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5號為何在這一天著陸月球?取樣要求48小時內完成,為什麼?

2020-12-04 有趣探索

北京時間12月1日23時,我國嫦娥5號「著上組合體」成功著陸月球正面西北部的呂姆克山脈,呂姆克山脈位於風暴洋北部,嫦娥3號落月點虹灣西部,是一座孤立的火山,位置在月面緯度坐標40.8°N,月面經度坐標58.1°W,距離嫦娥3號距離約1000公裡。

跟之前的嫦娥3號和嫦娥4號著陸情況不同,嫦娥5號要求在48小時內完成表取和鑽取兩種方式的取樣,然後將2千克月球樣品倒進一個特殊貯存罐中,特殊貯存罐位於上升器頂部,採樣完成後進行密封,做好返回近月軌道的準備。

按要求,12月3日晚23時左右,嫦娥5號上升器帶著月球樣品擇機點火起飛,尋找等待在200公裡高近月軌道上的軌道器。問題來了,為何嫦娥5號選擇在這一天著陸月面?取樣還要求48小時完成,為什麼?是因為我國科學家等不及了嗎?事實不是這樣,原因在這裡。

我們知道月球表面即是一個「火爐」,也是一個「冰爐」,月晝期間,太陽直射點溫度可高達127攝氏度,一種可以煮熟食物的溫度,月夜期間,由於高真空環境無法保留溫度,月面冷得很快,溫度可低至零下180攝氏度,比地球的高極還要冷得多。

我國的嫦娥3號和嫦娥4號為了能經受住月面極端低溫的考驗,部署了一塊核電池,準確來說核電池是一种放射性同位素發電機,跟美國旅行者1號上同位素發電機原理一樣,通過放射性物質來得到溫度,保證著陸器上的重要儀器和部件在月夜期間不被凍壞。

跟以往的嫦娥3號和嫦娥4號有所不同,嫦娥5號著陸器和上升器並沒有部署核電池,無法自動保溫,為了在一個溫度適宜的時間段內著陸月面呂姆克山脈,嫦娥5號的發射和著陸月面可以說是卡準了時間點,保證「著上組合體」機械臂在取樣過程中不熱也不冷。

嫦娥5號11月24日發射,12月1日著陸月面,11月24日是陰曆十月初十,而12月1日是十月十七。我們知道十月十五是月圓之夜,月球全部正面被陽光所照亮,但對於位於月球正面西北方的呂姆克山脈而言,十月十七至十月十九剛好是月表溫度最適宜的一段時間。

嫦娥5號選擇12月1日著陸月面,12月3日離開月面,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這段時間呂姆克山脈上的陽光最為強烈,能看得更清楚,能讓著陸器和上升器上的太陽能電池版製造出更多電量,為機械臂在月面上多次表取和鑽取提供充足電力,要知道取樣過程要持續數小時。

如果嫦娥5號錯過這段時間著陸月面,光照就沒有那麼強烈了,不僅光線很暗,並且月面溫度也很低,搞不好還沒有取到月球樣品,很多精密的科學儀器和和元器件就已經被凍壞了。

嫦娥5號順利採樣,但接下來還會經歷三次全新的考驗,在嫦娥5號在取樣和封裝結束後,該到上升器點火返回200公裡高近月軌道的時候了,從月面發射,進入近月軌道,需要將速度加速到1.8公裡每秒,這對於上升器而言是一次全新的考驗,因為我國之前從未發射過,沒有任何借鑑經驗。

另一次全新的考驗是在,上升器與軌返組合體在200公裡高近月軌道上對接,為了精準地對接,軌返組合體會放出4個爪子,牢牢地抓住上升器,直到上升器成功將貯存罐傳給返回器,到了這一步,上升器的使命完成了,它將帶著光榮與軌道器分離,最後消失在我們的視線裡。

為了返回地球,軌返組合體又要再次點火噴發,把當前每秒1.8公裡速度加速到每秒2.4公裡,逃脫月球引力。最一次考驗是將返回器射向地球大氣層,根據我國科學家的說法,由於從月球飛回的返回器速度非常快,為了降低速度,返回器重回大氣層時,就像石頭在水面上打水漂一樣,要在大氣層跳躍好幾次,然後慢慢落下。

