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江魚兒知多少 曾經有118種魚 鯉科魚類居多

2021-01-17 中國江西網

  江西,自古為魚米之鄉,境內水網密布,河流眾多。其中,最大的河流為贛江,江西也因而簡稱「贛」。

  水是魚生存的所在,魚是水的圖騰。自古以來,水域廣闊的贛江就是江西主要的水產基地之一,品種繁多的魚類也養活了一代代贛江人。「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千古名篇《滕王閣序》中對贛江水和漁民的讚美,也使得贛江魚深受追捧。

  然而,在不息不止的時光之河裡,有些贛江魚卻隨那一去不返的波瀾而消失不見,成了記憶的符號。所幸,任何物事的消失從來都不是孤獨的。就像是靈魂轉世,在一路向北的滔滔贛江中,有些魚走了,有些魚來了。消失與新生,就這樣隨新舊時光的交替而更迭……

  贛江曾有118種魚

  以鯉科魚類為主不少是中國江河平原區特產魚類

  1982年~1983年,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專家田見龍,先後四次對贛江進行了魚類和食料基礎等方面的調查,發現贛江魚類有118種,隸屬11目22科74屬。其中,以鯉科魚類為主,佔總數的58.5%,其次為鱨科9.3%,鰍科5.9%,鯧科5.1%,鯷科、銀魚科、鯰科,塘鱧科、鰕虎魚科、鬥魚科和鱧科等各佔1.7%,其餘11科共佔9.3%。

  贛江鯉科魚類中,又以鮈亞科和鮊亞科最多,各佔鯉科種類的23.2%,其次是雅羅魚亞科和鰟鮍亞科,各佔14.4%,䰾亞科佔8.7%,鯝亞科佔7.3%,鯉亞科、鰍鮀亞科和鰱亞科各佔2.9%。其中,不少是中國江河平原區的特產魚類,如青魚、草魚、鰱、鱅、鱤、鯿、魴、紅鰭鮊、紅鮊屬、銀鯝、黃尾鯝、細鱗斜頜鯝及銀飄魚等。

  那時候,贛江流域有漁業隊250多個,漁業人口22600多人,佔全省漁業人口27%。大小船隻4000多隻,佔全省28%。贛江就像是龍王爺的國庫,漁民們用刺網、絲網、浮網、大圍網、撈子網捕魚,只要一收網,網上到處是銀光閃閃的魚兒在跳躍。捕撈的對象主要有青魚、草魚、鯉、鱖、鯿、魴、翹嘴紅鮊、蒙古紅鮊、鰱、烏鱧及黃顙魚等,佔總量的70%~85%。此外,鰣魚、赤眼鱒、銀飄魚及鯮魚也佔一定比重。

  可以說,長久以來,贛江哺育和支撐著一代代的贛江兒女。

  逐漸消亡的「原住民」

  中華鱘、胭脂魚、鰣魚等魚類幾近絕跡

  由於生態環境變化,加上人類活動等因素影響,不少屬贛江「原住民」的魚類也遭遇逐漸消亡的困境。

  11月11日,江西省水產科學研究所科研管理科曹主任,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感嘆說,如今的贛江,魚類的物種多樣性在下降,漁業的產量也在下降,甚至有一些珍貴的魚類,已多年不見蹤跡。最明顯的就是有「魚中之王」美譽、自古便作為納貢之物的鰣魚。

  據記載,上世紀70年代,贛江還有大量鰣魚,年平均產量為7500公斤,最高產量為1974年的12328公斤;上世紀80年代後,年產量逐年下降。1996年,長江漁業資源管理委員會在贛江試捕了1個月,結果一無所獲。

  2007年2月和7月,長期從事贛江魚類研究的南昌大學生命科學與食品工程學院的胡茂林博士,與同事一起對贛江中遊泰和江段的魚類資源進行了調查。記錄到魚類僅41種。其中,食底棲生物的魚類數量顯著增加。如銀鯝、細鱗鯝、黃顙魚、光澤黃顙魚、鯰、花鯝、銀觴、鯉、鯽等,而江湖洄遊性的青、草、鰱、鱅四大家魚卻稀少。2008年和2009年的4~6月間,胡茂林博士對峽江段調查結果表明,中華鱘、胭脂魚、鰣、䲘、鯮等珍稀魚類、洄遊性或半洄遊性魚類幾近絕跡。

