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使號探測器發現水星存在周期性流星雨

2020-12-01 環球網

藝術示意圖:研究顯示水星上可能會周期性發生流星雨,原因是其軌道會周期性的穿越恩克彗星留下的碎屑物區域

北京時間12月23日消息,據Sciencedaily網站報導,一項最新研究顯示,我們太陽系中距離太陽最近的大行星似乎會周期性地上演流星雨,而為其帶來這些流星體的也正是每年為地球上的人們獻上夜空大禮的同一顆彗星。

水星擁有一層非常稀薄的散逸氣體層,美國宇航局發射的「信使號」水星探測器目前正在對這一「大氣層」開展詳細的考察,正是在此期間,科學家們觀察到其中出現的流星現象。

羅斯瑪麗·基倫(Rosemary Killen)是美國宇航局戈達德空間飛行中心的一名行星科學家,也是這篇已經刊載於《伊卡魯斯》雜誌上的論文的第一作者。他表示:「發現水星上可能存在流星雨現象真是讓人感到非常興奮,尤其重要的是我們此前對於水星周圍的等離子體以及塵埃環境的了解都還停留在非常初步的階段。」

彗 星或小行星會在它們的軌道路徑上散布大量塵埃碎屑物,形成一片碎屑區域,當行星體穿越這樣一片區域時便會發生流星雨現象。那些最細微的塵埃,碎屑和冰粒並 在太陽輻射壓的作用下被推向背離太陽的方向,從而形成彗星壯觀的彗尾。而那些稍大一些的碎屑則會沿著彗星運行軌道一路散播開來,就像掉落的麵包屑——這是 大量的小流星體正在形成!

每年,地球都會經歷數次流星雨的洗禮,包括北半球夏季的英仙座流星雨,這是由斯威夫特·塔特爾彗星留下的碎屑物質形成的;另外還有12月份的雙子座流星雨,這是少見的與小行星有關的流星雨。恩克彗星在內太陽系產生了數個碎屑物區域,形成多個流星雨,包括金牛座北流星雨和金牛座南流星雨,分別出現在每年的10月份以及11月份,以及金牛座β流星雨,主要是在每年的6月份和7月份期間發生。

水星上發生流星雨的一項重要指標特徵是其大氣中出現鈣含量的規律性上升。信使號探測器搭載的「水星大氣與地表成分光譜儀」進行的測量結果顯示,自從2011年3月份開始進入水星軌道運行以來經歷的最初9個水星年中,水星大氣中均出現了鈣含量的季節性規律變化。

對 於這一大氣鈣含量的規律性升高,一種解釋是認為這是微小顆粒體撞擊水星,並將富鈣分子從水星地表濺射出來,這一過程被稱作「撞擊蒸發」。隨著行星際塵埃以 及微隕星不斷撞擊水星地表,水星周圍的氣體環境成分不斷被更新。然而僅僅考慮內太陽系塵埃背景本身並不能解釋這種鈣含量的周期性升高。這就暗示存在一個額 外的塵埃來源,如彗星留下的碎屑物區域。對所有可能會穿過水星軌道的彗星碎屑物區域進行的分析結果顯示,最有可能的彗星是恩克彗星。

約瑟夫·漢恩(Joseph Hahn) 是來自美國德克薩斯州奧斯丁空間科學研究所的一名行星動力學家,也是有關研究論文的第一作者。他表示:「如果我們的理論是正確的,那麼水星就是一個巨大的 吸塵器。這顆行星一直穩定地處於大量行星際塵埃的轟擊之下,並會周期性地穿越其他一些塵埃碎屑帶,我們的研究結果認為這些碎屑帶是恩克彗星留下的。」

研究組設計了詳細的計算機模擬程序來檢驗他們關於恩克彗星的假設理論。然而在信使號飛船數據中觀察到的鈣含量上升在模擬過程中被部分抵消了。這主要可能是由於彗星軌道在木星以及其他大行星引力攝動影響下隨時間發生的改變。

信使號探測器首席科學家,哥倫比亞大學拉蒙特-多爾蒂地球觀測站的西恩·所羅門(Sean Solomon) 指出:「藉助信使號探測器的數據,幾年前科學家們便已經注意到隨著水星軌道位置的不同,其散逸氣體層中鈣含量發生的變化,但指出這一變化的原因是由於某顆 特定彗星產生『流星雨』的想法則是新的。」他表示:「這項成果將為未來更多的研究奠定基礎,查明這種流星雨現象對水星與其周圍太陽系環境的相互作用將會產 生何種影響。」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APL)建造了信使號水星飛船並負責其日常運行管理。(晨風)

