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穴奇案:飢餓與生存 善良與道德 營救是為何?人間真善美

2020-12-05 青燈的小書蟲

五名洞穴探險者受困山洞,水盡糧絕,無法在短期內獲救。為了維生以待救援,大家決定抽籤吃掉一人,犧牲他以救活其餘四人。威特莫爾是這一方案的最初提議人,但在抽籤前又收回了意見;其他四人執意抽籤,恰好選中了威特莫爾做犧牲者。獲救後,這四人以殺人罪被起訴並被判處絞刑。

洞穴

相信法學生對這個洞穴奇案不會陌生,這是美國法理學大家富勒1949年在《哈佛法學評論》上發表的假想公案(紐卡斯國洞穴奇案)。富勒不僅虛構了案情的具體細節,還虛構了五位大法官對此案的判決書,並且判決書的觀點各不相同。1998年,法學家薩伯在富勒的基礎上又進行了一個假設命題,即五十年後這個案子有機會翻案,新的九位大法官又會有什麼不同的判決意見呢?

小編不是專業的法律從業者,今天就帶大家從道德方面進行一次解析。

1、善良的人們開始營救

當人們得知探險者被困於石灰巖洞中時,一支營救隊伍火速趕往了出事地點。營救難度之高遠遠超出預計,需要不斷增加營救人員和機器。工人、工程師、地質學家和其他專家搭建了一個大型臨時營地。

營救

然而洞穴地處偏遠,運送營救人員和機器的難度極大。因為山崩仍不斷發生,移開洞口堆積巖石的工作好幾次中斷,其中一次山崩更奪走了十名營救人員的生命。在營救過程中,洞穴探險協會自有資金很快用完,接著八十萬弗裡拉(紐卡斯國貨幣)的公眾捐助和法定撥款投入營救工作,這筆錢在受困者獲救前也花得精光。

2、堅持的意義

在探險者被困洞穴的第三十二天,營救終於成功。為了這一次洞穴救援,花費了極大的人力、物力、財力,甚至還損失了十名營救人員的生命。如此巨大的損耗,只為了救助五名洞穴探險者,值得嗎?有意義嗎?毋庸置疑,答案是肯定的。

生命

生命是神聖不可侵犯,至高無上、極其重要的,是無法用簡單的商業價值來衡量的。尊重生命和關愛生命是道德的最高價值。

在明知救援過程會有犧牲的可能,仍摒棄私慾,義無反顧地進行施救。營救隊伍積極地堅持地施救是對道德的遵循,是尊重生命和關愛生命最直接的體現。那不幸殞命的十名營救人員更是對至善最好的詮釋。

3、一己私慾違背了道德

而在洞穴裡發生了什麼呢?為了能讓自己活下去,四名探險者殘忍地殺害了另一名探險者威特莫爾。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他們可以聯手殺害自己的同伴。有人會說,他們不這樣做會活不下去,他們已經沒有其他的辦法了。那麼積極營救的人員呢?

不要放手

他們明知會有犧牲仍在實施救援,即使發生了慘重的傷亡,仍沒有放棄。難道他們不想好好活下去嗎?他們不可以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而放棄救援嗎?可以的,但他們不會這樣做。因為他們心裡有善,有著穩固的道德原則。他們尊重生命,尊崇道德。而為了一己私慾無情殺害自己同伴的四名探險者,是在褻瀆生命,漠視道德,是為人所不齒的。

4、何為道德?至善也!

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們共同生活及行為的準則與規範。道德往往代表注入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

愛善

道德以善惡為標準,教導人們認識自己,對他人、對社會應負的責任和應盡的義務,正確地選擇自己的生活道路和規範自己的行為。道德是引導人們追求至善的良師。至善,最崇高的善。朱熹集註:「言明明德,親民,皆當至於至善之地而不遷,蓋必其有以盡夫天理之極,而無一毫人慾之私也。」

道德應是人人都該遵守的行為準則,保存善良是對道德最好的遵守。

小編與大家共勉之!