  一直以來作為優勢種的四大家魚中,除草魚還有一定數量外,青魚、鰱魚和鱅魚,基本很難捕撈到,優勢種逐漸為一些小型魚類所替代,如赤眼鱒、銀鯝、翹嘴鮊、蒙古鮊等。

  魚類新面孔

  如高體近紅鮊、華南鯉等

  值得注意的是,胡茂林博士在2008年和2009年的4~6月間對贛江魚類的調查,共記錄魚類71種,隸屬7目16科58屬。其中,鯉形目2科40屬50種,鯰形目4科7屬8種,合鰓目1科1屬1種,鱸形目6科7屬9種,鯡形目1科1屬1種,鰻鱺目1科1屬1種,頜針魚目1科1屬1種。與歷史資料比較,新增記錄6種,分別為青梢紅鮊、寡鱗鱊、革條副鱊、側條光唇魚、短頜鱭、間下鱵。

  無獨有偶,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華中農業大學水產學院的李莉博士等人,分別於豐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對贛江峽江至南昌段的魚類資源進行了3次調查。調查結果顯示,該流域內共發現記錄魚類90種(亞種),隸屬6目16科60屬。

  其中,以鯉形目為主,鯰形目與鱸形目居中,鯡形目、合鰓魚目和頜針魚目極少,且優勢種類主要為鯉、鯽、黃顙魚,江湖洄遊性魚類(如青魚、草魚、鰱魚、鱅魚等)數量大量減少,䲘和鱤也不易見到,而一些江海洄遊性魚類和珍稀魚類(如中華鱘、暗紋東方魨、鯮魚、鰣魚、鰻鱺、刀鱭、窄體舌鰨等)更是未見蹤跡。

  在贛江魚類所記錄的11目中,李莉博士等人的調查有5目魚類沒有被發現,分別是鱘形目、鰈形目、魨形目、鰻鱺目和鱂形目。在已發現的6個目中,除頜針魚目和合鰓魚目外,其餘4目均有一部分種類沒有被發現,如鯡形目中的鰣魚、刀鱭,鯉形目中的鱤、鯮等,鯰形目中的鱨、波紋鱖等,鱸形目中的鰕虎魚、月鱧、斑鱧、大刺鰍等。