相關焦點

  • 嫦娥5號為何在這一天著陸月面?取樣要求48小時完成,為什麼?
    跟之前的嫦娥3號和嫦娥4號著陸情況不同,嫦娥5號要求在48小時內完成表取和鑽取兩種方式的取樣,然後將2千克月球樣品倒進一個特殊貯存罐中,特殊貯存罐位於上升器頂部,採樣完成後進行密封,做好返回近月軌道的準備。按要求,12月3日晚23時左右,嫦娥5號上升器帶著月球樣品擇機點火起飛,尋找等待在200公裡高近月軌道上的軌道器。問題來了,為何嫦娥5號選擇在這一天著陸月面?
  • 嫦娥五號的月面 48 小時
    在月面的 48 小時,嫦娥五號自主完成了從挖土到打包,從升旗到起飛的一系列任務。向月球出發嫦娥五號探測器原定於 2017 年出發,這一遲到了三年的地外天體採樣之旅,可謂是我國迄今為止最為複雜的航天任務。公開資料顯示,嫦娥五號此次任務共有 11 步。
  • 同樣是月球取樣,為何阿波羅號帶回380千克,嫦娥五號只有2千克?
    同樣是月球取樣,為何阿波羅號帶回380千克,嫦娥五號只有2千克?毫不誇張的說,嫦娥5號的任務是我國航天史上最為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在12月3日23:10,嫦娥5號的發動機成功工作了5分鐘,並且將攜帶的樣品艙升起,成功的送入到了預定的環月軌道。沒有想到的是嫦娥5號取的樣本只有2千克而已,在50多年前美國阿波羅飛船從月球上獲得了380千克的樣品。50年前後為何兩國取回的月球樣品會有如此大的差距呢?
  • 嫦娥5號月球取樣和隼鳥2號小行星取樣,哪一個技術難度更大?
    我國計劃在今年11月份發射嫦娥5號到月球進行月球土壤採集,並帶回地球。而日本則是「隼鳥2號」探測器成功地從「龍宮」小行星採樣,目前已經在返回地球路上。作為亞洲的兩個強國,也是航天領域先進技術的體現,兩國的天外採樣難度有什麼不同,哪家的難度更大呢?
  • 相比較50年前美俄的月球取樣返回,嫦娥5號有什麼特點和優勢?
    進入11月份,我國航天還有一個壓軸大戲,那就是世界矚目的「嫦娥五號」即將要發射,不但是我國首次進行月球取樣返回,也將是21世紀世界上首個完成月球取樣並返回的國家!除了第一位登陸月球的太空人阿姆斯特朗外,第二位太空人奧爾德林也很快踏上月球表面。兩人在月球上活動了2.5小時,除了使用鏟子和帶有爪的探杆進行了巖石標本收集,還用鑽杆取得了兩根巖芯。
  • 日本飛船取樣,美國飛船取樣,我國嫦娥5號取樣,誰更先進?
    環繞在200公裡高月球軌道上的嫦娥5號,成功在月球風暴洋附近取得月球樣品。已經送回小行星樣品的日本隼鳥2號,現在開啟了第2段探索旅程。已經取得小行星樣品,等待返程的美國OSIRIS-REx號。美國OSIRIS-REx號,我國嫦娥5號,三艘人造飛船都已經成功在地外世界取樣,從取樣技術上來看,誰的技術更先進呢?
  • 相比較50年前美俄的月球取樣返回,我國「嫦娥5號」有什麼特點和優勢?
    進入11月份,我國航天還有一個壓軸大戲,那就是世界矚目的「嫦娥五號」即將要發射,不但是我國首次進行月球取樣返回,也將是21世紀世界上首個完成月球取樣並返回的國家!除了第一位登陸月球的太空人阿姆斯特朗外,第二位太空人奧爾德林也很快踏上月球表面。兩人在月球上活動了2.5小時,除了使用鏟子和帶有爪的探杆進行了巖石標本收集,還用鑽杆取得了兩根巖芯。
  • 美國取樣380千克,嫦娥5號預計取樣2千克,是技術不夠先進嗎
    在經過兩次軌道修正和兩次太空剎車之後,我國嫦娥5號月球探測器成功進入200公裡高近月軌道,在我國專業人員的精確控制下,著上組合體與軌返組合體成功分離,現在著上組合體只需專心等待著陸指令,然後軟著陸月球上最大月海-風暴洋。
  • 美國取樣380千克,嫦娥5號預計取樣2千克,是技術不夠先進嗎
    在經過兩次軌道修正和兩次太空剎車之後,我國嫦娥5號月球探測器成功進入200公裡高近月軌道,在我國專業人員的精確控制下,著上組合體與軌返組合體成功分離,現在著上組合體只需專心等待著陸指令,然後軟著陸月球上最大月海-風暴洋。
  • 為何嫦娥5號返回艙要降落四子王旗?有可能砸中人嗎?怎麼處理
    近段時間,我國嫦娥5號的一舉一動都被全世界重點關注,這是人造物時隔近半個世紀後的再次登月取樣,因此嫦娥5號消息刷屏國內外各大媒體。嫦娥5號著上組合體完美降落月球正面,48小時獲取兩公斤月球樣品,上升器從月面霸氣升空,上升器與軌返組合體完美對接,月球樣品安全轉移,軌返組合體與上升器成功分離,上升器受控撞月等。
  • 嫦娥五號月球取樣,美國上演緊張刺激的矛盾心理,究竟為何?
    在此之前,距今最近的兩次月面採樣分別是1976年蘇聯Luna 24採集月壤170g、1972年美國Apollo 17採集月壤110.5kg。換句話說,自1972年後的48年中,NASA對月球土壤的研究都是在吃此前幾次採樣的老本,並未再獲得過新的月球土壤,以蘇聯當時和美國的關係,估計蘇聯也沒有送過月壤給美國。
