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受戰爭局勢影響,清華大學開始籌備將校址秘密轉移到湖南長沙。後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南開大學3校聯合,組成了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7年11月1日,這所臨時性大學正式上課。
同一年的10月,有個衣衫襤褸、渾身髒臭的乞丐忽然抱著個鹹菜罈子出現在臨時的清華大學門口,門衛只當他要鬧事,怕打擾師生,連忙趕他走,沒想到乞丐大聲說:「我要找梅校長(梅貽琦),我有重要的事情告訴他!」
一個乞丐能有什麼重要事情?門衛覺得這人八成瘋了,不當回事,繼續驅趕,乞丐索性就坐在地上不走了。過了一會,梅貽琦校長走出來,乞丐連忙撲到他面前,梅貽琦嚇了一跳,仔細一看卻大驚失色,連忙把乞丐請進校園。
這名乞丐到底是誰呢?他就是趙忠堯。趙忠堯是浙江諸暨人,中國核物理研究和加速器建造事業的開拓者,世界上第一個發現反物質的科學家。即使沒有聽過他的名字,但他的學生錢三強、鄧稼先等人的名字,你一定不會陌生。
1937年7月,時任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的趙忠堯急匆匆回到北平城內,敲開了好友梁思成夫婦的家門。彼時,梁思成正在忙著收拾南下的行裝,看到趙忠堯來,梁思成十分詫異,這時候北平城內要多危險有多危險,怎麼他剛跑出去,又跑回來了?
聽完趙忠堯的懇求後,梁思成放下了手裡的事,載著趙忠堯回到因為戰火而變得一片狼藉的清華園,趙忠堯衝進一個實驗室,翻找半天后終於在角落裡找到一個不起眼的鉛筒。隨後趙忠堯半道下車,向梁思成告別,兩人都準備南下,但不同路。
梁思成帶著妻子、孩子、嶽母由天津轉幾次車後到了長沙,至於趙忠堯,他幾乎丟掉了所有的行李,把自己裝扮成難民,緊緊抱著那個鉛筒開始了一個人的南下之旅。怕鉛筒裡的東西被人盯上,趙忠堯連睡覺都不敢睡太久,專門挑偏僻少人的小路走。
白天,趙忠堯不敢出現,把自己藏起來;到了晚上,他才悄悄在夜色中趕路。懷裡的東西讓他胸前都烙上了血印,走了好幾個月路,吃盡了苦頭,原本風姿俊逸的大學教授,變成了渾身髒汙的乞丐。看到梅貽琦的那一刻,趙忠堯忍不住痛哭起來,眼淚在臉上划過了道道痕跡。
隨梅貽琦進入臨時大學後,趙忠堯這才把自己護送了一路的寶藏拿出來:一個鹹菜罈子。原來,為了避免引人注意,趙忠堯在路上撿了個鹹菜罈子裝鉛筒,而他冒死取回的東西,是他留學回國時導師盧瑟福博士送給他的50毫克放射性實驗鐳。
鐳在科學事業中的地位不用多說,在當時,這小小的鉛筒裡裝著的,是中國高能物理的全部家當。為了不讓寶貴的鐳落入日軍手中,為了讓它在中國的核物理事業中發揮作用,趙忠堯才甘願披荊斬棘、冒險護送。這件83年前的往事,也許現在已經沒多少人知道,但那些為祖國科學事業付出無數心血的人,永遠值得我們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