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大學科研成果獎一等獎獲獎項目:DNA硫修飾的發現及其生理意義

2021-01-12 上海交通大學新聞網

2018年07月24日 責任編輯:張文清 曹蕙 

[編者按]科技創新是高校的重要使命。上海交通大學不斷提高科學研究和科技創新水平,重大科研成果不斷湧現,多項成果獲得國家和上海市及學校重大獎勵。學校特開設「科技之光」專欄,宣傳獲得「上海交通大學科研成果獎」獲獎項目,旨在全方位展示學校科學研究取得的成績,激勵交大人凝心聚力,在各個領域研究探索,勇於創新,產生更多有全球影響力的重大科技創新成果。

【項目名稱】

 DNA硫修飾的發現及其生理意義

【所屬學科群】

生命科學

【所獲獎項】

2018年上海交通大學「科研成果獎」一等獎

【獲獎感言】

沒有任何東西是無懈可擊的,要睜大眼睛去找沒研究到位的東西,要用批判的眼光來看待一切,包括書本,不要人云亦云,隨聲附和;

發現的靈感在於不尋常地關注異常,創新的真啼就是不唯理地追求真理;

互動交往的團隊文化是現代科學的客觀要求,利於創新;

科研興趣、吃苦耐勞、執著追求和開放合作的精神, 尤其是創新的激情是成功科學家的基本要素。

【項目簡介】

鄧子新帶領團隊首次在作為生命中樞的DNA骨架上發現了一種新的DNA硫修飾及相匹配的兩套新的細胞防衛機制,並闡明DNA硫修飾是DNA抗氧化作用的一種新機制,對DNA新結構及其生理意義研究做出原創性貢獻, 打開了一個新的學科領域,豐富了分子生物學基礎理論,得到國際上廣泛認可。

【成就與應用】

DNA是生命的物質基礎,由五種元素(C,H,O,N,P)構成, 是生命科學最引人注目的研究領域之一。與DNA研究有關的重大成果中,甲基化修飾在基因表達等方面具有裡程碑的貢獻。DNA大分子上的硫修飾則是我國科學家開創的一個新學科領域。DNA大分子的硫修飾,是DNA甲基化修飾系統之外的又一新發現。已知,人工合成的硫代磷酸寡聚核苷可做為癌症基因表達和HIV等病毒複製的抑制劑,天然硫代磷酸將有潛力在藥物研發、減化生產及成本等生物技術領域發揮作用,也將在理論上為DNA損傷的作用機理等提供新的研究生長點。

【曾獲獎項】

2015年,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2007年,《環球科學》全球十大科學新聞;

2005年,「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

【研究歷程】

瞬間激動的背後是二十年的挫折和坎坷:DNA不穩定現象在生物學實驗中經常會遇到,但卻被普遍解讀為DNase汙染所造成。二十多年來,鄧子新領導的團隊百折不迴,從一個全新的視野去深究,最終發現DNA骨架上發生了硫修飾這個分子本質,構成DNA甲基化修飾之外又一項新發現,是DNA骨架上發現的第一種生理修飾,是對DNA結構理論的原創性貢獻,也因此打開了一個新的學科領域。該成果被中國生化與分子生物學會認可為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五大進展之一。該項目的探索之旅及其一個新領域誕生的全過程是一次難得的「從小現象衍生出大科學問題」的寶貴體驗,是科學創新的寶貴財富,是我國引領國際基礎生命科學研究理論創新典型案例之一。

供稿單位:

