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信使號飛船燃料即將耗盡 將墜落水星表面

2021-01-14 中文業界資訊站

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網站報導,主要由該校負責的美國「信使」號水星探測器即將迎來探測任務的終結。儘管項目組正在對飛船進行最後的姿態調整,以儘可能延長其工作壽命,但由於燃料即將耗盡,信使號將逐漸無法維持運行軌道的穩定,最快將在4月份墜落在水星表面。

2011年3月17日的夜晚,信使號水星飛船創造了歷史——它在這一天成功進入水星軌道,從而成為人類有史以來首顆進入這顆最靠近太陽的行星軌道運行的探測器。信使號飛船是由位於馬裡蘭州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APL)研製並運營的。

在接下來的4年間,信使號飛船上搭載的科學設備對整個水星地表進行了全球地圖繪製,其取得的探測結果改變了我們對於水星形成及演化機制的原有理解。

皮特·貝蒂尼(Peter Bedini)是信使號探測項目高級管理顧問,此前他還曾擔任該項目的項目經理。他說:「信使號是一項傑出的探測計劃。當它在4年前開始其主要科學探測任務時,飛船已經在太空中飛行了超過50億英裡(約合80億公裡),完成了6次行星借力與交會。僅僅是在它入軌前幾次掠過水星期間,信使號獲取的探測數據便已經與水手-10號相當,後者在30多年前抵達水星開展考察,是人類此前唯一一顆對水星開展考察的探測器。」

在超過10年的飛行期間,信使號和它搭載的科學載荷一直保持了良好的健康狀態,但其推進系統燃料逐漸耗盡。來自太陽的強大引力不斷擾動飛船的軌道,而飛船用來進行姿態控制的推進劑燃料箱卻已經漸漸清空。

就在上周三,地面控制人員向飛船發出了計劃中一共5次軌道修正努力中的第一次修正指令,其目的是想通過這樣做,讓信使號飛船能夠至少在水星軌道持續運行到4月30日。但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內,信使號最終仍將無法避免的墜毀到水星表面。

海倫·維特斯(Helene Winters)是信使號項目的現任項目經理,她表示:「信使號項目的成功是項目團隊卓越才智與奉獻的結果,正是他們在10年前研製了信使號飛船並在2004年飛船升空之後繼續負責飛船的運行操控以及科學數據的獲取工作。」她說:「這項隸屬於『發現』項目旗下的探測任務已經改寫了我們對於水星的認識,並填補了我們對於太陽系在認識上的一項重要空白。」

大衛·格蘭特(David Grant)曾經擔任信使號項目經理一職長達5年時間,任內全稱目睹了整個項目的研製,總裝,測試和發射的全部流程以及此後的任務操作。包括飛船一次對地球的飛掠以及兩次對金星的飛掠。他表示,這一項目的實施同時也提升了美國宇航局的技術實力,他列舉了兩個例子:

信使號是第一艘採用了「太陽帆」(solar sailing)技術的飛船,簡單來說就是利用太陽光產生的輻射壓對自身航行軌道進行修正,從而達到節省燃料並延長任務壽命的目的。

同時信使號也是首個採用了 SciBox的探測項目,後者是一種自動化的科學規劃與指令程序工具。基於飛船運行以及科學載荷方面的限制以及項目的科學目標,該工具包可以自動規劃出經過優化設計的觀測計劃並對各個科學載荷進行任務分配。

信使號(Messenger)是「水星地表,空間環境,地球化學和測高」的英文縮寫。這是美國宇航局支持下的一項水星探測計劃,它是人類首個專門用於水星探測的飛船,於2004年8月3日發射升空。

