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新語:中華民族在近代被動挨打源於科技文明的強大破壞性

2020-09-22 王世保


廣島(左)和長崎(右)的原子彈蘑菇雲

1

【科學活動的本質就是破壞性的解構與重構】

科學活動的本質是什麼?科學只是西方原子主義和理性主義的意識形態,它認識的不是客觀自然規律,而是在抽象時空世界裡建構邏輯知識。還原論讓科學具有了破壞自然整體秩序的特徵,科學對人類的用處就是建立在其對自然秩序破壞的基礎上的,因為只有破壞自然秩序,人類才能從自然中攫取在自然狀態下不可能獲得的自然質料,然後按照科學理論衍生出來的技術去滿足人類的欲求。

不同於具有破壞本性的科學技術,人類不管怎樣去運用陰陽五行理論,它都是在指導人類去與周圍的自然環境和諧相處,不會導致人類破壞自然秩序,更不會帶來周圍生存環境的破壞。破壞性的理論必然會結出惡的果實,科學技術在生產實踐中的運用破壞了人類的生存環境,而在醫療領域裡的運用不但治癒不了人類的疾病,反而成為了導致人類出現醫源性和藥源性疾病的人類健康殺手。

2

【第三隻眼看科學:科學理論具有內向的解構力和外向的破壞力】

科學家或者科學主義信徒們深信科學研究的就是自然事實,這是他們不能對科學家在實驗室裡的科研過程進行反思觀照的緣故。自然物從自然整體聯繫中被割離出來,在實驗室裡再加以還原解構和重新邏輯建構,科研的主觀建構過程到底是自然事實還是主觀事實?觀照整個西方科學發生發展史,不難看出科學只是古希臘自然哲學中原子主義和理性主義在近現代的意識形態,它是邏輯建構出來的主觀知識,因具有內向的還原解構力而具有外向的侵略性與破壞性。

中華文化和文明是遵循自然規律的天人合一的文化和文明,而西方的科學與技術具有內向的解構力與外向的破壞力,所以中華文化和文明才會被具有侵略性和破壞性的西方科技文明毀滅的幾乎一乾二淨。這不是中華文化和文明落後的緣故,而是西方科技文明的破壞性與野蠻性所致。那種將中國在近代遭受西方強盜的侵略與破壞歸於中華文化和文明的落後完全是基於西方文化中心主義的欺騙性的謊言。然而,就是這樣的謊言始終在我們的教科書裡向那些年幼無知且沒有辨識力的學生們進行灌輸,強化著中華民族在現代的文化自卑和科學主義的崇拜。


3

【科技的破壞作用與人性無關】

面對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生存危機,那些心智被科學主義意識形態蒙蔽的人會將其原因歸於人類的濫用,那麼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生存危機到底是因人性的惡所致,還是為科學技術內含破壞性的惡所為?現代科技的基本原理是古希臘的原子論和存在論,而原子論對自然秩序具有強大的內向解構力,也就是對自然整體秩序和自然物的破壞力。

科學技術內含解構性的破壞力決定了人類不管怎麼應用科技都會對自然秩序造成破壞,比如全球氣候變暖就是人類共同使用科技發展經濟所致。科技的破壞性,決定於科學理論的本質特徵,與人性的善惡無關。比如我們手裡拿的手機,善人在用,惡人也在用,不管是誰用,它背後都是在消耗著不可再生能源和礦物資源,而這些資源都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


被汙染的地球

4

【科技以其還原解構的破壞力讓人類成為了走向共亡的命運共同體】

科學的哲學原理就是內向解構的原子論,由其理論衍生出來的技術具有必然的破壞性,不管誰用、怎麼用,都是對自然秩序的破壞,最終都會威脅人類自身的生存。比如我們現在用的電腦、手機,製造這些人工器具需要破壞多少礦物?需要損耗多少煤炭、石油天然氣?這些被破壞之前的自然物與人類是整體性共生的,它們通過科技的破壞滿足了我們的欲望,卻破壞了我們與其共生的自然秩序,也就是我們的生存環境,這無異於人類的自焚。

