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火藥祖宗,卻從這種槍械開始落後西方數百年,至今未能反超

2021-01-08 騰訊網

熱槍械的最基本原理從古至今都沒有變化過:利用槍管封閉火藥爆燃,體積猛烈擴張從而產生的高溫高壓燃氣向前方噴發,推動彈丸高速運動;繼而依靠彈丸去撞擊和殺傷目標。但是在具體的結構設計思路和功能劃分上,槍械結構卻經歷了多輪脫胎換骨的改進。

中國是火藥最早的發明者,也是最早的熱兵器始祖之一。但由於封建時代,中國主流文化對於工程學和自然科學發展(所謂的「奇技淫巧」)一直保持高度抵制和漠視;致使相關的技術體系得不到系統化的整理、研究、傳承,也缺乏高素質的人去研究(都去學國學考科舉了)。

圖片:中國火藥武器的技術發展在明朝已經顯著落後於西方,在明朝滅亡後更是大踏步的倒退,直到清末被列強打進國門以後,才在引進西方技術的基礎上重新發展。

這使得隨著槍械性能提升對於材料、工藝、結構設計的要求越來越高以後,中國古代的熱武器發展就開始停滯,直至最後被西方大幅度超越。雖然在清末以來,中國大量引進現代槍械製造和設計技術,但能力水平至今遠不及西方。

圖片:在很早期的槍械中,射手要點燃在槍膛中裝填好的火藥,需要用點燃的物體去觸碰火門上的火藥——火門與槍膛之間有打通的孔道。中國自發的古代火藥槍械,基本上止步於這一階段

最早時期槍械通常會用持續燃燒的繩子來完成。火繩槍的問題在於火繩的持續燃燒時間是有限的,點燃以後不能堅持太長時間。一旦火繩燃燒完畢,而敵人乘機衝擊到較近的距離,射手根本來不及射擊。因此改進發火方式、加快槍械的反應靈活性,就成為改進的重要突破口;這一代的突破產物,就是動圖中的燧發槍。

圖片:燧發槍 。燧發槍的原理,是通過擊錘攜帶的燧石(打火石,參見砂輪式打火機)向前擊打在一個起到發火、並遮蓋防護下方火門的火門蓋(被稱為Frizzen)上。

燧發槍的關鍵,在於燧石撞擊火門蓋的過程產生大量火花,並推開火門蓋,點燃火藥;迅速將火焰傳導到槍膛以內,引燃主要的火藥裝藥,完成全部的擊發工作。不過燧發槍本身的可靠性不高,外部火藥容易受潮,打火本身也存在較大的失敗機率;因此在底火技術出現以後,燧發槍很快被淘汰。

圖片:燧發槍上大量利用彈簧等機械蓄能部件,完成了發射機構的蓄能待擊功能,是現代底火結構彈藥得以應用的基礎

在燧發槍的設計中,最大的難點在於擊髮結構的製造,結構設計還在其次,關鍵是它需要用到大量的彈簧——雖然用今天的眼光來看非常原始,但是這對於明朝時期的中國來說已經是近乎不可克服的技術障礙——造不出高彈性的好鋼。

很多現代槍彈的底火仍然在使用雷酸汞

如果說在當時不惜代價的情況下,中國依靠工匠的反覆嘗試還能造出一些能湊合用的彈簧,但在清朝時期那就無論如何都不可能與西方槍械站在同一個大級別上了。基於早期化學理論和化工體系支持下的雷酸汞底火批量生產,使得西方槍械的裝填速度和擊發可靠性(尤其是雨天)出現了突破性的提升。