相關焦點

  • 永別了,信使號水星探測器!
    「信使號」作為人類環繞太陽系最內側行星水星的第一顆探測器,無論是漫長的飛行旅程,自身獨特的設計,還是獨到的科學發現,都頗有可圈可點之處。它的英文名MESSENGER,是「水星表面、太空環境、地質化學和測高」的首字母縮寫,名副其實地點出了它的主要探測任務。水星和地球的絕對距離並不遠,但以霍曼轉移方式發射水星探測器,卻比發射冥王星探測器還難,更不要說環繞水星了。
  • 美國信使號飛船燃料即將耗盡 將墜落水星表面
    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網站報導,主要由該校負責的美國「信使」號水星探測器即將迎來探測任務的終結。
  • 水星記:那些飛往水星的探測器!
    人造地球衛星、月球探測器、火星探測器……無數的探測器伸向外太空,期待為我們揭開更多秘密。今天,知力君要帶大家看一看那些年飛往水星的探測器!水星探測難在哪?水星是距離太陽最近的行星,其次是金星、地球和火星。地球和它之間隔了一個金星。
  • 貝皮科倫布號水星探測器最全揭秘:幾經推遲 終於等到花開
    他是第一個發現水星存在軌道共振的科學家,他發現,水星自轉三圈的時候,正好繞太陽兩圈。他還向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建議,利用金星的引力彈弓效應,把水手10號太空飛行器放到太陽軌道上,從而使水手10號在1974到1975年間實現了三次飛越水星,讓我們得以見識水星的真面目。
  • 水星的地幔被誰偷了?信使號的發現結合新的理論找到丟失的地幔
    多年來,我們一直認為,水星在一次巨大的正面碰撞中失去了大部分地幔,但信使號任務,讓一切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通過發射探測器來研究水星的表面其中一件令人興奮的事情是它的表面布滿了我們認為不應該存在的物質揮發物,揮發物是像鉀這樣的化學元素,因為它在高溫條件下很容易蒸發,這是一次巨大撞擊產生的那種溫度
  • 距離太陽最近的水星,人類是如何一步步了解它的-水星探測史
    NASA的信使號信使號是NASA發射的一顆水星探測器,2004年8月3日發射,7年後,信使號進入了水星軌道,開始對水星的探測。相比於水手十號,信使號解開了許多水星的謎團,水星的密度比地球要低,水星的內核也是鐵的內核。
  • 第一顆人造水星衛星即將隕落:慢走
    「信使號」作為人類環繞太陽系最內側行星水星的第一顆探測器,無論是漫長的飛行旅程,自身獨特的設計,還是獨到的科學發現,都頗有可圈可點之處。它的英文名MESSENGER,是「水星表面、太空環境、地質化學和測高」的首字母縮寫,名副其實地點出了它的主要探測任務。
  • 信使號在水星發現正方體結構,是地下基地入口?難道有其他文明?
    目前還沒有實驗能夠證明外星文明存在的證據,但是由於人類科技受到限制,目前只能探索火星和月球,藉助天文望遠鏡發現了很多新事物,是難以破解的。最近一段時間內一位外星獵人,聲稱自己在水星上發現了一個地下城市入口是真是假?水星出現地下基地入口?
  • 很難相信水星上有冰,但在400攝氏度的水星上,卻竟然有冰存在!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信使號探測器開始繞水星運行,並確認了兩極附近冰川的典型信號。探測器確認水星冰信使號(水星表面、空間環境、地球化學和測距)太空飛行器發回的圖像和數據證實了幾年前由地面雷達捕捉到的冰特徵。
  • 太陽系四大水星之謎,水星上的冰山之謎(有不明反光物質)
    由於非常靠近太陽,所以水星只會出現在凌晨,因此被中國稱為辰星,水星一般在太陽的照耀下是看不見的。科學家用信使號探測器對水星進行了探索,發現水星好像有著半液態的核心,水星之謎令科學家匪夷所思。在信使號拍攝的水星表面圖像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明亮的,呈斑點狀的撞擊坑,如果沒有這種高解析度的圖像,這一切仍然是個謎。同時通過圖像也發現,在撞擊坑的周圍出現不明高反光率的物質,在圖像上形成光暈,這種情況分布在不僅在撞擊坑周圍出現,中央山峰以及環形峰周圍也有出現。
  • 水星十大未解之謎!水星背面有什麼?
