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牽引式槓桿拋石機西傳,憑啥能快速取代羅馬扭力彈簧投射器?

2021-01-07 冷兵器研究所

地中海地區自古希臘時代,約在公元前399年發明了扭力彈簧投射器。這是一種利用馬鬃、皮繩或動物肌腱產生的扭力作為動力,驅動弩臂帶動弓弦,拋射彈丸或箭矢的遠程攻擊武器。它主要分雙臂的弩砲和單臂的投石機兩種類型。希臘人設計的雙臂弩炮能夠將1塔侖特(古希臘重量單位,約合26千克)重的石彈拋出300碼(1碼=0.9144米)開外。

▲雙臂弩砲

▲單臂投石機,亦稱為「野驢」、「石弩」

這種武器在羅馬帝國時代(公元前27年-公元395年)得到推廣。羅馬帝國最強盛時期疆域橫跨歐亞非三洲,西起西班牙、高盧與不列顛,東到幼發拉底河上遊,南至非洲北部,北達萊茵河與多瑙河一帶,地中海是其「內湖」。因此扭力彈簧投射器也在整個環地中海地區普及開來。但是在羅馬帝國晚期,大型投射機械的儲能手段出現了從扭力向張力轉變的趨勢,即放棄以扭轉纖維繩束轉力的扭力彈簧結構而改用結構更加簡易的彈性弓弩投射器(中國稱床弩)。到公元4至5世紀時,羅馬帝國前線堡壘防禦中,弓弩投射器已成為基本裝備。

▲彈力投石機

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實行永久分治。東羅馬帝國即拜佔庭,而西羅馬帝國在公元476年時因內憂外患而覆亡,被新崛起的日耳曼蠻族分支哥特人所佔據。他們在西羅馬帝國廢墟上建立了多個哥特人國家。由於哥特人政治、社會、經濟結構落後,中世紀早期的國王們沒有羅馬皇帝們的威權和財富,無法長期供養一群熟練的軍事技術人員和維持大量的隨軍攻城裝備。羅馬人的雙臂式扭力投射機,因製造、維護和操作都需要很高的技巧和知識,在羅馬帝國末期都已趨於淘汰,更不要說中世紀初那些連大型裝備都少得可憐的軍隊。

▲圍攻耶路撒冷

單臂式扭力驅動的「野驢」投石機,儘管同樣也要依賴於筋腱絞索,但結構與製造則簡易得多,因此在中世紀時期還得以保留,但數量並不多。這種單臂扭力投石機與彈力投石機的單位投射量均不大,因此在中國的牽引式槓桿拋石機傳入後,以其結構簡單維護易、射速快,拋射彈重大等特點,很快便取代地中海地區與西歐的傳統投射器而佔據主力地位。在第一次十字軍東徵以前,牽引式槓桿拋石機基本已經成為地中海周邊伊斯蘭、基督教國家軍隊唯一的重型遠程投石機械砲(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第五卷第六分冊182~183頁)。歐洲現存最早的牽引式槓桿拋石機圖像,便是十字軍攻打耶路撒冷的次年即1100年,繪製於加泰隆尼亞法屬巴塞隆納伯爵領,現存於義大利都靈皇家圖書館。

