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熱門|研究證實男雙性戀確實存在,且存在不同程度;燃脂不積極是因為神經有問題?

2021-01-19 科研圈

「領研網」今日熱詞:雙性戀、瘦素、北極熊、減肥、橙子、催產素 等,點擊標題即可閱讀~


@環球科學 :「它們還演化出了複雜的皮膚及其下層組織。」


@BioWorld :「多年來,人們一直懷疑男性雙性戀是否真的存在。」


@學術經緯 :「真正引燃體內儲存脂肪的,是嵌入在脂肪組織中的一類神經。」


⭐️⭐️⭐️⭐️   Nature Climate Change@環球科學 :「北極熊依靠海冰來捕食,如果沒有海冰,北極熊就只能餓肚子。」


⭐️⭐️⭐️   BMJ Open Diabetes Research and Care@生物探索 :「與健康人相比,有脂肪肝的人更容易患一些高血脂、高血壓和動脈粥樣硬化等心臟代謝類疾病。」


⭐️⭐️⭐️⭐️   Europe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生物探索 :「柑橘類產品富含呋喃香豆素,而這類物質具有光毒性作用。」


⭐️⭐️⭐️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環球科學 :「一種原本用來治療重金屬中毒的藥物,可以減輕蛇毒對小鼠的影響。」


⭐️⭐️⭐️⭐️   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BioWorld :「希望這項發現將為開發新的藥物開闢一條新路徑。」


⭐️⭐️⭐️   BMC Family Practice@BMC科研永不止步 :「確保分診服務的安全和效率仍然是一項挑戰。」



"領研網"上的期刊可以訂閱啦!

都有哪些期刊?

