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的技術才能造出世界最小的船

2020-11-12 光明網

起源於20世紀80年代的3D列印,近年來發展迅猛,被譽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重要標誌之一」。本月初,荷蘭萊頓大學的物理學家利用3D列印技術列印出了世界上最小的船隻,船長只有30微米,僅比細菌細胞大6倍。

研究人員使用掃描電子顯微鏡拍攝這艘船,展示其有一個開放的船艙、一個煙囪,甚至還有小舷窗。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整個模型的厚度只有人類頭髮絲直徑的三分之一。該項目的研究人員表示,未來希望將其應用於人體內精準靶向的藥物輸送。

從正式誕生到走進微觀世界,3D列印技術突飛猛進的背後是怎樣的技術變革?在幾立方微米的微觀空間內創造一件物品,科學家是如何實現的呢?

傳統3D列印技術各有千秋

傳統的減材製造工藝是指利用已有的幾何模型工件,用工具將材料逐步切削、打磨、雕刻,最終成為所需的零件。而3D列印,又稱增材製造,是藉助於3D列印設備,對數字三維模型進行分層處理,將金屬粉末、熱塑性材料、樹脂等特殊材料一層一層地不斷堆積黏結,最終疊加形成一個三維整體。

內蒙古包頭問號系統集成有限公司負責人曹建偉告訴記者:「簡單來說,3D列印需要首先設計出三維實體模型,印表機將數字模型轉換為一組三維印表機所需的移動指令,然後讓列印頭根據預先設定的軌跡在列印板上反覆鋪設材料並融合連續的材料層,直到最終形成立體模型。」

據了解,熔融堆積技術(FDM)和光固化技術(SLA),是目前最常見、最成熟的兩種3D列印技術。

「熔融堆積3D列印又叫熔絲沉積3D列印,它是將絲狀熱熔性材料加熱融化,通過帶有一個微細噴嘴的噴頭擠噴出來,根據設定好的移動路徑,將材料沉積在製作面板或者前一層已固化的材料上(當溫度低於一定數值後材料會固化),通過材料的層層堆積形成最終成品。」曹建偉說。光固化3D列印則是以液態光敏樹脂為原料,通過數控裝置控制的掃描器,將雷射光束按設計的掃描路徑照射到液態光敏樹脂表面,使表面特定區域內的一層樹脂固化,當一層加工完畢後,就生成了零件的一個截面;然後升降臺下降一定距離,固化層上覆蓋另一層液態樹脂,再進行第二層掃描,第二固化層牢固地黏結在前一固化層上,這樣一層層疊加便形成了三維工件原型。將原型從樹脂中取出後,進行最終固化,再經打光、電鍍、噴漆或著色處理即可得到要求的產品。

據了解,熔融堆積3D列印可使用的原料種類繁多,能夠根據不同需求改變列印設置和硬體附件,更有利於定製化生產,能夠適應更多特殊化場景的使用需求。而光固化3D列印可以實現0.1毫米的解析度,並且可以實現平滑、細緻的表面處理,這是熔融堆積3D列印無法比擬的。

新技術讓列印精度和速度不斷提升

光固化3D列印技術,在「固液結合面」上列印以及逐層堆積的過程中,免不了要產生微小的「漣漪」。這些「漣漪」很細微,幾乎觀察不到。之所以不影響列印效果,是因為光固化3D列印的精度離納米級的精度還有很遠的距離。

隨著研發技術不斷突破,3D列印已經成功應用於航空航天、醫療、建築、汽車等領域,製造業對零件精度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以雙光子3D列印(TPP)為代表的高精度3D列印,因其具有高效率、高精度的顯著特性日漸受到青睞。

雙光子3D列印,又叫做雙光子聚合光固化成形技術,所用的材料也是光敏樹脂。不同之處在於,傳統的光固化技術所利用的都是單光子聚合,將一個光子作為基礎單位進行吸收。極少數情況下,由於物質中存在特殊的能級躍遷模式,也會出現同時吸收兩個光子的情況,這就是「雙光子吸收效應」。但只有在高度聚焦的雷射中心部位,才會有足夠高的輻照度來確保有兩個光子同時被吸收。

通常情況下,常見的物體如一塊玻璃或一杯水,對特定波長的光透過率是一定的,吸收率也是一定的,這個比例並不會隨著光強度變化而變化。但是雙光子吸收效應,卻會隨著光能量密度的增加而加強。

「只有當光強達到一定值,才會出現明顯的雙光子吸收效應,將雷射聚焦,就可以將反應區域限定在焦點附近誤差極小的範圍內。通過精密移動臺配合,使得該焦點在光敏物質內移動,焦點經過的位置,光敏物質變性、固化,就可以列印出任意形狀的3D物體,精度可以達到納米級。」曹建偉告訴記者。

