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科大博士用鑽石做實驗,成果發在了Nature Physics!

2020-10-03 電子科技大學

8月24日,Nature Physics期刊在線刊發了我校基礎與前沿研究院夏娟研究員、王曾暉教授的研究成果「Strong coupling and pressure engineering in WSe2-MoSe2 heterobilayers」。

該工作利用能產生百萬大氣壓(接近地心壓強)金剛石對頂砧技術,對層間強耦合二維範德瓦爾斯異質結這一類新型信息材料實現了高效物性調控,系統地研究了二維異質結的層間激子發光、電子能帶結構等物理特性隨壓強變化的響應

我校夏娟研究員為第一作者,夏娟研究員和王曾暉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合作者還包括南京工業大學、南洋理工大學等單位的研究人員。這是我校首次以第一單位和通訊單位在Nature Physics上發表研究成果,代表著我校在物理學研究領域的重大突破。

文章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7-020-1005

研究成果簡介

「壓力引發動力,動力激發潛力」,不僅適用於心理學、教育學等領域,也適用於物理學。在實驗凝聚態物理研究中,「壓力工程」(Pressure engineering)是一種重要的調控材料物理特性的手段,不僅可與原位光學、電學研究相結合,且具有高效、連續、可逆等優點。

在該工作利用的金剛石對頂砧(DAC)高壓技術中,對頂放置的兩個鑽石的微米級砧面處可產生接近地心壓強的超高靜水壓環境,能夠對所研究的體系(以二維材料為例)產生大於30%的體積變化,從而實現對所研究材料體系的大幅高效調控。

「壓力工程」:用金剛石對頂砧對二維異質結層間距離及激子行為實現高效調控。(圖片來源及版權:Nature Phy

二維範德瓦爾斯異質結因「層內共價鍵-層間範德華作用」的結構特性,以及多樣化的能帶匹配和層間耦合作用等特點,表現出豐富的光學、電學和光電特性,在實現新型光子、電子和光電器件方面具有獨特的潛力。特別是具有強層間耦合作用的二維範德瓦爾斯異質結表現出更顯著的層間激子行為,在未來信息器件領域的應用極具前景。與此同時,二維範德瓦爾斯異質結的層間激子對層間距離十分敏感;因此,通過壓強等外界調控手段來改變二維範德瓦爾斯異質結的間距離,能夠實現對層間激子及相關物理特性的高效調控。

金剛石對頂砧(DAC)調控二維異質結獨特層間距及層間耦合作用示意圖。(圖片來源及版權:Nature Physics及

基於此,本工作在成功獲得層間強耦合WSe2-MoSe2二維範德瓦爾斯異質結的基礎上,利用其層間距離可由外界壓強高效調控的特點,採用DAC裝置成功實現了高壓下微觀結構和物理特性的原位調控。研究者通過實驗觀察到了這類二維異質結的層間激子行為在一萬個大氣壓(1 GPa)附近發生的顯著變化,並通過理論計算該二維異質結在不同壓強下的電子能帶結構,成功地解釋了這一獨特的突變現象。

本工作所使用的層間強耦合二維異質結WSe2-MoSe2的形貌、結構,及其強耦合特性帶來的獨特激子行為。(圖片來

本工作利用DAC技術所提供的超高壓強成功實現了對二維異質結中層間強耦合作用的高效調控,有助於進一步推動基於這類二維範德瓦爾斯異質結的新型激子型器件研究,為未來此類新型信息器件的探索和應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項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四川省科技廳等項目的支持。

作者介紹

夏娟博士,電子科技大學基礎與前沿研究院特聘研究員,本科畢業於四川大學材料科學系,博士畢業於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物理與應用物理系,長期從事實驗凝聚態物理方向的研究,尤其是利用高壓等各類實驗手段對二維半導體材料及其異質結的物理特性進行調控。近五年來,在Nature, Nature Physics, Nano Letters, ACS Nano等國際期刊上發表文章近20篇。目前擔任Chinese Physics Letters、《物理學報》、《物理》和Chinese Physics B的青年編委會成員。榮獲2017年度中國優秀自費留學生獎、2018年度南洋理工大學女科學家獎等獎項,2018年入選電子科技大學「百人計劃」,2019年入選福布斯中國30歲以下精英榜

王曾暉博士,電子科技大學基礎與前沿研究院教授,本科畢業於復旦大學物理系。在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物理系獲得博士學位後,先後在美國康奈爾大學和凱斯西儲大學開展科研工作。2016年起就職於電子科技大學。王曾暉教授長期從事凝聚態物理、納米器件物理、低維納米機電系統、微納信息器件等領域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性研究成果,累計在Science, Nature Nanotechnology, Nature Physics, Nature Communications, Science Advances,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Nano Letters, ACS Nano等期刊上發表相關論文20餘篇。目前擔任《物理學報》和Chinese Physics B的青年編輯工作組成員,《中國科學:信息科學》編委會成員及青年編委,並長期受邀為Nature Nanotechnology, 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擔任審稿人。



