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克王國抵抗住維京人的秘訣:西傳的中國拋石機竟成取勝關鍵?

2021-01-08 冷兵器研究所

阿拉伯人使用的牽引式槓桿拋石機技術應該是來源于波斯人。片治肯特古城即昭武九姓中米國的都城,於公元760年以後廢棄。1970年時,蘇聯考古隊在片治肯特宮殿遺址找到了一件璧畫殘件,其上描繪了古中亞地區使用的牽引式槓桿拋石機,炮身的主要部件清晰可辨,計有支撐架、彈射杆和五條牽引繩,由五名射手拉引,結構與《武經總要》的單梢炮基本相同。從五名炮手的形象、裝束不似東亞的漢族、中亞的粟特人或後來的阿拉伯人來看,推測可能是曾經統治過此地區的波斯人,即薩珊波斯帝國(別列尼茨基、馬爾沙克:《中亞拋車的最古圖像》、《古代和早期中世紀的東方文化》)。

▲片治肯特出土拋石機壁畫

▲片治肯特拋石機復原圖

據記載,薩珊波斯帝國(Sassanid Empire,公元224年-651年)的第二任皇帝沙普爾一世(Shapur I)在公元256年遠徵宿敵羅馬帝國,侵入敘利亞、安納託利亞和亞美尼亞時,可能曾使用了以中國技術製造的拋石機,或許便是牽引式槓桿拋石機《Shadows in the Desert: Ancient Persia at War》。但戰爭通常存在敵我雙方軍事技術互相學習的情況,而直至公元5世紀時羅馬帝國分崩離析,尚未見過地中海地區使用牽引式槓桿拋石機的記載,因此只能存疑。但可以確定的是,薩珊軍隊在公元614年攻打耶路撒冷時便使用了牽引式槓桿拋石機。公元638年,阿拉伯軍隊圍攻薩珊都城泰西封時,薩珊人也使用了牽引式槓桿投石機進行防禦。因此波斯地區(伊朗高原)在薩珊王朝亡國之前掌握牽引式槓桿拋石機的技術是可以確定的。這一切或許與阿瓦爾人有關。一般認為,阿瓦爾人是自中國五胡十六國時(公元301年~460年)興起至南北朝時(公元420年~589年)被突厥滅國的柔然人餘部。

柔然是東亞蒙古草原上繼匈奴、鮮卑等之後崛起的強大部落制汗國,遊牧範圍大體為今蒙古國全境、俄羅斯聯邦貝加爾湖地區,西面可達阿爾泰山西麓,東面至額爾古納河西岸地區,核心區在今蒙古草原。有時汗國向西勢力可達古代西域即今中亞和中國新疆,向南勢力可達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北部一帶,長期與中原南北朝時的北魏王朝對恃。在6世紀中葉,原本臣服於柔然的突厥部落興起,聯合原柔然分支敕勒部建立的高車國(今新疆吐魯番交河故城一帶)攻擊柔然並滅其汗國。柔然殘部向西遷徙至歐洲中、東部,徵服、吸收當地遊牧部落,並以匈牙利平原為中心建立汗國。6世紀末,阿瓦爾人勢力達到極盛時期,並聯合薩珊波斯向拜佔庭開戰。阿瓦爾人先進的東方式武器裝備,是他們在進入歐洲初期得以屢戰屢勝的關鍵。隨著他們對中歐的徵服,來自中亞的馬蹬,框架式的馬鞍,與更輕型的馬鎧,還有牽引式槓桿拋石機等新式軍事技術,可能經此而傳入地中海與歐洲。

地中海地區最早關於牽引式槓桿拋石機的記載,便是公元597年時,拜佔庭帝國希臘薩塞洛尼基大主教約翰對阿瓦爾人軍隊所使用的拋石機的描敘:「這些拋石機是四邊形的,寬大的底部向上逐漸變細。一根原木(炮梢)架設在上面,用鐵固定住它的軸,像房梁一樣。在原木的後端有吊兜(彈兜),前端有結實的繩子(拽索)。他們(阿瓦爾人)拉下來,一聲巨響,吊兜拋射出巨石。進攻時,他們射出了很多大石頭,無論是人還是建築都無法承受這樣的打擊。他們還在拋石機三面設置了防護板,使拋射手得以免受攻擊」。拜佔庭稱呼拋石機為「破城者」。根據狄奧菲特拉·西莫卡塔(Theophylact Simocatta)的記載,拜佔庭首次使用是在602年—628年的拜佔庭薩珊戰爭中,正是在約翰大主教的記載之後不久。因此,阿瓦爾人可能是中國牽引式槓桿拋石機技術在地中海地區的傳播源頭。