  • 嫦娥五號為何只停留48小時?它必須回來,否則將趕不上「班車」
    嫦娥五號已經在呂姆克火山山麓上登陸成功,嫦娥工程的收官之作,取樣返回勝利在望了,如果取表土返回的話會很快,但它如果需要鑽深2米的話就需要折騰一下了,怎麼也得幾天!它需要經歷幾個難關和NASA在月球上鑽孔沒有時間限制不一樣,嫦娥五號的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是有歸期的,為什麼呢?因為月球的黑夜長達半個月,在這個半個月內啥事都做不了,只能靜靜的捱過寒冷的月夜,因為月夜最低溫達零下170攝氏度,大部分太空飛行器在沒有保溫的情況下捱過月夜,所以嫦娥五號必須要在此之前回來!
  • 嫦娥五號為何只停留48小時?它必須回來,否則將趕不上「班車」
    嫦娥五號已經在呂姆克火山山麓上登陸成功,嫦娥工程的收官之作,取樣返回勝利在望了,如果取表土返回的話會很快,但它如果需要鑽深2米的話就需要折騰一下了,怎麼也得幾天!嫦娥五號著陸效果圖所以接下來幾天裡嫦娥五號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準備鑽入月面以下2M,NASA的火星探測器洞察號鑽孔就遭遇了不少麻煩,萬一鑽到堅硬巖石,折騰的時間就久了!
  • 嫦娥五號成功登月,接下來它要馬不停蹄地忙碌48小時
    嫦娥五號探測器動力下降過程降落相機拍攝的圖像,圖片來自國家航天局自此,嫦娥五號成為中國第三個,在月面軟著陸的探測器。第一個是嫦娥三號和玉兔月球車,它們在 2013 年 12 月,軟著陸在月球雨海西北部。
  • 嫦娥五號成功在月球軟著陸!這七大知識點你不能不知道!
    著陸地點位於月球風暴洋北部呂姆克山脈附近,將在這裡開展月壤取樣工作。騰訊太空 文/喬輝據國家航天局獲悉消息,北京時間2020年12月1日23點13分左右,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成為我國第三個成功實施月面軟著陸的探測器,該地點位於月球風暴洋北部呂姆克山脈(Mons Rümker)附近。
  • 嫦娥五號成功登陸月球,這七個知識點拿好不謝
    一、為什麼要選呂姆克山附近作為著陸地點?科學家對於取樣的難度早有心理準備,他們在地面上進行了各種模擬取樣實驗,最終決定用鑽探取樣和表面抓取取樣兩種形式。據悉,計劃鑽探取樣0.5千克,表面抓取1.5千克。這些樣品物質將裝入上升器中,準備升空。六、嫦娥五號要在月面停留多久?這幾天夜幕降臨時,你抬頭看一看月球就會發現,月球正處於其最圓時附近。
  • 預測嫦娥5號月球順利取樣返回的戰略意義
    正常情況下,地球每天吸收的太空塵埃、小行星和彗星的殘骸物質,大約24小時內有幾十噸的重量;如果遇到流星雨這種高峰期,每24小時吸收的外太空物質甚至超過百噸的級別。因此別看絕大部分流星或者自然隕星的體量都不大,但是耐不住數量太多,因此加起來的總量就相當可觀了。而最終被地球吸引而隕入的物質也不單純是固體和氣體,甚至還有太空中的水資源,這就是含水彗星的碎片。
  • 嫦娥七號擬開展月球南極著陸與巡視探測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訊 (記者付毅飛)國家航天局網站7月29日透露,我國嫦娥七號任務擬開展月球南極著陸與巡視探測。 國家航天局、教育部、科技部、中國科學院、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近日聯合下發《關於開展嫦娥七號和小行星探測科普試驗載荷創意設計徵集活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於29日發布於國家航天局網站。
  • 嫦娥5號用蘇聯50年前的舊技術?和月球16號一對比,結果出來
    5號只不過是使用了蘇聯50年前的舊技術成功獲取月球樣品,要知道50年前的1970年9月,蘇聯月球16號成功獲取了101克月球樣本,創造了人造物自動取樣的歷史。5號要比月球16號複雜得多,嫦娥5號採樣全過程由四器互相配合來完成,著陸器主要用來著陸月面,上升器主要任務是從月面起飛,將樣品轉移給返回器,軌道器主要用來飛行,從地球飛往月球,從月球飛回地球,返回器主要用來存放月球樣本,以及返回地面。
  • 「嫦娥四號」為何要落月球背面
    新聞背景 經過20多天的太空飛行,「嫦娥四號」很快將著陸於月球背面預選著陸區——月球南極-艾肯盆地內的馮·卡門撞擊坑,成為世界第一個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探測的太空飛行器。「嫦娥四號」落月探測器是2018年12月8日升空的,2018年12月12日進入月球軌道。那麼,「嫦娥四號」為什麼要落到月球背面?落到月球背面有哪些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