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朱元璋當朝時,南京的內城和外城的城門是裡十三、外十八,當時的仙鶴門就是外十八的一個門。據專家考證,仙鶴門原址位於仙鶴門南街、仙鶴門北街之間,即現在仙林大學城西邊的仙鶴茗苑後門道路與城郭相交的右側。
那麼仙鶴門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呢?當地一直流傳著「仙鶴降臨」的美麗傳說。從前,此地有個山,山狀象仙鶴的形狀,山是南北走向,南北是仙鶴的兩隻翅膀,南北的中間處是仙鶴的肚子,山上有一個廟,廟的形狀象仙鶴的頭。人們就把這座山叫做仙鶴山,就是現在的仙鶴觀。
那時,廟裡住著一個老道士,在廟的南面約一裡處有一個門,這個門旁還放著一塊大青石,這青石面有賣肉的案板那麼大,上面刻的字和圖案有紅黃藍黑等好幾種顏色,還有一個大蝦子。據說這個青石是一個「變寶肥子」,這個門是進寶門子。每年的大年初一早上,總有一隻仙鶴飛來。這隻仙鶴在這個門口叫兩聲,飛到仙鶴觀叫兩聲,而後又飛門上叫兩聲,寓意著老百姓吉祥如意,美好幸福的日子,後來人們就將這個門叫做仙鶴門。仙鶴門若存於今,已有六百二十多年的歷史了。
明代青石精雕仙鶴門鼓一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