期刊介紹:

Nature Physics是Nature在物理學領域的旗艦子刊,也是該學科領域經由同行評審的權威科學期刊。根據Web of Science數據統計,自2005年創刊以來,至2020年7月,中國內地發表第一單位Nature Physics論文共計89篇。

相關焦點

  • 電子科大美女博士用鑽石做實驗,成果發在了Nature Physics!
    文章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7-020-1005研究成果簡介「壓力引發動力,動力激發潛力」,不僅適用於心理學、教育學等領域,也適用於物理學。在該工作利用的金剛石對頂砧(DAC)高壓技術中,對頂放置的兩個鑽石的微米級砧面處可產生接近地心壓強的超高靜水壓環境,能夠對所研究的體系(以二維材料為例)產生大於30%的體積變化,從而實現對所研究材料體系的大幅高效調控。
  • 【精品推薦】原鑽石隕石
    隕石中的『新粒子』概念在隕星隕落中形成的空間粒子丼-捕獲宇宙線,形成新粒子的對撞,揭示了自然界『正負電子對撞機制』的存在,隕石新粒子組成了粒子物理的『超對稱粒子』一種在極端環境中形成粒子正負同體正反一體的馬約拉納費米子能級,正負一體的粒子能動會以『激發態』的能值產出重粒子『隕石鑽石』太空金剛石物質。同樣隕石鑽石也為粒子物理的前沿帶來了極高的科研科學價值,隕石鑽石的發現堪稱為隕石收藏的傳奇。
  • 96年的博士生連發兩篇Nature,石墨烯超導重大發現
    旋轉產生的位錯使石墨烯層中的電子能帶結構不再對齊,單胞變大。   這項研究成果,為超導研究帶來了新思路,也為全新電學性能的探索和工程化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平臺。老怪眼中的小怪物   中科大新創校友基金會與少年班校友會向曹原祝賀他的成果。曹原表示「能做出這個級別的成果我也很激動,以後一定會再接再厲。我很感激母校以及少年班對我的教育和指導,熱烈祝賀中國科大少年班成立40年!」。曹原還說「說一下我對師弟師妹的建議吧,如果有志向做實驗方向的我建議在本科期間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
  • 北大/電子科大,中山大學,固體物理所,三篇Nature子刊齊爭豔
    一篇來自北京大學劉開輝教授課題組與成都電子科大熊杰老師等團隊,報導了氟的添加極大地加快了二維材料的生長速度;一篇來自中山大學張杰鵬團隊,報導了一種可選擇性分離,中等尺寸分子的MOF材料,更大或更小的分子均無法通過MOF孔道;第三篇來自中科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的吳學邦及其合作者,為氫導致材料損傷的物理過程建立了可靠的模型方程。以下是研之成理小編帶來的快速解讀。
  • 博士在讀的副教授一作發Nature、80後教授半年發45篇論文...
    第一個困難時期是做研究生的時候,要選題目。第二個困難時期是得了博士學位以後,5-10年的期間,這個期間要選擇一個領域,要在這個領域裡做出來一個能夠站得住的工作,這是一個新的挑戰。電子科大教授發表該校首次Nature封面文章6月3日,Nature刊發了電子科技大學基礎與前沿研究院鄧旭教授團隊最新研究成果「Design of robust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s」,
  • 電子科大在新型二維材料物理研究方向取得突破性進展
    8月24日,Nature Physics期刊在線刊發了電子科大基礎與前沿研究院夏娟研究員、王曾暉教授的研究成果「Strong coupling and pressure engineering in WSe2-MoSe2 heterobilayers」。
  • 你知道讀博士到底有多大壓力麼 中科大博士失聯 6年未發論文
    就在前幾天各大媒體紛紛報導了中科大博士生失聯死亡:6年未發一篇論文 常打遊戲 中科大失聯博士6年未發論文#近日,失聯15天的中科大博士劉春楊的遺體被發現。劉春楊應該在2017年6月拿到博士學位,但他沒有達到博士畢業要求。
  • 南京大學一篇《nature》背後的故事,從倒數第一到博士延期的堅持
    》發表,3月13日,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戈惠明/譚仁祥和化學化工學院梁勇發表的論文被《nature》發表,其中含金量最高的是南京大學傳統強勢學科物理學院萬賢綱教授的《nature》論文,這篇論文的第一作者唐峰的經歷更充滿各種神奇,高中時曾是全班倒數第一,高考時卻以全校第一的成績考入南京大學物理系。
  • 小浪花 福利帖 | That Physics Show 瘋狂物理秀來啦!
    An interactive science show integrating classical physics experiments with an exciting interactive show.榮獲紐約戲劇委員會大獎,紐約外百老匯連續駐場演出4年,超過1000場。一場把經典物理實驗融入舞臺的快樂互動科學秀。
  • 量子物理學:第一個用鑽石操縱的電子軌道!
