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三號月球著陸器技術創新多 裝備核電池

2020-11-29 騰訊網

嫦娥三號月球軟著陸器與月球車模型

資料圖:探月三期工程的嫦娥五號將獨立完成月球登陸採樣返回三步,堪稱濃縮版阿波羅飛船,圖為嫦娥五號模型,上面的就是返回艙

資料圖:美國阿波羅飛船的指令艙、登月艙結合體,20世紀60年代靠人類完成的任務,如今靠無人設備也能做到

資料圖:美國近年來的三代火星車勇氣/機遇號、探路者號和好奇號的尺寸對比

騰訊軍事訊 2012年11月舉辦的第九屆珠海航展上,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展出了將在明年擇機發射的嫦娥三號軟著陸探測器,它不僅將是我國發射的第一個地外軟著陸探測器和巡視器(月球車),還是阿波羅計劃結束後重返月球的第一個軟著陸探測器。

2004年中央正式批准月球探測工程立項,我國探月工程實施「繞」、「落」、「回」的三步走戰略,第一步的繞月探測器已經通過嫦娥一號探測器圓滿完成,第二步已經發射嫦娥二號作為先導星,並將通過嫦娥三號和嫦娥四號月球軟著陸探測器完成軟著陸落月,第三步則要發射月面取樣返回的嫦娥五號探測器。

2007年發射的嫦娥一號月球探測器實現了我國首次環月飛行,並繪製了我國首幅月面全圖,目前已經完成任務撞月。2010年發射的嫦娥二號月球探測器則有更多攻擊,它作為探月工程二期技術驗證的先導星,驗證了探月工程二期的部分關鍵技術,包括地球轉移軌道直接發射技術、100公裡高度近月制動的月球軌道捕獲技術、和降落相機技術,增加了X頻段測繪能力並試驗了更高速度的數據傳輸技術。嫦娥二號探測器還對探月二期工程軟著陸探測器預定著陸的虹灣區域拍攝了大量高精度的圖片,供探月工程二期的軟著陸探測器選擇著陸點。嫦娥二號探測器還進行了擴展試驗,在世界上首次實現從環月軌道轉移到日地第二拉格朗日點(S/E L2),目前它已經離開L2點,正在飛向4179號小行星並將與之交會進行抵近觀測。

探月工程二期按計劃將發射嫦娥三號和嫦娥四號兩個軟著陸探測器,它們均為著陸器和巡視器的組合體,其中巡視器位於著陸器頂端,著陸探測器有四條腿用於著陸的緩衝,而自動巡視器有六個輪子用於月面行駛。嫦娥三號探測器的著陸器需要掌握著陸自主導航控制、著陸變推力推進系統、著陸緩衝系統、月面生存熱控系統等關鍵技術,自動巡視器需要攻克自主導航巡視、月面生存熱控系統等關鍵技術,具有很高的技術難度。我國探月工程三期將發射更加複雜的嫦娥五號採樣返回探測,它將是我國第一個從地外天地採樣返回的的探測器,需要突破月面採樣封裝、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高速再入返回地球等新的一系列關鍵技術。嫦娥五號主要包括軌道器、著陸器、上升器、返回器等四個主要部分,通過關鍵的環月軌道交會對接,實現了攜帶重達2千克的月壤樣品返回地球的目標,從技術上說嫦娥五號探測器堪稱一個無人版的阿波羅飛船。

探月工程目前進入了二期階段,明年將發射的嫦娥三號探測器無疑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嫦娥三號探測器的總質量約3.5噸,將使用我國運載能力最大的長徵三號乙火箭發射,打入直接奔月軌道,並在月面100公裡高度制動進行月球軌道捕獲,隨後降低到100X15公裡軌道,並最後在15公裡高度開始月面軟著陸。