  但是,與歷史資料相比較,也發現了一些魚類新面孔,如高體近紅鮊、小似鯝和華南鯉。

  記者陳明華 文/記者石鵬實習生王婷制 胡愷

相關焦點

  • 贛江曾有118種魚鯉科魚類居多 中華鱘、胭脂魚等魚類幾近絕跡
    原標題:贛江曾有118種魚鯉科魚類居多 中華鱘、胭脂魚等魚類幾近絕跡   江西,自古為魚米之鄉,境內水網密布,河流眾多。其中,最大的河流為贛江,江西也因而簡稱「贛」。  水是魚生存的所在,魚是水的圖騰。自古以來,水域廣闊的贛江就是江西主要的水產基地之一,品種繁多的魚類也養活了一代代贛江人。
  • 溫州甌江流域有多少種淡水魚?-溫州日報甌網 - 溫州新聞門戶網...
    溫州甌江流域有多少種淡水魚?昨天,溫州市海洋與漁業局舉行《甌江流域溫州段魚類圖譜》新書編著發行會。此書由溫州市漁業技術推廣站和浙江省海洋水產研究所共同編著,作者歷時兩年對甌江流域溫州段的魚類進行深入調查,90種魚類被收入圖譜。有了這圖譜,大家可直觀地了解這些溫州本土魚類品種、習性、分布範圍等知識,也為溫州的漁業保護、資源增殖、研究、開發及利用等提供數據支撐。
  • 甌江流域溫州段魚類圖譜發布!90種魚遊出一幅淡水魚地圖
    溫州網訊 溫州光唇魚、甌江彩鯉、鳳鱭、刀鱭……這些「溫字號」的本土淡水魚,你見過多少?3月8日上午,市海洋與漁業局首次發布《甌江流域溫州段魚類圖譜》,共收錄了甌江流域溫州段的魚類90種,80%以上魚類的種類沒有人工育苗。該書接下來將為我市進行漁業保護、增殖放流等提供數據支撐,更科學地做好漁業工作。
  • 魚兒童行 | 魚類從來不用睡覺?魚的記憶只有7秒?關於魚兒的傳說...
    魚兒童行 | 魚類從來不用睡覺?魚的記憶只有7秒?關於魚兒的傳說哪些是真的?吃魚聰明、鯉魚躍龍門、年年有餘、烤魚等?魚類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你知道為什麼魚在水裡來去自由?吃魚為什麼變聰明?常見的魚叫什麼名字嗎?中國兒童中心攜手智漁可持續科技發展研究中心推出「探索魚類生命奧秘,智慧點亮兒童健康生活」主題科普活動。為你普及魚類生物學特點、魚類與營養健康、魚類與人文自然的知識。
  • 92種長江特有瀕危魚類,難道不應重點保護?
    相較於此前版本只有16種魚類受重點保護,這一次重點保護名錄新增了不少,總數達到了76+。其中,金線䰾屬所有種,蘆鯉屬所有種,魾屬所有種,細鱗鮭屬所有種,茴魚屬所有種,七思鰻屬所有種均列入重點保護名錄。讓魚兒遊此前重點關注的魚類中:川陝哲羅鮭升級為一級,黃河北方銅魚新增為一級,黑斑原鮡新增為二級,極邊扁咽齒魚新增為二級。
  • 時隔40年,「魚口」大普查 當年64種魚類怎麼樣了?
    ,旨在通過調查湖區魚類的種類組成、生態類型及豐度、生物量等指標,分析魚類群落的優勢種組成及生物多樣性,準確掌握水生生物資源和棲息地狀況,合理安排湖區漁業生產的方式、區域、數量和布局,為湖泊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漁業可持續發展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 魚兒童行|魚類從來不用睡覺?魚的記憶只有7秒?關於魚兒的傳說哪些...
    說起魚,你最先想到的是什麼?吃魚聰明、鯉魚躍龍門、年年有餘、烤魚等?魚類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你知道為什麼魚在水裡來去自由?吃魚為什麼變聰明?常見的魚叫什麼名字嗎?中國兒童中心攜手智漁可持續科技發展研究中心推出「探索魚類生命奧秘,智慧點亮兒童健康生活」主題科普活動。為你普及魚類生物學特點、魚類與營養健康、魚類與人文自然的知識。培養熱愛生活、珍惜食物的情懷,養成健康飲食、健康生活的好習慣,喚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 湘江株洲段十多年不見四大家魚魚苗 湘江絕跡17種魚類
    記者從2014年湘江春季禁漁工作會議上獲悉,「四大家魚」魚苗在湘江株洲段已經有十多年不見蹤影。而根據統計,湘江魚類品種由159種降至142種,17種魚類滅絕,曾經在株洲出現的名貴魚類如中華鱘、白鱘、鰣魚、鰻鱺等,現已絕跡多年。
  • 粵東本土原生淡水魚類之七——高體鰟鮍
    這個名字可謂取得很形象,又薄又扁的魚。其實,土名往往都是含而糊之、籠而統之,這其中包含了很多種魚,最常見的,就是這次要介紹的——高體鰟鮍。高體鰟鮍是曾經在粵東本土廣泛分布的魚類,將近十年前,我還曾多次在許多不同的溪流記錄過,可惜現在也是越來越少了,而且在某些溪流中已經絕跡。第一次認識高體鰟鮍,那是在我很小的時候了。