據介紹,雙光子3D列印是使用雷射逐點寫入,再分層列印,這種「由點及面再逐層增加」的列印方式雖然精度很高但是速度很慢(約每小時0.1立方毫米),即使製造小型元器件都要花費數天甚至幾個星期的時間。另外雷射光源有壽命限制,一般每套機器只能使用約兩萬小時,長時間的使用又造成了雙光子3D列印的高昂成本。

2019年,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副教授陳世祈及其團隊研發了「飛秒投影雙光子光刻3D列印」(FP-TPL)技術,將原有列印速度提升了數千至一萬倍。據了解,這種技術可以在與雷射束垂直的平面上形成可編程的飛秒光片,用於平行寫入。這相當於同時投射數百萬個雷射焦點,以取代傳統的聚焦方法。換句話說,飛秒投影雙光子光刻3D列印技術可以在雙光子3D列印技術製造一個點的時間內製造出整個平面,將製造時間由幾天縮短到幾分鐘。(記者 張景陽 通訊員 李寶樂)

來源: 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印度18歲天才,造出「世界最小衛星」,後來怎樣了?
    古往今來有很多年少成才的人,對於這些頭腦聰明的年輕人,我們應當對其加以重視和保護,才能讓我們的智慧得到進一步的施展,才能為他們的國家做出貢獻。而不是讓這些年輕人因為眼前的利益,而逐漸迷失自我,最終淪為一名普通人。
  • 新知|30微米,世界上最小的船誕生——3D列印技術走進微觀世界
    交匯點訊 顯微鏡下的這隻船,30微米長,僅比細菌細胞大6倍。開放的船艙、筆直的煙囪、精緻的小舷窗清晰可見,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整個船隻模型的厚度只有人類頭髮絲直徑的三分之一,堪稱世界上最小的船。 這隻近日出自荷蘭萊頓大學物理學家之手的船,利用的正是近年來迅猛發展的3D列印技術。
  • 科學家造出世界最小的存儲 由一種二維材料製成
    科學家造出世界最小的存儲 由一種二維材料製成 來源:快科技 • 2020-11-24 17:30:47 在科學家的努力下
  • 長30微米,厚度僅為髮絲的三分之一,這種技術造出世界上最小的船
    本月初,荷蘭萊頓大學的物理學家利用3D列印技術列印出了世界上最小的船隻,船長只有30微米,僅比細菌細胞大6倍。研究人員使用掃描電子顯微鏡拍攝這艘船,展示其有一個開放的船艙、一個煙囪,甚至還有小舷窗。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整個模型的厚度只有人類頭髮絲直徑的三分之一。該項目的研究人員表示,未來希望將其應用於人體內精準靶向的藥物輸送。
  • 科學家造出世界最小的存儲:利用單個原子、體積小到不可思議
    【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在科學家的努力下,已經造出了世界最小的存儲單元,其尺寸真的是小到讓人驚嘆。據外媒New Atlas報導,德克薩斯大學的工程師們創造了有史以來最小的記憶存儲設備之一,由一種二維材料製成,橫截面面積只有一平方納米。
  • 號稱世界上最小的船,到底有多小?
    近日,荷蘭的物理學家創造出了世界上最小的船。荷蘭萊頓大學的物理學家用3D列印了一個30微米的微型容器,大約是頭髮厚度的三分之一。據悉,這是專門為測試3D印表機的準確性和功能而設計的3D計算機模型,創造了建造世界上最小船隻的新記錄。
  • 世界最大的船,盤點世界上著名的船隻
    意義一:  解決了長期的海上巡航的問題,正是因為輪船的出現,使得人們能夠駕駛著輪船駛往世界各地,尤其是跨越海洋的航行,歷史上許多著名的航海家都是依靠大型的輪船才能得以聞名世界,比如我國的鄭和,就是最為出名的一個航海家。
  • 世界最小電影是怎樣製作出來的?
    你可能看過無數的電影,其中有最感人至深的,有最令人捧腹的,但是你欣賞過由金氏世界紀錄認定的世界上最小的電影嗎?2013年5月2日,IBM的科學家發布了一分半左右的影片名為《男孩和他的原子》。但事實上,這部短短的影片使用了當今世界最尖端的技術——簡而言之,你看到的「影片」是被放大了一億倍之後的效果。那麼,這部世界最小影片是怎樣製作出來的呢?IBM科學家的「幕布」是銅製的襯底,而「演員」竟是一個一個的一氧化碳分子。科學家們通過對銅襯底表面上一氧化碳分子的移動和擺放,形成單幀靜態的原子尺度的圖像。令人感興趣的是,他們是如何「擺放」大小不足一個納米的一氧化碳分子呢?
  • 「天才少年造出「寰球最小衛星」
    除歷史上鼎鼎馳名的天才以外,尚有少許人歲數輕輕就因做出了奪目的成就而被譽為天才,比如說印度的十八歲少年RifathSharook,他就因造出「世界最小衛星1、天才少年造出「寰球最小衛星」提及寰球最興盛的國度,那相信便是美國,而寰球人才最密集的國度相同也是美國。可以說,美國簡直籠絡了全球最頂真箇高科技人才。正因云云,美國才幹長年霸佔地球霸主的官職,才幹遠超地球上其它整個國度。
