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簧力值計算公式:壓力彈簧、拉力彈簧、扭力彈簧------

2021-02-23 彈簧經驗

    壓力彈簧的設計數據,除彈簧尺寸外,更需要計算出最大負荷及變位尺寸的負荷;
彈簧常數:以k表示,當彈簧被壓縮時,每增加1mm距離的負荷(kgf/mm);

 彈簧常數公式(單位:kgf/mm):

G=線材的鋼性模數:琴鋼絲G=8000 ;不鏽鋼絲G=7300,磷青銅線G=4500 ,黃銅線G=3500

        d=線徑
        Do=OD=外徑
        Di=ID=內徑
        Dm=MD=中徑=Do-d
        N=總圈數
        Nc=有效圈數=N-2
         彈簧常數計算範例:
 線徑=2.0mm , 外徑=22mm , 總圈數=5.5圈 ,鋼絲材質=琴鋼絲


   拉力彈簧的 k值與壓力彈簧的計算公式相同
拉力彈簧的初張力:初張力等於適足拉開互相緊貼的彈簧並圈所需的力,初張力在彈簧卷製成形後發生。拉力彈簧在製作時,因鋼絲材質、線徑、彈簧指數、靜電、潤滑油脂、熱處理、電鍍等不同,使得每個拉力彈簧初始拉力產生不平均的現象。所以安裝各規格的拉力彈簧時,應預拉至各並圈之間稍為分開一些間距所需的力稱為初張力。
初張力=P-(k×F1)=最大負荷-(彈簧常數×拉伸長度)


彈簧常數:以 k 表示,當彈簧被扭轉時,每增加1°扭轉角的負荷 (kgf/mm).
彈簧常數公式(單位:kgf/mm):

E=線材之鋼性模數:琴鋼絲E=21000 ,不鏽鋼絲E=19400 ,磷青銅線E=11200,黃銅線E=11200
        d=線徑
        Do=OD=外徑
        Di=ID=內徑
        Dm=MD=中徑=Do-d
        N=總圈數
        R=負荷作用的力臂
        p=3.1416

