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七大領域為突破口,不斷擴容的南京「朋友圈」 發力國家級

2020-11-22 南京江北新區

在南京一家高校供職的劉先生還記得,20年前從老家淮安來南京上大學,每次回家都得坐長途汽車,路程達5個多小時,現在,南京到淮安一路高速暢通直達,自駕回家成了常事,而隨著9月20日寧淮城際鐵路動工,預計2023年建成後,從南京到淮安的時間將縮短為1小時。

南京和淮安同屬南京都市圈,共建、共享、同城化,南京都市圈八市一體化發展,正讓越來越多的人感受到便捷。

南京都市圈,這個從2000年起就開始謀劃的城市戰略聯盟,歷經近20年的發展,目前正一步步打造成為國家級都市圈,在全國同類城市圈中已具備較高影響力。

我們600年前是一家

南京都市圈橫跨江蘇和安徽兩個省、長江和淮河兩個流域,包括南京、鎮江、揚州、淮安、蕪湖、馬鞍山、滁州和宣城八市,是國內為數不多的跨省都市圈之一。

在歷史上,八市之間就有很高的融合度,明代,八市大部分區域同屬南直隸,至清代初又同屬江南省。

作為江蘇省省會,南京的獨特地理位置,使都市圈融合發展具有先天優勢——南京的土地形狀呈長核形姿態,南北狹長、東西偏窄,南、西、北三面與安徽省接壤,只有東部與省內的揚州、鎮江和常州接壤,這樣獨特的地理位置是中國所有省會中獨一無二的。也正基於此,南京成為都市圈八市地理位置上的中心城市。

南京市發改委負責人介紹,南京都市圈總面積6.3萬平方公裡,人口3255萬人,2018年地區生產總值約3.37萬億元。

在地域分布上,南京都市圈「承東啟西、承南接北」,地處中國重要的沿海和沿江發展軸線的交匯點,是東部與中西部經濟發展的轉換地帶、南方與北方經濟發展的交融區域,具有戰略性樞紐地位。多年來,八市共同接受來自上海的輻射帶動,經濟社會聯繫更加緊密,成為長三角城市群的重要組成部分。

產業分布方面,都市圈八市產業發展成梯度分布,城市產業各有亮點,互補性強。南京綜合優勢明顯,科教資源豐富,服務經濟較為發達,技術密集型製造業佔優勢;鎮江、揚州、蕪湖、馬鞍山等市工業經濟地位突出,資本密集型製造業比重較大;滁州、淮安、宣城三市農業基礎雄厚,勞動密集型製造業佔比大。

不斷擴容的「朋友圈」

南京都市圈這個概念誕生於2000年,於江蘇省城市工作會議上正式提出。回顧近20年的時間軸可以看出,這個「朋友圈」正加速成長壯大。

2002年,江蘇省政府批覆同意省建設廳編制《南京都市圈規劃》,南京都市圈正式成立。

2011年,安徽省行政區劃調整,撤銷巢湖市,南京都市圈成員城市調整為南京、鎮江、揚州、淮安、蕪湖、馬鞍山、滁州七市。

2013年,南京都市圈第一屆黨政領導聯席會議暨南京都市圈城市發展聯盟成立大會在南京召開,成立了南京都市圈城市發展聯盟。本次會議吸納宣城市加入南京都市圈,都市圈成員城市調整為:南京、鎮江、揚州、淮安、蕪湖、馬鞍山、滁州、宣城八市。

2018年12月,第三屆南京都市圈黨政聯席會議在南京召開,審議通過《南京都市圈一體化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啟動吸納常州市金壇區、溧陽市加入都市圈程序。

共建更要共享,讓更多人享受同城化待遇

世業衛生院是鎮江市一個普通的鄉鎮衛生院,如今,當地的居民到衛生院就醫,可以得到南京鼓樓醫院專家的遠程會診;

