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對「缸中之腦」這個設想有所耳聞,它的提出者是希拉蕊·普特南,他在《理性、真理與歷史》一書中,詳細闡述了「缸中之腦」的設想,簡單來說就是如果將人的大腦從身體中取出,放在一個裝有各種營養液的缸中來維持正常的生理活性,然後通過神經連接裝置將之與計算機相連,從計算機中向大腦傳輸各種模擬外界世界的各種神經電信號,並接收大腦對信號刺激的反應,從而給予相應的反饋,則大腦會認為自己處在一個現實世界中,而不會意識到自身會處在一個由計算機創造出來的虛擬環境。
「缸中之腦」的設想,從目前來看擁有眾多的支持者,當然也有許多質疑者,這個設想本身從客觀上是無法被證實或者被證偽的,因為其核心就是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的爭論。從計算機虛擬實境技術來看,其模擬的現實世界和真實世界是存在一定的誤差的,比如在無限可分的時間和空間上,這種誤差就會被放大,當我們有能力在計算精度、計算速度、數據存儲等方面,都無限逼近虛擬實境的宏觀或者微觀極限,就會必然發現這種虛擬與現實的差異,但是難度就恰恰出在這裡,我們無法逼近,因為無論是從最宏觀的宇宙尺度,還是最微觀的粒子層面,我們都無法準確地進行認知。
但是,從目前我們所認知的層面來看,大腦肯定是身體的一種器官,它是高級神經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對大腦結構的了解也比較清晰,通過大腦皮質、大腦髓質和基底核等組成結構的相互協調和配合,以腦電波和神經電信號的形式,實現運動控制、形成感覺以及情緒、思考等高級神經活動。大腦並不是一個獨立的器官,它需要與人體的血液循環系統、神經系統直接相連,以及與呼吸系統間接聯繫,以獲取維持大腦活動所必須的物質和能量。
而寄生則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生物之間的一種存在方式,寄主依靠宿主為其提供物質能量來源和寄居場所,在脫離宿主環境後,在一定時間內可以,通過特定的傳播渠道或者媒介,能夠重新找到合適的新宿主環境。而大腦與人的身體本來就已經「融為一體」,是人身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旦脫離,無論是大腦還是身體,都將無法繼續獨立地存在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