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世紀末到9世紀初,維京人開始進攻西歐基督教諸國,這給盎格魯-撒克遜英格蘭帶來了長期的動蕩。雖然維京人的入侵對於英格蘭人們來說,是一場巨大的災難,但是在抵抗維京人的過程中,盎格魯-撒克遜人的認同感和凝聚力都得到了加強。另外,入侵並在英格蘭定居的維京人,在與盎格魯-撒克遜人的碰撞中開始融合,逐漸演變為英格蘭民族的組成部分,共同推進了英格蘭的統一進程。
維京人意為「居住在峽灣的人」,是指中世紀時期,居住在歐洲北部日德蘭半島和斯堪的維納亞半島的丹麥人、挪威人和瑞典人。維京人所居住的地區,耕地稀少且貧瘠,由於緯度較高,熱量不足,所以不適合發展農業。但此處峽灣犬牙交錯,森林密布,有取之不盡的木材和許多優良的港灣。因此,維京人多以漁獵為主,善於航海。維京人入侵時北方日耳曼民族的又一次大遷移,它開始於8世紀,持續時間長達300年之久,歷史上將這段時間稱為「維京時代」。維京人長期生活在海上,為了生存,經常劫掠過往商船,被西歐人視為「海盜」。
維京人入侵西歐,的原因眾多,首先是因為自然環境的限制,土地貧瘠,農業不發達,居民多以漁獵或搶劫為生。8世紀左右,維京人人口激增,人們的生存出現困難。其次,當時維京人的社會分化加劇,王權強化,受到政治壓迫的許多維京人被迫移民海外,尋求生路。
英格蘭因為地理位置上與維京人更為接近,很容易成為他們入侵和劫掠的目標。當時的不列顛,正處於小國割據的時代,沒有一個統一且強大的政權。英格蘭割據的各方勢力經常刀兵相向,類似於中國春秋戰國時期。這種現狀,更為維京人的入侵提供了方便。從公元8世紀末開始,居住在丹麥地區的維京人就不斷襲擊和劫掠英格蘭的沿海地區,不列顛島受到嚴重威脅,在入侵不列顛島的同時,西歐各國也遭到維京人的入侵。維京人的入侵引起了英格蘭人的恐慌,但是四分五裂的英格蘭,並沒有力量能夠擊退維京人。到8世紀晚期,維京人逐漸停止了對英格蘭的入侵,島上的盎格魯-撒克遜人度過了一段較為安穩的日子。9世紀30年代,維京人又捲土重來,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安穩被再次打破。在30年代到60年代這段時間內,維京人的入侵還與上次一樣,以劫掠居民財物為主,專注於間歇性襲擊,並沒有表現出長期殖民的意圖。
60年代,維京人似乎改變了原定的計劃,出現了第一次定居高峰。865年,丹麥的維京人首領哈夫丹與伊瓦爾率領維京人在東盎格利亞登陸,在此地逗留數月之後,他們開始向北部的諾森伯裡亞進發。866年,這一支維京人開始襲擊諾森伯裡亞。此時的諾森伯裡亞王室正忙於內鬥,內部彼此不斷消耗之下,國力十分衰弱,兩位互相爭奪的國王都被維京人所殺手。3月,諾森伯裡亞的約克城被攻破,淪為了丹麥人的附屬國,丹麥人讓埃格伯特繼承王位,成為他們的傀儡,諾森伯裡亞實際上被丹麥人所掌控。
隨後,丹麥人隊伍進入到麥西亞,遭到抵抗,便退回約克。869年,丹麥人攻打東盎格利亞,獲得了成功,俘虜了國王埃蒙德並將其殺死,東盎格利亞也被丹麥人收入囊中。曾經將強大的諾森伯裡亞和東盎格利亞,就這樣被維京人打敗,盎格魯-撒克遜諸王國中,只餘威塞克斯王國。此後,它成為了反對維京人入侵,實行英格蘭國家統一的唯一希望。
780年,維京人率領著35艘戰艦,入侵威塞克斯的多塞特郡,遭到威塞克斯國王埃格伯特率領的大軍的抵抗,不但目的沒有達到,還造成了嚴重的損失。埃格伯特死後,其子埃塞爾伍夫成為新的威塞克斯王,雖然埃塞爾伍夫才能不及其父,但是在他卻將自己的王位繼承安排得十分妥當,他死後後,他的四個兒子分別按照他的安排繼承王位,他們都是抗擊維京人入侵的領袖。
其中,阿爾弗雷德大王是最著名,也是最偉大的統治者,在他的帶領下,英格蘭人終於脫離了維京人壓迫的苦海,成為將英國蘭從維京人入侵的厄運中拯救出來的英雄。
阿爾弗雷德與871年繼位,正好遭遇維京人的大舉進攻,僅在即位的第一年,阿爾弗雷德就與維京人進行了19場戰爭。由於初登王位,再加上國內局勢本就不穩,在雷丁和威爾頓戰役中,阿爾弗雷德接連失敗,最後不得不向維京人繳納贖金,換取和平。維京人侵略的步伐並沒有停止,874年,維京人徵服了麥西亞,開始大規模的定居。877年,維京人再次進攻威塞克斯,佔領了威塞克斯大半的土地。阿爾弗雷德被迫逃往阿瑟爾尼島,憑藉著島上茂密的森林和周圍的沼澤,擺脫敵人的追擊。生死存亡之際,不願臣服於維京人的而忠誠於阿爾弗雷德的貴族,組建了一支隊伍,應召趕來,緩解了危機。有了軍隊,阿爾弗雷德隨即向駐紮在埃丁頓的維京人發起進攻,取得了重大勝利。