  • 3年前,那個自學造出「全球最小衛星」的18歲印度天才,如今怎樣
    在印度就有一位這樣的天才少年,他研造出了「全球最小的人造衛星」,此作品獲得了NASA(美國航空航天局)的認可,並成功載著一個少年的太空夢飛向了宇宙。這個印度男孩名叫RifathSharook,在造出衛星時他才剛滿18歲。RifathSharook在1999年出生於印度泰米爾納德邦,他天資聰穎,從小就對科研很感興趣。幸而他的家境很不錯,父母對兒子的理想也很是支持,讓他得以在科研的路途上發揮自己的所有聰明才智以及創新精神。
  • 世界上最神秘幽靈船事件大盤點
    如果說,對於天空,人們最感興趣的是UFO,那麼對於海洋,探秘者最感興趣的則是那些失蹤或沉海多年,經過許多年後卻被發現在海上航行,而上裡卻空無一人的「不明漂遊船」,即幽靈船。關於世界上最神秘的幾大幽靈船,你了解多少呢?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一起盤點一下世界上最神秘奇特的幽靈船事件吧!
  • 科學家造出世界最輕材料
    (Image: HRL Laboratories, Photo by Dan Little)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11月18日(北京時間)報導,最近,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休斯研究實驗室(HRL)有限公司和加州理工學院共同開發出了世界上最輕的材料
  • 日不落帝國曾經的榮譽,100年前世界上最先進的船隻,鐵達尼號
    11-25 16:30:38 來源: 餘情未了 舉報   在我國的大清朝滅亡的那一年,當時世界上最豪華最先進的
  • 將水強行壓縮,體積變小後會發生什麼?可能造出一顆星體!
    將水強行壓縮,體積變小後會發生什麼?可能造出一顆星體!對每個生物來說,水是必不可少的一大資源,它在地球上的含量頗為豐富,佔據70%的面積,一個人每天要攝入足量的水,如果長時間沒有水的供應,身體平衡就會遭到破壞。
  • 世界上最小的船 厚度只有頭髮的三分之一
    近日,荷蘭一群物理學家創造了地球上最小的船。據悉,這是專門為測試3D印表機的準確性和功能而設計的3D計算機模型,創造了建造地球上最小船隻的新記錄。圖片來源:ICphoto近日,荷蘭一群物理學家創造了地球上最小的船。
  • 荷蘭萊頓大學3D列印世界上最小的船 闊度僅人類頭髮3分之1
    荷蘭萊頓大學3D列印世界上最小的船 闊度僅人類頭髮3分之1(神秘的地球uux.cn這艘相信是世界上最細小的船,有望用於醫療,在人體血管內輸送藥物。萊頓大學物理學家克拉夫特(Daniela Kraft)和團隊,為測試他們開發的新款超高速微型納米3D印表機的技術和運作,以及探索細菌等微觀生物的遊泳動作,利用電子顯微鏡和3D印表機製造出該艘名為「Benchy」的超微型小船。電子顯微鏡拍攝下,可見Benchy有開放式船艙、煙囪,甚至是小舷窗。
  • 關鍵核心技術是怎樣煉成的?⑤丨長沙如何造出國際一流的高空作業...
    編者按《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一文指出,「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只有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 上百億投資全打水漂,美軍造出全球最昂貴廢船,馬偉明預言成現實
    ,因此造價也十分高昂,然而這艘航母卻讓美國海軍十分失望,因為電磁彈射器等設備經常出現故障,因此5年內都無法服役,看來美軍造出全球最昂貴的廢船,花上百億造出一艘廢航母,上百億美元投資也因此全打水漂,而馬偉明院士的預言已成現實,此前馬偉明就曾直言不懂可以教你。
  • 世上最小的船誕生!只有人類頭髮的三分之一厚
    世上最小的船誕生!只有人類頭髮的三分之一厚近日荷蘭萊頓大學的研究人員創造了世界上最小的船。這個微小的模型只有30微米長,是作為一個項目的一部分進行3D列印的,該項目是研究如何製造形狀複雜的合成 「微型遊動物體」。
  • 「太空船2號」背後的科學怪人
    現年71歲的伯特·魯坦是美國航空工程師,他被視為世界民間航天領域的開拓者,其率領的團隊製造出人類第一艘由民間設計的載人太空飛行器——太空船1號,於2004年飛上天空。    伯特·魯坦不是一個科幻小說家,而是個貨真價實的技術控、一個痴迷於飛行器製造的天才工程師。他在自己的「小作坊」搗弄出來的飛機,早在1986年就完成了世界上首次雙人環球不著陸飛行。2005年,他造出的「環球飛行者號」又完成了單人不著陸環球飛行。他研製的飛機還被譽為「21世紀最好的100件事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