而在當時的清朝,有多少人具備哪怕最基本的化學元素理論知識?知識就是力量,沒有力量的下場,就只能落後挨打。

----

自己以前寫的文章,今天搬運回公眾號

相關焦點

  • 中國傳到西方的弩為何像火藥一樣被歐洲人反超
    但關於歐洲弩早期的資料極其稀少且各種說法眾說紛紜,現階段在史學界公認的是大約從公元10世紀開始,弩在歐洲才逐漸流行起來。雖然早在羅馬帝國時期歐洲就出現了諸如弩炮、弩機等兵器,但是其形制和後來的歐洲弩大相逕庭。
  • 影響後世槍械的早期火器——火繩槍,被稱為現代槍械之祖
    用火繩代替燒紅鐵絲點燃火藥是火器史上的一大進步,使得射手從此可單手或雙手持槍,在準備發射之前還能夠用眼睛始終瞄準目標,這種改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1411年前。而為了提高火繩槍的精度,槍匠們除了在槍口處配備準星外,還開始在槍管末端增設缺口式照門。並且,為了防止火繩槍意外走火,工匠們在蛇杆附近加裝了一個固定銷來卡住蛇杆,只有當射手準備射擊時,才會把固定銷從蛇杆上取下,這樣就能防止蛇杆隨意轉動,意外點燃火藥池內的火藥了。
  • 西方人為什麼會被中國落後論洗腦?
    從此,許多來華的外國記者,都或多或少地拍攝下了近現代時期中國百姓的生活狀況,面黃肌瘦、衣不蔽體……  而這些照片跟隨西方記者回到他們的祖國後,被大肆傳播,越來越多的外國人覺得中國很窮很落後。媒體的宣傳導致了"中國落後"這一觀點深入西方民心。雖說,從前的西方記者所言屬實,但現在的中國早已不是百年前的中國。
  • 為何中國不是現代科學的發源地?西方究竟贏在哪裡?
    提起中國的科技史,相信很多朋友首先都會想到的是「四大發明」,它們也是古代中國科技發展史中,對於全世界都具有重大影響力的發明之一,勤勞智慧的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用他們的雙手發明了印刷術、造紙術、指南針和火藥,不僅對當時中國的發展,起到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而且現代研究也表明,中國的四大發明
  • 為什麼古代中華文明在數學、物理、化學領域落後於西方文明呢?
    只是西方進入近代,也就是17世紀之後,才迎來了科學的快速發展。在這之前,中國不僅不落後,在很多領域還是遙遙領先的。比如,天文學,現在一般會歸入物理領域,當然現代有新產生了許多交叉學科,但無論如何,也必然會以數學為基礎。春秋,也就是公元前770年之前,中國古人已經掌握了「四分曆」,以365又1/4作為一個「太陽回歸年」的長度。
  • 古代中國只將火藥應用於鞭炮?淺析中國歷史中的火器槍炮發達史
    書中「火槍」、「炮風」等字眼明顯可見,由此說明,中國的火藥武器,早在宋元時期就已經有了相當的發展。當代許多人可能都認為火藥發源於中國,但火藥武器是近代歐洲才發展起來的,中國在這方面一直落後於歐洲,中國的火藥技術也只會應用於鞭炮的製作等等。
  • 指南針火藥造紙術和活字印刷,是古代四大發明,對此西方怎麼看?
    指南針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是對人類文明進步的重大貢獻。我們知道,四大發明指的是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和活字印刷術。這幾項「發明」或者「發現」,是見諸於我國的正史的。指南針和火藥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造紙術見於東漢,活字印刷術見於宋代。最早提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概念的是西方人,即英國的科學史學者李約瑟。因為,關於什麼是發明?什麼是發現?什麼是文明?什麼是文化?這些跨學科(人類學、考古學、歷史學、社會學等等)的名詞定義,是近幾百年來的西方學者首先提出來的。原因很簡單,因為近代社會科學的整體框架,是由西方學者搭建的。
  • 為啥中國火焰噴射器僅能噴3次,而西方能噴18次?哪個更威猛?
    眾所周知,戰爭期間誕生的當槍械類型數不勝數,因其射程遠、火力密集、打擊強悍而被士兵所青睞,槍械的殺傷作用主要是依靠但子彈侵徹和停止作用。然而在武器這段演變史中,有一款作戰裝備就比較另類,它不用子彈發射也沒有槍械的結構,但是殺傷力非常的廣,射擊距離也遠,作戰威力更是霸道無比。
  • 魯迅:外國人用火藥製造武器,中國卻用它做爆竹敬神!
    不論是造紙術、印刷術、還是指南針都對中國乃至人類文明發展產生了巨大作用,但四大發明中的火藥大家對它的評價卻歷來褒貶不一。因為單論影響力,火藥對世界進程以及中國的作用是最大的,甚至一度改變了中華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發展,從東方入侵,再到西方入侵,小小的一團火藥為何有著這麼大的作用?