嫦娥三號探測器研製的一個核心難點,是探測器軟著陸的變推力發動機和著陸過程中使用的制導、導航和控制(GNC)技術。嫦娥三號探測器著陸過程自15公裡高度開始,15公裡到2公裡高度完成主減速和姿態調整,2公裡到100米高度緩慢下降,識別並避開大的月面障礙,100米到4米高度開始規避小的月面障礙,緩慢下降到4米高度之後開始自由下落。落月過程中嫦娥三號探測器的發動機推力變化很大,傳統發動機無法達到所需的深度節流能力,我國為探測二期專門研製了1500~7500牛的變推力發動機,它已經完成關鍵技術攻關和產品研製,並通過了地面試驗驗證,除了用於軟著陸,還將用於奔月過程中的軌道修正和進入月球軌道的軌道制動。嫦娥三號探測器任務著陸過程時間短、推進劑消耗大,還要求自動避障以提高著陸的安全性,與我國已有的太空飛行器的GNC區別很大。嫦娥三號除了使用嫦娥二號已經驗證的降落相機,還將增加測距測速雷達和雷射測距儀。從自由下落的設計看,很可能也使用了蘇聯Luna系列軟著陸探測器的γ射線測高計。

不同於嫦娥一號時過於保守,導致科學載荷技術落後性能不足的遺憾,嫦娥三號雖然是我國第一個地外軟著陸探測器,但憑藉前兩顆探測器尤其是嫦娥二號這顆先導星積累的經驗,大膽開拓創新進行了不少創新性的嘗試。嫦娥三號探測器的著陸器上攜帶了近紫外月基天文望遠鏡、極紫外相機,在巡視器上攜帶了測月雷達,都是世界月球探測史上的創舉。月基天文望遠鏡將對重要天體的光變進行長期連續監測並對低銀道帶進行巡天觀測,由於近紫外月面天文望遠鏡的獨創性,2012年9月國際月球觀測臺協會(ILOA)和中國國家天文臺(NAOC)籤訂協議,共享嫦娥三號近紫外望遠鏡和谷歌月球探月競賽(Google Luna X Prize)中ILO-X探測器的銀河系圖片數據,這將是中美近年來在航天領域的首次合作。嫦娥三號探測器攜帶了一臺極紫外相機,對地球周圍的等離子體層進行全方位的長期觀測。嫦娥三號探測器還將在月球表現實現無人月面著陸器和自動巡視車的聯合探測,自動巡視器底部將安裝一部超寬帶毫微秒脈衝雷達,用於直接探測30米內月壤結構和數百米深度的淺層月殼結構。

對於中國航天來說,嫦娥三號探測器將是我國首次獲得月球降落和巡視區的地形地貌和地質構造,還是我國探測器首次實現月夜生存。嫦娥三號的著陸器具有1年的設計壽命,而巡視器具有3個月的設計壽命,要在月球上度過14天左右的漫漫長夜和白晝,探測器使用了同位素溫差電池(RTG),這也是不久前成功著陸火星的美國「好奇」火星探測器的選擇,而14天的白晝極高溫下保證艙內正常工作溫度,探測器還需要進行複雜的溫控設計。嫦娥三號探測器還將使用佳木斯和喀什的64米和35米直徑S/X雙頻段地面深空站,使用X頻段執行深空測控任務。嫦娥三號探測器不僅在概念上創造了數個國際和國內的第一,而且作為中國航天深空探測領域技術發展和探索的裡程碑,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松鼠)