南京與鎮江、揚州、蕪湖、馬鞍山、滁州等市已實現高鐵或動車1小時內直達。去年12月21日,南京至句容城際鐵路動工,今年9月20日,寧淮城際鐵路動工;

……

南京都市圈建設,正讓越來越多的老百姓享受到同城化待遇,八市在基礎設施、產業合作、生態環境、公共服務等領域均取得重大突破。

記者從南京市衛健委了解到一組數據:「南京都市圈統一預約掛號服務平臺」已經建成,覆蓋八市的147家醫院9844個醫學專科,市民可以通過網上、電話預約掛號,目前已實現服務量超過800萬人次;南京都市圈醫學檢驗報告查詢系統建成並向市民開放,南京、鎮江、揚州、蕪湖四市的醫院已向南京市衛生信息平臺累計上傳各類醫學醫檢報告近2億份;自2014年起,南京市兒童醫院與滁州市兒童醫院建立了緊密的醫聯體合作關係,目前滁州市兒童醫院已獲批安徽省「十三五」省級重點專科並已通過中期驗收。

教育方面,除了南外淮安分校開始招生,琅琊路小學與滁州大王鎮中心小學、中華中學與滁州一中分別籤訂了校際合作協議,為當地老百姓提供優質教育服務;南京高等職業技術學校與滁州市機電工程學校於2015年正式籤署框架合作協議,明確在師資幹部隊伍培養、專業建設、實訓資源共享和五年制高職人才培養等領域進行深度合作。

此外,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郵電大學等多所高校在鎮江、揚州、淮安、馬鞍山、滁州等地設立高新技術研究院,加強創新資源輻射。

未來:建國家級都市圈,在同類城市圈中脫穎而出

在今天,都市圈共建成為中國城市群發展的重要戰略,國內發展較為完善的都市圈已有18個,南京都市圈怎樣從中脫穎而出?去年底舉行的南京都市圈黨政領導聯席會議提出,打造同城化程度較高、具有較強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國家級都市圈。

目標既定,接下來,南京都市圈將開足馬力運轉,以創新資源協同融合、產業體系協作分工、基礎設施快聯快通、生態環境共保共治、市場體系統一開放、智慧服務水平提升、公共服務共建共享七大領域為突破口,全力建設國家級跨省都市圈樣板。

——建立都市圈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發揮企業聯盟、研究會、商會等合作組織作用,強化企業間科技創新網絡聯繫,促進聯盟開放創新與國際合作,構建具有國際水平的協同創新共同體。

——加快推動寧句城際軌道、寧蕪鐵路電氣化改造等項目建設,實現都市圈內主要城市半小時高鐵通達。

——加密過江通道建設,加快形成寧鎮揚、寧滁「3011」交通圈,即30分鐘的快速通勤圈、1小時的休閒旅遊生活圈、1小時的生產要素物流圈。

——研究制定毗鄰地區新增產業禁止和限制目錄,共同劃定開發邊界,加強房地產開發聯動監管,防止城鎮連片蔓延開發。

——共建中大醫院南京都市圈醫療聯合體,推動都市圈醫院檢驗結果共享和互認,建立疑難重症會診和轉診綠色通道。

有專家指出,當前,城市群已經成為推進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的主體形態。南京都市圈作為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建設的重要一極,需要有更大的擔當和作為、更加務實和創新的舉措,努力實現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更好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都市圈建設,要空間相近,更要民心相容,在提升都市圈快速通勤能力的同時,還要提升都市圈基本公共服務能力,大力度推進共享制度銜接、標準統一的基本公共服務,讓都市圈城市真切感受到同城一體。