真善美

相關焦點

  • 洞穴奇案的十四種判決及法理探析
    1998年,美國葉爾漢姆學院哲學系教授彼得•薩伯,假設此案在五十年後翻案,他再次虛擬了九位大法官的判決意見,具體參見薩伯所著《洞穴奇案:九份新意見》(大陸的譯名為《洞穴奇案》,香港商務印書館的譯名為《洞穴奇案的十四種判決》)。當我在炎熱的夏天,通讀這十四份判決意見書時,我感到很困惑,它們到底是判決意見書還是辯護律師的意見書?
  • 洞穴奇案,法律與道德的衡量
    各位大家好,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在法學界讓人「頭疼」的洞穴奇案。這一案子是一位法學家虛構的案子,有很多法學家基於這個案子的討論寫出了法學名著。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案情。更糟糕的是探險者的食物在被困第23天時就已經吃完,而根據救援隊的預估,至少還需要十天才可以打通洞穴的通道。在這時,探險者發現可以用自己攜帶的無線對講機和洞外的救援人員聯繫。
  • 《洞穴奇案》:極端倫理困境視野下的法哲學對話
    《洞穴奇案》始於一個令人揪心的案例——五名洞穴探險人因山體塌方被困洞穴,食材耗盡,陷入絕境,為了維持生存,決定以抽籤的方式選出一名犧牲者,其餘四人吃掉他的血肉以存活。威特摩爾是這個方案的最初提議人,但在抽籤前撤回同意,其餘四人仍執意抽籤,並恰好選中了他。最終,四人獲救,威特摩爾被「犧牲」。獲救後,四名倖存者被檢察機關指控殺人罪。
  • 《洞穴奇案》:在極度虛構的困境中,如何踏出一條現實的正義之旅
    導讀:《洞穴奇案》被譽為法治史上「最偉大的法律虛構案」,這是因為它的產生、發展都是在一個虛構空間的極度困境中進行,但是又能將人們極為真實的代入其中,身臨其境的去理性思考,科學論辯,探尋正義!在《洞穴奇案》中,五名探險者陷入了極端的生存困境中,如果選擇犧牲一個人的利益,可以避免其他四人繼續陷入生存的危險之中,他們的行為看似在緊急避險;因為他們採取的行為是可以使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餓死),而此時採取的是損害較小的利益(1 人的生命)。
  • 書評:由《洞穴奇案》一書探尋法哲學原理及其啟示
    原創:首發於牛虻公眾號  導讀:《洞穴奇案》是由後浪出版公司九州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法哲學類的書籍。書裡假設了洞穴案例,引發了書中14位法官的討論。假設非常有意思,先預設時間來到公元4300年。
  • 每個人都燒腦的洞穴奇案
    案件1:這是薩伯《洞穴奇案》的假想案例:五名洞穴探險人受困山洞,水盡糧絕,無法在短期內獲救。為了維持生存以待救援,大家約定抽籤吃掉其中一人,犧牲他以救活其餘四人。威特莫爾是這一方案的最初建議人,但在抽籤之前突然返回決定收回建議。
  • 《洞穴奇案》:一個故事引發的法理學經典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洞穴奇案》著 者:【美】彼得·薩伯(Peter Suber)譯 者:陳福勇 張世泰 出 版:九州出版社 洞穴探險者案是美國法理學家富勒於70多年前發表的假想公案:五名探險者受困洞穴,為生存「不得不」分食其中一人,被抽籤選中的是最初提出該建議
  • 真善美一詞,是什麼意思
    真善美一詞,是什麼意思真就是誠實,善就是善良,美就是美好,所以誠實,善良的品格是和美好在一起說的。其實其本質就是仁義禮智信。誠實的就是美好。所以提倡的美育教育,其實是沒有提倡到根本上根本是仁義禮智信。日本鄉村建築絕對不擁擠,為何,正德利用,正德才能利用,而不是貪婪者多佔。真善美就是良善文化外化的一部分,僅此而已。仁義禮智信的地方,藝術音樂都會發達,歐洲佔繪畫音樂,中日韓佔書法詩歌繪畫。現在年輕人信的少了,是不是都有類似醜書這樣的出現了
  • 洞穴奇案案例中的四個細節點
    五名洞穴探險人受困山洞,水盡糧絕無法在短期內獲救。在營救的過程中,洞裡的無線信號與營救者通了話詢問後了解到,五人的身體狀況都沒有辦法存活到營救的那一天。威特莫爾詢問營救組是否可以吃掉一人讓其他人存活,營救組沒有給予任何的答覆。後來大家決定抽籤吃掉其中一人以救活其餘四人。
  • 洞穴奇案觀點一:「尊重法律條文,按律當斬」
    《專欄F·博學》:帶你讀書02|男人幫·拜仁陳巖石 撰寫|和【PM10分男人】一起成長史上最偉大的法律虛構案之觀點一:「尊重法律條文」在四名洞穴探險員獲救併入院恢復完成之後請關注【男人幫】專欄F|帶你讀書《洞穴奇案》之觀點二『探究立法精神』,我們下期再見。【免責聲明:文中圖片源自網絡,如有版權方請聯繫刪除】
