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弓是翻譯錯誤!中國傳到西方的弩為何像火藥一樣被歐洲人反超

2020-12-06 冷兵器研究所

歐洲用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世紀。但關於歐洲弩早期的資料極其稀少且各種說法眾說紛紜,現階段在史學界公認的是大約從公元10世紀開始,弩在歐洲才逐漸流行起來。雖然早在羅馬帝國時期歐洲就出現了諸如弩炮、弩機等兵器,但是其形制和後來的歐洲弩大相逕庭。許多西方史學家認為歐洲弩乃是受到了東方傳播過來的東方弩的影響,而且中國弩的西傳可能有兩個獨立的過程: 第一次發生在古典時代的晚期,但未能在西方世界中得到推廣,故僅留下了一些模糊的印跡;第二次發生於公元9~10世紀,導致了10世紀後弩在歐洲的流行。

▲羅馬帝國時期的扭力弩

關於歐洲弩的稱呼有個有意思的現象,在國內很多人把這玩意兒叫做十字弓,其實這是翻譯導致的誤會。首先呢,「弩」用英語說叫做「crossbow」,是cross和bow的合成詞,「bow」的意思就是「弓」,「cross」的意思就是「交叉的」。中世紀的英文著作裡,「十字架」就有用「cross」來指代的。在歐洲,由於弩和傳統弓箭的使用方式差異太多。為了區分普通的拉弦弓跟機弦弓的區別,就把純手動的弓稱為「bow」,把半自動的弓稱之為「crossbow」。到了國內,早期有人把crossbow直譯成了十字弓,然而實物一現身大家驚呼道:這不就是我們玩了幾千年的弩麼……

拜佔庭公主安娜.科穆寧娜曾經對弩有這樣的描寫: 腳張弦弓(tzaggra)是野蠻人之弓,希臘人至今很不了解。它不是那種左手握持右手張弦的弓,它必須靠託架(引者註:指弩臂)張緊弦,射者俯身用雙腳踩住弓,同時用兩臂的全部力量提拉弓弦。在(弩弓)中央,有一半圓形的槽,長度與一枝箭相當。發射物短而粗,擱於槽中,依靠弓弦的釋放而被推送出去。它們能夠洞穿最堅固的金屬鎧甲,有時擊中石牆或其他類似障礙,便整個嵌入。總之,腳張弦弓是邪惡而兇狠的器械,它將人擊倒於地,以致他們甚至不知道被什麼東西所擊中。

▲描寫持弩民兵的壁畫

西方人對弩的這種畏懼心理,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在1139年的第二次拉特蘭公會上,教皇英諾森二世甚至宣布弩為該詛咒之物,而禁止在基督徒之間的戰爭中使用它。然而弩卻迅速的風靡全歐。畢竟戰爭對投射力量的需要就擺在那,這種理論上能在相當遠距離內打消敵方進攻野心的玩意,只有二愣子會拒絕。同時,又不是每一個國家都能擁有像英國人那樣大量優秀的弓箭手兵員。面對攻高血厚的機動鐵罐頭和大盾利劍的重裝步兵,這種簡單易學殺傷力又大的武器,為何不用呢?至於教皇,他的教皇衛隊貌似也有不少這玩意……

▲早期弩手復原圖

不過,歐洲弩採用了不同於中國弩的扳機機構(弩機)。它主要由一個圓柱形的滾轉弦枕、一個彎曲舵柄和一個與舵柄相連的彈簧組成。扣壓舵柄,其前端的尖喙便脫離弦枕卡口,弦枕滾轉,遂將弓弦釋放出去。這種裝置的靈敏度低於中國傳統弩機,但同時安全性也得到保證,能更好的避免走火。

▲滾柱式弩機

值得一提的是,14世紀晚期以後,歐洲人為解決張弩困難的問題,引入了多種機械裝置,從而大大提高了張弩的效率。早期曾較多採用羊腳式拉杆;當重型鋼質弩弓在15世紀普及後,便廣泛使用了曲柄卷繞器和滑輪組;15世紀晚期,後者又為齒軌一小齒軌裝置所取代。