相關焦點

  • 永別了,信使號水星探測器!
    對於「信使號」水星探測器而言,時間已經不多了。4月30日,它將撞毀在水星表面,結束對太陽系最內行星的探測使命。這是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信使號」探測器,昨天(4月28日)在官方推特上發布的一條消息。4月30日,「信使號」將以撞擊水星的壯烈方式,結束它已經被一再延長的探測使命,在水星北極附近留下一個相當於NBA籃球場大小的撞擊坑。或許要等到2024年,歐洲空間局的BEPICOLOMBO探測器抵達水星之後,我們才有機會看清楚「信使號」的最後一撞留下的遺蹟。
  • 第一顆人造水星衛星即將隕落:慢走
    這是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信使號」探測器,昨天(4月28日)在官方推特上發布的一條消息。4月30日,「信使號」將以撞擊水星的壯烈方式,結束它已經被一再延長的探測使命,在水星北極附近留下一個相當於NBA籃球場大小的撞擊坑。或許要等到2024年,歐洲空間局的BEPICOLOMBO探測器抵達水星之後,我們才有機會看清楚「信使號」的最後一撞留下的遺蹟。
  • 信使號探測器發現水星存在周期性流星雨
    水星擁有一層非常稀薄的散逸氣體層,美國宇航局發射的「信使號」水星探測器目前正在對這一「大氣層」開展詳細的考察,正是在此期間,科學家們觀察到其中出現的流星現象。羅斯瑪麗·基倫(Rosemary Killen)是美國宇航局戈達德空間飛行中心的一名行星科學家,也是這篇已經刊載於《伊卡魯斯》雜誌上的論文的第一作者。
  • 水星灼熱的表面也許可以形成冰
    簡介:水星雖然離太陽很近,溫度也很高,但其上依然有冰!水星軌道接近太陽,從另一方面講這是否有助於其表面形成冰?這聽上去很矛盾,但確實有可能!科學家分析了水星表面化學物質,發現即便高溫依然可以生成冰。得益於美國航天局(NASA)信使號(MESSENGER)飛船(現已不存在)對水星表面、空間環境、星球化學和測距的觀測,我們對這種冰已經研究了近十年。但這些冰是如何在那裡形成的?仍然沒有一個合理的化學解釋。有新研究揭示了即使在這樣極熱的溫度下水也能在地表存在的原因。
  • 「硬核」水星二三事,科學推測水星「硬核」直徑達到2000公裡
    今年的11月11日,即將上演一次水星凌日,但遺憾的是中國大陸不可見,有興趣的小夥伴們可以在美國、南美、非洲和歐洲觀測。,大家可以觀測到的太陽表面上那個小黑點就是水星(上圖);下圖中大家可以看到發生水星凌日時太陽、水星與地球的位置關係。
  • 水星十大未解之謎!水星背面有什麼?
    在信使號拍攝的水星表面圖像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明亮的,呈斑點狀的撞擊坑,如果沒有這種高解析度的圖像,通過圖像可以發現,在撞擊坑的周圍出現不明高反光率的物質。在圖像上形成光暈,這種情況分布在不僅在撞擊坑周圍出現,中央山峰以及環形峰周圍也有出現。
  • NASA公布探測器從水星發回的照片
    美國太空總署(NASA)3月30日公布宇宙飛船「信使號」傳回的首批照片,這是史上首見由宇宙飛船在水星軌道拍攝的水星表面照片。根據探測資料,水星日夜溫差超過攝氏570度。科學家期待宇宙飛船能在未來至少一年的任務中,在水星上發現水。水星是太陽系中最靠近太陽的行星。
  • 為什麼說水星是太陽系中最神秘的行星?真實的原因在這裡
    您想錯了,對水星的空間探測也極不容易,原因還是因為它與太陽靠得太近。太陽巨大的引力場使得探測器極不易進入環繞水星的軌道,再加上在強烈陽光照耀下,水星周圍的空間具有很高的溫度以及很高的溫度差,導致探測設備工作很不穩定。
  • 水星是實心的嗎?探測水星的自轉和重力,發現內核是固態的!
    水星內部的冷卻速度比地球內部要快。水星可以幫助我們預測地核冷卻時地球磁場的變化。為了弄清楚水星核心是由什麼構成的,熱那亞和同事們不得不象徵性地靠近水星。該小組利用信使號任務(水星表面、空間環境、地球化學和測距)的幾個觀測結果來探測水星內部。最重要的是,研究人員觀察了這顆行星的自轉和重力。
  • 介紹一個修仙的好地方——水星
    水星的平均公轉速度大約是48km/s,地球的平均公轉速度則大約是30km/s,存在18km/s的速度差,如果要在水星和地球之間實施霍曼轉移(人造飛行器在兩個天體間進行直接轉移的最省燃料的方案),那麼就將需要至少18km/s的速度變量。
  • 我們現在知道的水星是什麼樣的一顆星球?