本文經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權發布。主編原廓,作者鄭禮添。任何媒體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法蘭克王國抵抗住維京人的秘訣:西傳的中國拋石機竟成取勝關鍵?
    阿拉伯人使用的牽引式槓桿拋石機技術應該是來源于波斯人。片治肯特古城即昭武九姓中米國的都城,於公元760年以後廢棄。1970年時,蘇聯考古隊在片治肯特宮殿遺址找到了一件璧畫殘件,其上描繪了古中亞地區使用的牽引式槓桿拋石機,炮身的主要部件清晰可辨,計有支撐架、彈射杆和五條牽引繩,由五名射手拉引,結構與《武經總要》的單梢炮基本相同。
  • 中國、希臘和羅馬發明的大雜燴:細數歐洲中世紀的投石器
    中世紀時使用的攻城彈射器有許多類型,但通俗來說任何可以投擲物體的機器都可以被認為是彈射器,但中世紀的彈射器一般會有平衡的中央槓桿,類似於蹺蹺板。中世紀彈射器的主要類型包括:弩車(Ballista)– 就像是放大版的弩弓,主要依賴於張力;重力拋石機(Trebuchet)– 由槓桿和吊環組成,可將重200磅的物體投擲出大概300碼遠的距離;軍用射石機(Mangonel)– 物體是從一個巨大的碗裝容器中彈射出的;石弩(Springald)– 弩弓的變種弩炮(Onager
  • 羅馬軍團攻城靠什麼武器?弩炮、拋石機、機弩等神器究竟有多恐怖
    在常人的印象裡,羅馬之所以能橫行地中海,建立橫跨三洲的帝國,靠的主要是強大的重步兵和嚴明的紀律,但實際上,羅馬人還有一樣東西為敵人所無,那就是各式各樣、精妙絕倫的軍用機械。這些機械伴隨著羅馬引以為傲的步兵軍團,一道徵服了地中海。
  • 用一根槓桿撬起地球的力學之父——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的成就:●槓桿原理:有支點、施力點、受力點基本上就是槓桿。槓桿原理亦稱「槓桿平衡條件」:要使槓桿平衡,作用在槓桿上的兩個力矩(力與力臂的乘積)大小必須相等。即: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浮力原理:浮力原理描述:物體在液體中所獲得的浮力,等於它所排出液體的重量,即F=G(式中F為物體所受浮力,G為物體排開液體所受重力該式變形可得F=G=pgv(p為被排開液體密度,g為當地重力加速度,v為排開液體體積)。
  • 拋石機:古代戰場上的黑科技,沒有彈簧也能遠距離重創敵人
    在許多古裝劇中,都曾出現過一種大型器械,它可以將石塊、彈藥發射出去,遠距離地重創敵人,這便是拋石機。談及拋石機這樣的「黑科技」,不得不對一件古人的狩獵工具:石球。顧名思義,石湫便是用石頭製成的球狀物。這種工具大概是經由石塊發展而來的,是用於投射的武器。在許家窯—侯家窯遺址中,曾出土有大量大小不等的石球。如圖所示,這類石球看起來頗似後來的「炮彈」。
  • 中國古代鎳白銅及其西傳
    Schwitter在《美國考古雜誌》上撰文再倡「大夏白銅華源論」,認為中國白銅在漢代即已開始西傳,經西南絲綢之路先輸入印度,而後再轉到大夏帝國。這一見解隨即遭到Schuyler V. R. Cammann的強烈反駁,認為「大夏白銅華源論」的證據不足,難以立論。大夏白銅幣的原料來源問題遂成為白銅史研究的一樁懸案。
  • 《輻射76》等離子投射器怎麼樣 等離子投射器武器測評
    導 讀 輻射76等離子投射器武器測評 輻射76新版本推出的武器等離子投射器相信有些玩家已經拿到了,這把武器屬性如何呢
  • 踮腳動作明明很費力,為什麼是省力槓桿?中考物理必考知識點!
    也因此,很多人包括很多初次接觸初中物理槓桿知識的初中生朋友們都認為踮腳動作是費力槓桿!他們的依據是,感覺很費力!可是,學習物理最怕的就是憑感覺得出結論,誰憑感覺做題,誰一定學不好物理。事實是,初中物理槓桿知識最終告訴我們,踮腳槓桿實際上是省力槓桿!
  • 西學東漸之外 還有中學西傳
    但對於中國文化在世界多種文化區域內傳播的宏觀圖景,學界目前尚缺乏清晰的整體認知。  晚清以降,西學東漸的浪潮影響著中國,也影響著中國學人的學術立場和文化心態。如羅榮渠所述:「自從中國在異質文化的衝擊下失落了自己的天朝傳統以來,中國知識界對現代化的認識經歷了艱苦的歷程,最後才達到朦朧的中國式的現代化認識……但什麼是『中國化』,什麼是『中國事情』?到底也沒有很好解決。
  • 槓桿原理的發現
    ——題記  「給我一個支點,我能翹起地球。」這句話大家應該都熟悉吧?它雖已被多次改編,但是,這句話卻永遠留在了史冊。它是出自阿基米德的口中,今天,我們就來講講槓桿原理的發現。  關於阿基米德撬動地球之說,還是他在亞歷山大留學時的事兒。
  • 中國宏觀槓桿報告:2019
    2019年一季度中國非金融部門總槓桿率同比增速一反2016年年中以來的下降趨勢,由-0.1%大幅反彈至1.5%。宏觀槓桿趨勢逆轉的原因有二:一是名義GDP增速快速下滑,二是債務上升再次加快。近年來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實際GDP增速逐步放緩,名義GDP增速快速下滑。2018年四季度和2019年一季度實際GDP增速均為6.4%,名義GDP增速則由9.2%下降至7.8%。
  • 古希臘的民主制、古羅馬的共和制為什麼會被帝製取代?
    古希臘的民主制一度被稱為西方的民主之光,但後來為什麼被帝製取代了呢?古希臘經歷過貴族寡頭政治、僭主制和民主制,但一直維持著各城邦自治的政治模式, 直到後來被馬其頓王國所統一,最終成為亞歷山大帝國的一部分。
  • 比爾·蓋茨當選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憑啥呢?
    近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公布了2017年院士增選的結果。其中,大家最意外的莫過於常年霸佔世界首富位置的比爾·蓋茨當選了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看到這條消息,不少小夥伴們紛紛調侃道,「有錢真的可以為所欲為」,「從此中國工程院院士人均資產過億」。不過,當然也有人對此產生質疑,蓋茨憑啥能當選外籍院士?
  • 大腦槓桿
    然而,一旦你的利潤出現了波動,例如降到了12%,負的槓桿效應就出現了。很多富豪們更是使用了「複式槓桿」--槓桿加槓桿。然而,一切皆有價。於是,我們在新聞上看到,一家百億資產的公司,因為還不起幾千萬欠款,導致了整個商業帝國的倒塌。時間也能起到連續的「槓桿作用」。
  • 中國研發世界最先進高鐵牽引技術 被稱節能神器
    1000萬次試驗,積累150G數據,耗資1億元,中國中車旗下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下稱「株洲所」)攻克了第三代軌道交通牽引技術,即永磁同步電機牽引系統(下稱「永磁牽引系統」),掌握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成為中國高鐵製勝市場的一大戰略利器。
  • 羅馬主體民族的拉丁人,為何在羅馬滅亡後「墮落」,沒能東山再起
    相應的,羅馬的衰亡不是十幾年或者幾十年的事情,而是從公元180年馬可奧勒留皇帝的去世開始,在公元193年康茂德遇刺後加劇,持續了數個世紀。在三世紀危機短短的五十年的時間裡羅馬換了多達二十四位皇帝,在中國則只有五代十國時期能與之相比了。
  • 中國傳到西方的弩為何像火藥一樣被歐洲人反超
    許多西方史學家認為歐洲弩乃是受到了東方傳播過來的東方弩的影響,而且中國弩的西傳可能有兩個獨立的過程: 第一次發生在古典時代的晚期,但未能在西方世界中得到推廣,故僅留下了一些模糊的印跡;第二次發生於公元9~10世紀,導致了10世紀後弩在歐洲的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