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考古發現唐代園林遺址 疑為千年古剎萬佛寺遺蹟

2020-11-30 網易新聞

本報訊 (記者 吳曉鈴)7月12日,成都市考古隊宣布在成都通錦路一建築工地,發現精美唐代園林遺址,疑為成都千年古剎萬佛寺的園林一角。

這處園林遺址呈三面環水形態,水渠蜿蜒,設計精巧,造型典雅。在上世紀50年代,此處工地附近曾出土200多尊佛像,因此被疑同為萬佛寺區域。從清光緒年間開始,成都便陸續在萬佛寺遺址附近出土了大量佛造像,佛教中的阿育王像,迄今僅在成都才有出土,其中7件就來自萬佛寺。

通錦路遺址的發現,可以佐證唐朝時期以成都府為中心的園林建築已很發達,對復原唐代成都城的結構布局、城市發展史都具有重要學術價值。

(詳見08版)

作者:吳曉鈴

本文來源:四川在線-四川日報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義大利考古學家盛讚成都東華門遺址
    原標題:義大利考古學家盛讚成都東華門遺址   義大利首都羅馬,古老的歷史遺存每年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客。6月6日,義大利考古學家丹尼爾·莫納可達一行來到成都參加文化交流。在參觀成都東華門遺址後,義大利專家盛讚遺址是成都的巨大財富。
  • 俄境內現唐代古城疑為公主行宮 圖揭世界十大神秘遺蹟
    俄境內現唐代古城疑為公主行宮 (資料圖)  人民網北京4月13日電  (陳苑)近日,位於俄羅斯境內的一座古城遺址引起人們關注,據了解,該遺址名為「博爾巴任」,遺蹟體現了中國唐代建築特色,應為回鶻人所建。
  • 六年考古發掘:東華門遺址佐證成都2300多年建城史
    【解說】經報國家文物局批准,從2013年到2019年,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對成都青羊區東華門街至成都體育中心一帶的東華門遺址開展了長期的考古工作。8月5日,記者來到成都東華門遺址進行探訪,此時現場依然在進行著忙碌的發掘工作。
  • 成都東華門遺址古為兵家必爭地 曾淪為乞丐聚集地
    後成都以此為圓心,向外四面擴展。  在天府廣場片區東華門一帶發掘出的漢代至清代文化遺存,8月18日被正式命名為「東華門遺址」。來自國內頂尖的考古學界學者認為,「東華門遺址」唐代摩訶池、建築遺蹟和明代蜀王府水道遺蹟等,為認識古代成都提供了地理坐標,是研究古代成都中心區的歷史依據,也是成都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文物支撐。
  • 考古重塑古代成都
    考古發掘成果不斷  伴隨上世紀80年代廣漢三星堆遺址、成都十二橋遺址的發現,成都平原古蜀國尋蹤終於大踏步向前邁進——1986年三星堆兩個祭祀坑的驚世發現和商代城址的確認,成為古蜀文明研究的標誌性成果。1995年以來,在成都平原又先後發現以新津寶墩為代表的8處距今4500-3700年的城址,對於探索古蜀文明的起源有著重要意義。
  • 四川成都:東華門遺址將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解說】經過近7年的發掘,考古人員在成都東華門遺址發現了從漢代到清代,穿越2000多年時光的文化遺存,見證了成都的自古繁華。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專家揭秘東華門遺址的「前世今生」,展示文物修復的過程和技術。
  • 成都實業街考古發現千年名寺福感寺遺址(組圖)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吳曉鈴)成都千年名寺福感寺6月4日,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宣布,這座從兩晉到兩宋時期的成都名寺,就位於實業街原實業賓館附近。經過對此處一年多的考古發掘,工作人員在此發現了大量規模石刻造像和上千塊石刻經版,其中就有福感寺字樣。結合此前寬窄巷子、同仁路等地相繼發現大量石刻造像,說明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這個片區就是成都的宗教文化中心。
  • 周六上午,這裡有一條「時空隧道」,相約1000年前成都最美的地方!
    四川在線記者 吳曉鈴成都,2300年建城史,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建城之日起便「城名不變,城址不移」。2013年8月,位於成都體育中心南側一歷史遺蹟出土,6年發掘,發現了從漢代到清代,穿越2000多年時光的文化遺存,被命名為「東華門遺址」。其中此前存在於文人騷客詩詞中的摩訶池,在東華門遺址首現真身。
  • 成都平原發現年代最早墓地 未來或納入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在2012年之後,去年9月以來考古人員再度啟動對高山古城遺址的發掘。四川新聞網記者了解到,高山古城遺址發現了早於目前成都平原寶墩文化第一期的考古學遺存,其中十二橋文化遺址的發現與確認,為目前成都平原史前城址中所不見。  據悉,高山古城遺址已入選了國家文物局組織評選的2015中國重要考古發現。
