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置藝術思想小史(六)分類:幾種類型的裝置

2021-01-15 藝術中國

從裝配到拼貼的倒退

我們已經提到,裝置與雕塑的核心區別在於二者對材料的運用是不同的——雕塑向內發掘材料的性質與意義,裝置則向外輻射在空間中尋找結構。然而裝置所動用的向外空間到底在多大,就決定著不同裝置的類型及其性質有著截然的差異。空間的邊界,即是裝置自身的邊界,而空間運用的大小,則關係到裝置自身在創作時所要克服的種種問題。

因此,以觀眾的行動範圍與性質為界限,我們可以規劃出以下幾種類型的裝置:

  1、獨立裝置——隱喻行為

在這種作品中,觀眾與裝置是不直接發生關係的。觀眾的行為只是象徵性的,以隱喻的方式進入到裝置之內。這種裝置或靜態、或動態,但都不具有實際的參與性。劇場中的獨立裝置類似於物體戲劇中的「機器演員」,觀眾只是觀看它們的表演。它更接近於雕塑,但它對材料的運用和特定的空間有關,去除特定空間,該裝置就不再發揮藝術效果

  2、場景裝置——全行為

這種裝置是對一個場景進行搭建。觀眾的行為是無預設的,是被拋入在裝置的空間之中的。它來自與戲劇舞臺裝置,要求觀眾必須將自己的行為全部在裝置空間中展開——觀眾本人則常常充當了演員的身份。互動裝置也是在這個層面上完成的,只是它看上去更小。因此互動裝置的問題也在於此,未說明觀眾的行為如何發生,於是無法估計的意外與偶然性使得許多觀眾也並不會嘗試去參與。

  3、廣場裝置——半行為

廣場上的觀眾在看到裝置之前本身就已經在行動,因而廣場上的裝置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對觀眾的行為進行影響。觀眾的行為是具有完整預設的。裝置只能吸納一部分觀眾的行為,吸納一部分觀眾,因而更多的是對觀眾既有行動及其預設的破壞、改變、顛倒、重複等等。浮雕雖然具有行為空間順序的規定性,但它的敘事是完整且固定的,觀眾意味的行動只會導致無法閱讀,而無法製造新玩法。

4、大地裝置——點狀行為

觀眾的行為是在裝置之上發生的,或者說,它是在裝置的指令與引導下完成的。裝置對觀眾是一種激發關係,而對於觀眾行為的考量則由於過大的空間,因而常常是點狀的。它可以是在節點之上發生如《7000顆橡樹》那樣,當然也可以是像早期可參與的大地藝術一般逐點發生。對整體區塊,乃至一個廣場的全部裝配與安置。通過現在網際網路地圖的手段、虛擬空間的手段相結合,這種裝置已經有許多當代藝術家開始嘗試。

這四種分類並不只是簡單的觀眾行為邏輯的分類,也是按照一定歷史順序先後發展而來的。杜尚主義與構成主義的作品,即使不斷地在思考著空間與觀眾的關係,但它們與觀眾的關係仍是象徵性的。一些作品建立在觀眾的視錯覺的基礎上,但與此同時,視錯覺也需要通過一種隱喻的方法在作品內在的主題與結構中獲得意義,不然視錯覺就只是一種純粹的空間遊戲。

如果說第一種類型的獨立裝置的意義,在劇場中是以一個演員出現,那麼在非劇場空間中它就源自於對自身內空間的定義——這一點從自動裝置、動態雕塑中就可以看出。自動與動態,都是裝置本身通過自身的運動來完成一個空間的建構。視覺暫留,使得運動中的裝置成為一個完整的物體,因而在這種裝置中,運動的空間就是材料本身。

