丸善製藥以植物性微生物開發PQQ

2021-02-19 植提橋

日本丸善製藥將活用微生物,努力為健康食品和化妝品素材開發和生產出生物功能性原料。繼正在銷售的第一款素材植物乳酸菌之後,微生物由來的吡咯喹啉醌((PQQ)的開發正在有序進行。


「活用微生物進入生物相關事業領域對我們是挑戰。除製造植物提取物的業務之外,擴大事業領域也很有必要」,該公司負責人表示。將來,希望將生物事業培育成公司支柱產業。
岡山理科大學正在研究用植物性微生物怎樣有效的進行PQQ開發。截至目前,已找出用植物分離產生菌株來量化生產 PQQ的方法,該菌株的高生產率得到確認。研究成果於近期的日本農業化學會中四國支演講會上發表。
PQQ被證明是能改善腦機能的輔酶的一種。在美國從2008年開始作為保健品原料運用,日本也在今年將其搭配到保健品裡,首次出售就受到廣泛關注。雖說一些蔬菜也含有該成分,但含量微乎其微。因此,運用發酵法進行量化生產。
「研究才剛剛開始,」該公司表示,在實際運用之前還需要時間。但是,植物由來吸引市場,並賦予實用化目標,確立了作為保健食品、化妝品原料來進行生產、銷售的方針。
另一方面,2012年5月開始發售的植物性乳酸菌「智能乳酸菌」,新追加死菌類型,日前正式開始銷售。由此解決了製造最終產品時管理嚴重菌生菌類型的課題。該菌類目前已被大型企業運用到飲料。

更多信息請您關注植提橋媒體官網www.herbridge.com。

植提橋媒體服務號(大健康大數據大趨勢聚集地):HerbridgeMedia,植提橋媒體訂閱號(天然來源功能活性成分全球研發、市場動態細節):zhitiqiao;不同的看點,你,值得關注!


