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華人科學家與今年諾獎得主爭專利

2020-10-09 參考消息

美媒稱,CRISPR基因編輯應用擁有巨大的潛在價值。把該技術應用於人類醫療的專利權是一個巨大的財源,並已陷入長達數年的專利爭端。

據美國石英財經網站10月7日報導,10月7日早上,微生物學家埃瑪紐埃爾·沙爾龐捷和生物化學家珍妮弗·杜德納因為發現CRISPR/Cas9基因編輯系統而分享諾貝爾化學獎。

任何諾貝爾獎都是引人注目的,但是今年的化學獎在兩個重要方面顯得尤為突出:這是有史以來第一項授予兩位女性的諾貝爾科學獎;而且該獎是在研究成果發表僅8年後就授出了,而諾貝爾獎大多頒發給擁有數十年歷史的研究。

報導稱,這本不該讓人太感意外:不僅以科學標準,而且以生物技術行業的標準來看,CRISPR基因編輯技術都在以極速推進。自從在一次會議上碰面並在海灘上偶然散步交換想法後,沙爾龐捷和杜德納便一直在忙碌。她們一邊管理各自在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和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實驗室,一邊還參與創辦了共6家公司,每家公司都專注於基因編輯技術的不同方面。

報導指出,在這些公司中,有3家——埃迪塔斯醫藥公司、Intellia治療公司和CRISPR治療公司——在2016年就上市了,距離發現CRISPR/Cas9技術僅僅四年。杜德納與他人聯合創辦的馬默斯生物科學公司在今年早些時候獲得了4500萬美元的B輪投資。她參與創辦的另一家企業斯克賴布治療公司在10月6日剛獲得了2000萬美元初始投資。沙爾龐捷在2014年與他人聯合創辦的智慧財產權企業ERS基因組技術公司致力於向其他企業發放CRISPR/Cas9技術使用特許權。

這些投資規模之大、以及這些首次公開募股(IPO)速度之快,是因為CRISPR基因編輯應用擁有的潛在價值。把該技術應用於人類醫療的專利權是一個巨大的財源,並已陷入長達數年的專利爭端。在杜德納和沙爾龐捷發明CRISPR技術幾個月後,供職於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布羅德研究所的生物化學家張鋒和遺傳學家喬治·丘奇分別證明了該技術可用於構成人類的那種複雜細胞。

這場爭鬥也許尚未完全結束。

儘管存在專利爭議,但利用該技術的基因編輯應用仍然不可阻擋地前行。張鋒與他人聯合創辦了自己的生物技術企業,其中一家已經上市。丘奇與他人聯合創辦了數十家公司,其中幾家採用CRISPR技術從事基因工程。

報導稱,這並不意味肯定能以此治療人類疾病。雖然基因編輯技術已經應用於治療肌肉萎縮、血液病和囊性纖維化的臨床研究,但進展緩慢。迄今為止,世界尚未看到哪項基於CRISPR技術的人類治療方案獲得批准。

10月7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瑞典皇家科學院諾獎宣布現場電子屏幕上顯示兩位獲獎的女科學家。 (新華社)

