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假麻藥:成本3元賣10元,配方成分隨意標,大部分都流向了...

2021-01-10 中國經濟網

如今在美容市場上,像紋身、繡眉、漂唇等項目中,都會用到一種用來麻醉的藥膏。這種麻醉藥膏屬於管制藥品,市場上不能隨意流通買賣,它是如何充斥美容市場的?

湖北警方日前查獲的一起特大製售假藥案,揭開了其中暗藏的玄機。

美容院查出膏狀藥物 竟是假麻藥

在一段微信朋友圈裡的自拍視頻裡,拍攝者正在用針不停地扎刺自己的手臂。

離奇的是,在長達十秒的扎刺過程中,以身試藥的拍攝者一直表示自己毫無疼痛。到底是一種什麼靈丹妙藥,具有讓手臂反覆扎針卻絲毫不疼的神奇功效?湖北警方日前查獲的一起特大製售假藥案,揭開了其中暗藏的玄機。

前不久,湖北省襄陽市保康縣警方和食藥監部門聯合執法檢查時,一家小美容店使用的標稱為TKTX的膏狀藥物,引起了執法人員的注意。

湖北襄陽市保康縣公安局治安大隊食藥環中隊長卜建軍說:「這個TKTX全部是英文,這個藥肯定是有問題的。」

我國《藥品說明書和標籤管理規定》第七條明確規定,藥品說明書和標籤應當使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公布的規範化漢字。然而,這種被美容院服務人員稱為「麻藥膏」的藥品,包裝上卻連基本的通用名稱和藥物成份都未作中文標註,執法人員當即對發現的TKTX予以查扣,並送往專業機構進行檢驗。

湖北襄陽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綜合執法支隊副支隊長徐琦表示:檢驗結果顯示這類產品含有利多卡因和丁卡因這兩種成分,這兩種成分在中國藥典裡面有收錄。我們按照藥品管理法和相關的司法解釋,對這類產品組織專家進行認證,現已以假藥查處。

警方搗毀假麻藥膏生產窩點 11人落網

需要嚴格控制劑量的麻醉藥,卻被用來製造假藥,他們是怎麼流入非醫療機構的美容院的呢?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給美容店老闆李某提供假麻藥膏的上家,是同行推送給李某的一位微信好友,專案組最終鎖定了提供假藥的靳某三兄弟。

湖北襄陽市公安局治安支隊食藥環偵副大隊長郝瀚表示:「繼續偵查就發現靳某是一個三兄弟,他們三個兄弟各有分工,靳老大負責生產,在佛山建有這個生產銷售假麻藥的工廠。」

在掌握確鑿證據後,警方立即查抄生產窩點,並將涉嫌生產、銷售假麻藥膏的靳某彬等11人抓捕。在採訪中靳某彬交代,他從事美容行業多年,深諳美容產品特別是紋繡產品的產銷內幕,再加上手頭也積累了不少客戶資源,因此2017年初,為了產銷一體化賺取更大利潤,他決定拋開之前的供應商,自己購買設備生產產品。

犯罪嫌疑人靳某彬:配方我是跟別人買的,花了一萬多塊錢。

一切準備就緒後,靳某彬又根據配方,從網上買來原料藥利多卡因和丁卡因,並委託廣東當地的一家化妝品生產企業,將原料藥按照一定比例調配到化妝品基礎料裡,這樣,麻藥膏的半成品就算做好了。記者注意到,靳某彬生產的麻藥膏基本都是每支10克裝,而現場查獲的膏體有11大桶,每桶至少50公斤。

卜建軍介紹說:「50公斤的原料可以灌裝這十克裝的一支的話,可以灌裝五千支,11桶也就是55000支。」

在現場記者看到,僅用於製造假麻藥膏的鋁製內包灌裝管就有37萬餘支,印刷好的包裝盒更多,堆滿了廠房的角落,經清點超過60多萬份。記者注意到,靳某彬生產銷售的假麻藥膏,除了主打產品TKTX,還有標稱為金剛、西科、藍眼、SYA等的麻藥膏和麻藥水,加起來不下20種。

假麻藥在朋友圈銷售 多數流向小美容院

隨意在網上購買的所謂配方,隨意購買的沒有經任何一方檢測過的原料,勾兌出來的三無藥膏,就這樣堂而皇之的用到了消費者的身上,它是怎樣做到暢通無阻的呢?