▲絞盤弩

▲絞盤配件

十五世紀時,兩種相對效率較高的上弦器械被發明了出來,分別是槓桿式上弦器和齒輪式上弦器。

▲齒輪式上弦器

歐洲人採用機械張弩方式,使得自己的弩在技術上後來居上,與文藝復興也有一定的聯繫。這場偉大的啟蒙運動引發了歐洲人對科學和技術的濃厚興趣,試驗、發明之風盛行。機械正是當時人們最熱衷的領域之一。文藝復興以來歐洲鐘錶業的發達和繁興,被晚近的許多中國人視為「奇技淫巧」的種種奇妙鐘錶和玩具的湧現,以及藝術大師達文西那些堪稱神奇的發明構想,都是很好的例證。在這種風氣下,歐洲人自然也把張發困難的弩作為他們施展其機械學天賦的對象,於是就出現了多種多樣的輔助張弩裝置和機械張弩方式。

▲歐洲大型車弩

14世紀在歐洲的一場大戰中,大約16%的屍體是死於弓弩,其中又有10%是被弓弩射中頭部而死。從這種傷亡的情況看,弩在其中的作用應該不小。在歐洲諸國中,尤其義大利地區的僱傭軍以擅用十字弩著稱,前端的弓為鋼製,因其極高的磅數,人力和一般工具已經很難拉開。於是弩臂的後端安裝了一個絞盤,每次射擊後以絞盤的力量重新將弩上弦。這種弩由於射擊威力極大非常適合守城,成為戰爭中的搶手貨。