來源:參考消息網

相關焦點

  • 今年又有華人獲諾獎?機構公布諾獎預測名單兩位華人在列
    9月22日消息,每年湯森路透發布的2016年引文桂冠獎(Citation Laureates)得主名單已經出爐。自2002年以來,每年發布的引文桂冠獎已成功預測了39位諾貝爾獎得主。今年引文桂冠獎名單這次再推24位科研精英,值得注意的是,有兩位華人科學家位列席上。
  • 湯森路透發布2016諾獎預測,兩位華人科學家入選
    「引文桂冠獎」是湯森路透官方根據文章引用率、成果認可度、諾獎評委會及往屆諾獎分析等因素提出的諾貝爾獎預測,自2002年以來已成功預測39名諾獎得主。今天公布的引文桂冠獎包括引力波探測、癌症免疫療法的研究人員;另有兩位華人科學家獲獎。
  • CRISPR三巨頭之一張鋒:失掉了諾獎,贏得了專利
    本次諾貝爾獎依舊是六個獎項,分別是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文學獎、和平獎、經濟學獎。1、80後青年科學家張鋒之所以很多人聯想到張鋒,是因為他與這兩位獲得諾獎的女科學家被圈內稱為CRISPR三巨頭。張鋒是美籍華人,1982年出生於石家莊,從小就是妥妥的學霸。本科哈佛,博士斯坦福。
  • 諾獎得主:美國若沒有華人學者,可能會跌至二流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美國能源部前部長、圖片來源:DARREN HAUCK | THE NEW YORK TIMES在中美兩國緊張局勢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美國學界人士意識到,他們正在失去美國創新力量的重要力量之一——華人學者。
  • 華人科學家張鋒:贏了專利,輸了諾獎
    張鋒,1982年出生於石家莊,美籍華人科學家。 哈佛本科、斯坦福博士;打破錢學森曾創下的記錄、成為麻省理工學院歷史上最年輕的華人終身教授,美國人文與科學學院院士……他和杜德納、卡彭蒂耶曾經是隊友,後來也成了對手。簡單回顧下CRISPR的發展:· 1993年,CRISPR第一次被發現[3]。
  • 華人科學家張鋒:贏了專利,輸了諾獎
    張鋒,1982年出生於石家莊,美籍華人科學家。 哈佛本科、斯坦福博士;打破錢學森曾創下的記錄、成為麻省理工學院歷史上最年輕的華人終身教授,美國人文與科學學院院士……他和杜德納、卡彭蒂耶曾經是隊友,後來也成了對手。
  • 基因編輯技術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華人科學家失之交臂
    (原標題:基因編輯技術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華人科學家失之交臂)
  • 贏了專利,輸了諾獎(華人科學家張鋒)
    張鋒,1982年出生於石家莊,美籍華人科學家商業利益之爭,專利之爭……使CRISPR技術附上了別樣的色彩。全球及不同區域 CRISPR 技術市場預期發展趨勢 | 來源:Marketsandmarket救人的良藥,利益的寵兒先以本次與諾獎擦肩而過的張鋒為例
  • 張鋒:失去諾獎,贏得專利,這是筆划算的買賣嗎?
    同樣,另一位諾獎得主Charpentier也在2014年創立了CRISPR Therapeutics公司。對於2012年10月提交專利的張鋒而言,他必須想辦法證明自己是發明人,為此,他提供了他的實驗室筆記本的快照,表明自己在2012年年初就建立並運行CRISPR-Cas系統,這個時間早於諾獎得主Charpentier
  • CRISPR技術獲諾獎,為什麼張鋒與諾獎失之交臂?
    然而,另一位基因編輯巨頭,最早將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應用於哺乳動物和人類細胞的華人科學家華人科學家張鋒被認為是諾貝爾獎的熱門人選。可以編輯哺乳動物細胞基因的華人科學家、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博德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張鋒(Feng Zhang)和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喬治·徹奇(George Church)無緣此次諾貝爾獎。
  • 諾獎最遺憾的華裔陪跑者
    安德裡亞·蓋茲也成為諾貝爾物理學獎歷史上第4名女性得主,包括今年三位最新得主在內,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共有216名獲獎者,但僅有4位女科學家。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備受矚目的華人科學家戴宏傑遺憾陪跑,無緣成為諾貝爾物理學獎歷史上第7位華人得主。
  • 「基因魔剪」背後專利之爭:基因編輯「一哥」張鋒為何無緣諾獎?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基因魔剪」背後的專利之爭:基因編輯「一哥」張鋒為何無緣諾獎?杜德納對此表示:「科學的進步不應該因為擔心倫理問題而停滯不前,相反,基礎研究是非常重要的,能夠幫助科學家解釋很多根本性的問題。我總是希望我們科學家能夠以負責任的態度來推進科學的發展。」截至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共有185位獲獎者,此前只有5名女性,包括獲得物理學獎和化學獎雙料諾獎的居裡夫人(瑪麗·居裡)。
