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7月24日 責任編輯:張文清 曹蕙
[編者按]科技創新是高校的重要使命。上海交通大學不斷提高科學研究和科技創新水平,重大科研成果不斷湧現,多項成果獲得國家和上海市及學校重大獎勵。學校特開設「科技之光」專欄,宣傳獲得「上海交通大學科研成果獎」獲獎項目,旨在全方位展示學校科學研究取得的成績,激勵交大人凝心聚力,在各個領域研究探索,勇於創新,產生更多有全球影響力的重大科技創新成果。
【項目名稱】
DNA硫修飾的發現及其生理意義
【所屬學科群】
生命科學
【所獲獎項】
2018年上海交通大學「科研成果獎」一等獎
【獲獎感言】
沒有任何東西是無懈可擊的,要睜大眼睛去找沒研究到位的東西,要用批判的眼光來看待一切,包括書本,不要人云亦云,隨聲附和;
發現的靈感在於不尋常地關注異常,創新的真啼就是不唯理地追求真理;
互動交往的團隊文化是現代科學的客觀要求,利於創新;
科研興趣、吃苦耐勞、執著追求和開放合作的精神, 尤其是創新的激情是成功科學家的基本要素。
【項目簡介】
鄧子新帶領團隊首次在作為生命中樞的DNA骨架上發現了一種新的DNA硫修飾及相匹配的兩套新的細胞防衛機制,並闡明DNA硫修飾是DNA抗氧化作用的一種新機制,對DNA新結構及其生理意義研究做出原創性貢獻, 打開了一個新的學科領域,豐富了分子生物學基礎理論,得到國際上廣泛認可。
【成就與應用】
DNA是生命的物質基礎,由五種元素(C,H,O,N,P)構成, 是生命科學最引人注目的研究領域之一。與DNA研究有關的重大成果中,甲基化修飾在基因表達等方面具有裡程碑的貢獻。DNA大分子上的硫修飾則是我國科學家開創的一個新學科領域。DNA大分子的硫修飾,是DNA甲基化修飾系統之外的又一新發現。已知,人工合成的硫代磷酸寡聚核苷可做為癌症基因表達和HIV等病毒複製的抑制劑,天然硫代磷酸將有潛力在藥物研發、減化生產及成本等生物技術領域發揮作用,也將在理論上為DNA損傷的作用機理等提供新的研究生長點。
【曾獲獎項】
2015年,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2007年,《環球科學》全球十大科學新聞;
2005年,「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
【研究歷程】
瞬間激動的背後是二十年的挫折和坎坷:DNA不穩定現象在生物學實驗中經常會遇到,但卻被普遍解讀為DNase汙染所造成。二十多年來,鄧子新領導的團隊百折不迴,從一個全新的視野去深究,最終發現DNA骨架上發生了硫修飾這個分子本質,構成DNA甲基化修飾之外又一項新發現,是DNA骨架上發現的第一種生理修飾,是對DNA結構理論的原創性貢獻,也因此打開了一個新的學科領域。該成果被中國生化與分子生物學會認可為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五大進展之一。該項目的探索之旅及其一個新領域誕生的全過程是一次難得的「從小現象衍生出大科學問題」的寶貴體驗,是科學創新的寶貴財富,是我國引領國際基礎生命科學研究理論創新典型案例之一。
生命科學技術學院 教師工作部 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