    在信使號拍攝的水星表面圖像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明亮的,呈斑點狀的撞擊坑,如果沒有這種高解析度的圖像,通過圖像可以發現,在撞擊坑的周圍出現不明高反光率的物質。在圖像上形成光暈,這種情況分布在不僅在撞擊坑周圍出現,中央山峰以及環形峰周圍也有出現。
  • 「硬核」水星二三事,科學推測水星「硬核」直徑達到2000公裡
    of Washington, JHU-APL, NASA) 儘管人類發現水星的日期不可考,但蘇美爾人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就觀察到了水星。此外,觀測水星凌日時別忘記加減色鏡或濾光膜等來保護眼睛。 (Credit: timeanddate.com) 「痘痘」星球 截至目前,到達過水星的探測器有兩個:水手10號和信使號。
  • NASA公布探測器從水星發回的照片
    美國太空總署(NASA)3月30日公布宇宙飛船「信使號」傳回的首批照片,這是史上首見由宇宙飛船在水星軌道拍攝的水星表面照片。根據探測資料,水星日夜溫差超過攝氏570度。科學家期待宇宙飛船能在未來至少一年的任務中,在水星上發現水。水星是太陽系中最靠近太陽的行星。
  • NASA公布首張完整水星地形圖 高清圖像細節驚人
    水星是太陽系距離太陽最近的行星。儘管水星是距地球第三近的行星,但我們卻對這顆荒涼的天體知之甚少。在之前,我們人類甚至沒有完整的水星表面地表圖。但近日,情況終於改變了。據外媒5月10日消息,NASA在官網公布了其利用最新的PDS技術(光電位置探測器)繪製的首個完整的水星地形圖像。
  • 小個子行星水星揭秘:有大氣層和顯著磁場(圖)
    這是美國宇航局信使號探測器回傳的首張高解析度水星圖像,圖像採用假彩色,使用11個窄帶濾光鏡獲取據美國太空網報導,你或許曾在夜空見到過其它太陽系大行星,但是你見到過水星嗎?由於水星太靠近太陽,它淹沒於太陽的巨大光輝之中,幾個世紀以來人們對它的觀測少之又少。
  • 430℃的水星表面曾經有水?科學家:不止有水,還可能有過生命
    其中,地球是人類的家園,火星被認為是地球之外最適合生命生存的行星,金色則被推測曾經有適合生命存在的液態海洋,唯有水星始終被遺忘在角落。 不過最近,科學家在回顧46年前的探測數據時,突然意識到這顆表面溫度超過400攝氏度的天體,曾經也是生命的天堂…… 1973年,NASA的「水手計劃」中最後一個探測器——水手十號探測器發射升空,在完成了對金星的拍攝和觀測後,於次年抵達水星,展開了為期1年的水星探索。
  • 水星的秘密你知道多少
    高溫,輻射又強,使這個星球基本沒有生命存在的跡象。它繞太陽公轉一周需要88天,所以它也是太陽系中運行速度最快的行星。 伴隨各國太空探測器的不斷升空,水星的神秘面紗才被慢慢的揭開。作為太陽系內與地球相似的4顆類地行星之一。它有著與地球一樣的巖石體。其赤道半徑是2439.7公裡。雖然質量較大,但它的體積卻比木衛三或土衛六還要小。
  • 從水手10號到貝皮可倫坡號,水星的探索歷程
    圖源:Wikipedia1974年發射的『水手10號』是第一個造訪水星的人造太空飛行器,它繪製了水星表面約45%地區的地圖。發射於2004年的『信使號』太空飛行器已經飛掠水星3次,且在繞行水星約四年後撞向了水星表面。
  • 水星上的金屬至少可供人類開採2000億年,為何人類卻不想去探測?
    在我們的太陽系中,除了地球之外還有三顆巖石行星,按照由內到外的順序分別是水星、金星和火星,在它們之中人類最感興趣的就是火星(因為火星有望成為人類的第二家園),其次就是金星,在過去的日子裡,人類向這兩顆行星發射了大量的探測器,相對而言,水星就被人類冷落了。這就有點讓人好奇了,為什麼人類很少去探測水星呢?
  • 水星是實心的嗎?探測水星的自轉和重力,發現內核是固態的!
    從觀察行星的自轉開始,然後非常非常仔細地測量太空飛行器是如何繞其軌道運行的,這正是NASA行星科學家所做的,他們使用了NASA前水星任務的數據進行研究發現了一些秘密。人們早就知道水星和地球都有金屬內核。和地球一樣,水星的外核也是由液態金屬構成,但只有跡象表明水星最內層核心是固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