薩珊波斯與拜佔庭或許還有歐洲的法蘭克王國(Frankish Kingdom),都可能是通過與阿瓦爾人的接觸,而學會製造牽引式槓桿拋石機。拜佔庭官員、歷史學家約翰·思利特扎的(John Skylitzes,約1140-1101),《拜佔庭史》(Historia bizantina),其記載內容的時間起止從811 至 1057 年,涵蓋從米哈伊爾一世 (Michael I Rangabe) ,811 年上臺到 1057 年米哈伊爾六世 (Michael VI) 統治期間的所有重大事件。其現存版本為12世紀在西西里製作出版。該書有577幅、由多位中世紀藝術家創作的精美插圖,其中便包括3幅與牽引式槓桿拋石機相關的戰鬥場景。公元965年,拜佔庭帝馬其頓王朝的第七位皇帝尼基弗魯斯二世(Nikephoros II Phokas)進攻阿拉伯人哈姆丹王朝所控制的摩普綏提亞(Mopsuestia,今天土耳其東南大城市阿達納附近)。戰後尼基弗魯斯二世將戰利品摩普綏提亞的銅製城門帶回君士坦丁堡,替換下君士坦丁凱旋門上的黃金城門。

▲尼基弗魯斯二世的軍隊攻打摩普綏提亞

971年,拜佔庭帝國馬其頓王朝第八位皇帝約翰一世(John Tzimiskes)率4萬軍隊攻打保加利亞,奪取保加利亞首都普列斯拉夫(Preslav),俘虜了保加利亞沙皇鮑裡斯二世。此戰拜佔庭軍隊的牽引式槓桿拋石機功不可沒。

▲拜佔庭軍隊攻打普列斯拉夫城

995年,拜佔庭馬其頓王朝第十一位皇帝巴西爾二世(Basil II),帶領大軍攻打北非的法蒂瑪王朝(中國史籍稱綠衣大食)的黎波裡和塔爾圖斯。據記載,當時他的軍隊使用了大量的牽引式槓桿拋石機用於攻城。

▲發生在多瑙河畔的一場戰鬥

說到拜佔庭,就必須說到拜佔庭在對外戰爭中經常使用而得以至勝的秘密武器~希臘火(Greekfire)。根據一般說法,希臘火是一名敘利亞工匠加利尼科斯(Kallinikos, 或 Callinicos)在公元668年時貢獻給拜佔庭的,這是一種以石油為主材料製作的液態燃燒劑。14世紀時的希臘人馬克在其所著《焚敵火攻書(Liber l gnium)》的第26節提供了一個配置希臘火的配方:「你可用此法制希臘火。取活性硫、酒石、sarcolla(某種物質古稱)和瀝青、煮過的食鹽、石油以及普通的油,將他們共煮之,再浸沉之,提起並放在火上。如你願意的話,可通過漏鬥傾之,如前所述,而後點火。火將無法撲滅,除非用尿、醋或砂。」強縱火和遇水不滅的特性使希臘火成為優良的火攻介質,特別是在海戰中,對付古代以木材製造的戰船幾乎是無往不利,因此拜佔庭人稱它為「海洋之火」、「流動之火」、「液體火焰」等。根據文獻記載,希臘火多次為拜佔庭帝國的軍事勝利作出頗大的貢獻,一些學者和歷史學家認為它是拜佔庭帝國能持續千年之久的原因之一。

▲拜佔庭軍隊在海戰中使用希臘火

海戰中希臘火一般使用虹吸管噴射射擊,而此管由青銅製成,放在戰船的前端,能將火射向上下左右各個方面。士兵則用小手筒從鐵盾後面放出火。然而希臘火不僅可以用虹吸管噴射,也可以裝在陶罐裡以人力或拋石機投射出去。1014年,巴西爾二世在與保加利亞人的戰爭中便以拋石機拋射這種武器,打破了保加利亞人的防禦陣地,幾乎全殲了這支保加利亞軍隊。