相關焦點

  • 技術創新「朋友圈」擴容 TCL加速布局開放生態
    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為技術顧問頒發聘書  重磅合作技術創新朋友圈擴容>  TCL工業研究院此前已與行業眾多的研究、學術機構保持良好的合作,本次大會再添合作夥伴,持續擴大技術創新朋友圈。
  • 梅州梅縣:教育先行多點發力,提質擴容蹄疾步穩|梅縣區|教育|廣東...
    原標題:教育先行多點發力 提質擴容蹄疾步穩梅縣區多措並舉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高質量發展凝智聚力3間改擴建小學集體亮相迎新,新增5400個優質學位;全省履行教育職責評價考核在北部生態發展區37個縣(市、區)中排名第三,位列梅州第一;全區高考優先投檔線上線人數同比增長
  • 從0到100遍及全球五大洲 成都國際"朋友圈"急速擴容揭秘
    從0到100,成都國際「朋友圈」急速擴容。回看成都的「進擊之路」,不難發現,一直以來,成都帶頭開放、帶動開放,自覺在國家外交大局中找方向、作貢獻,在服務全省對外開放大局中走在前列。當下,成都更是正以澎湃的前行動力,飛速的發展姿態, 加快建設全國重要的對外交往中心,持續擴大國際「朋友圈」「交往圈」,推動對外開放水平整體躍升。
  • ...一文看懂新基建七大關鍵領域有哪些發展機會|新基建深度研究報告
    值得一提的是,在整個新基建項目中,5G基建、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作為近幾年最熱的技術領域,毫無疑問的成為談論最多的話題。近日,興業證券發布了《新基建深度報告:新基建開啟創新新時代,七大行業深度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從新基建的內涵談到為何要大力推進新基建,並整理了七大關鍵領域有哪些發展機會值得 關注。
  • AI朋友圈升級擴容 上海打造科技創新高地
    AI朋友圈升級擴容 上海打造科技創新高地 關注中金在線:
  • 南京話相聲 南京人短劇火爆朋友圈
    原標題:南京話相聲 南京人短劇火爆朋友圈   「周三了,又被陳老斯刷屏了!我也來刷!」南京網友「喝人一大跳」在朋友圈裡轉發了「硬腿子」微信公眾號發布的陳峰寧最新相聲視頻。南京話相聲一夜之間火爆朋友圈,讓每周三成為網友的期待。周四,則是「陳老斯看了都忍不住笑」的南京話短劇《藍鯨青年》的刷屏日。
  • 「陳老斯」的南京話相聲火爆朋友圈
    原標題:「陳老斯」的南京話相聲火爆朋友圈 陳峰寧  「陳峰寧南京話最新相聲《擠公交》,下巴殼子都笑掉了!」「最新小品《清明》不怕笑死就來看!」「陳老斯最新《打車記》南京的哥絕對擺得不得了。」
  • 國家級新區名單最新最全 國家級新區有哪些有幾個?
    國務院已於6月6日批覆同意設立江西贛江新區,成為今年第二個獲批的國家級新區。據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江西贛江新區設立後,中國國家級新區將擴容至18個,其中東部地區7個、中部地區2個、西部地區6個、東北地區3個。
  • 南京鼓樓區整合資源 打造七大板塊重構第一城區
    53平方公裡的城市空間將崛起七大功能板塊,分別為新街口-鼓樓片區、江東軟體園片區、濱江商務區、歷史文化街區、中央門片區、模範馬路創新街區和幕燕片區。  據鼓樓區委書記楊學鵬介紹,原鼓樓和下關兩區地域相鄰、文脈相通、人緣相親、經濟相融,兩區合併後,七大功能板塊將更好地實現資源優質配置,加速融合發展。
  • 聚焦軍事領域 發力人工智慧
    作者提供當前,人工智慧正在深刻改變人們的思維理念、生活方式和探索方向,其在軍事領域的運用和發展,也將對未來戰爭作戰樣式、作戰空間和作戰手段產生深遠影響。各主要國家在把人工智慧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同時,也在採取多種措施促進人工智慧的軍事應用。
  • 泰康集團整合子公司發力客戶體驗 七大匠心服務貫穿全生命產業鏈