  • 金線魚?金絲魚?紅衫魚?還是叫刀鯉呢?
    金線魚在新鮮的時候,全身顏色鮮豔,鰭上有鮮黃色線條,同時背部有閃耀的紫紅色,十分美觀。       不同的地區對這種魚有不同的叫法,香港人喜歡稱為紅衫魚,珠三角地區的朋友喜歡稱為刀鯉、金線魚,湛江本地的人喜歡稱為金絲魚,如果超過一斤以上的就稱為紅杉或刀鯉。       按照外形上的不同,金線魚分為二個品種,一種稱為金線魚(紅杉、長尾衫),另一種稱為日本金線魚(瓜衫)。
  • 這幾種常釣到的魚90%的的釣魚人會認錯!只有小細節的區別!
    野釣,打龜與收穫並存,最大的樂趣在於:我們永遠不知道下一條釣上來的是什麼魚!哪怕我們的餌料和窩料再有正對性,我們的線組完全與對象魚匹配。在一些釣魚人交流的平臺,我們常常會看到很多釣魚人會把釣到的魚認錯。除了一些釣友對某些魚類在當地有特別的名字,但是我們經常釣到的一些魚也會有不少釣魚人認錯。
  • 高寶邵伯湖現有52種魚你可能吃過但不一定叫得出名
    中國江蘇網1月11日訊 2017年高寶邵伯湖漁業資源調查結果日前出爐,湖區有魚類52種。除了我們常見的青草鰱鱅「四大家魚」外,高寶邵伯湖裡還有哪些魚類?一起來看看吧。  最新調查  高寶邵伯湖魚類共有14科52種  最新調查顯示,湖區魚類分為14科,共52種,其中,鯉科魚類有30種,佔「半壁江山」還要多。鯉科家族的魚大都是人們熟悉和常見的,有的還是經常食用的魚類,如「四大家魚」(青草鰱鱅)、鯿魚、鯽魚、鯉魚等。
  • 我國有多少種魚?您知道嗎?
    我國內陸土著淡水魚類共804種,其中鯉形目魚類有632種,佔總數的77.2%;其次是鯰形目魚類共84種,佔總數的10.4%;鱸形目魚類56 種,佔總數的6.9%;鮭形目魚類22種,佔總數的2.7%;鱘形目7種。
  • 湄公河中的巨無霸-暹羅巨鯉
    ,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類之一,曾一度被認為是鯉形目中最大最重的魚類。        巨暹羅鯉是現存鯉科魚類中體積最大的品種,在整個魚類中也位列第五。這種罕見的巨型魚類據稱只存在於泰國境內的河流中。巨暹羅鯉常見於湄公河流域大河流旁的大型池潭中,但會季節性的進入渠道,泛濫區域,沼澤中。
  • 【揭秘】鴨綠江到底有多少種魚?
    【揭秘】鴨綠江到底有多少種魚?截至目前,已在鴨綠江水域捕獲到花羔紅點鮭、鴨綠江茴魚、細鱗鮭、雜色杜父魚、東北七鰓鰻、河鱸、梭鱸等10目19科58屬68種魚類。其中,外來物種河鱸、梭鱸已形成種群。這是記者12月14日從遼寧省農科院所屬淡水水產科學研究院了解到的。
  • 中國人餐桌上常見的九種淡水魚類,你吃過幾種?
    鯉魚:鯉可,中粗強的褐色魚,學名Cyprinus carpio。原產亞洲,後引進歐洲、北美以及其他地區,雜食性。青魚:青魚是一種顏色青的魚,主要分布於我國長江以南的平原地區,長江以北較稀少。鱅魚:又叫花鰱、胖頭魚、包頭魚、大頭魚、黑鰱、麻鰱、也叫雄魚。是淡水魚的一種。有「水中清道夫」的雅稱,是中國四大家魚之一。
  • 海中貴族-東海紅果鯉
    紅果鯉 又叫赤鯥(lu第四聲),紅臭魚,紅鱸,紅喉紅果鯉是一種暖水性魚類,為鱸形目發光鯛科赤鯥屬的魚類,生活於較深海區,一般棲息深度為80-200米。是一種肉食性的魚類,具有很高的食用價值和經濟價值的食用魚類,其模式產地在日本本州。
  • 【中國新聞網】中緬聯合發表緬甸北部鯉科魚類新種——葡萄真馬口...
    研究團隊於緬甸常駐工作期間對採集的魚類標本進行形態分類研究和系統整理,發現2014至2017年間採集於葡萄及其周邊地區一種稀少的真馬口波魚屬魚類是一個尚未被描述的新物種,並將其命名為葡萄真馬口波魚(Opsarius putaoensis)。相關成果發表於國際經典動物分類學期刊Zootaxa 4615卷第3期。  葡萄真馬口波魚隸屬鯉形目鯉科魚丹亞科真馬口波魚屬。
  • 廣西9種名貴淡水魚 第一種不敢吃,有2種幾乎見不到
    雖然說廣西水資源豐富,但是現在很多比較名貴的淡水魚還是不常見的,有的可能大家都沒見過,小編也是經常和魚打交道,都很難偶遇。大家知道廣西淡水魚有哪些珍貴魚種嗎?林家小子就帶大家來看看,9種珍貴淡水魚種。俗稱黃鱄、黃鑽、黃頰魚、竿魚、水老虎、大口鱤、鰥。屬於中上層魚類,其體細長,亞圓筒形,頭尖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