  • 基因編輯「一哥」張鋒為何無緣諾獎?「基因魔剪」背後的專利之爭
    贏了官司卻輸了諾獎?諾獎委員會說道截至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共有185位獲獎者,此前只有5名女性,包括獲得物理學獎和化學獎雙料諾獎的居裡夫人(瑪麗·居裡)。如今杜德納和卡彭蒂耶的加入,使女性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增加到了7名。而令人遺憾的是,CRISPR-Cas9技術研究另一先鋒——華裔科學家張鋒教授與諾獎失之交臂。而這背後還暗含著專利之爭。
  • 「基因剪刀」拿下化學諾獎,一位華人先驅與榮耀失之交臂
    北京時間 10 月 7 日下午,諾貝爾委員會將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頒給兩位女性科學家,分別是來自法國的埃馬紐爾·夏彭蒂(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美國的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Doudna)。委員會給出的理由是她們「研發出了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
  • 那些「錯失」諾獎的華人科學家們
    ,華人科學家張鋒在其中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將這項基因編輯技術引入到了哺乳動物體系中,但卻沒有獲得這一次的諾獎。雖然看今天的標題,我們想聊聊「錯失」諾獎的華人科學家,但我們先把大家已經很熟悉的張鋒老師放一邊,因為在最近各大公眾號的介紹下,大家也大致認識到他對基因編輯的貢獻了。
  • 諾獎預測來了!這些諾獎熱門人選將參加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素有諾獎風向標之稱的「引文桂冠獎」,昨天(9月23日)公布2020年獲獎名單,24位科學家上榜。屆時他們的身份會不會成為諾獎科學家呢?讀者可以在評論區留下您的預測。預測正確者將獲得WLF官方周邊。圖|nobelprize.org去年,有四位諾獎得主曾經獲得引文桂冠獎,分別是物理獎得主米歇爾·馬約爾(Michel Mayor)和迪迪埃·奎洛茲(Didier Queloz),他倆是2013年引文桂冠獎得主;化學獎得主約翰·古迪納夫(John B.
  • 「基因魔剪」背後的專利之爭:基因編輯「一哥」張鋒為何無緣諾獎?
    諾獎  截至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共有185位獲獎者,此前只有5名女性,包括獲得物理學獎和化學獎雙料諾獎的居裡如今杜德納和卡彭蒂耶的加入,使女性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增加到了7名。而令人遺憾的是,CRISPR-Cas9技術研究另一先鋒——華裔科學家張鋒教授與諾獎失之交臂。而這背後還暗含著專利之爭。
  • 「基因魔剪」背後的專利之爭:基因編輯「一哥」張鋒為何無緣諾獎?
    諾獎委員會說道,杜德納和卡彭蒂耶開發了基因技術中最銳利的工具之一:CRISPR-Cas9「基因剪刀」。利用這項技術,研究人員可以極其精確地改變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杜德納對此表示:「科學的進步不應該因為擔心倫理問題而停滯不前,相反,基礎研究是非常重要的,能夠幫助科學家解釋很多根本性的問題。我總是希望我們科學家能夠以負責任的態度來推進科學的發展。」截至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共有185位獲獎者,此前只有5名女性,包括獲得物理學獎和化學獎雙料諾獎的居裡夫人(瑪麗·居裡)。如今杜德納和卡彭蒂耶的加入,使女性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增加到了7名。
  • 2020年諾貝爾獎:盤點全球培養諾獎得主最多的TOP30大學
    安德烈婭·蓋茲(Andrea Ghez),1965年生於美國紐約市,美國天文學家,現為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蓋茲是迄今第四位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女性科學家平分秋色,各自擁有兩名諾獎得主。而今年加州系又添三名諾獎得主。
  • 2020諾獎預測出爐,這位華人學者有望獲獎
    得主,預測在今年或未來可能獲得諾獎的科學家。共有24位科學家入選,其中包含知名華人學者戴宏傑。這一獎項以研究論文被全球同行引用的頻次和引文影響力為主要標準,獲獎人很有可能成為當年或未來的諾貝爾獎得主。迄今為止,已經有 54 位「引文桂冠獎」得主獲得諾貝爾獎。由於今年被譽為「諾獎風向標」的拉斯克獎因為疫情停發,因此「引文桂冠獎」有可能會成為2020年諾貝爾獎的唯一預測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