據靳某彬交代,假麻藥膏做出來後,主要是通過微信朋友圈對外宣傳和銷售,在整形美容圈的地下市場暢銷無阻,平均月銷量達到數萬隻。

卜建軍介紹道:「他的帳本顯示,他生產了7個月,一共生產了170多萬隻這個麻膏。」

據警方查證,靳某彬生產出來的假麻藥膏,銷往廣東、湖北、湖南、山東等全國20多個省市,購買者絕大多數都是以小美容院為代表的生活美容機構,他們打出「無痛」旗號招徠顧客前來做祛斑、祛痣、繡眉、紋身等手術,而這種違規麻藥膏中最核心的成分就是局部麻醉化學原料藥利多卡因和丁卡因。

記者在採訪中得知,給靳某彬提供原料藥的上線是濟南睿興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的負責人肖某某。

肖某某化工行業出身,2010年的時候註冊了公司,利用自己掌握的技術,在沒有取得藥品生產資質的情況下,違法生產利多卡因和丁卡因等化學原料藥,通過網絡發布信息對外銷售。他將生產成本1450元/公斤左右的利多卡因和丁卡因等化學原料藥,以1500元/公斤的價格賣給靳某彬,靳某彬用這些原料藥製成假麻藥膏後,又將每支成本僅要3元左右的成品,以4元的價格批發給靳某升等中間商,靳某升拿到假麻藥膏後,又以每支10元左右的價格,向全國各地的小美容院兜售用於紋身和微整形等手術。