埃丁頓戰役的勝利,雖然沒有瓦解掉維京人的勢力,但卻是英格蘭抵抗侵入的一個轉折。兩個星期後,維京人接受了威塞克斯的停戰條件,雙方籤訂了《韋德莫爾條約》,劃地而治。條約規定,以倫敦向切斯特西北走向劃定邊界,英格蘭東北部由丹麥人統治,西南部仍歸盎格魯-撒克遜人,並且丹麥人要皈依基督教。這次條約是雙方力量達到均衡的一個標誌,維京人統治區域被稱為丹法區。
在與維京人的鬥爭中,阿爾弗雷德為了增強軍事實力,進行了英國歷史上最早的軍事改革。創建了一支常備軍隊和一套有效的防禦系統,這都源於當時戰爭的啟發。892年,丹麥人在肯特登陸,然後入侵威爾特郡和切斯特。在阻擊敵人的過程中,阿爾弗雷德看到由農村公社組成的民軍戰鬥力薄弱,根本無法抵擋丹麥人的進攻,為此,他實行了軍事改革。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將民軍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在家種田,一部分外出作戰,這就避免了因為戰爭耽誤農時,也解決了農忙無人上戰場、都在家忙於農活的危險,保證國王任何時候都有一支軍隊供他支配,這也是英國歷史上「民軍」制度的開端。二是組織一支由貴族組成的常備軍,與民軍不同,這支軍隊是職業軍人,國王授予他們土地,並且能夠世代繼承。
軍事改革大大提到了英格蘭軍隊的實力,在戰場上,維京人不再如以前一般能夠佔據優勢,反而是被英格蘭的軍隊所包圍。阿爾弗雷德還改進了一種稱為「堡」的防禦體系,在抵抗維京人的入侵中,發揮了重大作用。這種「堡」的類型多樣,有的是羅馬時代的舊城市,利用其中殘存下來的城牆作為工事;有的則是直接利用羅馬人修築的堡壘,進行一定的修補後,進行再利用,也有點在海角上修築防禦工事。堡與堡之間的距離一般為20英裡。這些堡不僅具有抵抗維京人入侵的功能,而且還可以居住和進行商業發展,在盎格魯-撒克遜後期,很多堡都成為了永久的居民點,還有的變成了商貿活動的市場。阿爾弗雷德去世之後,他的繼承者進一步完善了堡壘體制。
此外,阿爾弗雷德還組建了海軍。因為維京人具有很高的航海能力,他們可以在任何地方停靠上岸,十分機動靈活,往往在阿爾弗雷德收到消息趕去時,他們又乘船離開了。阿爾弗雷德的軍事改革,成功阻止了維京人的侵略步伐。
除了軍事改革與防禦體系外,阿爾弗雷德在國家的管理體制方面也有創新。為了加強統治,他創建了嚴格的戶籍制度,將威塞克斯的居民都置入國家的管理體系中,改變以往國家鬆散的局面。阿爾弗雷德還是一位成功的立法者,他制定了《阿爾弗雷德法典》,這部法典被認為是英國司法制度的起源,為後來英國的普法奠定基礎。
不過,阿爾弗雷德最傑出的貢獻是促進了英國文化的發展,他在位期間,大力發展英格蘭的文化與教育事業,從歐洲各地請來著名的學者,興辦學校,教化盎格魯-撒克遜人。在他的主持下,學者們進行書籍翻譯,將西歐優秀的文學作品輸入英格蘭,還主持校訂了各地的編年史,即《盎格魯-撒克遜編年史》。是中世紀時期,西歐最重要的史學著作之一。在文化上的建樹,增強了英格蘭的民族意識,培養了國家統一的文化根基,為英格蘭的統一奠定思想基礎。
結語
在維京人入侵下,奮發的阿爾弗雷德,將英格蘭帶上了統一的道路,英格蘭秩序煥然一新。阿爾弗雷德的個人威望和影響力都遠遠超過了以前的麥西亞和諾森伯裡亞王,深受英格蘭人民的愛戴和支持。他的一系列政策,為英格蘭發展為一個統一的國家創造了前提。
在長達百年戰爭的碰撞下,定居於丹法區的維京人與英格蘭人民逐漸融合,成為了英格蘭統一進程的一部分。維京人的入侵,也結束了英格蘭王國分裂的狀態,雖然東北部地區變成了維京人的領地,但英格蘭人從戰爭中產生的強大凝聚力和迸發的民族意識,也不斷的催促著他們完成國家的統一,當英格蘭人得到發展後,雙方勢均力敵的狀態便被打破了,此後便是英格蘭人收復失地的行動。
參考資料
《英國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