來看看我們前三期期刊介紹👇🏻



#更多24小時熱門論文#


7 月 28 日:自然選擇讓我們越來越不想上學;有了這種材料,所有物體都將是「變色龍」

7 月 27 日:研究揭秘男性生殖衰老的關鍵機制,可人工幹預推遲;塑料已進入人類食物鏈,正在殺死越來越多的生物

7 月 23 日:首次在人類活細胞中「看見」四螺旋DNA;21天的你長這樣?劍橋博士研究「人造胚胎」

7 月 22 日:人類卵子對某些精子情有獨鍾,還會施以額外「恩惠」;Science發現水是兩種液體的最強證據

7 月 21 日:體外培養精原幹細胞,有望治療男性不育;中英兩款新冠疫苗臨床試驗結果出爐,可誘發免疫反應;深度學習正在逼近計算極限

相關焦點

  • 頂級研究論文證實男雙性戀確實存在,且存在不同程度的雙性戀
    目前,人類一共定義了15種性取向,其中常見的性取向有——異性戀、同性戀以及雙性戀。>統計數據證實男性雙性戀的確存在,且區別於異性戀和同性戀。換句話說,美國可能有超過400萬人為雙性戀者。然而,不管男女雙性戀者,都被一些科學家和社會人士質疑,只是男性雙性戀的存在更受人們質疑。
  • 雙性戀存不存在,科學說了能算嗎?
    這與針對女性性喚起的研究結果不同,無論是女異性戀還是女同性戀,對於男性或女性影片都會有生理喚起。《紐約時報》曾報導過貝利2005年的研究,標題為:《異性戀,同性戀,還是謊言?重新審視雙性戀》。2020年7月,貝利和12名同事在 《PNAS 》上發表了一篇綜述,他們重新分析了8篇與男雙性戀相關的研究論文,包括2005年貝利自己的研究。新的分析結果指出,自稱雙性戀的男士確實對男性和女性色情材料都表現出了生理喚起。該綜述認為這些數據「為男雙性戀的存在提供了有力證據」。
  • 科普:雙性戀存不存在,科學說了能算嗎?
    但有人並不覺得該研究有這麼積極的作用。格雷格·艾伯裡(Greg Albery)是喬治城大學的一位疾病生態學家,也是一名同性戀人士,他說:「我腦海中立刻閃過的詞語是高傲和不必要。」來自美國雙性戀協會的弗蘭德斯對2005年的研究回應道:「我能夠理解協會和其他雙性戀人士的意圖,他們想要糾正社會對於雙性戀的描述,這種方式就像是:『哦,存在這個研究,我覺得它是錯誤的,而我有方法也有資源能夠介入研究,從我的角度講出不同的故事,以期更準確地反映我的存在、我真實的生活。』」但對於2020年的這項研究,它究竟對雙性戀群體有什麼價值,弗蘭德斯表示懷疑。
  • 燃脂不積極,神經有問題?瘦素發現者團隊《自然》最新發文
    雖說靠節食和運動來減肥在普通人看來是個常識,但有意思的是,在科學家們看來,為什麼這麼做能促進燃脂,背後的因果關係還一直是個謎,也就為開發有效的減肥療法造成了困難。不過,近日發表在《自然》的一篇論文中,來自洛克菲勒大學(The Rockefeller 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利用小鼠模型,發現了燃脂的奧秘。該研究指出,真正引燃體內儲存脂肪的,是嵌入在脂肪組織中的一類神經。
  • 最新發現:同性戀、異性戀之外,確實存在"第三種性取向"
    一直以來,人類社會都將異性戀標榜為「理所應當」的行為規範,對於大多數異性戀者來說,性取向並不是一個值得關心的問題,他們理所當然的認為異性戀取向是「正常的」、異性戀身份是「天生的」,並將同性之間的愛戀視為有驚常理的病態行為。
  • 雙性戀男性真的存在嗎?橫跨20年的研究給出答案
    美國西北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男性中的雙性戀並不是一些人所想的「神話」或是「不敢出櫃的同性戀」,而是真實存在的這是研究人員對8項性傾向研究資料進行仔細分析後得出的結論,這些研究於2000-2019年在美國、加拿大和英國進行,研究對象包括600多名平均年齡約29歲的男性。其中,178人將自己定義為「完全異性戀」,102人「傾向於異性戀」,139人「完全同性戀」,70人「傾向於同性戀」。
  • 神經幹細胞移植治療脊髓損傷的臨床研究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結果顯示,隨著劑量的增加,患者並沒有出現與此相關的不良反應,4000萬個細胞移植組出現的不良反應如腦脊液漏、頭痛、便秘等在3個月後基本消失,證實NSCs移植是安全的,且不同劑量對功能無明顯影響。但也有相反的結果,Karamouzian等將BMSCs移植入11例亞急性胸SCI患者,有5例顯示出功能改善;而Vaquero等將BMSCs移植入12例慢性胸SCI患者,只有4例患者功能改善,提示亞急性期移植優於慢性期移植。因為臨床試驗中患者人群和幹細胞類型的差異,容易造成結果的差異。所以需要開展直接比較SCI後不同時間段的NSCs移植效果的臨床研究。