    1974年的3月29日,美國的「水手10號」飛近水星,這是人類第一次有機會近距離觀察到它,即便只是一些模糊的照片,但已經足夠讓我們重新認識這顆星球了。2011年,美國宇航局的信使號水星探測器經過7年長途跋涉後,總算進入水星軌道,這是人類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可以長時間,近距離觀察水星。2015年,信使號燃料耗盡,墜毀在水星,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水星數據,大多來自它。科學家們也根據它傳回來的數據,繪製了第一張完整的水星表面地圖。
  • 我們現在知道的水星是什麼樣的一顆星球?
    2011年,美國宇航局的信使號水星探測器經過7年長途跋涉後,總算進入水星軌道,這是人類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可以長時間,近距離觀察水星。2015年,信使號燃料耗盡,墜毀在水星,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水星數據,大多來自它。科學家們也根據它傳回來的數據,繪製了第一張完整的水星表面地圖。
  • 水星也會有磁極漂移?與地球又有何異同?
    研究表明,在水星上可能發生了同樣的磁極漂移,並且這顆行星磁移背後的故事比想像的要複雜得多。圖解:(紐威特等人,《地球行星空間》,2019/地球物理數據中心),上圖:地球的磁極相對於地理磁極的漂移。漂移是由地核內液體的流動變化引起的。這項研究發表在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的《地球物理研究雜誌:行星》上。
  • 克卜勒望遠鏡:燃料即將耗盡,時候準備說再見了
    因此,儘管我們預期克卜勒的飛行任務很快就會終結,但只要燃料還允許,我們就會繼續執行觀測任務。克卜勒團隊計劃在它的餘生裡儘可能多地採集科學數據,並在燃料耗盡之前將數據傳回地球——因為一旦耗盡燃料,就意味著我們無法讓望遠鏡的天線對準地球來傳輸數據了。我們還計劃用最後一點燃料來採集最終的校準數據,如果有這個機會的話。」
  • 科學:古代火山爆發揭示了水星的起源
    導語:信使號對火星表面的一瞥揭示了火山碎屑的沉積遍布地球表面。位於水星吉卜林隕石坑頂部底部的兩個火山碎屑噴口可能無法倖免於此次撞擊;它們是最近的。同一點的假彩色圖像將火山碎屑物質標記為棕紅色。美國羅得島州普羅維登斯市布朗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最新分析顯示,在水星的歷史長河中,水星表面曾多次爆發火山。考慮到水星一開始就不應該有爆炸性的火山活動,這些發現令人驚訝,而且它們可能對理解水星是如何形成的有影響。在地球上,像聖海倫火山那樣的火山爆發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為我們星球的內部富含揮發物——水、二氧化碳和其他沸點相對較低的化合物。
  • 觀測顯示水星正在收縮 表面發現神秘「蜘蛛坑」
    中國日報網站環球在線消息: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信使」號水星探測器日前首次對水星的神秘背面進行了一次全面「寫真」。這1213張照片為世人展示了水星從未示人的獨特地貌——內部收縮產生的地表「皺紋」、狀似蜘蛛的奇異「胎記」……此外,「信使」號還對水星的磁場進行了詳細考察。***外撞內頂形成「蜘蛛坑」?據美國媒體報導,在NASA公布的部分照片中,有一張科學家形容為「蜘蛛」的隕石坑令人格外好奇。這個坑位於一個盆地中央。
  • 小個子行星水星揭秘:有大氣層和顯著磁場(圖)
    這是美國宇航局信使號探測器回傳的首張高解析度水星圖像,圖像採用假彩色,使用11個窄帶濾光鏡獲取據美國太空網報導,你或許曾在夜空見到過其它太陽系大行星,但是你見到過水星嗎?由於水星太靠近太陽,它淹沒於太陽的巨大光輝之中,幾個世紀以來人們對它的觀測少之又少。
  • 信使號在水星發現正方體結構,是地下基地入口?難道有其他文明?
    最近一段時間內一位外星獵人,聲稱自己在水星上發現了一個地下城市入口是真是假?水星出現地下基地入口?根據他口中描述,這一外星結構整體超過了10公裡左右,著名獵人偉林先生在網絡上發表了自己言論,他認為這一證據能夠證明外星人是100%存在,根據發布這一照片男子,他聲稱這是由信使號飛船拍攝到的照片,這張照片中似乎能夠看到一個類似於火山入口洞口。
  • 從水手10號到貝皮可倫坡號,水星的探索歷程
    圖源:Wikipedia1974年發射的『水手10號』是第一個造訪水星的人造太空飛行器,它繪製了水星表面約45%地區的地圖。發射於2004年的『信使號』太空飛行器已經飛掠水星3次,且在繞行水星約四年後撞向了水星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