▲拜佔庭的陶製希臘火罐

法蘭克王國是在8世紀晚期與阿瓦爾人發生衝突的。法蘭克王國是公元5世紀末~10世紀末,由日耳曼法蘭克人在西歐建立的封建王國。751年,法蘭克王國宮相查理馬特之子丕平在羅馬教皇支持下,廢墨洛溫王朝末王自立,建立加洛林王朝。矮子丕平之子查理(Charlemagne)經過連年徵戰,控制了西歐大部分地區。788年,向中歐擴張的過程中,巴伐利亞與阿瓦爾人結盟以共同對抗法蘭克人。因此,法蘭克人徵服巴伐利亞後,隨即向盤踞多瑙河中遊潘諾尼亞一帶的阿瓦爾人發動戰爭。在《法蘭克王國編年史》中,曾提到791年法蘭克軍隊對阿瓦爾人的一次戰鬥中,「當阿瓦爾人看到兩岸都被軍隊佔據並乘船從河中央而來時,一股恐懼從神那裡降到他們身上:他們遺棄了塞堡,丟棄了據點和拋石機,逃跑了」。

之後在808-809年,法蘭克進攻西班牙的伊斯蘭勢力託爾託薩。在他們的攻城裝備便出現了拋石機「manganum」。雖然沒有具體說明形制,但當時他們的對手阿拉伯人使用的正是被稱之為「manjaniq」的牽引式槓桿拋石機。維京人885-886年圍攻巴黎時,守城者使用的很明顯就是這種武器。按照聖-日耳曼修道院的阿波修士的記載,「法蘭克人已經備好許多重木,末端都裝上勒鐵齒,這樣摧毀丹麥人的攻城武器時就更為快捷。這些通常被稱為Mangonel的機械兩臂等長,可以發射大塊石頭」。873年的時候,禿頭查理(Charles le Chauve,又稱查理二世)也曾僱請了拜佔庭的技師製造了這種武器以抵抗維京人。