全球氣候變暖因為科技對自然秩序的破壞開始接近臨爆點,但是哪個國家願意因此而放棄發展經濟和科技?每個國家都會因為懼怕被那些科技強國侵略所滅而不斷地發展本國的科技,沒有哪個國家願意為了改善人類生存環境而獨自放棄科技和經濟的發展,所有的國家都在為了維護當下的存在和強大而在加劇著未來共同的生存危機。科技以其破壞之惡讓整個人類成為了走向共亡的命運共同體。

相關焦點

  • 一、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
    習近平總書記深情指出:「現在,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此後,他又在國內外很多重要場合,對中國夢進行了深刻闡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經提出,就產生強大的號召力和感染力。
  • 中國近代為何沒有科學革命?李約瑟難題年內破解
    「儘管中國古代對人類科技發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貢獻,但為什麼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近代的中國發生?」這一問題的主要提出者李約瑟博士(1900至1995)是英國著名學者,中國科學院首批外籍院士之一。他一生涉獵很廣,尤以撰寫的《中國科學技術史》(又譯為《中國的科學與文明》)而著稱於世。江澤民曾為他題詞:「明窗數編在,長與物華新」。
  • 孫小淳:科學,連接文明的力量——絲綢之路上的科學與文明
    「我認為近代科學的出現不是歷史的機緣巧合,而是歐亞大陸各文明數千年融合之結果。東西方的文明,都為科學文明的興起做出了貢獻。」8月10日,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常務副院長、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理事長孫小淳在由厚益控股和《財經》(博客,微博)雜誌聯合主辦主題為「共享全球智慧 引領未來科技」的世界科技創新論壇上如此表示。
  • 近代文明是歐洲人獨創嗎?
    這裡有一個問題:近代文明到底是歐洲人依靠自身努力取得的成果,還是歐洲人吸收其他文明的文化所取得的成果?更直白一點:近代文明到底是歐洲人自創的,還是全人類共同的發展成果?也就是說,歐洲人傾向於認為近代文明是屬於歐洲的,是歐洲對全人類的貢獻,與其他文明關係不大。甚至還有更極端的,很多英國學者認為英國才是近代文明的發源地,法國、德國都是受了英國影響才走向近代化的。
  • 讓科技為人類文明注入更多正能量
    中國科協名譽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 韓啟德科學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近代以來,科學飛速發展,與技術結合日趨緊密,科學技術一體化發展是當今科學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因而,我們在享受科技帶來便利的同時,必須重視其已經產生和潛在的副作用,從人類福祉的角度重新審視科技發展的未來方向。此外,世界各國各地區科技發展不均衡也加劇了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容易產生國際衝突。掌握先進科技的國家和地區,往往具有發展的主動權和先決權,而技術落後、受制於人的國家和地區,自身發展就比較被動。
  • 西方文明起源於中國 英語英人起源於中國
    十幾年前在大英博物館偶然發現了大量足以震驚整個世界的寶貴歷史資料:英語源於漢語!埃及與希臘文明都是參照中國古代紀年對應「臆造」!莎士比亞更是「人為塑造」!英語比照漢語改造完成之後,法語、德語、俄語等語言,都參照漢語、英語進行了改造!他從此就一頭扎進了由英國人、德國人、法國人……都是歐美泰鬥級名人學者所寫的汗牛充棟般的無比珍貴的歷史文獻資料中……這一研究就是十幾年!
  • 初心印記 | 24個字,蘊含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強大基因」
    他要求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並指出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是鼓舞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風雨無阻、勇敢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  11月20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走到代表們中間,同大家親切交流併合影留念。從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代表到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都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詮釋和現實呈現。
  • 初心印記|24個字,蘊含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強大基因」
    他要求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並指出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是鼓舞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風雨無阻、勇敢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11月20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走到代表們中間,同大家親切交流併合影留念。從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代表到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都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詮釋和現實呈現。
  • 中華文明的四大倫理原則與近代西方的四大觀念,有何根本區別?
    我們沒有統一的宗教,但我認為這種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擔當,構成了我們民族在歷史上能克服磨難的強大精神力量。可以說,我對這個「文明根柢」的歸納,就是從湯因比對文明基本架構的理念中提煉出來的。從政治倫理、經濟倫理、社會倫理、世界倫理看中華文明的核心價值何為中華文明的核心價值?儒家文化、老子、莊子都不能代表全部。
  • 初心印記24個字,蘊含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強大基因」