因此,動態雕塑之雕塑的過程,是用結構的轉動對空間界分進行塑造。儘管它並未使用任何實體材料,它的對象也是空間,但對於視覺而言,它的結果是雕塑性的,是建立在空間外形的拉伸、變換成一個物體。亞歷山大-考爾德的作品儘管沒有直接的在視覺上塑造出一個「實體」,但卻在平衡與轉動中,完成了對線條與內空間的塑形。而加博在接受「動態(mobile)」這一名詞的時候,其作品也確實建構出了一個空的實體。

  考爾德的動態雕塑 

  諾姆·加博雕塑作品,《中空的空間裝置1940》

對於自動裝置,這種塑形是不存在的。自動的含義在裝置中並不是為了塑造,而是作為一種動態表演而出現。機械運動可以模仿人體的運動,也可以模仿人體器官的運動,但它的運動本身是隱喻化的——就如同莫霍利-納吉《光道具》的那種對「自動機」思想的繼承。而布魯斯·瑙曼與威廉·肯特裡奇所製作的始終在表演的自動裝置,它們所依賴的思想基礎不是自動機或機器人,就是技術哲學的「器官投射」。

要釐清第二類場景裝置,則要比單體的獨立裝置更加複雜。因為它涉及的媒介更多,在20世紀50-60年代常常與繪畫和現成品結合在一起,80-90年代則與日常物品、文獻敘述與生活場景相結合,在2000年之後則更多的加入了整體機械、光刺激與聲音等等舞臺設計的要素。但無論媒介如何改變,這類空間的組織方法最早都是從拼貼開始獲得靈感的。

從邏輯上講,沒有裝置藝術的思路就沒有後來的行動主義與繪畫拼貼——偶發是為了打破媒介的邊界,是黑山學院的教學方法之一。早期的拼貼與行動也往往是在空間之中呈現的,為了商業才不斷退縮到畫布之中變成一種繪畫。「裝配究竟是在結構上發生的還是在圖像上發生的?」這一問題是裝置藝術始終不斷更新的形式因素。但裝配的結構究竟是在何種層面上發生,則是區分「裝配與拼貼」的核心。裝置的裝配是經由身體在空間中的行動而產生的——它同時關注著空間與意義兩個層面的組織。但繪畫的拼貼則由於只是在一個平面上展開,只能對符號與現成圖像的進行使用,要麼就只能讓顏料視為一種「行動的痕跡」,以此在一定程度上照顧到空間中的身體運動問題。

因而「拼貼」的是意義層面的組織,「裝配」則是在經由空間與意義,在感性層面上進行運作。而對於拼貼繪畫和現成品雕塑,並不存在著對現場的安置,而只有簡單的邏輯布置與安放。

這是為何我們將大衛·史密斯「用圖騰的隱喻來組織符號」這一裝置歷史,視為美國藝術不斷在歐洲大陸藝術理念中衰退的前兆。從美國學者的民族主義態度來講,偶發藝術,對這一名詞的追溯自然可以上述到某種南美原始藝術。但大批移民到美國的超現實主義者、包浩斯教師與法德國藝術家們,事實上早已在歐洲就先後開始了對身體在空間中的行動問題的研究,形成了豐富的藝術創作、材料試驗與空間試驗。如果沒有後來的繼承了包浩斯理想的黑山學院的學生們創造了偶發戲劇,如果沒有裝置藝術不斷通過對現成物品的「裝配/拼貼」來構成某種中心化的力量,那麼行動、偶發、拼貼的概念也就不會流行。

但行動繪畫只是對觀看者的一種假想,他想像觀看者能夠通過對繪畫的痕跡的觀察,在大腦中還原出藝術家在創作時的行動。在平面上不考慮空間視角,用揮舞棍子或大筆刷取消了身體感受,用痕跡取代了符號的組織,用散亂的圖像組織取代了圖騰化、中軸化的力量組織,每一點都可以成為後來者攻擊波洛克的漏洞——身在黑山學院的勞申伯格也確實是這樣做的。