本文經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權發布。主編原廓,作者鄭禮添。任何媒體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長風破浪:維京人的地中海史詩遠徵
    維京大徵服前夕的歐洲格局通過航行四海所取得的大量情報信息,維京人判斷法蘭克王國已經是一個絕好的目標。因為當時的法蘭克國王,已遠不是查理曼大帝時代。戰敗的洛泰爾不得不籤署了《凡爾登條約》,原本統一的法蘭克王國被一分為三。洛泰爾死後又將自己的中法蘭克分配給三個兒子,形成了勃艮第王國、洛林王國和義大利王國。義大利國王路易二世不滿父親的安排,聯合叔叔路易又一次掀起了內戰……由此可見,法蘭克王國已經被內戰扯的支離破碎。
  • 維京人為什麼沒徵服歐洲?看看「人生贏家」羅洛的故事就知道了
    這支大軍在伊瓦爾的帶領下,如秋風掃落葉般席捲盎格魯-撒克遜人的王國,差點完全徵服了這片土地。而在20年之前,拉格納率領的超過5000名維京海盜,已經一路殺到法蘭克帝國的巴黎,將這裡洗劫一空。公元859年,拉格納的小兒子「勇士」比約恩,率領2400多名維京勇士,進入地中海四處劫掠,尋找羅馬城。後來把盧卡城錯認為羅馬,將這裡搶劫一空,放火焚燒。
  • 維京海盜在歐陸沿海的瘋狂肆虐
    正因為有這樣大的風險,維京人的海上傳奇才無法複製。只有徹底視生死於度外的野蠻勇士才能駕馭這樣的長船,徵服每一片狂暴的水域。維京人的對手們我們都知道,當時西歐的虛弱,是維京人得以橫行無忌的又一個關鍵因素,在查理曼的時代,維京人完全不敢像之後那樣膽大妄為。那維京又是如何直接對抗那些龐大的歐陸王國的呢?
  • 「無骨者」伊瓦爾,他真是下身癱瘓的維京人領袖嗎?
    在維京人歷史上,伊瓦爾是人所共知的偉大領袖,他當然也成了眾多藝術作品的主角。《維京傳奇》中的伊瓦爾一直追《維京傳奇》朋友們一定都知道,拉格納死了以後,他的幾個兒子就成了主角。這部劇的編劇腦洞之大,想必大家都清楚,所以安排兄弟之間自相殘殺,似乎也很符合一貫風格。
  • 維京人,到底是誰?中世紀的維京簡史(下)
    911年,西法蘭克國王通過條約將魯昂和周圍地區授予了維京人首領羅洛(Rollo),以換取後者不再侵擾的承諾。(這片土地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諾曼第」)同一時期,斯堪地那維亞人(主要是挪威人)也開始殖民冰島,當時這座位於北大西洋的島嶼,一直都沒有人定居過。到10世紀後期,一些維京人(包括著名的紅色埃裡克(Erik the Red))還進一步向西擴張到了格陵蘭島。
  • 法國、德國、義大利共同的祖先,克洛維與他的法蘭克王國!
    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正式滅亡以後,法蘭克人建立的法蘭克王國是日耳曼人在羅馬廢墟上建立的最強大的王國,同時它也是今天德國 法國和義大利的前身,所以我們今天要講的就是法蘭克王國與它的首任國王克洛維。法蘭克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生活在羅馬帝國的北方。公元3世紀中葉,法蘭克人不斷萊茵河,闖入羅馬帝國的境內,大肆屠殺搶掠,讓羅馬人很是頭疼。但是同時也有些法蘭克人被羅馬人招募,充當僱傭兵。公元4世紀時,法蘭克人分為兩支:一支是濱海法蘭克人又稱薩力克法蘭克人,住在萊茵河附近和索姆河流域;另一支是河濱法蘭克人又稱裡普利安法蘭克人,住在今天德國科隆為中心的萊茵河兩岸。
  • 諾曼徵服:法蘭西的公爵為何成了英格蘭國王
    1066年英格蘭國王懺悔者愛德華逝世,法蘭西王國的諾曼第公爵威廉宣稱繼承英格蘭王位,但英格蘭貴族推舉哈羅德·戈德溫森為國王。威廉於是遠徵英格蘭,打敗哈羅德·葛溫森,成為英格蘭國王。那麼威廉是如何徵服英格蘭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
  • 兇狠狡詐的締造者,看墨洛溫的克洛維,如何建立起法蘭克王國
    在這長期的戰爭當中,法蘭克首領克洛維成功地建立起來了法蘭克王國,並在後世留下了兇狠無比、善於心計的評價。這位將軍被稱為「羅馬人之王」,從這個稱呼當中就可以看到羅馬人對這片土地和這個「西格裡烏斯王國」寄予的厚望。
  • 中國牽引式槓桿拋石機西傳,憑啥能快速取代羅馬扭力彈簧投射器?
    希臘人設計的雙臂弩炮能夠將1塔侖特(古希臘重量單位,約合26千克)重的石彈拋出300碼(1碼=0.9144米)開外。▲雙臂弩砲▲單臂投石機,亦稱為「野驢」、「石弩」這種武器在羅馬帝國時代(公元前27年-公元395年)得到推廣。