    他要求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並指出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是鼓舞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風雨無阻、勇敢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11月20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走到代表們中間,同大家親切交流併合影留念。從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代表到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都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詮釋和現實呈現。
  • 歷史上影響中華民族歷史進程的三次偉大戰爭!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不但創造了燦爛的人類文明,並長期走在世界的前列。但在中華民族的幾千年發展之中,也曾多次遭到內部和外部的危機,無論是華夏大地上的國與國之間的吞併之戰,或者是對抗他國敵對勢力的侵略之戰,亦或者是開疆擴土的遠徵之戰,戰爭都在用它獨特的方式改變中國歷史的走向。
  • 初心印記 | 24個字,蘊含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強大基因」_杭州網
    他要求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並指出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是鼓舞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風雨無阻、勇敢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11月20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走到代表們中間,同大家親切交流併合影留念。從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代表到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都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詮釋和現實呈現。
  • 《國家寶藏3》:中華民族究竟曾為世界文明貢獻過什麼
    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3》在一片叫好聲中拿下三季以來最高評分。   如果說《國家寶藏》前兩季以年輕的表達讓人們見識到文物之美以及國寶重器所承載的文化自信,那第三季則更深層次地將中華文明置於人類文明的長卷,以中華大地上的九座歷史文化遺產和類別豐富的27件國寶文物回答了兩個重要的命題:中華民族究竟曾為世界文明貢獻過什麼?今天的我們,究竟該為後世子孫留下些什麼?
  • 初心印記 | 24個字,蘊含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強大基因」_新聞中心...
    他要求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並指出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是鼓舞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風雨無阻、勇敢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11月20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走到代表們中間,同大家親切交流併合影留念。從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代表到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都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詮釋和現實呈現。
  • 習近平科技創新思想的時代背景與意義
    【摘要】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習近平科技創新思想是中國共產黨人科技思想接力創新的裡程碑,是趕上乃至引領世界科技創新潮流的精神旗幟,是實現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戰略支撐。未來,我們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 中華民族的形成
    ①華夏族形成: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華夏源於古羌族,華,夏,諸夏,指中原,黃河中下遊地區。伏羲創造了龍圖騰,我們都說自己是龍的傳人。炎黃是華夏始祖,古羌一支姜姓炎帝和姬姓黃帝,炎帝和黃帝都是少典之子、伏羲之孫,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都生活在陝西,黃帝部落東遷到中原,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融合成炎黃部落,形成早期的華夏族(龍文化)。
  • 近代科學的誕生為什麼在歐洲而不是中國?(2)
    中國在20世紀開始參與世界現代科學的發展,並且貢獻度也越來越高,但是,中國對於近代科學的直接貢獻,卻為「零」。近代科學的誕生為什麼在歐洲而不是中國這個問題,近百年來,有無數人在腦海裡盤旋,也有無數的答案。中國的科技發展歷史悠久,無論數學、物理、天文、地理等等,查一查歷史,都比歐洲早很多年。但是,近代科學卻誕生於歐洲而不是古代中國,這是為什麼呢?
  • 我們對科學有多少誤解?清華教授:中國四大發明不屬於科學
    吳國盛教授強調,科學的精神源於古希臘求真求知的人文精神,而「近代科學的出現,則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社會思潮的一部分,包括基督教本身的思想運動、資本主義的萌芽、中世紀的技術革命,以及後面出現的文藝復興、地理大發現、宗教改革,一大堆事情攪在一起的。 」而中國的歷史背景跟西方差別很大,從開始的時候就缺乏科學的基因。
  • 從宇宙背景看近代科技革命為什麼沒有發生在中國
    因為這個問題不是地球人的問題,而是宇宙文明的一個現象,從宇宙背景來說這只是現象而不是問題,只是宇宙文明反射在地球上的現象。要想搞清楚這個問題的大背景,就得從宇宙文明方面來述說,也只有到了現今,地球人類的逐步覺醒,才有機會來認識宇宙文明與我們人類的關係。現在我們從宇宙背景來看一下近代科技革命為什麼沒有發生在中國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