▲熱那亞弩手

值得一提的是歐洲還出現過馬上弩手(亦被稱為弩騎兵)。為了應對在馬上無法進行踏張的問題,歐洲裝備了小型的騎弩。這樣的弩,有的是直接臂張,磅數不會很大,槓桿開弦器也許比較好。像德國的獵弩絕大部分都是用槓桿的,它們都可在馬上用。但是就弩的磅數來說,還是有限制的。至於棘輪開弦器馬上也可以使用。軍用弩拉力的磅數較大,用軍用弩的騎馬弩手還缺乏細節的研究。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黑騎士、尤金少將,任何媒體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教皇說十字弓是邪惡武器,結果卻讓歐洲騎士慘遭蒙古大軍瘋狂屠殺
    蒙古西徵給歐洲帶去了無盡的恐懼,甚至在幾百年後,西方文學和戲曲作品中仍將這些個頭不高、面部扁平、眼睛不大的蒙古人描繪成來自地獄的「半獸人」。其實這場劫難歐洲人原本是有機會避免的,只不過因為教皇下了一道愚蠢的命令。
  • 《權力的遊戲》中小惡魔弒父之弩-歐洲鋼臂強弩連侏儒也能用?
    ▲小惡魔提利昂端著十字弓闖進父親的廁所,請注意他十字弓上精美的花紋拋開這對父子的恩怨衝突不講,在現實中,身為侏儒的小惡魔,真的能拉得開射穿人體的強弩嗎?▲沒有甲冑護體的泰溫面對兒子的十字弓竭力保持鎮定我們都知道弩的張力要比弓強很多,中世紀的弩一般通過腳踩馬鐙狀的踏環用腿力開弩。
  • 中國是火藥祖宗,卻從這種槍械開始落後西方數百年,至今未能反超
    熱槍械的最基本原理從古至今都沒有變化過:利用槍管封閉火藥爆燃,體積猛烈擴張從而產生的高溫高壓燃氣向前方噴發,推動彈丸高速運動;繼而依靠彈丸去撞擊和殺傷目標。但是在具體的結構設計思路和功能劃分上,槍械結構卻經歷了多輪脫胎換骨的改進。 中國是火藥最早的發明者,也是最早的熱兵器始祖之一。
  • 康熙以後,中國不再仿造西方火炮,火器衰落
    宋元時期還用床弩發射用火藥製作的燃燒彈和爆炸彈。到了明代,床弩就從戰場上消失不見了,其原因主要是火器發展起來了。但手持弩的情況有些複雜。在漢代之後,中國的手持弩技術就陷入了停滯,非但沒有進步,反而逐漸退化,到了宋元明清時期,雖然軍中一直也使用一些手持弩,但精妙的漢代青銅弩機卻失傳了,宋元明清時期的手持弩,大體就類似於我們今天在西南雲貴地區的少數民族中還能夠見到的那些狩獵用弩。
  • 火藥火器齊頭並進
    ■熊劍平隨著明太祖朱元璋統一大業的完成,古代中國火器技術的發展打開了新局面。社會經濟的繁榮,鋼鐵冶煉業的進步,手工業的發達,以及對外交流的拓展,尤其是外敵入侵和科學技術的進步等,極大刺激了明代火器技術的發展。
  • 古代中國只將火藥應用於鞭炮?淺析中國歷史中的火器槍炮發達史
    殊不知,調配火藥是一件很危險的工作,那些新人蛋子們工作時又太過疏忽大意,研磨硫磺時像濺口水一樣搞得火星四濺而不管。終於在某一天濺出了大禍,火星點燃了附近的火槍,這些火槍又點燃了別的火槍,別的火槍又點燃了一些火炮,火炮又點燃了別的火炮,整個武庫一時之間竟是發生了大爆炸!這場大爆炸威力巨大猶如火山爆發般,幾乎炸動了整個揚州。
  • 「愛因斯坦對中國的批評」實則由英語翻譯的錯誤所造成
    許良英當年為何不接受美國科學史的兩位學者以及自己看到了原件的學生的意見,我們很難理解,他的翻譯處理是「虛擬語氣」,又說不這樣處理就會導致「邏輯上的錯誤」,但究竟哪裡錯誤他一點沒說,並在第三次譯文裡修改了「沒有邏輯錯誤」的第二次翻譯。或許,「有過則改」從古到今在世界上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僅僅是普通人,學者同樣如此。
  • 中世紀時期我國的火藥傳入西方後歐洲火器的早期發展歷程
    導語:中國火藥的配方在唐末的戰爭中傳入阿拉伯,在8世紀到9世紀期間火藥的重要成分硝也傳入阿拉伯,但是這也只是火藥的記載,在歷史的記載中還沒有很明確與詳細的文字描述火槍是什麼流入歐洲的,在我國的唐末就已經出現了同時期的歐洲並沒有出出現關於火藥箭的記載
  • 魯迅:外國人用火藥製造武器,中國卻用它做爆竹敬神!