  Greenwich Village Happening

因而,舞臺與美術館中的獨立裝置、動態裝置,最初是作為一種物體演員出現的,而演員即是臺上的觀眾——真正的觀眾則被他們從座椅上拉到了舞臺上。從施萊默的機械芭蕾,到莫霍利-納吉的《光道具》,可以視為從獨立裝置到場景裝置的逐次發展。而隨著莫霍利-納吉等人在美國的紮根落腳,這種「對人的改造」的宏大命題,在政治壓力下變成了一種「對偶然性的關注「。偶發劇場,取消了觀眾成為演員後「必須被改造」的事實,而變成了觀眾成為演員後的「被攻擊」(桑塔格語)。理想主義的強迫性,在美國的語境下變成了神秘的、隨機的、日常的偶然性對觀眾行為的塑造。

而對於如比卡比亞等人直接參與的劇場布景設計而言,這種偶然性變成了一種純然的視覺刺激與美學效果。場景裝置,作為一種舞臺,在喬治·西格爾、愛德華·金霍爾茨、克拉斯·歐登伯格等人那裡,甚至是從偶發戲劇那裡開始向後退去。

從包浩斯到黑山學院再到激浪派。裝置的媒介不斷改換成繪畫與現成品,對空間、意義與語境的三重裝配,也開始在拼貼這種概念上混淆不清。裝置的向外概念,首先就已經否定了某種平面內部的圖像敘事,即使是錄像,錄像展示的空間(如多屏錄像)也比內容內部的視野與延伸更加重要。因而,觀眾的經驗,視覺經驗,身體經驗,聽覺觸覺等感官經驗,連同觀眾的記憶與文化經驗一起成為了作品的一部分。

因此,對觀眾本身的研究,對參與者的身體、記憶與文化經驗的研究,是裝置之所以為裝置的核心。人機工學正是在這種思想下總結繼承了裝置哲學的對人的感覺的關注,並通過包浩斯理想在二戰之後阿爾伯斯的推動下開始的——從作品作為演員的空間安置,到觀眾作為演員的身體安置,社會運動開始朝著一種「感官的舒適性」不斷發展,最終變成了推動數碼人體與數字動畫的基礎數學模型。

