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年前的10月,湖南省長沙市嶽麓山下的左家校區,人來人往,好不忙碌,這裡駐紮著當時中國最著名的三所高校,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南開大學的校園辦事處,1937年,隨著抗戰爆發,北平失守,三所學校最終撤退到了這裡,作為臨時辦學點,這也正是西南聯大的前身,聚集著全國學術界的精英。
而在眾多逃難的隊伍中,一個穿著破爛衣裳,拄著拐杖,懷揣一個泡菜罈子的乞丐,卻不管不顧,冒冒失失的往清華辦事處走來,衣衫的他很快被門口代表保衛攔住,這名乞丐指名道姓要見校長梅貽琦,他還急忙解釋:「我是清華的物理系教授」。迎來的卻是守衛不屑的嘲笑,無奈之下「乞丐」只好在門口等待。
過了不久之後,梅貽琦從辦公室出來,送走接待的客人,「乞丐」連忙高聲叫喚:「梅校長!」聽到這個熟悉的聲音,梅貽琦趕緊轉過頭來,不由得發出一句驚嘆:「怎麼是你!」兩人衝上前去,手緊緊握在一起!「乞丐」的眼中,不由得掉下激動的淚水...
上面這個故事的主人公,並不是別人,正是我國著名的核物理學家,趙忠堯教授,而他手中懷抱的壇中物品,也改變了我國的核物理進程,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情呢?
1902年,趙忠堯出生在了浙江諸暨縣一個書香世家,而在1920年,趙忠堯進入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就讀,並且順利畢業,到了1927年,趙忠堯就讀美國加州理工,就讀於諾貝爾得獎者密立根教授的麾下,經過幾年學習後,他成功獲得了博士學位,同時寫下了《硬γ射線的散射》等論文,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然而趙忠堯,始終是心懷祖國,1931年,他來到了著名的英國劍橋卡文迪許實驗室,和著名的原子核大師盧瑟福一起工作,期間盧瑟福對於這名優秀的年輕人表達了高度的讚賞,於是不顧國際禁令,悄悄的送給了趙忠堯50毫克鐳,要知道,當時的居裡夫人,經過數年的時間,在提煉了數噸礦渣的情況下,才得到區區0.1克這種寶貴的放射性元素,而趙忠堯最終也得以瞞天過海,將其帶回國內,在成為清華物理系教授的同時,將鐳放到了清華的實驗室當中。
然而到了1937年,日軍進入北平,當時的趙忠堯聽聞鐳放在實驗室,並沒有隨著隊伍撤走,急得滿頭大汗,他急忙連同未曾轉移的林徽因夫婦一起,開車趕往校園,偷偷的從日軍眼皮底下,取走了這寶貴的元素。
由於鐳有著強大的放射性,趙忠堯將其放進了一個鉛筒,加入了逃難隊伍,為了掩人耳目,趙忠堯又將鉛筒放進鹹菜罈子當中。
一路上,不但有流民悍匪搶劫偷竊,還面臨著日軍飛機滿天的炮火,這些趙忠堯都咬牙堅持,而他的行李,不知道什麼時候也全部丟棄,只剩下他本人和這個緊緊抱在胸口的罈子繼續進行著旅途,經過幾個月的風餐露宿,趙忠堯這才艱難的抵達長沙,和梅貽琦等人匯合。
而這50毫克的鐳,也為中國後來的現代物理做出了重要貢獻,正是憑藉迴旋式粒子加速器對這50毫克鐳進行物理實驗,張文裕、吳大猷、錢三強一大批著名物理學家因此獲益,加速了我國研究核物理的進程,趙忠堯本人更是親自參與建立國內首個核物理實驗基地工程,他的學生,包括了後來的鄧稼先,朱光亞,王淦昌,趙忠堯的名字,也值得所有人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