    (原標題:泰康集團整合子公司發力客戶體驗 七大匠心服務貫穿全生命產業鏈)
  • 區域一體化推進城鄉協調發展 南京開啟「雙主城」格局
    江心洲長江大橋正式通車,南京真正開啟「雙主城」格局;鐵路南京北站樞紐配套工程開工,江北新區邁入「高鐵時代」指日可待;T1航站樓重裝亮相,祿口機場「雙樓合璧」;生活垃圾開啟強制分類,從城市到鄉村流行起「新時尚」;汙水處理設施覆蓋80%農村,其中行政村實現百分百覆蓋……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南京城鄉同頻共振,綜合交通樞紐地位不斷強化,城市功能品質持續提升,引領「
  • 紅布林PLUM引入鐘錶專家潘箭為顧問發力腕錶領域
    (原標題:紅布林PLUM引入鐘錶專家潘箭為顧問發力腕錶領域) 近日
  • 青海湖連年「擴容」原因何在
    對此,本報記者採訪了青海省氣象科學研究所、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相關專家,聽聽他們怎麼說。 全球變暖,氣候暖溼的影響 在過去幾年有關青海湖的報導中,青海湖面積持續增大是大家關注的熱點。有關資料顯示,2004年至2016年,青海湖面積增大169.67平方公裡。
  • 產業結構優化 綠色製造體系完備南京溧水開發區奮力爭創國家級經濟...
    原標題:產業結構優化 綠色製造體系完備南京溧水開發區奮力爭創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公布第5批綠色製造名單,南京溧水經濟技術開發區(簡稱「溧水開發區」)成功入選國家級綠色工業園區。
  • 發力新學科領域:復旦大學成立大氣與海洋科學系
    一則來自復旦大學大氣科學研究院官網的消息,向外界透露出該校在新學科領域發力的信息。據復旦大學大氣科學研究院官網介紹,4月20日,復旦大學大氣與海洋科學系成立儀式暨大氣與海洋學科發展研討會舉行。周亞明宣布大氣與海洋科學系成立,並與中國科學院院士、大氣物理研究所曾慶存,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海洋局海洋二所蘇紀蘭,上海市氣象局局長董熔共同為復旦大學大氣與海洋科學系揭牌。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大氣科學研究院院長張人禾主持成立儀式,並回顧介紹了復旦大學大氣與海洋學科的建設歷程及未來發展設想。
  • 胡鞍鋼:經濟升級要開動七大引擎
    原標題:經濟升級要開動七大引擎(望海樓) 經濟發展就如同軟體的升級換代,需要經歷一個不斷「打補丁」、不斷升級的過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已經經歷了兩次大的升級,分別是上世紀80年代初「探索一條經濟發展的新路」和90年代實現「經濟發展方式和經濟體制的兩個轉變」,從而也創造了中國經濟持續30多年高速增長的奇蹟,中國也從世界第十大經濟體一躍成為第二大經濟體。
  • 重慶數學領域首個國家級科研平臺揭牌
    該中心是科技部首批支持建設的13個國家應用數學中心之一,也是重慶市數學領域第一個國家級科研平臺。這對提升我市自主創新能力、支撐大數據智能化戰略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數學是自然科學的基礎,也是重大技術創新發展的基礎。當前我國面臨很多「卡脖子」的技術問題,根本原因是基礎科學以及數學基礎跟不上。
  • 北京SKP將擴容 國貿商城緊隨其後欲爭店王寶座
    據悉,未來北塔規劃為寫字樓、南塔則是寫字樓、行政公寓等多種業態,而最受矚目的商業部分2.8萬平方米的自持商場已整租給了SKP。在北京佳兆業廣場的官網中,《聯商網》也注意到了這一項目的概述有了新的變化:佳兆業廣場樓下擁有SKP購物中心、大廈集購物、休閒、娛樂、辦公為一體......裙樓1-3層為SKP購物中心、總面積大約為2.8萬平方米。側面官宣了北京SKP擴容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