相關焦點

  • 嫦娥三號的核電池:動力持久不怕凍還可取暖
    與美俄無人探月要麼是單個著陸器,要麼是單個月球車不同,中國的嫦娥三號是把著陸器和月球車探測器結合起來的聯合探測。月球科學領域專家表示,嫦娥三號挑戰人類月球科學探測史上的幾項「首次」主要由嫦娥三號攜帶的八大科學載荷中的三件完成。
  • 玉兔二號使用核電池? 俄羅斯獻上關鍵技術, 中國: 這才是兄弟
    據俄衛星通訊社報導聲稱,中國嫦娥四號成功降落月球背面,成為了全球唯一一個國家,隨後玉兔二號探測車打開艙門,對月球表面成分進行收集,這其中包含了不少國家的技術,比如沙特高清相機、德國探測儀等,但唯獨這一鄰國貢獻最大,結果卻低調不敢邀功,他就是俄羅斯。那麼,俄羅斯此次在中國嫦娥探月計劃中,貢獻了什麼力量?
  • 中國已造出國產核電池 將裝上嫦娥三號月球車
    資料圖:嫦娥三號計劃搭載的月球車模型將於明年隨「嫦娥三號」登月的我國首輛月球車,也將裝載核動力裝置。事實上,將於明年隨「嫦娥三號」登月的我國首輛月球車,也將裝載核動力裝置。這將使我國成為繼美俄之後,第三個將核動力應用於太空探測的國家。
  • 中國的嫦娥三號月球著陸器在登月7年後仍保持強勁
    根據中國國家航天局的最新消息,中國在月球的近端和遠端都運行著月球飛船。在嫦娥三號登月計劃,其中包括一個月球著陸器和月球車小,在2013年12月雨海背定了下來,使中國只有第三國在月球上軟著陸。 9月初,月球探索與太空計劃中心表示,儘管流動站在地面停留31個月後咬傷了月塵,但任務著陸器仍在運行,著陸後超過2,400天。
  • 嫦娥三號登月成功 五星紅旗在月球亮相
    第一面登上月球的五星紅旗15日晚通過電視直播「亮相」。中國探月工程總指揮馬興瑞隨後宣布,嫦娥三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來自中國月球車車身上的這一圖像,是由當天凌晨釋放它的著陸器拍攝的。23時許進行的首次互拍成像試驗中,著陸器和月球車用各自攜帶的相機互相拍照。
  • 第一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嫦娥四號著陸器、月球車外觀公布
    8月15日,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的著陸器、月球車外觀設計構型在北京公開,同時月球車全球徵名活動也正式啟動。中國月球探測工程2004年正式啟動,命名為嫦娥工程,2007年發射嫦娥一號,2010年發射嫦娥二號,2013年發射嫦娥三號。
  • 嫦娥三號著陸器拍攝月球影像圖
    嫦娥三號著陸器拍攝月球影像圖 2014-01-19 14:30
  • 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球背面
    相對於嫦娥三號,嫦娥四號著陸區地形複雜,難度更大。早在1959年,前蘇聯的「月球三號」探測器就首次拍攝到了月球背面,並把圖像成功傳回地球,並製作了世界第一個月球儀。同嫦娥三號相比,需要運載火箭將探測器送入更高的地月轉移軌道,而其軌道精度要求基本不變。受發射時間等因素的影響,發射窗口數量減少,嫦娥四號工程對運載火箭提出了更高精度和可靠性要求。5、國內首次實現同位素核電池的太空應用嫦娥四號首次採用了同位素核電池(鈽-238)供電方式,但還只是輔助作用,主要還是靠太陽能板供電。
  • 嫦娥三號著陸器和巡視器成功互拍
    12月15日晚,正在月球上開展科學探測工作的嫦娥三號著陸器和巡視器進行互成像實驗,「兩器」順利互拍,嫦娥三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未來幾天,在進行科學探測的同時,「玉兔」號月球車還將繞陸器繼續行駛,從不同角度與著陸器多次互拍。這是北京飛控中心大屏幕上顯示嫦娥三號著陸器上的相機拍攝的「玉兔」號月球車。
  • 歐陽自遠:嫦娥三號月球車核電池可續航30年
    資料圖:嫦娥三號我國將於明年發射「嫦娥三號」衛星對月球進行軟著陸探測,目前衛星正在按計劃準備。月球車降落不用降落傘歐陽自遠介紹說,嫦娥三號的著陸器和月球車將共同在月球上軟著陸,之後著陸器不移動,而月球車則要在月球上行走,兩者聯合完成探測任務,這在世界上還是首次。歐陽自遠指出,嫦娥三號明年仍將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其中最難的一件事是降落。
  • 中國太空飛行器核電池技術與美國技術相差還有多遠
