胚胎;禁止在患者不知情和不自願的情況下,將配子、合子和胚胎轉送他人或進行科學研究;禁止複製人。
  • 「禁廢令」出臺!紙張價格1個月連漲3次,專家:漲價已成定局!
    國家公布「禁廢令」!紙張價格1個月連漲3次,專家:漲價已成定局!現在已經臨近春節了,往往在這段時間,物品價格都會上漲的,在最近的1個月裡,哪種物品漲價最多呢?應該是「紙張」了,我們知道紙張的價格跟原材料價格息息相關,這幾年造紙的原材料一直在上漲,導致紙張的價格上漲好像火箭一樣往上竄。
  • 廢鈔令實施一周年未能消除黑錢,卻促進了印度電子支付的流行
    印度反對派發起」黑色日」抗議而對廢鈔令不滿的人並不限於拉胡爾•甘地,當天,印度反對黨發起了對廢鈔運動的抗議活動。據半島電視臺8日報導,當天,包括國大黨在內的至少18個印度反對黨在全國各地發起遊行,呼籲將11月8日定為「黑色日」,以警示政府通過政策危害國家經濟的行為。他們表示,這是印度歷史上第一次為死亡和苦難「慶祝」。
  • 禁廢令改變造紙原料格局 行業龍頭晨鳴紙業持續受益
    據生態環境部,自2021年1月1日起,我國將禁止以任何方式進口固體廢物。「廢紙」也在禁止目錄中。作為國內造紙行業重要生產原料,「廢紙」的徹底「禁入」對國內造紙原料結構的優化升級無疑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在這一消息的刺激下,漿紙一體化龍頭晨鳴紙業股價應聲大漲。
  • 印度經濟增長結束五季連跌 廢鈔和稅改衝擊已成過去時?
    而在2016年的前三個月,印度經濟增速一度創下9.1%的高位。「五個季度後,我們看到(經濟)出現逆轉——這很鼓舞人心。」彭博社援引印度統計和計劃執行部統計長TCA Anant的話說。製造業帶動了印度經濟的反彈。周四公布的數據顯示,第三季度印度製造業增加值總額(GVA)同比增長7%,大幅高於第二季度1.2%的增速。不過,經濟增速向好的背後也不都是好消息。
  • 資訊:「禁廢令」改變造紙原料格局 行業龍頭晨鳴紙業持續受益
    據生態環境部,自2021年1月1日起,我國將禁止以任何方式進口固體廢物。「廢紙」也在禁止目錄中。作為國內造紙行業重要生產原料,「廢紙」的徹底「禁入」對國內造紙原料結構的優化升級無疑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在這一消息的刺激下,漿紙一體化龍頭晨鳴紙業股價應聲大漲。
  • 雙面「廢鈔令」 印度經濟兩難
    根據印度中央統計局近日公布的數據,印度2016-2017財年四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為6.1%,創兩年多以來最低增速(2014年四季度為6%)。與三季度的7%相比,經濟增速下降明顯,這對遠在歐洲尋求經濟合作的莫迪而言無疑是個壞消息。據悉,此數據與一些機構預測相差較大。
  • 雲南騰衝海關5月15日起將重新全面禁止緬甸稀土礦進口中國
    證券時報e公司訊,雲南騰衝海關5月15日起將重新全面禁止緬甸稀土礦進口中國。我國中重稀土礦全年消費量5-6萬噸,2018年從緬甸進口的中重離子型稀土礦約2.6萬噸,佔比近50%。全面禁止從緬甸將導致中重離子型稀土礦供給收縮。
  • 國家宣布「禁廢令」,紙張1個月「三連漲」,網友:要囤紙了嗎?
    據媒體報導,在一些紙企2020年12月7日發布第一波漲價函不到10天後,陝西、河北、山西、江西、浙江等地企業陸續發布第二波漲價函,普遍「上調200元/噸」。此後,蔗渣漿生活用紙主要產地的廣西紙企也宣布漲價。生活用紙1個月迎來三連漲,「這是準備讓我們搶紙巾了嗎?」有網友評論。小小一張紙,堪比豬肉價。
  • 關於印度「廢鈔令」你需要知道的
    印度政府驚世駭俗的「廢鈔令」實施至今已經一個多月了,最後的12月30日大限即將到來。這一個多月來,印度老百姓的生活及各行各業在「廢鈔令」下的生存狀態究竟是什麼樣的?  11月8日,印度總理莫迪向全國人民宣布,為打擊腐敗,斷絕恐怖團體資金鍊和假幣流通渠道,決定從當天午夜零時起,廢除500盧比和1000盧比兩種最大面額紙幣的流通,並會發行新的500盧比和2000盧比面值的鈔票。
  • 蔡英文隨從被爆性騷擾女武官,「總統府」藏汙納垢?
    [摘要]由蔡英文欽點的臺灣首名女武官陳月芳上校遭到騷擾,蔡英文的內衛隨從楊文志少校通過通信軟體給陳月芳發不雅照片和文字,甚至在「總統府」的洗手間、停車場攔阻她。【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蕭師言】臺灣「總統府」傳出性騷擾事件?
  • 雄安新區10月1日起將執行最嚴排放限值標準
    雄安新區10月1日起將執行最嚴排放限值標準 原標題:   本報記者周迎久 張銘賢石家莊報導 河北省《大清河流域水汙染物排放標準》《子牙河流域水汙染物排放標準》《黑龍港及運東流域水汙染物排放標準》3個嚴於國家排放標準的地方標準日前正式發布
  • 海南「禁塑令」12月1日起正式實施
    今年8月1日起,我省分階段、分區域、分重點在全省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企、學校、旅遊景區、大型商超、醫院等重點行業場所開展「禁塑」試點工作,目前試點單位替代品銷售總量約為350噸,重點行業「禁塑」試點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 廢鈔令政策後果不確定,穆迪下調印度經濟增長預期至7.1%
    視覺中國 資料圖8月30日,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對印度2017年實際GDP增速預估進行了輕微下調,從7.2%降至7.1%。該報告同時還將中國2017年經濟增速預估從6.6%上調至6.8%,將2018年經濟增速預估從6.3%上調至6.4%。
  • 菲馬尼拉華人區發現非法新冠疫苗交易,總統府發言人:只是水而已
    【搜索下載華輿APP(中新社旗下新媒體平臺),關注全球華僑華人,瀏覽世界各國媒體新聞資訊,無需翻譯——華輿在「手」,世界盡在掌握】▲(圖片來自視覺中國)華輿訊 據菲律賓世界日報報導,12月15日,菲律賓食藥警告公眾,不要從黑市購買新冠疫苗,黑市疫苗非常危險,目前,菲政府還未註冊或批准任何新冠疫苗
  • 「禁廢令」實施前夕國內多地廢紙大幅漲價 河南今年漲幅最小
    鄭州一超市內,堆放著大量紙箱(資料圖)河南商報記者左冬辰/攝河南商報記者張逸菲2021年1月1日起,我國即將全面禁止進口固體廢物。因為有著巨大的人口基數,我國各類紙品消耗數量驚人,之前廢紙也一度依賴進口。不過,隨著垃圾分類逐步推廣、回收率和回收量的逐年提升,我國從依賴廢紙進口,逐漸轉變為能夠自給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