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R技術培訓時PPT翻到這,經常就開始有機智的學員問一個問題:雙鏈變性後為啥不是模板之間的退火,為啥是引物退火到單鏈模板上去尼?這個模式圖看著顯得不真誠啊?
好吧,tip頭就活動活動筋骨,抖擻抖擻精神,做一個高難度的運算吧(xiaoxueshuxue)。
故事從拿到一管1OD的引物說起,話說這個引物的長度20nt左右,OD是260nm波長下核酸的吸光值單位,引物本質上是個寡聚單鏈核酸,1OD對應的引物量為33ug,(1OD 260nm的吸光值分別相當於50μg/ml的dsDNA,37μg / ml的ssDNA,40μg/ml的RNA,33μg/ml的寡核苷酸).建議先用水溶解成10uM或更高濃度的母液備用。此處牆裂建議大家養成分裝引物的習慣。
運算加入溶水體積V開始
字寫的磕磣見諒。
當然一般情況下合成引物的公司會根據你合成引物具體的分子量已經計算好了溶水體積。普通PCR體系中引物的工作濃度在0.2 ~ 1 μM的範圍,一個30ul的反應體系中加入10uM的引物母液量就在0.6~ 3ul的範圍,這個1ul左右的體積裡面有多少引物分子了?雞凍的時刻到了哈
。。。。。萬億。。。。
隨手百度了一下:銀河系(英語:The Milky Way,別名銀漢、天河、銀河、星河、天漢等),是太陽系所在的棒旋星系,包括1000~4000億顆恆星和大量的星團、星雲以及各種類型的星際氣體和星際塵埃。居然這1ul引物裡面引物的分子數比銀河系中所有恆星和星團總數還有多10倍。
好吧, 回到最初童鞋的問題上 ,答案應該就不言自明了吧,在擴增的早期,雙鏈模板一旦變性分離,退火後就再也找不到彼此了,他們各自早就淹沒在了烏央烏央的引物分子的海洋裡了,嗚嗚嗚嗚。
今天就說che到這吧,有更多分子生物學入門培訓 ,歡迎到生物人培訓基地來參觀學習哦。
http://www.bio-serv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