警方查證,僅靳某彬一人,短短7個月時間裡,從肖某某處非法購得的利多卡因和丁卡因等化學原料藥貨值就高達數百萬元。

卜建軍表示:「我們查獲他的交易記錄,他給對方一共打款打了380萬。」

相關焦點

  • 起底假麻藥:網購「配方」 成分含量隨意標註
    犯罪嫌疑人 靳某彬:他們那些也不是說正規的,這個東西,國外都沒有說正規有這個東西存在,他們都是自己想出來的東西。假麻藥所謂有效成份隨意標隨著進一步的調查記者發現,靳某彬生產的假麻藥膏不僅名稱和品牌隨意編造,就連藥品最為重要的信息——有效成分含量也胡亂標註。
  • 朋友圈減肥「神藥」成本50元賣880元,檢測報告全是假的
    其標明的13大核心成分都是菊粉、青蘋果果粉、複合果蔬粉、白芸豆粉等純天然成分。,這個版本介紹產品的成分只有6種,另一個版本介紹的產品核心成分卻多達13種,兩個版本的介紹中只有複合果蔬粉、白芸豆和菊粉三種成分相同,其他成分都截然不同。
  • 業內人士揭假牙暴利 2500元烤瓷牙成本僅160元
    某生產商透露,醫院或診所賣2500元的純鈦烤瓷牙,成本價僅為160元「牙好才能胃口好。」中國人向來把吃與健康的關係看得格外重要,而要想吃得好,必須有一口好牙。但現在如果牙壞了,想換一顆假牙,其價格卻越來越讓人難以接受。「假牙製售就是暴利的行業」、「醫生裡,最賺錢的是口腔科的」,這些在社會上廣為流傳的風言風語究竟是真是假?
  • 媒體揭眼鏡店暴利:進價十幾元標價上千元(圖)
    在加工部,該眼鏡進貨單顯示,眼鏡框架由一家名叫「福澤」的公司生產,進價僅為45元每副。  「連鎖店的眼鏡質量相比會好一些,但標價更高,利潤空間也更大,要把店面租金、裝修費算在裡面。」吳先生說,潘家園眼鏡城裡更是魚龍混雜,幾元錢的鏡架敢賣好幾百,就算打3折也能賺大錢。
  • 辛巴團隊帶貨被指售假40元燕窩成本不到1元 即食燕窩收割智商稅?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原標題:辛巴團隊帶貨被指售假40元燕窩成本不到1元 即食燕窩收割智商稅? 「燕窩其實是一場騙局?」「即食燕窩就是糖水?」「燕窩到底有沒有滋補美容功效?」「所有即食燕窩都是糖水」11月19日,職業打假人王海在微博發布一份快手主播辛巴團隊所售燕窩的檢測報告。結果顯示,該燕窩產品的蔗糖含量高達4.8%,而成分表裡碳水化合物為5%。這份被檢測的樣品名稱為「茗摯碗裝風味即食燕窩」,正是近期辛巴徒弟「時大漂亮」直播間售賣的燕窩產品。
  • 配方及成分分析一次需要多少錢?
    配方及成分分析也叫未知物分析、逆向工程,其主要含義是:利用現代化的分析、分離手段,對樣品進行分析並得到相應圖譜,通過圖譜和人為解譜最後得到定性定量結果,這樣一個過程就叫做配方及成分分析。紅外光譜分析:1次制樣+1次檢測、耗時20分鐘,成本80元。液相色譜:做標準曲線(3次)+檢測(2次)、耗時1小時,成本500元。氣質聯用:做標準曲線(3次)+檢測(2次)、耗時1小時,成本500元。
  • 零售2元、3元、5元的飲料,其實跟成本沒什麼關係……
    另外,六個核桃在此前的招股書顯示,售價5元一罐六個核桃的成本約為1元。其中,易拉罐0.57元,核桃仁(0.25元)、白砂糖(0.05元)、其他原材料(0.13元)。易拉罐的成本佔據了一半以上。兩個案例,足以說明,成本和售價之間相差甚遠,幾倍數據。很多人一談價格,條件反射就會想到成本+毛利=零售價,但事實上,價格和成本幾乎沒有關係。
  • ...21元一盒合成魚子賣240元還宣稱是野生進口的 有商家坦言:用...
    一位女性店員推銷:「這都是俄羅斯進口的,俄羅斯的東西都是非轉基因的,這魚都是野生的!」最後,記者以一盒150元的價格購買了這盒鱘魚子。當記者詢問為何沒有商品標籤時,店員稱魚子的標籤都在整箱的外包裝上。店員還說,之前還有馬哈魚子,現在都賣沒了。記者隨後在商城內走訪,發現很多商家都在售賣一種10元的小瓶鱘魚子和馬哈魚子,有商家稱是俄羅斯進口,只是快過期才打折處理,記者也買了一瓶鱘魚子。
  • 洗衣液13元到底是真是假?
    本報報導(記者黃英文/圖)「我在微信上一朋友介紹花了130元買了10瓶洗衣液,用著用著就覺得不對勁,感覺自己受騙了。」近日,市民王女士致電本報熱線稱自己貪圖便宜買了疑似假的洗衣液,希望通過本報提醒廣大市民不要貪圖小便宜,買了假貨便宜了不法分子,自己也損失錢財。事件回顧:朋友介紹買了疑似假洗衣液「我平常還算是一個謹慎的人,上次我一朋友突然在網上給我說他一同學在河南做洗衣液批發,很便宜,3KG才260元20瓶,只是需要自己付物流費用,我朋友說她自己用不完,讓我和她合買,一人10瓶。」
  • 夏天到了,自製「小布丁雪糕」,成本就要3元,難怪比賣的好吃
    以前每當到了又悶又熱夏季,去商店買上一根5毛錢的小布丁,冰涼解暑、奶香味十足特別好吃,不管大人孩子都很喜歡吃。現在市面上的雪糕五花八門,小布丁也被慢慢的「淘汰」了,雖然有時候還能看到它的身影,但吃起來總覺得差點味道。