    嫦娥仙子月宮取寶,天問一號火星探路,中國航天接連放大招經歷的高光時刻,但是細心的你注意到一個細節沒有,美國好奇號火星車安裝了核電池在火星上開了8年仍然精力充沛,其實不止好奇號,曾經的旅行者一號,二號,阿波羅登月飛船,新視野號,最新的毅力號等等,都使用了核電池,反觀中國的「當家花旦」嫦娥五號和天問一號依然是渾身披掛電池板,是它們不需要核電池,還是技不如人呢?
  • 火箭加注燃料 嫦娥三號明晨奔月
    「嫦娥三號」將首次實現月球軟著陸和月面巡視勘察,並開展月表形貌與地質構造調查等科學探測。目前,發射場設施設備狀態良好,各項測試結果正常,已完成全區綜合演練,發射任務準備工作進展順利。  「火箭加注燃料,意味著發射真正進入倒計時。這將是長三乙火箭的第25次出徵。」嫦娥三號火箭系統總指揮岑拯說。
  • GSIS特邀論文 | 嫦娥三號和嫦娥四號月球車任務的地理空間技術
    」中國探月工程是《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明確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標誌性工程,自2004年1月立項並正式啟動以來,已連續成功實施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和嫦娥四號等五次任務。
  • 揭秘嫦娥三號:我國首輛月球車究竟是啥樣?
    嫦娥三號探測器預計將於12月發射,其承擔月面巡視探測任務的中國第一輛月球車 我國自主研發的嫦娥三號將是中國發射的第一個地外軟著陸探測器和巡視器(月球車),並且是阿波羅計劃結束後重返月球的第一個軟著陸探測器。「嫦娥三號」月球車原車設計質量為140千克,由移動、結構與機構、導航控制、綜合電子、電源、熱控、測控數傳和有效載荷共八個分系統組成。以太陽能為能源,能夠耐受月表真空、強輻射和高溫差等極端環境。
  • 不學美國用核電池,就是技不如人?詳解嫦娥五號背後的難言之隱
    美國旅行者號使用核電池續航至今,嫦娥五號為何不使用?1977年,美國發射「旅行者1號」及「旅行者2號」空間探測器,目的是探測外層星系空間,至今已過去了40幾年,旅行者號仍在繼續工作。核電池是旅行者號工作至今的重要原因之一,且預計將續航到2025年。
  • 嫦娥三號著陸器超期服役14個月 嫦娥五號轉入正樣研製
    記者19日從國防科工局組織召開的探月工程重大專項領導小組第十五次會議上獲悉,嫦娥三號著陸器於2月18日成功自主喚醒,進入第28個月晝,工作正常。經探月工程重大專項領導小組會議審議,嫦娥五號任務正式由初樣研製轉入正樣研製階段,預計於2017年前後完成研製並擇機發射。 嫦娥三號和嫦娥五號分別肩負著我國探月工程二期「落月」和三期「採樣返回」的主任務。
  • 嫦娥5號為何在這一天著陸月球?取樣要求48小時內完成,為什麼?
    北京時間12月1日23時,我國嫦娥5號「著上組合體」成功著陸月球正面西北部的呂姆克山脈,呂姆克山脈位於風暴洋北部,嫦娥3號落月點虹灣西部,是一座孤立的火山,位置在月面緯度坐標40.8°N,月面經度坐標58.1°W,距離嫦娥3號距離約1000公裡。
  • 「嫦娥四號」看到的月球和背後的故事
    這項技術研究由中科院空天院電磁輻射與探測技術院重點實驗室的研究團隊攻堅克難,歷時兩年多成功研製完成。   測月雷達是一種基於月球巡視探測器平臺(「玉兔二號」月球車)的高解析度次表層穿透探測雷達,是通過電磁波對月球淺層地質結構進行探測,其中包括月壤厚度及其分布、漂石和熔巖管等的分布以及月球次表層巖石地質結構等信息。
  • 不學美國用核電池,就是技不如人?嫦娥五號背後有何難言之隱?
    美國旅行者號使用核電池續航至今,嫦娥五號為何不使用? 1977年,美國發射"旅行者1號"及"旅行者2號"空間探測器,目的是探測外層星系空間,至今已過去了40幾年,旅行者號仍在繼續工作。核電池是旅行者號工作至今的重要原因之一,且預計將續航到2025年。
  • 中國嫦娥3號著陸器:月球7年,玉兔已逝,依舊堅守
    中國的探月工程,讓月球的近端和遠端都有了中國的足跡,在嫦娥3號月球探測任務中,一個月球著陸器和月球車到達月球表面,中國也成為第三個在月球軟著陸的國家。2020年,嫦娥3號任務中的玉兔漫遊車已經停止工作,但著陸器依舊持續運行,目前已經超過2400天,科學觀測站以及天文愛好者,都可以接收到嫦娥3號著陸器發送到地球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