    不論是造紙術、印刷術、還是指南針都對中國乃至人類文明發展產生了巨大作用,但四大發明中的火藥大家對它的評價卻歷來褒貶不一。因為單論影響力,火藥對世界進程以及中國的作用是最大的,甚至一度改變了中華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發展,從東方入侵,再到西方入侵,小小的一團火藥為何有著這麼大的作用?
  • 【頭條狩獵】想要使用十字弓 又不想受傷?看看專家怎麼做
    點擊上方即可關注 加拿大頭條▲加
  • 中國科技近代為何落後於西方?歐洲人有「第三隻眼」,從此開了掛
    當然,「小孔成像」只是最簡單、最基本的光學技術,後來,歐洲人還運用了透視法,我們的眼睛所看到的世界是一個三維的立體世界,同樣大小的景物,我們的眼睛是感受不到遠處的景物小,近處的景物大的現象的,而是感覺一樣大,如果按照這個感覺來畫畫,就沒有立體感了,歐洲人因為習慣利用光學技術進行輔助繪畫,所以,很快就發現了「遠小近大」的原理。
  • 古代的弩為何大受歡迎,統治千年戰場,著名的弩又有哪些
    下面就具體談談排名第二的弩。弩是古代最常見的冷兵器,和弓手共稱弓弩手,在軍隊中的人數達到六成左右,是古代兵車戰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步兵有效克制騎兵的一種武器。雖然和弓都是遠程兵器,但也是有所不同的,與弓手相比,優點是射程遠,命中率高,威力大,對使用者需求低。缺點也是明顯的,射速較慢,裝填時間長,但依舊不能影響在軍隊中的歡迎度。
  • 西方文化如何融入中國?有些源於創造性誤讀
    但是,這一時期有兩個顯著成就大放異彩,一是西遼在中亞地區的立國,擴大了中原文化在遙遠的西方世界的影響,以致Cathay(契丹)成為西方對於中國的指稱。二是宋朝的海外貿易急劇發展,使得漢唐時期發育起來的海上絲綢之路得到空前的擴展,形成了所謂「香瓷之路」的新繁榮、新格局。這一點首先得益於宋代經濟的高度繁榮和發展,陶瓷製造以及指南針、印刷術、火藥技術都是這個時期成熟並且往西部世界傳播的。
  • 中國的龍與西方的龍為什麼長相不一樣
    這是因為世界上的「龍」太多了,西方童話故事裡有龍,歐洲紋章上有龍,美索不達米亞、中亞甚至中美洲的神話中也有龍,更別說中國的龍了。那麼問題就來了,這些龍都有什麼關係?中西方的龍都有那些異同呢?說起中國龍的外形,無疑是與現實中的蛇最為接近的,所以很多學者都認為龍的形象是從蛇演變而成的。
  • 解說《一拳超人》怪協揭幕戰大出風頭的弩S,為何下線卻很簡單?
    但是,在之前一個大戰吹雪的弩S更是讓很多人念念不忘。在怪人協會揭幕戰中,她一人大戰吹雪組,可謂是出盡了風頭。不過在英雄協會和怪人協會的大戰中,卻衝衝下線,可謂是盒飯領的異常簡單。如此火爆的角色,為何下線卻如此沒有牌面呢?小編這就給各位解說一番!
  • 14世紀歐洲人曾將中國科舉制度推薦到各國
    14世紀歐洲人曾將中國科舉制度推薦到各國 2015-05-08 14:45:18來源:半島都市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宋宇晟 「歐美人認為,科舉比當時他們『領導說了算』、『世襲』等用人模式先進、公平,中國的科舉優點多多,至少使官員重視文化知識的學習,可以造就一批高素質的官員。」  「西方當時有人驚嘆,中國的科舉制度是一項偉大的制度。」倪方六表示,他們認為這一制度應該與中國古人發明「四大發明」一樣,是重要的發明創造,影響了全球的用人觀,直至目前,還有今後。
  • 山丹軍馬場·論中國鐵騎PK西方騎士誰厲害(下)
    為何會如此?因為馬是一種賠錢貨,對於中國農業來說是巨大的負擔而非助力。      於是養馬就變為了國有化為主導,打不打仗都在大量消耗國力--因為養軍馬和買軍馬都需要大量的費用。而且一旦打敗仗的情況下,通過貿易快速補充它們更是巨大的國防負擔。我們中原之民的農業特色註定了這個大格局無法改變,那麼官辦養馬場到底如何呢?我們看看太僕寺吧。
  • 歐洲人的狩獵弩,操作方便、威力強大,因此才沒有被火槍徹底淘汰
    這是一把近代仿中世紀的十字弩,產於十字弩大國義大利,全長57釐米,其中承放弩箭的弩臂只有37釐米,並配有腳蹬。弩在中世紀後一般是貴族們狩獵用,因為火槍的轟鳴聲會嚇走獵物,而十字弩幾乎無聲,所以在火槍流行的時代,十字弩還能找得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