  • 來了解中世紀維京人的遠洋商業帝國吧
    維京人的艦隊從法蘭克王國、地中海以及北歐本土帶來了大量的商品,充分刺激了英格蘭的商貿交易活動。他們將英格蘭的本土市場與海外市場連接起來,讓倫敦這個古羅馬時代的要塞軍營變成了南英格蘭地區首屈一指的國際商貿中心,為現代的國際金融中心倫敦奠定了最早的雛形。倫敦的演變此外,北英格蘭的約克也在維京時代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 維京時代:羅洛,一位少數族群領袖,獲得「行者」羅洛這個綽號
    隨著冬雪的融化,維京人用一系列瘋狂的襲擊持續衝擊著法國海岸,其兇殘猛烈的程度實屬半個世紀之最。如此不同尋常的一年特別令人沮喪,因為法國人原以為他們的實力強於這些襲擊者。四年前雙方曾經交戰,法國人在這場慘烈的戰鬥中消滅了約8000名維京人數年來外部威脅已經減弱,但到了885年,維京人發起了全面入侵。一般來說,維京人的進攻部隊人數不多。
  • 《失落的維京人女人王國》怎麼玩 遊戲特色玩法內容分享
    導 讀 《失落的維京人女人王國/Lost Viking: Kingdom of Women》是款策略冒險遊戲,說人話就是一款生存冒險遊戲。
  • 愛丁頓之戰:撒克遜人對維京入侵者的大反擊
    他們在那裡攻擊不列顛人,既為了劫掠新的財富,也為了確保大本營約克的北部防線安全。剩下的異教徒大軍則跟隨一位新的戰爭領主古瑟倫,前往東盎格利亞暫行休整。他們的目光著眼於南方,希望能以武力在尚未被徵服的威塞克斯王國搏出一番新的天地。
  • 闡述中世紀時期維京人的文明,以及維京人的起源
    闡述中世紀時期維京人的文明,以及維京人的起源說到了維京人,相信很多人都通常認為維京人是可怕的、殘忍的、嗜血的人,他們只生活在掠奪和掠奪中,但許多故事並沒有講述完整的故事。接下來,那麼就讓我們來談談維京人和他們有趣的文化。
  • 在血與火的洗禮中前進,維京人入侵下的英格蘭,開始了統一的進程
    公元8世紀末到9世紀初,維京人開始進攻西歐基督教諸國,這給盎格魯-撒克遜英格蘭帶來了長期的動蕩。雖然維京人的入侵對於英格蘭人們來說,是一場巨大的災難,但是在抵抗維京人的過程中,盎格魯-撒克遜人的認同感和凝聚力都得到了加強。另外,入侵並在英格蘭定居的維京人,在與盎格魯-撒克遜人的碰撞中開始融合,逐漸演變為英格蘭民族的組成部分,共同推進了英格蘭的統一進程。
  • 850年,為了爭奪都柏林的控制權,維京人內部爆發了戰爭
    索吉爾斯用厚重的木材鋪設街道,按照維京建築的樣式建造屋舍,用混合柳條的泥漿修築城牆。都柏林並不僅僅是個簡單的基地,它成了維京人在西歐大陸建立的首座城池的中心,索吉爾斯正是這座城池的「君主」。以此作為根據地,索吉爾斯逐步展開進攻。844年,他率領60艘戰船,沿香農河而上,抵達今天的利默裡克郡。
  • 英格蘭是如何被維京人徵服的
    盎格魯薩克遜人趕走了原住民凱爾特人後,在英格蘭建立了自己的王國,但歷史就是不斷的重演,九世紀末海上8+9,維京人大舉入侵,把盎格魯薩克遜人搞得不要不要的,還好這時出現了一位英雄挺身而出。公元871年,英國歷史上迎來唯一的大帝(the Great),七王國之一的威塞克斯,他們的首領阿爾弗雷德大帝,團結了另外六個王國,準備與維京海盜大幹一場。
  • 一口氣看完《維京傳奇》,聊聊歷史上的拉格納·洛德布羅克
    拉格納當時率領了120艘維京長船,手下超過5000名維京戰士。此時的法蘭克正在禿頭查理的控制之下,這位國王確實有些廢柴,手下的軍隊指揮混亂,戰鬥力很弱。於是,拉格納率領維京人沿著塞納河一路搶劫,收穫頗豐。電視劇裡法蘭克人堅守巴黎,讓維京人攻城,而歷史上禿頭查理決定出城迎戰。
  • 維京人的四種職業:航海家、北歐海盜、商人,殖民者
    大多數時候,維京人是鄉間職業農夫,而且是能工巧匠,維京人的農場出產幾乎全部日常生活用品,從工具到衣物,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 於是,北歐的農夫,漁民,成了著名的北歐海盜,駕駛長船的航海家,精明的商人及遠離家鄉的殖民者。 一,航海家維京人。
  • 從榮耀戰魂說起:淺談歷史上真正的維京人
    似乎角盔和皮甲已經成了一種標配。但實際上維京人只有在獻祭的時候才戴角盔,而且維京人的墓葬裡並沒有皮甲出土。維京人的防具是由鎖子甲為主,與島嶼對岸的法蘭克和英格蘭並沒什麼差別。(下級戰士只能用皮革把邊緣糊住),在防禦時維京戰士們站在一起組成盾牆以防禦弓箭和刀斧的攻擊,同時利用盾牌相接的縫隙處來回擊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