  • 看·法|成本11元賣3萬?保健品騙局別再上當了!
    太神奇了,保健品的名字也很神奇,叫「肽神」,一個療程3萬元。嘖嘖,小編的心肝都在顫抖,買杯30多的咖啡還得考慮下,這可是3萬哪!朱老伯感覺不賴,再買一個療程。第二個療程吃完還要買。所謂「哪裡不好修補哪裡」的「肽神」,檢驗出成分是糖水+蛋白質,出廠價更是「親民」到了11元。不知道當時朱老伯有沒有把保健品盒子丟到騙子臉上的衝動。
  • 歷時2個月,50款嬰兒配方奶粉成分分析都在這裡了!
    只要是在我 國正規渠道售賣的嬰兒配方奶,都必定是符合我 國*嬰兒配方食品國*家*標*準(GB10765-2010)的。不同品牌之間的成分差異不大。就算奶粉廠商使勁宣傳其產品有什麼不得了的高端成分,他家的配方奶與別家的配方奶之間實際上也大同小異。
  • 製造成本就得8元/升,你敢說你5元買的是真貨
    由於防凍液的造假成本特別低,幾乎就是甲醇+水=假防凍液,同時再配合上著色劑和精美的包裝,什麼樣的假防凍液都能做出了。100公斤的假防凍液的成本也不會超過10塊錢,但是冒充大品牌之後,賣出的價格可達到十倍之高,這也就導致了目前市場上大量充斥著假防凍液。假防凍液的類型假防凍液大體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用低沸點醇類如甲醇等勾兌的假防凍液,這類假防凍液沸點低,其沸點大約在70~80℃,極易揮發並造成液體沸騰,即水箱開鍋,並且揮發的蒸氣對人的眼睛有嚴重損害。
  • 博士眼鏡上市引行業暴利之爭:30元鏡片賣240元但淨利不足10%
    10%】很多人眼裡,眼鏡是十大暴利行業之一,幾十元的鏡片價格能賣到幾百元,甚至更高。有「A股眼鏡零售第一股」之稱的博士眼鏡(300622,SZ)於3月15日正式上市交易,其單只鏡片的平均採購成本在30元左右,平均售價則達到240餘元,因此公司近三年主營業務毛利率都超過了70%。(每日經濟新聞)   在很多人眼裡,眼鏡是十大暴利行業之一,幾十元的鏡片價格能賣到幾百元,甚至更高。
  • 曝阿瑪尼包面料材質被錯標 原告獲得2萬餘元購包款
    今天上午記者獲悉,朝陽法院一審作出判決,張先生退還商場涉案的手提包,而後商場退還購包款27800元。  2012年9月,張先生分幾次從某商場的喬治·阿瑪尼(ARMANIJEANS)專櫃購買了三款共16隻手提包,共用27800元。他發現這些包的面料材質是人造革,而非織物,中文合格證的標註內容與實際情況嚴重不符。
  • 動物奶油還是植物奶油 消費者投訴麵包未標清奶油成分
    3月10日,華西3·15維權記者走訪發現,目前商家對於是否標註「植物奶油」和「動物奶油」,多是打擦邊球。接到李先生的投訴後,成都市、青羊區兩級食藥監局受理了該投訴,回覆中稱,目前國家法律對此尚未有明確規定和標準。
  • 蒸餾水配製「救命藥」 售價500成本僅3元
    每瓶成本不到3元   辦案人員調查發現,劉、周兩人早在2002年就因製售假人血白蛋白被邵東警方打擊。此次,兩人在長沙假冒的是上海生物製品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的產品,成本價僅為2-3元/瓶,兩人以12元/瓶賣給邵陽的「總經銷」,再以50元/瓶銷往廣西,而賣到病人手上時已高達520-560元/瓶。
  • 成本4元,直播間成底價40元,辛巴是怎麼用糖水狸貓換太子的?
    ,所以對成分不清楚也是情有可原的;3.你們覺得不值儘管去退,直接找商家就行,我們甚至可以當監督人;4.以後我們會注意一點的。看來辛巴辜負了他粉絲們的信任,為了賺錢,連基本的選品質量都不管不顧了。其實不止是這款燕窩,王海在打假的時候還提到了其他兩款商品。成本4塊,直播間擊穿底價40?
  • 成本4元,直播間稱底價40元,辛巴是怎麼用糖水狸貓換太子的?
    >只負責推廣,也不涉及中間的採購和銷售,所以對成分不清楚也是情有可原的;3.你們覺得不值儘管去退,直接找商家就行,我們甚至可以當監督人;4.以後我們會注意一點的。王海還分析了另外兩款辛巴團隊的帶貨商品,一款複合果蔬汁和一款代餐產品,加上合成燕窩可以發現,這些商品都和美容養顏有關。這些產品有什麼貓膩嗎?首先來看複合果蔬汁,辛巴的直播間價格是7瓶210元,折合單價每瓶30元左右。
  • 二手筆記本最低300元 換外殼就能賣!
    一款以洋垃圾拼揍起來的二手筆記本電腦,成本最低僅為300元,但經過一些黑心商家的特殊「加工」後,動輒以三四千元賣給消費者。這些翻新機的利潤有多高?性能和售後服務如何?流入京城市場的途徑有哪些?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日前到中關村諸多寫字樓裡的二手電腦市場進行了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