  • 疑似中國電磁炮上艦測試?或是歷史性領先西方的一步!
    (文/魯曉冬)這兩天,關於中國電磁炮成功上艦的多張照片在網絡上熱傳。照片顯示,在某地一艘外形略顯陳舊的海軍某型登陸艦的前甲板上,赫然出現一座體積龐大到與軍艦不成比例的巨型炮塔,初步目測炮塔前方伸出的炮管直徑以及長度,超過了目前中國海軍已知現役的所有艦炮。一時間,各路軍迷幾乎一邊倒地認為,這便是中國首門實現上艦測試的電磁樣炮。
  • 為何西方國家總認為「中國落後」?背後的原因很少有人知道!
    為何西方國家總認為"中國落後"?背後的原因很少有人知道!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現如今,大多數人都過上了衣食無憂的生活。雖說中國算不上生活水平特別高,但是卻已經基本步入了小康行列,整體的經濟在世界上也是屈指可數的。
  • 槍械擊發方式的升級,簧輪打火的原理和歷史
    在上一篇火器發展中和大家聊了下從火門槍到火繩槍的升級,與火繩相連的扳機解決了射手一手持槍瞄準,一手持香點火的尷尬場面,雙手據槍讓射手能更穩,更從容的瞄準,它也讓槍械真正的實用起來。而且下雨天這繩子幾乎不可能被點燃,如果風大,可能會將火星吹得到處都是,萬一點燃身上的火藥罐就太悲劇了。1517年,德國紐倫堡的一個鐘錶匠吉佛斯利用打火機的原理髮明了第一款適用於槍械的簧輪擦火機,下邊這個GIF是大致原理。簧輪說白了就是一個靠發條驅動,並帶有鋸齒的鋼輪,和ZIPPO打火機上那個鋼輪類似。
  • 火藥火器齊頭並進
    ■熊劍平隨著明太祖朱元璋統一大業的完成,古代中國火器技術的發展打開了新局面。社會經濟的繁榮,鋼鐵冶煉業的進步,手工業的發達,以及對外交流的拓展,尤其是外敵入侵和科學技術的進步等,極大刺激了明代火器技術的發展。
  • 為什麼中國的噴火器只能噴2至3次,而西方的可以噴18次?
    之後各個時代都因為火取得了一定的發展,如冶煉技術和燒制技術的發明、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的火炮,對人類社會的發展有著巨大影響。 沒有火,就沒有現在的科技,我們可能還在為出行煩惱著,火將人類社會的發展推向了一個更高的起點,沒有火,人類的發展將不知落後多少年,甚至可以說現在的我們都還沒有出現在這個世界上。
  • 一代功勳巨匠回國,西方300倍薪酬留不住,讓中國領跑20年
    在新中國剛剛成立的時候,無論是科技水平、經濟、軍事等方面都在很大程度上要落後於西方國家。但那個時期的中國,也湧現出了錢學森、錢三強、鄧稼先等風雲人物,在眾多科研人員的努力之下,中國完成了一個又一個裡程碑式的突破。短短幾十年的時間裡,我國就在諸多領域趕超西方國家。
  • 《四元玉鑑》解四元方程,比西方早五百多年,無奈近代落後一百年
    西方科學從宗教中解放出來,才有進步,易經也需要從禁錮的思想中解放,科學的進步,需要解放思想。縱觀西方的科學發展歷史,把科學的定義從基督教教義中解放出來,才造成這種新的開端。尊重科學、尊重人才,成為一種時尚,以後又成為一種官方準則。
  • 古埃及和古巴比倫文明真的就比中國早?西方人說是古國就是古國?
    中國古代文明與那些埃及 古巴比倫文明,印度文明有區別,中國傳統的建築都是土木結構,而前面那些文明多是石頭建設容易保存,中國歷史上經常出現一個政權推翻另外一個政權,大都放火燒了前政權的都城,使得以前的建築難以保留下來,沒有保留下來不代表沒有存在過。這些年通話對紅山文化,良諸文化的不斷發現,中國的文明七八年前就出現了,在七八年前的大地灣就發現了最早的相當於混凝土的硬質地板。
  • 功勳巨匠回國造天眼,西方300倍薪酬留不住,讓中國領跑20年
    在新中國剛剛成立的時候,無論是科技水平、經濟、軍事等方面都在很大程度上要落後於西方國家。但那個時期的中國,也湧現出了錢學森、錢三強、鄧稼先等風雲人物,在眾多科研人員的努力之下,中國完成了一個又一個裡程碑式的突破。短短幾十年的時間裡,我國就在諸多領域趕超西方國家。
  • 中國有四大發明,為什麼很多人卻說現代科學誕生於西方?
    筆者-小文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歷史源遠流長,中國四大發明更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中國研發出指南針、造紙術、火藥和印刷術之前。其它西方國家還處於相對落後的階段,那麼,為什麼總有人說科學起源於西方國家,而不是歷史悠久,發明享譽世界的中國呢?關於這個問題要從兩個方面去回答,其一是中國古代的科學有沒有經過實踐去證明,其二則是古代的發明有沒有一種清晰的邏輯思維可以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