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印記 | 24個字,蘊含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強大基因」

2020-12-06 聊城新聞網

  初冬的北京,已有陣陣寒意。榜樣的力量,卻讓這個冬天變得格外溫暖。

  11月24日,國家以最高規格表彰全國勞模和先進工作者。胸佩金色的獎章、身穿樸實的工裝……1689名全國勞動模範和804名全國先進工作者齊聚人民大會堂,接受黨和國家對於勞動者的最高禮讚。

  「勞動模範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國的功臣。」習近平總書記為勞模深情「點讚」。他要求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並指出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是鼓舞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風雨無阻、勇敢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

  11月20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走到代表們中間,同大家親切交流併合影留念。從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代表到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都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詮釋和現實呈現。

  「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表明,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

  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的「三個倡導」,傳承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因,寄託著近代以來中國人民上下求索、歷經千辛萬苦確立的理想和信念,也承載著我們每個人的美好願景。

  12個詞、24個字,明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中華民族在新時代的精神旗幟昂然樹起。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形成了偉大民族精神和優秀傳統文化,這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長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要結合新的實際發揚光大。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在2014年10月召開的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追根溯源。「核心價值觀是文化軟實力的靈魂、文化軟實力建設的重點。」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總書記生動論述,「使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無時不有。」

  黨的十八大以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與踐行更重頂層設計、更富內在驅動,滲透到治國理政各個環節,浸潤於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盡顯其「為益之大,收功之遠」。

  2020年9月8日,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向「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鍾南山(前排右二),「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張伯禮(前排左二)、張定宇(前排右一)、陳薇(前排左一)頒授勳章獎章。

  頒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召開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表彰「時代楷模」「最美人物」「中國好人」……今天的中國,崇德向善、明德惟馨,正成為全社會的美好風尚。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定文化自信,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促進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相統一,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這是我們黨對領導文化建設長期實踐經驗的深刻總結。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為國家立心,為時代鑄魂,這是一項久久為功、馳而不息的偉大工程。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

