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轉載自:讓魚兒遊,作者:荒野尋夢,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文(好文共分享)
最新一版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徵求意見稿)在經過大半年的調整討論後,終於進入新一輪的公眾意見徵集。
這次面世的名錄雖然有不足,但也有不少亮點和進步。
相較於此前版本只有16種魚類受重點保護,這一次重點保護名錄新增了不少,總數達到了76+。
其中,金線䰾屬所有種,蘆鯉屬所有種,魾屬所有種,細鱗鮭屬所有種,茴魚屬所有種,七思鰻屬所有種均列入重點保護名錄。
讓魚兒遊此前重點關注的魚類中:川陝哲羅鮭升級為一級,黃河北方銅魚新增為一級,黑斑原鮡新增為二級,極邊扁咽齒魚新增為二級。
這多少算是一點進步,但讓魚兒遊認為,進入重點名錄保護頂多算是保護一種魚類的基礎,如果沒有對執法隊伍的培訓,對公眾參與的鼓勵,這個名錄對魚類保護來說,並不會有太大的價值。畢竟太多本土魚類到瀕危甚至滅絕,也無人關注。
此外,較之陸生野生動物,水生野生動物因為其棲息地更易受侵擾和破壞,無論是公眾參與還是社會關注,都不易且低迷,因此魚類保護的名錄調整更應該考慮系統性及社會性。
在聽取魚類保護行動者和愛好者,部分研究者意見的基礎上,結合多年的實踐和觀察,對名錄(魚類部分)提出以下討論和建議:
一、對軟骨魚綱所屬的物種,考量太少,與實際情況嚴重不符,且遠遠落後於社會需求。
軟骨魚是鯊綱魚類的統稱,包括鯊,鰩、魟和銀鮫。因為沒有真正的骨骼,故稱軟骨魚。該綱擁有550種,中國捕獲記錄的有200多種,常見的有幾十種。
此次名錄中,涉及該綱的僅姥鯊、噬人鯊、鯨鯊,黃魟四種。其中三種鯊魚早在1999年就列入cites附錄二。2013年,該附錄新增長鰭真鯊(極危)、路氏雙髻鯊(極危),錘頭雙髻鯊,鼠鯊,無溝雙髻鯊等五種鯊魚。這次調整並未納入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名錄,建議納入。
2016年海南三亞就出現100餘條瀕危物種錘頭鯊被公開販賣的惡性事件,體現出公眾對保護物種知識的極度欠缺。
此外,有行動者建議,灰真鯊,淺海長尾鯊魚,灰鯖鯊,寬吻鯖鯊等已經被紅色物種名錄列為瀕危的鯊魚,應該被納入重點保護名錄。
鰩屬物種中,有16中被納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15種為極危物種。鰩魚屬的龍紋鱝和及達尖犁頭鰩常常被當作副漁獲物捕撈,是目前瀕危程度最嚴重的海洋物種,離滅亡「只剩下最後一步」。建議將16種鰩屬物種全部列為重點保護動物。
此外,被附錄二收入的蝠鱝也應該被列入重點保護動物名錄。
二、建議將所有長江特有瀕危魚類全部納入保護。
長江流域擁有300多種魚類,170多種為特有種,其中92種為瀕危等級。
千斤臘子萬斤象,黃排大的不像樣,曾經代表了生機無限的長江水生世界。現在,千斤的臘子(中華鱘)野外種群極其瀕危,萬斤的白鱘已經被宣布滅絕,而大的不像樣的胭脂魚依舊瀕危,建議將胭脂魚保護級別升級為一級,加強對其保護同時,對公眾也是極好的教育。
因為肉質鮮美,被人熟知的中華倒刺䰾(清波魚),長吻鮠(江團)等魚類,其野外棲息地遭到嚴重破壞,野外種群極其稀少,應該納入重點保護名錄。
被吃到滅絕的鰣魚這次新增為一級,與其命運相同的長頜鱭(長江刀魚)也應該新增為國家一級。這樣不僅能極大程度的遏制對其的消費,而且這樣眾所周知的物種變為國家保護物種,是對魚類保護法律的極大宣傳。
鱲類魚,因為好看,長期受到中國原生魚類愛好者的追捧,但這個家族的部分物種也瀕臨滅絕,須鱲、成都鱲、異鱲均瀕危。建議將這些觀賞性很強的本土魚類納入國家重點保護物種名錄。
將以上魚類列入名錄,並不一定能拯救它們,但可以促進公眾參與,進而推動棲息地的保護,而公眾參與和棲息地保護,才是魚類保護的根本力量。
長江大保護提出多年,關於水生生物的舉措除了禁漁外,也該有其他更加具體和重要的舉措,將瀕危魚類全部列入保護名錄,算是一個好的開始。
三、對黃河流域重點及瀕危魚類重視不夠。
黃河保護自去年上升為國家戰略後,引發社會持續關注。但對於其水生生物的關注度,依舊不夠。黃河流域擁有112種魚類,隨著水電站建設及其他人類活動影響,很多魚類已經瀕臨滅絕。
好在,這次名錄中,將極危物種北方銅魚列為一級,骨唇黃河魚,極邊扁咽齒魚均增加為二級。但這對於黃河保護來說,遠遠不夠。
瓦氏雅羅魚已經在黃河上遊絕跡多年,但並未證明滅絕,應該將其新增為一級。
蘭州鯰,由於水體汙染、過度捕撈、水利工程建設等因素,蘭州鯰野生種群日趨衰退,已被《中國物種紅色名錄》列為瀕危物種,這種黃河幹流的代表性物種應該納入重點保護。
黃河裸裂尻魚,曾經是黃河上遊的優勢物種,但因為水電站建設,棲息地遭到大面積破壞,該物種雖然並未到瀕危的邊緣,但其棲息地破壞嚴重,建議列入重點保護,促進典型棲息地得到保護。
刺鮈,因為生長緩慢,棲息地破壞,個體較小等原因,刺鮈在黃河幹流的分布區域越來越小,應該列入重點保護名錄加強保護。
此外,黃河刀魚,黃河鯉等物種也應該提升保護級別,保護其基因及種群的多樣性。
黃河流域需要重點保護魚類的加持,推動和促進水生生態系統的保護。
當然,較之將某個物種納入名錄,更重要的工作是:如何界定野生種群與人工種群,如何提升公眾及執法人員的鑑別能力,如何藉此機會推動野外棲息地得到保護,如何引導公眾參與瀕危魚類保護。這些工作遠比名錄本身要重要的多。
此文算是對名錄中所涉及魚類的一次簡單討論,算是拋磚引玉。歡迎真正的高手,專家參與進來,利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爭取讓更多應該進入保護名錄的魚類進入。
△內容來源:讓魚兒遊,作者:荒野尋夢,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文
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專業水產知識,去關注可為漁業百家號!
歡迎留言評論,相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