相關焦點

  • 太空微生物製藥前沿研究簡報
    微生物製藥對醫藥行業具有重要作用,可從微生物中開發出抗生素、疫苗、維生素和生態農藥。在具有微重力、強輻射、弱磁場等特點的太空環境中,微生物的空間變異量能達到千分之幾甚至是百分之幾,高出現有地面手段幾個數量級。
  • 製藥行業純化水控制微生物的重要性
    用來製備純化水的原水多採用市政自來水和地下水,原水中含有微生物,細菌、真菌、藻類和病毒。其中,細菌的尺寸大約為1~3μm。一般情況下,可以按照預防膠體汙染的預處理方式通過絮凝和過濾的方式去除微生物。但微生物和沒有生命的顆粒物質不同,微生物具有繁殖能力,在適宜的生存條件下形成難以去除的生物膜。
  • 葛蘭素史克擬與Medicago合作研發植物性新冠疫苗
    財聯社(上海,編輯 周玲)訊,全球最大的疫苗製造商葛蘭素史克(GSK)周二表示,將與加拿大生物製藥公司Medicago合作研發以植物為基礎的新冠疫苗,後者得到了菸草公司菲利普莫裡斯公司的支持。據悉,葛蘭素史克這次合作與此前合作夥伴的研發基礎都不同。一般而言,傳統疫苗是基於動物產品或活性病毒。
  • 阿菲特無菌水過濾設備除去有害微生物 保證製藥用水穩定性
    【中國製藥網 產品資訊】在製藥行業中,藥品生產用水的質量直接影響藥品的質量。因此,製藥用水的質量控制,特別是其微生物學指標的控制是尤為重要的。  在《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2010版中,有對製藥用水提出了明確要求。第九十六條:「製藥用水應適合其用途,並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的質量標準及相關要求。
  • ...開發與應用。2、應用微生物和菌種選育研究3、蛋白質結晶成長研究
    所在院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所在院系: 生物工程系 職稱: 教授       招生專業: 生物醫學工程 研究領域: 1、生物技術 研究內容:實用技術和產品的開發與應用
  • 仿製藥開發中的反向工程
    反向工程技術(Reverse Engineering)在國外的仿製藥開發中已經有不少應用,比如印度。印度的專利法在1970年到2005年,僅選擇性保護藥品的「方法專利」,而對於創新藥本身則提供很少的保護。因此,專攻「反向工程」以及複製西方產品的繁榮仿製藥業在印度發展起來。
  • 微生物除草劑實現產業化開發
    關鍵詞:除草劑記者昨日從浙江省科技廳獲悉,由中國水稻研究所研究員餘柳青等人承擔的浙江省重大科技專項—微生物除草劑禾長蠕孢(克草黴)的固體發酵與劑型加工技術研究項目通過驗收。目前1%克草黴孢子粉劑生產車間已在浙江天一農化有限公司初步建成,意味著浙江省擁有了首個微生物除草劑產品,並在產業化開發方面邁出重要一步。  自化學除草劑在全球推廣應用以來,目前仍是農田除草的主要手段,但隨著時間推移,化學除草劑大面積應用帶來的弊端已日益顯現。
  • 「專業介紹」製藥工程
    培養目標:培養熱愛醫藥事業,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系統掌握製藥工程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備藥學、化學製藥、生物製藥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並具備良好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同時具有合理的知識結構、寬闊的知識面和較強的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能夠熟練開展藥物的製備、工藝設計、生產質量控制
  • 2021年微生物檢測技術系列產品項目投資分析報告
    微生物檢測技術系列產品包括集菌儀、微生物檢驗儀、培養器、過濾器完整性測試儀、濾膜孔徑測定儀等產品,主要用於藥品、生物製品、醫療器具等的微生物檢測,判定檢品微生物含量是否超標。
  • 輝凌製藥與逸達生技合作開發長效緩釋肽針劑
    健康一線(vodjk.com)2月15日訊   據國外媒體報導,2月13日,瑞士製藥公司輝凌製藥宣布稱,該公司與臺灣逸達生技已經達成了一項全球性的共同開發與選擇權的排他性協議,輝凌製藥與逸達生技合作共同開發長效緩釋肽針劑根據這項協議條款,輝凌製藥將負責資助前期研發工作的進行,待該階段工作結束,輝凌製藥有權行使選擇權並與逸達生技籤署最終協議
  • 科研|海洋生物特色營養組分開發
    海洋生物含有獨特的脂肪酸 海洋生物含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尤其含有一定量的高度不飽和脂肪酸,更為禽畜肉和植物性食物所不含 海洋生物富含易於消化的蛋白質和胺基酸 食物蛋白的營養價值主要取決於胺基酸的組成,海洋中魚、貝、蝦、蟹等生物蛋白質含量豐富,易於為人體吸收,人們所必需的8種胺基酸含量充足,其中尤以賴氨酸含量更比植物性食物高出許多。
  • 智利科學家在南極發現大量「強悍」微生物
    據《自然》網站4月4日報導,智利南極科考隊近日在蓬塔阿雷納斯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他們發現了一批生存在極端環境下的微生物
  • 全球mRNA製藥全景圖
    2011年,CureVac與賽諾菲巴斯德建立廣泛合作關係,2014年,雙方決定在mRNA疫苗領域進一步強化合作夥伴關係,賽諾菲將開發一種基於CureVac的RNActive技術的疫苗。2013年,CureVac與強生旗下的楊森製藥達成合作關係,共同開發mRNA流感疫苗。
  • 《食品研究與開發》:微生物酵素的研究進展
    近年來,酵素類產品因其在日本等地的風靡,而受到我國消費者的青睞,酵素食品的多種功能特性使得其在功能性食品開發領域具有一定的應用前景,受到諸多科研學者的關注。本文就微生物酵素的生產工藝、主要微生物、相關代謝物質及生物活性等相關研究展開綜述,期望能對今後功能性微生物酵素食品的開發研究提供參考。
  • 2014年考研專業解析:微生物考研及就業
    同類問答:   問:   微生物考研,食品微生物和微生物製藥那個就業前景比較好啊?我想知道這兩者從就業率和待遇上哪個更好?     答:   如果是女生學習微生物,要先考慮導師是從事什麼方面的研究的,如果導師是利用微生物為研究材料而搞分子方面的研究,或者是從事病毒或致病菌的研究,勸你還是三思,因為分子試劑有毒和致癌,致胎兒畸形的比較多,停止分子實驗後三年內最好不要生育。   微生物製藥尤其是基因藥物的研究是個不錯的方向,前景廣闊。
  • 諾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獎得主費裡德·穆拉德:支持仿製藥的開發
    穆拉德博士說,此次輝瑞萬艾可的專利保護到期,在他看來對中國的相關仿製藥市場是一次巨大的機會。作為「偉哥」原理的發現人,這個「偉哥之父」如今已經成了「偉哥」搶仿戰的正式參與者,並指導了中國首個「偉哥」仿製藥金戈,將此作為對中國仿製藥市場的聲援。他加入中國市場的另一個目的則是研究中草藥。此前他就明確表示,自己會研製中藥「偉哥」。
  • 仿製藥的研發成本達到新高,可研發品種數量有限
    近年來,儀器分析技術飛速發展,新方法、新技術、新儀器層出不窮,其應用也日益普遍並逐漸向藥學、醫學、生物學等領域滲透,特別是在新藥研究、藥物分析、病因研究等方面,大大加速了新藥研究與開發的進程。
  • 生物製藥CDMO行業:滿足製藥企業外包需求,國內市場群雄逐鹿|高特佳...
    生物製藥CDMO(Contract Design & Manufacture Organization)是生物製藥的合同研發生產外包組織,主要是為了滿足製藥企業對於研發階段或商業化階段將部分生產外包的需求。由於創新藥領域不斷發展、研發成本和風險高企,越來越多生物製藥企業會選擇CDMO服務,從而節約成本、控制風險並提升研發效率。
  • 勝利油田成功開發微生物基因晶片技術
    勝利油田採油院微生物中心科研人員開發出大規模採油微生物種群檢測型基因晶片及其製備和檢測方法,並於去年底應用於現場及物模樣品的種群分析檢測,截至目前,已測試30個樣品,節約開支22.5萬元。微生物基因晶片技術對於微生物驅油技術整體提升研究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 生物製藥CDMO行業:滿足製藥企業外包需求,國內市場群雄逐鹿
    生物製藥CDMO(Contract Design & Manufacture Organization)是生物製藥的合同研發生產外包組織,主要是為了滿足製藥企業對於研發階段或商業化階段將部分生產外包的需求。由於創新藥領域不斷發展、研發成本和風險高企,越來越多生物製藥企業會選擇CDMO服務,從而節約成本、控制風險並提升研發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