作者:張未,來源:鳳凰藝術

相關焦點

  • 裝置藝術思想小史(九)新機器:新空間的時間與價值分裂
    如果說塔特林未建成的《第三國際紀念塔》幾乎成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核心裝置,那麼白南準的《包裹世界》就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徹底展示。裝置藝術的最大威力在這件作品中被徹底發揮出來了。錄像藝術如果只是在屏幕內部建立了一個在它處的空間,那麼錄像裝置則是將這些空間都一一裝置起來。
  • 張悟興與生態裝置藝術
    隨著六七十年代西方出現的極少主義、波普藝術、達達主義等現代主義流派的出現,裝置藝術逐漸發展成為一種主流藝術形式。從誕生到如今的幾十年中,生態裝置藝術成為了最流行的藝術形式之一,製作和設計裝置藝術作品成了很多藝術家、視覺設計師的共同愛好。
  • 中考數學專題六,分類討論思想的7種類型,你掌握幾個?
    這就是數學中重要的一種數學思想—分類討論思想。對問題進行分類討論時,必須按同一標準分類,且做到不重不漏.解題中,分類討論一般分為四步:第一,確定討論的對象以及討論對象的取值範圍;第二,正確選擇分類標準,合理分類;第三,逐類、逐段分類討論;第四,歸納並做出結論。當然,並非所有的數學問題都需要進行分類討論,但若涉及以下七種情況,常常需要進行分類討論使問題簡單化。
  • 【2019文博會】艾維美術館分會場:以塑料裝置藝術展現環保理念
    雲隱西山國際藝術交流中心艾維美術館作為本次文博會的分會場,將向公眾呈現與環保理念相關的裝置藝術作品展。&nbsp&nbsp&nbsp&nbsp今夏,艾維美術館迎來了兩位青年藝術家,將聯手推出2019年第一期藝術家駐地項目。
  • 香檳杯藝術之作及藝術裝置亮相上海西岸藝博會
    近日,一場以《重構生長》(Metamorphosis)為題的「自然新藝境」亮相上海西岸藝博會,這是美麗時光香檳(Perrier-Jout)特邀義大利設計師Andrea Mancuso先生打造的一組香檳杯藝術之作及藝術裝置,開啟一場探索重構自然藝術之美的旅程。
  • 風物共生的天府大地,「長」出23個藝術裝置
    前段時日,「成都市首屆天府大地藝術季」在成都邛崍成功舉辦,通過大地藝術裝置作品和系列主題活動,川人的生活方式、文化特質與川西林盤、天府大地有機融合,展現出了天府文化的獨特魅力。 在為期一個月時間的藝術季中,參觀者討論最熱烈的,無疑是23件大地藝術裝置作品。
  • 左鋒義:裝置藝術的魅力,且聽廢棄金屬的傾訴
    藝術家左鋒義新出版的裝置藝術畫冊即題為《九素》,或取其義。1913年,當杜尚將一個帶前叉的舊自行車輪安裝在一個圓凳上,世界上第一件裝置藝術作品完成了,這被視為裝置藝術的起源。而上世紀60年代為裝置藝術蓬勃發展時期,各種各樣藝術流派不斷湧現。裝置藝術的槪念傳入中國稍晚,發展至今也不過三十餘年歷史。
  • 講解管道裝置減壓閥
    今天講解減壓閥,提到閥一般都會認為其就是控制水流通過或截止的裝置。但閥的真正用途不但有控制功能,還有調節功能。好比家裡的水龍頭(閥門),不但能起到開關水流的作用而且可以調節水流的大小。減壓閥就是能起到調節壓力的管道裝置。
  • 福特Sierra RS Cosworth: 兩種類型的無線電平衡控制裝置!
    福特Sierra RS Cosworth:兩種類型的無線電平衡控制裝置!在我們的分類廣告中可以找到10個預生產的Sierra RS Cosworths中的1個,用作測試騾子和英國新聞車。一些人被派去執行新聞職務,而另外三人繼續接受測試,其中包括C357 HVW,這是我們分類廣告中的汽車。雖然它用於測試直到生產模型出來,但仍然有一些細節,從市場上的汽車標記出來。沒有後窗洗衣機,保險絲盒的黑色蓋子而不是白色,沒有急救箱,兩種類型的無線電平衡控制裝置,以及發動機和變速箱之間的支架。
  • 蠶絲水泥:水泥也能3D列印大型藝術裝置
    蠶絲水泥:使用3D列印技術打造一個大型的藝術裝置今年夏天,2015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師分會數字建築設計專業委員會(DADA)國際會議與展覽暨第五屆同濟大學建築與城規學院「數字未來」暑期夏令營活動中,Silk Project就舉辦了一個名為「蠶絲水泥」的工作坊項目,該項目的目的是使用3D列印技術打造一個大型的藝術裝置。
  • 基巖版我的世界自動分類裝置(詳細介紹運作原理)