相關焦點

  • 初心印記24個字,蘊含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強大基因」
    【編者按】為深入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網絡理論傳播局)指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以小切口表達大主題,推出《初心印記》網上理論傳播融媒體系列作品,敬請關注。
  • 初心印記|24個字,蘊含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強大基因」
    11月24日,國家以最高規格表彰全國勞模和先進工作者。胸佩金色的獎章、身穿樸實的工裝……1689名全國勞動模範和804名全國先進工作者齊聚人民大會堂,接受黨和國家對於勞動者的最高禮讚。「勞動模範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國的功臣。」習近平總書記為勞模深情「點讚」。
  • 初心印記 | 24個字,蘊含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強大基因」_杭州網
    11月24日,國家以最高規格表彰全國勞模和先進工作者。胸佩金色的獎章、身穿樸實的工裝……1689名全國勞動模範和804名全國先進工作者齊聚人民大會堂,接受黨和國家對於勞動者的最高禮讚。他要求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並指出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是鼓舞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風雨無阻、勇敢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11月20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走到代表們中間,同大家親切交流併合影留念。從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代表到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都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詮釋和現實呈現。
  • 初心印記 | 24個字,蘊含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強大基因」_新聞中心...
    11月24日,國家以最高規格表彰全國勞模和先進工作者。胸佩金色的獎章、身穿樸實的工裝……1689名全國勞動模範和804名全國先進工作者齊聚人民大會堂,接受黨和國家對於勞動者的最高禮讚。「勞動模範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國的功臣。」習近平總書記為勞模深情「點讚」。
  • 新華網評:守住中華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脈
    他強調,我們一定要重視歷史文化保護傳承,保護好中華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脈。從字裡行間中,我們深刻領悟到了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歷史長河奔流不止,燦爛的中華文明獨樹一幟;5000多年生生不息,古老的中華民族屹立世界東方。寶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是人類文明的記憶載體,蘊含著悠久歷史文化的「根」與「魂」。
  • 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基因是什麼?
    綜上所述革新可以說是中華文化的基因,這個基因保證了中華文化不斷發展,也推動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歷史上的革新有的成功,有的失敗,有的持久,有的短暫,各有其複雜而具體的原因,例如革新的時機、用人的當否、當權者的決心、民眾的擁護程度,以及是否符合歷史的發展趨勢,等等,其中有許多值得探討的課題。
  • 生生不息,指日可待——2021我們來了
    不平凡的2020即將收尾嶄新的2021向我們揮手而來2020有歲月可回首2021有前程可奔赴一份份蛋糕預祝著我們步步登高一張張生日卡蘊含著老班的祝願「執著於夢想,純粹於當下」是對我們高三人最好的詮釋櫛風沐雨現彩虹欣欣向榮攀高峰齊天福地鴻鵠志若有初心北理情王者歸來正當時揚帆遠航乘風浪紫氣東來鳳凰臺琪樹花開共賀彩雨過天晴祥雲盤崢嶸百尺我為峰馬蹄踏遍曉夢歸陽春白雪第一人孫家有子大胸懷義字為先天下開
  • 王國生發表署名文章 談以黨的初心和使命引領脫貧攻堅
    原標題: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扶貧工作重要論述 以黨的初心和使命引領脫貧攻堅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
  • 華夏5000年,是什麼力量讓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奮鬥不止?
    世界四大文明古國有中國、古印度、古巴比倫,古埃及,分別處在黃河流域、印度河恆河流域、兩河流域(底格裡斯河、幼發拉底河流域)和尼羅河流域,每個國家的歷史迄今都有4000-6000年,但目前只有我們中國沒有過斷代,沒有消亡,是什麼力量讓華夏文明5000年生生不息,奮鬥不止呢?
  • 以生生不息之力量傳承 以不屈不撓之精神立世
    2、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戰勝疫情的精神力量  主持人:在歷史長河中,中國人民創造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優秀傳統文化,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強大精神支撐。中國上古神話傳說中蘊含著不屈不撓、奮起抗爭的偉大精神:天塌了,女媧採石補天;洪水來了,大禹導河治水;頭斷了,刑天揮舞幹戚;沒路了,愚公立志移山;天之高遠,夸父追逐太陽!中華民族素有家國一體的博大胸懷,主張敬老扶幼,助人為樂,先人後己,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更是知識分子安身立命之準則。中華民族素有天下大同的理想追求,視天下為己任,追求普天同樂的理想境界。
  • 基因印記與罕見病的「糾葛」 Science長文
    基因印記基因印記是指受精卵形成過程中,來源於父親或者來源於母親的等位基因被修飾後,該印記導致下一代僅僅表達父源或者母源等位基因。多年研究表明,正常的基因印記發生錯誤,會導致多種疾病,這其中包括Silver-Russell和貝威二氏症候群及其他幾種罕見病。基因印記的起源可追溯至1.5億年前。
  • Science長文丨基因印記與罕見病的「糾葛」
    基因印記基因印記是指受精卵形成過程中,來源於父親或者來源於母親的等位基因被修飾後,該印記導致下一代僅僅表達父源或者母源等位基因。多年研究表明,正常的基因印記發生錯誤,會導致多種疾病,這其中包括Silver-Russell和貝威二氏症候群及其他幾種罕見病。基因印記的起源可追溯至1.5億年前。
  • 英國學者所著《秦俑兩千年》,揭開中華民族更趨強大的基因密碼...
    兵馬俑塵封著中國第一個統一王朝的興衰文明史,代表著我國古代輝煌的歷史文明,在兩千年前就埋下了中國文化更趨強大的基因和密碼。本書由三個部分組成,秦史,秦始皇陵及兵馬俑的謎團,以及秦俑的最新考古發現和研究動向。在第一部分中,愛德華首先回顧了發現兵馬俑的經過,接著講述秦朝的歷史,以及在歷史學家司馬遷的記載基礎上關於公元前3世紀陵墓文化的建造歷史。第二部分中,愛德華解答了誰建造了秦始皇陵兵馬俑,如何建造的疑問。他還質疑了兵馬俑不是戰士,而可能是僕人的角色,以及他們在來世中可能扮演的角色。
  • 是什麼給了中華民族取之不盡的動力?
    希望你們牢記強軍目標,傳承紅色基因,苦練打贏本領,把「硬骨頭精神」發揚光大,把連隊建設得更加堅強。——習近平2020年1月18日給「硬骨頭六連」全體官兵的回信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需要在各方面都強起來。
  • 《基因組研究》:第一張人類基因組印記基因圖
    這項研究新發現了四倍於之前識別的印記基因,並即將公布在12月3日《基因組研究》(GenomeResearch)封面上。  印記基因是指存在親本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的表達取決於它們是在父源染色體上還是在母源染色體上,來自父系、母系的印記基因有所不同,當精卵結合時,父母雙方印記基因均應出現,否則發育就不正常。
  • 生生不息的水墨長白山,「活」了!
    由吉林藝術學院動漫學院史國娟教授帶領團隊創作的動畫短片《生生不息》,用獨特的視角帶大家重新領略了長白山的神奇。小夥伴們不妨來欣賞一下其中的精髓——曾榮獲中國動漫至高榮譽史國娟教授及其團隊創作的這部動畫片《生生不息》,在2019年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中榮獲「中國美術獎」銅獎;2020年在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浙江省人民政府主辦的第16屆中國國際動漫節「金猴獎」大賽上,一舉斬獲了動畫短片金獎,是此次四個金獎之一。
  • 「地評線」秦平:喚醒文化記憶,築牢中華民族的精神大廈
    文章指出,在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形成了偉大民族精神和優秀傳統文化,這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長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要結合新的實際發揚光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十分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傳承和創新發展。
  • 【概述】常見神經發育障礙症的基因印記
    基因印記的本質是來自父母等位基因的DNA甲基化修飾的差異。因為兩個親本等位基因的甲基化差異造成了其中一個等位基因的沉默,而另一個等位基因保持基因活性。20世紀90年代初,首先發現IGF2和H19是人類印記基因,繼而發現DNA甲基化是產生印記的主要原因。哺乳動物基因的印記過程包括印記去除(去甲基化)、印記形成(重新甲基化)、印記維持(甲基化維持)三個過程。
  • 什麼是「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
    《意見》要求:「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秉持客觀、科學、禮敬的態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不斷補充、拓展、完善,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什麼是「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呢?基因(DNA),是生命體攜帶和傳遞遺傳信息的基本單位。
  • 研究發現修復基因印記異常大幅提高動物克隆效率
    2017年,利用人工構建的孤雌和孤雄胚胎和早期胚胎測序技術,哈佛大學張毅實驗室發現了H3K27me3控制的印記(親本特異性單等位表達)蛋白編碼基因,其中四個(Sfmbt2,Gab1,Smoc1,Jade1)在胎盤中受H3K27me3印記,在胎兒中不印記(雙等位表達)。核移植重編程無法修正印記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