相關焦點

  • 彈簧彈力計算公式,專業從細節開始!
    壓力彈簧壓力彈簧的設計數據,除彈簧尺寸外,更需要計算出最大負荷及變位尺寸的負荷:
  • 油缸壓力計算公式
  • 氣彈簧壽命試驗機價格_廣東鴻聯
    氣彈簧壽命試驗機價格,廣東鴻聯,可攜式扶梯同步檢測儀等多種設備已得到行業的廣泛認可及使用。氣彈簧壽命試驗機價格, 的溫度循環和多軸隨機振動,還包括有通電循環、電壓偏低、頻率偏差等電應力。高加速壽命試驗得到的應力極限值可以作為確定高加速環境應力篩選的應力量值的依據。
  • 模具彈簧的正確計算方式和推演過程
    滑塊使用彈簧限位時,天側滑塊應取滑塊自重的2~2.5 倍數值,其他方向滑塊,彈簧預壓狀態的彈力不小於滑塊自重即可。參數計算 無論上述哪種狀態,其計算方式都一樣,均使用以下公式計算。根據上述公式可得彈簧總長=( 30+15) ÷0.36=125(mm) 4 個彈簧預壓狀態下的載荷= 42.2×15×4 = 2532(N) 2532N≈258.19kgf 頂針板重量的2.5倍=18.5×2.5=46.25(kgf) <258.19(kgf) 註:kgf 是千克力,意思是1kg 重的物體在地球上所受的地心引力大約是
  • 例58:單擺周期公式和彈簧振子周期公式推導
    >B.g甲<g乙,將擺長放長C.g甲<g乙,將擺長縮短D.g甲>g乙,將擺長放長答案和解析:B【解析】將一個單擺由甲地移到乙地後,發現擺鐘變快了,知周期變短了,通過單擺的周期公式分析原因和增大周期的方法
  • 中考物理重點必背計算公式整理
    中考物理中,公式定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它被用到各種題型之中,是做一切計算題的依據。今天小編為大家準備了中考物理中所用到定理公式,希望大家及時收藏、列印、翻看!1、速度公式:v=s/t2、重力公式:G=mg其中m指的是物體的質量,g是重力與質量的比值g=9.8N/kg,粗略計算的時候可以取g=10N/kg3、合力公式:F=F1+F2(同一直線且同一方向二力的合理計算);F=
  • 高中物理競賽典型例題精講——彈簧振子參數計算
    05-01-09_彈簧振子參數計算本期高中物理競賽試題,我們共同來研究一下簡諧振子運動方程相關參數的計算方法,小編在最近幾期關於簡諧振動的題目中,有很多關於簡諧振動基礎的參數直接應用後,導致部分同學理解起來還是比較困難的,給小編留言諮詢的同學也比較多
  • 會背浮力計算公式,為什麼不會做題?
    【學習目標】理解浮力公式中V排在不同狀態下的特點,體會利用公式計算浮力的方法。【知識點睛】1. 浮力公式的理解與應用V排等於物體在液面以下部分的體積。【經典例題】例1 本題選自騰訊課堂付費課程《初二下冊力學知識精講》-12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公式的理解與應用在彈簧測力計下懸掛一個實心小球,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是8N,把實心小球浸沒在密度為0.8×103kg/m3的油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是6N,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g=10N/kg)A. 小球受到的浮力是2NB.
  • 壓縮彈簧在加工時經常會出現哪些問題?
    ,而繃簧是應用在各大領域中最多的定製彈簧之一,其形狀分為圓柱形、圓錐形、中凸形和中凹形以及少數的非圓形等等,繃簧一般都有節距的,當受到外力繃簧就會緊縮對外載壓力供給抵擋力氣,繃簧又可以稱之為「壓縮彈簧」,緊縮繃簧一般是金屬絲等節距環繞和有固定的線徑,此外也有圓錐形的壓縮彈簧,或者圓錐和直線型組合的彈簧。
  • 關於庫侖主動土壓力計算公式的討論 ——解答網友WPY1994提出的問題
    中國巖土網前天(2018年11月28日)刊出網友WPY1994的一篇文章「關於經典土力學教材第三版中庫倫主動土壓力的計算問題」,文中就一具體擋土牆主動土壓力進行計算時發現,按庫侖主動土壓力計算公式計算的主動土壓力值「不是極大值」。實際上按這位網友取不同滑移面傾角,利用由傾角值計算主動土壓的公式計算的結果看,此算例中土壓力對於滑移面傾角取值沒有極值,是單調的,具體見網友文中圖6。
  • 氣缸壓力計算公式-附氣缸出力表
    氣缸壓力計算公式:氣缸的輸出力跟行程長短無關,如: 氣壓0.5Mpa (5.0985811公斤力/平方釐米(kgf/cm))缸徑50mm(5cm)氣缸截面積=3.14X(5/2)^2=19.63(平方釐米)所以,0.5Mpa下的理論出力=5.0985811*19.63=100.085(公斤力)也可直接參考下面氣缸出力表
  • 工程師必備的數學知識:如何計算螺旋線和螺旋彈簧的長度
    如果你是一位機械和電子工程師,需要具備一定的數學知識,螺線線和螺旋彈簧長度就是其中一個,它沒有傅立葉和拉普拉斯的抽象和深度,但也是需要你掌握的。對於第一個螺旋的公式是使用相同的過程,因此,第二個螺旋的公式為:現在使用極坐標中曲線的弧長的公式來計算θ的起始值為a =0且經過7.5轉後,終點為b = 7.5×2π=15π,平方根下的導數很簡單,就是上面計算的b值,可理解為增長的半徑隨角度的變化率
  • 靜液壓力計算
    ,其大小與液體的密度、液柱的垂直高度有關:其中:ph ——靜液壓力,MPa;        ρ ——液柱的密度,g/cm3;         hl ——液柱垂直高度,m公式右側由重力加速度,密度和垂直高度三個量組成。
  • 現場地層壓力計算公式
    在海上鑽井中,液柱高度起始點自鑽井液液面(出口管)高度算起,它與方補心高差約為0.6~3.3m,此高差在淺層地層孔隙壓力計算中要引起重視,在深層可忽略不計。(2)地層孔隙壓力梯度4、激動壓力和抽汲壓力計算(1)層流情況下:
  • 氣道壓力的計算公式和意義
    平均氣道壓(Paw)=[(PIP-PEEP)×Ti/TOT]+PEEP(恆壓通氣時)(5)Paw=[0.5×(PIP-PEEP)×Ti/TOT]+PEEP(恆流通氣)(6)食道內壓(Pes)近似等於胸膜腔內壓(Ppl)。(
  • 彈簧設計的趨勢-先企官網
    如今,彈簧的設計是應用的彈簧應力和變形的計算公式是根據材料力學推導出來的,若無一定的實際經驗,很難用彈簧試驗機設計和製造出高精度的彈簧。隨著設計應力的提高,以往的很多經驗不再適用。例如,彈簧的設計應力提高後,螺旋角加大,會使彈簧的疲勞源由簧圈的內側轉移到外側。
  • 水壓強計算公式 水壓強計算公式是什麼
    那麼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水壓強的計算方法。由於液體具有流動性,所以液體除了對容器底部產生壓強外,還對「限制」它流動的側壁產生壓強。計算液體壓強的公式是p=ρgh。可見,液體壓強的大小隻取決於液體的種類(即密度ρ)和深度h,而和液體的質量、體積沒有直接的關係。當計算水的壓強的時候,只需要把水的密度代入公式然後根據深度就能計算了。
  • 中國牽引式槓桿拋石機西傳,憑啥能快速取代羅馬扭力彈簧投射器?
    地中海地區自古希臘時代,約在公元前399年發明了扭力彈簧投射器。這是一種利用馬鬃、皮繩或動物肌腱產生的扭力作為動力,驅動弩臂帶動弓弦,拋射彈丸或箭矢的遠程攻擊武器。它主要分雙臂的弩砲和單臂的投石機兩種類型。
  • 彈簧前叉與氣壓前叉的工作原理
    相信大家都很清楚線圈彈簧前叉的工作原理,但是我們還要仔細討論一下它的物理,還記得高中物理的虎克定律嗎若寫成公式即為:F = k *Δt 在這裡的形變量其實就是前叉的行程,從上式可以看彈簧前叉的受力與壓縮行程是線性的,線性的意思是說,假設使行程壓縮2公分需施力20公斤,當彈簧要有4公分的行程壓縮則需有40公斤的力。
  • 應用Laplace方程計算繃帶下壓力
    當年的公式是用來描述封閉的彈性膜或液體球形膜內外壓力差與膜張力之間的關係[8]。 Pa – Pb = 2Y/r 公式中的Pa和Pb分別代表膜表面內外的壓力,r是曲面半徑,Y是膜張力。公式表明表面內的壓力永遠大於表面外壓力,但壓力差隨著半徑變大而減小(半徑無限大時表面為平面);相反壓力差隨著半徑變小而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