    量子物理學:第一個用鑽石操縱的電子軌道!雖然鑽石中的缺陷大多是不可取的,但某些缺陷是量子物理學家最好的朋友,有可能存儲有朝一日可能在量子計算系統中使用的信息。由應用和工程物理學教授Greg Fuchs領導的一組研究人員已經成為第一個使用諧振器產生的振動來幫助穩定這些光學特性的人,迫使鑽石的電子進入激發的軌道狀態。
  • 不是後浪是海嘯:麻省理工95後曹原領銜,「魔角石墨烯」再度Nature...
    最新的兩篇背靠背文章,探討用同樣的方法應用於其他二維材料體系,繼續完善 「魔角石墨烯」 相關的理論和實驗研究。基於 「魔角石墨烯」 的一系列發現,有望在未來應用到諸如能源、電子、環境科學和計算機產業等領域。
  • 剛發Science,今日再來一篇Nature:膠體自組裝又火了一把
    研究成果以「Colloidal diamond」為題於2020年9月23日在Nature上在線發表,其中紐約大學博後何明昕博士為文章的第一作者,紐約大學化學系Stefano Sacanna 教授和David J. Pine 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
  • ...科大潘建偉團隊構建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成果再登《Nature》
    該成果由中科大潘建偉團隊在《Nature》雜誌上發表。 又一張網通了! 中科大凌晨宣布:中國科研人員成功構建全球首個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 潘建偉研究團隊在《Nature》雜誌上發表的論文對量子通信網絡的最新成果進行了一個系統性總結。 中科大研究人員在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與「墨子號」量子衛星成功對接的基礎上,集成了700多條地面光纖量子密鑰分發鏈路和兩個星地自由空間高速QKD鏈路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
  • 和國外博士相比,國內博士含金量同樣不錯,出路也很好
    隨著中國科技的進步,國內博士的培養水平越來越高,含金量也越來越足,在國內985級別的高校讀博士完全值得,如果將來想進高校,可以出國做兩年博後,因為有些高校進人時有海外留學經歷要求。不過,如果你足夠優秀,這個門檻也不存在。
  • 用科大訊飛彩色電子閱讀器看書,顯示如紙張般舒適
    用科大訊飛彩色電子閱讀器看書,顯示如紙張般舒適市場信息網   2020-11-25 08:45:11   來源:    評論:   雖然電子閱讀器早就面市了,但是技術創新始終停滯不前,尤其是黑白屏顯示始終無法突破,令閱讀愛好者感到無比失望。
  • 家裡可以做的科學啟蒙小實驗 巧用明礬做鑽石
    今天分享一個家裡可以做的科學啟蒙小實驗。材料知道以前人們是如何淨化生活用水的嗎?明礬,一種像「冰糖」的東西,再來一點食用色素,彩色的鑽石就出現了。準備的材料很簡單:明礬,也可以直接買明礬粉鐵絲筆棉線杯子開水食用色素(為了好看,也可以不加)怎麼做將明礬敲碎,也可以直接買明礬粉,顆粒越小實驗效果越明顯。
  • 用於下一代電子產品的可拉伸鑽石
    用於下一代電子產品的可拉伸鑽石鑽石是自然界中最堅硬的材料。但是,出於許多期望,它作為一種出色的電子材料也具有巨大的潛力。由香港城市大學(CityU)領導的聯合研究小組首次通過納米力學方法展示了微細加工的金剛石陣列的大而均勻的拉伸彈性應變。
  • 顏寧團隊再發Nature,西湖大學首次以第一單位在其發表成果
    據悉,這是西湖大學繼2019年3月13日以通訊單位發首篇nature後,首次以第一單位在其發表成果。研究生畢業後,他選擇繼續深造,這次他是到北京協和醫科大學藥物研究所攻讀博士。從這時候開始,他才真正接觸生物學。博士畢業後,他開始在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做了2年博士後。1999年,柴繼傑選擇出國深造,經過推薦,他來到了普林斯頓大學,找到了施一公教授,選擇跟隨施一公教授繼續做博士後。
  • 科幻公開課進校園系列報導之九:電子科大實驗中學
    5月29日,我們來到了電子科大實驗中學,這是我們活動的第八站。電子科技大學實驗中學,是2009年由電子科技大學與成都高新區聯合創辦的公立高中。校地處川蜀文化發源地,位於成都平原西部、美麗的清水河畔,毗鄰電子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等名校,以及Intel、飛利浦、華為等數十家世界五百強名企,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自然造就了電子科技大學實驗中學良好的人文地理優勢及科技創新教育資源。這是一所充滿著年輕朝氣和濃厚科創氛圍學校。
  • 科大資訊 | 近期科研成果速覽
    目錄1、中國科大在「神威?太湖之光」上首次實現千萬核心並行第一性原理計算模擬2、中國科大研製一種可持續生物合成仿生多層級太陽能蒸汽發生器3、中國科大找到量子磁力儀測量磁場矢量的最終理論精度極限4、誰如何「順」走了我的白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