    今天帶大家了解一下單人生存可以使用的簡易自動分類裝置~我推薦最好先做出這個東西,然後再回來研究它的原理,明白了以後,才能做出它,然後根據原理才能做出更多有意思的裝置。直接看下面幾張圖吧,沒有修飾過,不過這樣看得清楚~左上邊的箱子是輸入端(可以不是箱子或者不用,可以直接連接怪物摔死的位置)以女巫刷怪塔為例(詳細內容看往期建造女巫刷怪塔)女巫死亡掉落蜘蛛眼,火藥,螢石粉,糖,紅石粉,木棍,玻璃瓶(有機率掉落正在飲用的藥水,忽略不計)假如我就想分類,蜘蛛眼,火藥,螢石粉,糖,紅石粉這5種東西,其他東西不分類。
  • 世界各地的視錯覺藝術裝置盤點!
    比如說視錯覺這是一種在特定條件下對客觀事物產生的一種幻覺是指不符合客觀實際的一種知覺科學家發現了視錯覺原理而藝術家則將這種原理應用在了藝術中其實這只是利用了利用反射、透視和視角的結合讓你在特定的角度看到了這種神奇的「幻覺」錯覺滑梯在世界各地,也有很多利用視錯覺來打造的大型藝術裝置
  • 人工智慧的幾種類型
    ,這主要有五種處理類型,每種處理類型又都包含很多變體。一種是經典邏輯或符號主義,有時稱為有效的老式人工智慧(Geod Old-FashionedAI,以下簡稱GOFAI);另一種是人工神經網絡或聯結主義。此外,還有進化編程、細胞自動機以及動力系統。工作者通常只使用一種方法來處理信息,但也存在混合虛擬機。
  • 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萃取裝置常用分類及安裝要求分享
    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萃取裝置常用分類及安裝要求分享   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萃取裝置,節能高效,型號齊全,可非標定製,7*24小時售後服務。無錫冠亞從事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萃取裝置的研發,生產,銷售與服務於一體的企業。
  • 託卡馬克:可控核聚變裝置
    託卡馬克是磁約束裝置的幾種類型之一,並且是用於生產受控熱核核聚變能中的一個最深入研究的候選類型。仿星器(Stellarator)因模擬恆星內部持續不斷的核聚變反應而得名,是以磁場約束核聚變等離子體,穩定運行提供動力的實驗裝置
  • 化工事故不斷,臺塑六輕工廠氣爆,波及PX裝置,PTA一度漲停
    受此次臺灣PX裝置事故的影響,8日PTA期貨跳空高開,盤中一度強勢漲停,之後回落收報於6576元/噸,漲幅2.08%。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4月7日下午,臺塑雲林麥寮六輕臺化芳香烴三廠發生爆炸,20公裡外的虎尾都聽到「砰」的巨響,5公裡外的臺西鄉廟宇玻璃被震碎,附近5村上萬人撤離。
  • 一次消諧裝置試驗有哪些分類和型式試驗
    一次消諧裝置實驗分類:一次消諧裝置一次消諧一次消諧裝置例行試驗:對出廠的每隻消諧裝置都應進行試驗。一次消諧裝置型式試驗:型式試驗是全面考核產品能否滿足技術要求的試驗。新的產品在成批投產前應進行全部型式試驗。當更改結構、原材料或工藝方法時,應重新進行部分或者全部型式試驗。型式試驗可以從同一型式的消諧器中選取具有代表性產品作為試品,並應在生產的批量中選取。
  • 有機溶劑萃取裝置行業專用的結構類型判斷方法
    有機溶劑萃取裝置行業專用的結構類型判斷方法   有機溶劑萃取裝置,節能高效,型號齊全,可非標定製,7*24小時售後服務。無錫冠亞從事有機溶劑萃取裝置的研發,生產,銷售與服務於一體的企業。
  • 史上最強矩陣裝置引爆科技魔性,完美演繹多媒體時空藝術
    多媒體藝術裝置作為新興的藝術形態,隨著科技的進步和藝術觀念的更新而產生。其以多樣化的表現形式並配合聲、光、電,打造超越傳統藝術裝置的體驗,並被大眾所關注和稱讚。那麼請跟著小編的步伐一起去看看,當科技矩陣上了藝術的牆,又是一副怎樣的場景。HEXI responsive wall該裝置由60個單元模塊構成,每個模塊可單獨活動,神奇的是所有模塊可以反映人的行為整體產生波動或與人的動作發生聯動反映。
  • 裝置丨 「物質化與化物質」案例:《Melting Men》空間裝置藝術作品
    藝術家NeleAzevedo用水結成冰製作的《Melting Men》空間裝置藝術作品。利用公共空間的語境,進行在場的藝術創作,那些冰雕小人整整齊齊坐在陽光下,默默的融化著,我們會有一種視覺、感覺、警覺之下被呈現的泰戈爾那句詩:「天空不曾留下飛鳥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