  • 道德的窮途末路就是末日
    人類總是會陷入這樣那樣的道德困境,高尚聖潔一到某些極端情境,就會顯出其顧此失彼的力不從心,有時甚至是可笑,似一塊處處洞穿的遮羞布,尷尬而又侷促地妄圖優雅,卻終襤褸不堪,兜不住所有的醜態。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真善美在環境的壓力面前,會變得不堪一擊的脆弱和窘迫,讓人懷疑信念的力量。
  • 我飢餓的生存鯊魚
    我飢餓的生存鯊魚,這是一款非常休閒有趣的動作闖關遊戲,在這款遊戲當中,玩家將會模擬一隻兇狠的鯊魚進行體驗,在海底當中,你將會面臨各種海底生物的威脅,同時還會有捕獵的人類,你需要小心躲避他們的追捕,遊戲類似於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遊戲原理。
  • 13人被困洞穴18天全部生還!這場國際大營救驚心動魄
    泰國「野豬」少年足球隊 資料圖據外媒報導,經過3輪營救,泰國被困洞穴的12名少年和一名教練,於10日晚全部成功獲救。就在救援人員日以繼夜地開展援救工作時,泰國總理巴育關注到了洞穴的旅遊價值。他表示,這個位於泰國北部清萊府的洞穴「有可能聞名全世界」。有報導稱,救援任務結束後,泰國政府計劃修復洞穴,並將此處升級打造成一個國家公園。
  • 洞穴奇案,一場關於人性與規則鬥爭的平衡
    立法至上,司法穩定,嚴格在現有法律框架下判決「洞穴探險者」一案的是富勒教授基於部分現實,精心構建的一個引發人們去思考的法律故事,這一模型集中的、深層次地反映了法律和道德在個案中的衝突和矛盾。關於「洞穴探險者」案件的討論,一直是激烈且多元化的。從這個故事被發表到現在,不同法學流派對本案的審理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見解。每種見解都像一束光,從不同的方面照亮了案件,但又或多或少的存在不能觸及和無法讓人完全信服的部分。
  • 美國加州存在一神秘洞穴,曾有人在裡面失蹤,洞裡生存著神秘魚
    在很多影視作品中,洞穴是渲染恐怖氣息的典型因素,因為沒有進去過的人永遠不知道在昏暗的洞口裡面到底存在著什麼東西。世界上很多地方存在一些頗具神秘色彩的洞穴,其中位於美國加州的死亡谷中,就存在一個被當地人稱為「魔鬼洞」的洞穴。
  • 《動物世界》你該知道的人性和獸性,社會道德和叢林法則
    人是一種「高級動物」,人類用自身進化來的「人性」戰勝了「獸性」,所以造就了社會道德,但是叢林中的生存法則並沒有消失,只是被隱藏、壓制、掩蓋,並且成為人性中的「惡」永遠存在,但是獸性的存在又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它是道德之下的底層邏輯。
  • 安陽縣開展學習道德模範,爭做出彩安陽人道德模範巡講進基層活動
    為深入宣傳道德模範先進事跡和高尚品德,充分發揮道德模範的榜樣作用,大力營造崇尚道德模範、學習道德模範、爭當道德模範的濃厚氛圍,用道德模範的典型事跡引領社會道德風尚,促進公民道德素質的全面提高,7月28日,安陽縣委宣傳部、縣文明辦主辦的「學習道德模範,爭做出彩安陽人」道德模範巡講進基層活動先後在高莊鎮
  • 星匯天姬影視集團出品 《營救汪星人》定檔大年初一
    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吳綺玥)6月27日,由星匯天姬影視集團出品的萌寵動作喜劇合家歡電影《營救汪星人》舉辦了定檔發布會,該片將於2018年大年初一登陸全國院線。
  • 《飢餓站臺》影評:殘酷的人性實驗,真實的社會寓言
    再到我們今天要講的《飢餓站臺》,它們豆瓣評分至少都在7以上,也深得中國影迷的喜愛。在自由文明的國度,我們會說:「人人生而平等」,但我們清楚的很,這只是一句「烏託邦」式的理想口號,條條大路通羅馬,而有的人就出生在羅馬,人是分三六九等的。三六九等,只是一個泛數,《飢餓站臺》把這個概念給具化了,它告訴我們,人是分為333等的。
  • 善良的三個層次——是非分明,是高階的善良
    認真地思索,真誠地明辨是非,有這種態度,大概就可算做善良。而不計成敗利鈍地追求客觀真理,這該是種美德。前面一句話來自王小波。後面一句話,是大哲學家羅素說的。追求客觀真理這件事太過宏大,不敢輕易開口討論。只說說「善良」這個詞。對於「善良」,我的理解共經歷三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