生命科學技術學院 教師工作部 新聞中心

相關焦點

  • 上海交大生命科學技術學院科研團隊在DNA硫修飾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領域權威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發表了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微生物代謝國家重點實驗室鄧子新團隊賀新義研究員和趙一雷教授在DNA硫修飾領域聯合領銜,與復旦大學甘建華研究員課題組共同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DNA backbone interactions impact the
  • 鄧子新院士團隊對DNA骨架硫修飾生物學意義研究又獲兩突破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鄧子新院士團隊對DNA骨架硫修飾生物學意義的研究又獲得兩項突破。聚焦核酸研究的著名國際學術刊物 Nucleic Acids Research 以特寫文章(Featured article)發表了由該團隊德林副教授主持,博士生徐鐵剛和姚芬為共同第一作者的論文——「沙門氏菌中與DNA骨架上硫修飾直接關聯的一種新的限制系統」。
  • 教學成果獎獲獎項目的決定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教學成果獎獲獎項目的決定 2005年9月2日教高〔2005〕14號  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評審委員會評審確定的第五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獲獎項目,已經過異議審理
  • 雙一流」建設以來,中國農大研究生教育成果獎獲獎折合數全國最高!
    根據第三方機構分析,「雙一流」建設以來,我校在研究生教育成果獎獲獎方面列全國高校第一。眼下正值「雙一流」收官階段,那麼「雙一流」建設以來,有哪些高校在研究生教育成果獎獲獎方面表現優異?軟科整合了雙一流建設以來的兩批次獲獎數據,對各大高校的表現進行了對比分析。
  • 北大獲獎總數第一!高校科研優秀成果獎(人文社科)評選結果揭曉
    在本次評選中,北京大學共有103項成果獲獎,其中一等獎19項,二等獎50項,三等獎13項,諮詢服務報告獎3項,普及讀物獎2項,青年成果獎16項,獲獎總數穩居全國高校第一。按照獲獎成果名單順序「碳政治」的生態帝國主義邏輯批判及其超越郇慶治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2016年3月
  • 上海交大團隊揭示DNA磷硫醯化基因組修飾異質性特徵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微生物代謝國家重點實驗室鄧子新院士團隊由德林教授研究組與張大兵教授團隊楊立桃教授研究組合作,在DNA磷硫醯化修飾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在《PLoS Genetics》發表了題為「Quantitative mapping of DNA phosphorothioatome reveals phosphorothioate
  • 雲南大學47項科研成果擬獲得雲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雲南大學47項科研成果擬獲得雲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雲南大學    2020-01-03 大 中 小
  • 蘇州市教育教學成果獎公示,吳江再次領跑!附獲獎名單
    近日,蘇州市教育局公示了2020年蘇州市教育教學成果獎獲獎名單,我區共獲基礎教育類特等獎4項,一等獎6項,二等獎3項,職業教育類一等獎2項。其中,基礎教育類特等獎佔全市的25%,一等獎佔全市的20%。我區整體獲獎率超九成。
  • 陝西科技大學榮獲8項省級教學成果獎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通訊員 杜楊)近日,陝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下發了《關於表彰2019年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獲獎項目的通報》(陝政辦函〔2020〕137號),陝西科技大學榮獲省級教學成果獎8項,其中:特等獎1項、一等獎4項、二等獎3項,獲獎數量和獲獎質量均創學校歷史最好成績。
  • 教育部修訂高等學校科研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獎勵辦法,新辦法2020...
    評審委員會主要職責:(一)對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候選項目和候選人進行評審,提出一等獎、二等獎候選項目和青年科學獎候選人建議;(二)根據一等獎候選項目成果水平,提出特等獎候選項目建議;(三)對評審工作中出現的有關問題進行處理。
  • 第四章 科研成果及其應用