  • 大邑高山古城遺址考古發現成都平原迄今最早古城
    約在上世紀90年代,考古隊員在成都平原相繼發現了距今4500年-3700年的8座古城遺址,它們比三星堆文化早近千年,人們把這類文化遺存命名為「寶墩文化」。寶墩文化遺址的發現,為我們探尋古蜀先民的神秘蹤跡留下了種種線索。   在寶墩文化的8座古城中,位於大邑縣的高山古城遺址歷史悠久,屬於寶墩文化早期。
  • 成都考古發掘:唐代「中央公園」摩訶池找到西北角
    四川在線消息 (四川日報記者 吳曉鈴)唐代「中央公園」摩訶池,是杜甫、高駢、陸遊、花蕊夫人等文人墨客吟誦過的著名景點。7月3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宣布在如今的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一帶,發現了極可能是明代摩訶池的回填堆積,大致可以推測為摩訶池西北角。據介紹,這是今年4月13日開始的三醫院綜合樓考古發掘最重要的發現。
  • 《成都考古發現》20年
    代表性遺址如成都市杜甫草堂、邛崍市南街唐宋遺址、新都區褚家村宋代遺址;代表性墓葬如成都市西郊紅色村唐代王懷珍墓、新津縣老虎山宋明墓葬;代表性窖藏如成都市人民中路發現的唐代錢幣窖藏、成都市青白江區大同鎮宋代窖藏;城址考古如蒲江「殘城址」遺址、成都市下同仁路城牆遺址、成都市中同仁路城牆遺址、成都市清安街城牆遺址;窯址考古如都江堰玉堂窯遺址、都江堰金鳳窯、彭州磁峰窯。
  • 新疆北庭考古最新進展:故城遺址為兩套四重八塊格局
    中新網北京10月26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社會科學院邊疆民族與宗教研究室副主任、新疆北庭考古隊領隊郭物研究員透露,北庭故城考古最新發掘研究顯示,該遺址最終呈現的格局是兩套四重八塊,內外兩套城牆及護城河可能是唐代早晚兩個時期建造。
  • 上半年這些考古新發現 揭開多少「重慶秘密」
    揭示出不為人知的有趣信息  重構文字記載裡的歷史想像  上半年  我們重慶的考古工作者  又為我們新揭開了哪些「秘密」呢?  也是釣魚城戰時指揮中心  這次考古人員清理髮掘  道路、排水溝、房址、灰坑等  遺蹟35處  取得多項新發現和新收穫  隨著考古發掘的深入
  • 成都鬧市發現明代蜀王府遺址
    成都鬧市發現明代蜀王府遺址1/4) "← →"翻頁 11月12日,位於成都市體育中心內的明代蜀王府遺址正在發掘中
  • 大家一定要去看《新世紀成都地區考古成果展》!
    最近,成都各大博物館又放出了一波新展,其中最有成都特色的就要數這個了——正在金沙遺址博物館熱展的《新世紀成都地區考古成果展》!這個展覽可了不得,不僅囊括了18年來成都地區最新、最重要的考古發現,而且有許多重磅展品是從盤古開天地以來從來都沒有展出過的!這次一併打包傾情放送,簡直可以說是非常實惠了!
  • 成都高山古城遺址出土保存完好人骨 為成都平原最早人骨資料
    成都高山古城遺址出土保存完好人骨 為成都平原最早人骨資料 2018,位於成都平原西南緣、岷江支流斜江河中遊的四川省成都市大邑縣三岔鎮高山古城遺址出土了一批保存十分完好的人骨,這是目前成都平原發現的最早的人骨資料。
  • 考古成都展 文物「七宗最」
    而最小的一件文物則是運用科技考古-植物考古手法浮選出的植物種子。  「最重」與「最輕」  此次展覽中最重的文物是實業街出土的南北朝佛立像,而最輕的則是2017年在成都群眾路唐墓出土的唐代紙本真言,它被疊裝在臂釧中歷經千年,記載了不朽的虔誠信仰。唐紙本真言乍看不起眼,卻是「國寶級」的文物,上一次在四川出現已是70多年前。
  • 成都考古部門例行考古時發現南朝佛像
    發掘現場成都考古部門例行考古時發現寶貝穿越千年 南朝佛像來逛寬窄巷將層層泥土撥開,一尊尊南朝佛像穿越一千五百年時光再次出現在世人面前。佛像嘴角揚起的那一絲神秘而又迷人的微笑,讓在場的考古人員忍不住連連稱嘆!近日,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對原成都水錶廠的一處空地進行例行考古時,意外發掘出了80餘件精美佛像,其中大多數為稀有南朝佛像。這些佛像保存完整,個別佛像上的貼金尚存,流彩隱約可見,一件單體倚坐式託塔天王像更是國內極為罕見的珍寶。據悉,這是近年來,成都首次出土如此大規模的南朝佛像。
  • 成都考古新發現! 市中心發掘出明代郡王府
    發掘工地現場明代郡王府遺蹟  四川新聞網成都6月26日訊(記者 李慧穎)今日,記者從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2018年7月,為配合成都市興城建實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擬建或擬出讓、劃撥正府街建設用地,考古研究院對正府街遺址進行了文物勘探發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