    截止1985年(這年的科研成果是1986年評定的),全市共獲得市以上政府頒獎的重大科研成果308項。其中由國家授予一、二、三等獎的6項(一等獎有3項),在技術上居於國際領先地位或國內先進水平;由冶金部、水電部授予二等獎的16項,省政府授予一、二等獎的8項.在技術上均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由省廳、局授予一等獎的有3項,由市政府授予一等獎的11項,其中有些在技術上也具有國內先進水平。
  • 上海交通大學在細菌DNA硫化修飾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微生物代謝國家重點實驗室吳更教授與武漢大學王連榮、陳實教授團隊合作,揭示了細菌DNA硫化修飾中催化第一步反應的半胱氨酸脫硫酶發生構象變化,使其活性位點半胱氨酸朝向底物半胱氨酸移動5.5埃以發起攻擊的催化機制。
  • 俄羅斯國家工程院授予上海交通大學鄧子新院士金質獎章
    日前,俄羅斯國家工程院院長В.V.Gusеv和秘書長L.A.Ivanov代表俄羅斯國家工程院主席團籤署證書,授予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鄧子新教授俄羅斯國家工程院金質獎章,以表彰鄧子新在科學與學術素養方面的傑出造詣,在發展和利用生物技術及其發展洲際科技事業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和重大貢獻。
  • 西南交通大學:交通+建築,新突破!
    項目的成功獲批,充分展示了西南交通大學在交通綜合體建築設計與規劃領域的科技創新能力和業界影響力。該項目由西南交通大學作為主持單位,聯合同濟大學、東南大學共同申報,西南交通大學研究單位總體負責,同濟大學研究單位主要負責交通綜合體站城集聚和站城融合的研究,東南大學研究單位主要負責交通綜合體全程出行鏈和活動鏈的研究,項目研究周期為四年。
  • 中南大學校長張堯學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項目被曝涉嫌抄襲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學校長張堯學及其科研團隊的這個獲獎項目,此前就引發爭議。  近日,網名為KraneSun的lT工程師在開原始碼軟體平臺Github發帖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學校長張堯學及其科研團隊的項目——2014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網絡計算的模式及基礎理論研究項目」實為「遠程桌面項目」,且涉嫌抄襲國外lT工程師上傳的開原始碼軟體。
  • 多個電子信息領域高校獲獎項目可參評國家科學技術獎
    按照獲獎項目第一完成人和第一完單位進行統計,高校及其科研人員本次包攬了2項特等獎,獲得一等獎9項(佔比60%)、二等獎17項(佔比47.2%)、三等獎5項(佔比15.2%)。一等獎獲獎項目中,共有6所高校的9個項目獲獎。其中,清華大學獲獎項目4個,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南京郵電大學等5所高校各有1個項目獲獎。
  • 浙江大學第六屆學生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揭曉
    1月8日,浙江大學第六屆學生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頒獎典禮在紫金港校區舉行。浙江大學黨委書記任少波講話浙江大學黨委書記任少波為特等獎獲得者頒獎並講話。副校長何蓮珍宣讀獲獎名單並為最佳指導老師獲獎者頒獎。
  • 全新DNA磷硫醯化系統發掘並揭示修飾位點選擇新機制
    DNA單鏈磷硫醯化修飾-感應修飾限制系統的工作機理以往發現的磷硫醯化修飾均位於基因組雙鏈DNA上。海洋弧菌FF75具有一類特殊的高頻單鏈磷硫醯化修飾並位於CPSCA核心序列。然而,在 FF75的基因組上沒有找到dnd基因簇,這促使研究者推斷FF75中可能存在一套全新的編碼單鏈磷硫醯化修飾的基因簇。
  • 湖南師大摘得32項湖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一等獎佔全省一半
    紅網時刻5月9日訊(通訊員 陽旺)近日,湖南省委、省政府發布了《關於表彰湖南省第十四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第七屆優秀社會科學專家、第五屆優秀青年社會科學專家的通報》,此次湖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評出一等獎20項、二等獎50項、三等獎30項,總計100項。
  • 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獲2019年廣東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近日,廣東省教育廳公布了2019年廣東省教育教學成果獎獲獎項目,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常務副校長曾志新教授申報的成果《以專業認證理念為引領的民辦高校專業內涵建設模式的探索與實踐》榮獲高等教育廣東省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這是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連續第三次榮獲廣東省教學成果獎,也是首次榮獲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