  • 「雙性戀」真的那麼一無是處嗎?
    重要的是,這種「心理雙性戀」長期以來與諸如更好的認知靈活性(在不同任務或思想之間轉換的心理能力),社交能力和心理健康等特徵相關。但這與大腦有何關係?行為更加雌雄同體的人會違背他們的生物學本性,做他們的大腦沒有為之優化的事情嗎?長期以來還不知道是否存在大腦雙性戀這樣的事情。
  • 同運星期 美研究:同性戀雷達不存在 呂頌賢:我一直想演同性角色
    「同性戀恐懼症並不搞笑」·美研究:同性戀雷達不存在·阿根廷解除男同性戀者獻血禁令·呂頌賢:我一直想演同性角色·中國研究認為男同性戀與基因有關·南昌:高校愛滋病防控不容忽視從艾爾頓·約翰稱與普京討論同志平權到被證實為惡作劇再到「同性戀恐懼症並不搞笑」
  • 我們應該支持同性婚姻,美國科學研究表明人類存在同性戀基因
    過去一些雙胞胎的研究發現,同性性行為或許在一定程度上受遺傳因素的影響。但這些研究往往由於涉及人數較少,且沒有使用現代基因組分析的方法,並不能驗證其有效性。於是,一場關於「同性戀基因決定性取向」的研究大戰掀開了帷幕!
  • 研究團隊給出結論,人類的第六感確實存在,為什麼我們體會不到?
    隨著進來科學家對&34;的研究愈發成熟,近日有一個腦科學研究團隊給出結論:人類的第六感確實存在,人類的大腦是可以對磁場產生感應的,而且還會對磁場的一些變化產生反應。看不見的磁場我們都知道,在地球的周圍有著持續存在且保護我們免受太空輻射的磁場,這個磁場不僅能夠讓指南針為人類指明方向,還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存在著。其實除了人類居住的地球外有磁場,恆星、星系、衛星、行星以及星際空間等都存在著磁場,磁場都是廣泛存在的。
  • 科學家證實:地球的軌道確實存在周期性的變化
    科學家們最近證實了一個歷史悠久的假說,即地球的軌道同時受木星和被工業自動化打擊的手工業者金星的引力作用,在史詩般的循環中扭曲往復,循環周期40.5萬年。「這是一個驚人的結果,因為之前可以確認,在5000萬年以前,就已經存在這個漫長的周期了;如今我們又向上追溯到至少2.15億年前,地球軌道在那時起就已經進入到這個周期節奏了。」
  • 第六感被證實存在,它與「預知能力」確實有關聯
    那是因為鴿子具有超強的辨別方向的能力,它們對地球的磁場非常敏感,所以它們可以利用磁場進行導航。事實上呀,不僅僅只有鳥類對磁場敏感,我們人類的大腦一樣擁有這種特異功能,人類經常講這種磁場感應稱為「第六感」。本來磁場感應就是一種非常模糊的概念,一切都是一種感覺,我們人類的這種感應並沒有鳥類表現得這麼明顯,最起碼人類還不能利用這種感應進行自動導航。
  • 人在死亡的一瞬間,是否真有意識存在?如果有,會存在多久?
    人的身上其實也遍布著多種神經,在死亡時是否也會像章魚一樣分個先後順序?確實有研究證明,人的死亡並不是一個時間點,而是在心臟等器官停止工作後的一種可逆過程。在此過程中,人的神經細胞等並沒有立刻凋亡,直到血液不能再為細胞提供充足氧氣時,細胞將暫時「窒息」,隨著時間推移細胞不斷被破壞,直至無法修復,才成為了不可逆的過程,而腦細胞以及神經細胞,也是最後才凋亡的。
  • 網上熱傳的北美「喪屍鹿」真的存在嗎?確實存在但沒那麼可怕
    先說結論:「喪屍鹿」確實存在,是鹿科動物的腦部被一種朊病毒侵蝕而表現出如行屍走肉一般的特徵,故稱為喪屍鹿或殭屍鹿,主要發生在北美洲。目前沒有感染人類或者攻擊人類的現象。在《釜山行》的片頭,一隻鹿被車撞死後又活了過來,變得像喪屍一般,傳染致命的疾病,將整個城市變成地獄。片中的「喪屍鹿病」現實中確實存在,只不過沒有片中那麼可怕,對人類的危害也遠沒有片中那麼嚴重。
  • 科學家證實木星表面冰層下確實有水存在,有生命存在嗎?
    通過天文望遠鏡對木星的持續觀測,科學家們發現木星最深的雲層上方,存在水的化學特徵,並且木星中的含氧量是太陽的2-9倍。通過計算機建模分析,科學家們預測木星上存在大量的水,要知道,之前因為木星上持續進行「大紅斑」的風暴,導致科學家們對木星的探索非常困難。
  • 磁單極子,存在或不存在?
    (© Richard Vowter)所以,我們有電荷、電流和電場,但是從來沒有磁荷和磁流,只有磁場。通過改變磁場可以驅使電子移動,但是你不可以通過改變電場來使磁荷移動,因為磁荷並不存在。換句話說,宇宙中的電和磁之間有著基本的不對稱性。這也是為什麼麥克斯韋方程中電場(E)和磁場(B)方程看起來如此的不同(下圖)。
  • 科學家已證實月球土壤裡確實含有水的存在
    科學家們在過去的觀測發現了月球上有水存在的證據,且在最新的望遠鏡觀測結果也證實了月球上的確存在著水分子。先前太空飛行器已經在月球兩極的隕石坑中發現了冰的證據,也在陽光照射的月球表面發現了水分子的跡象,但我們的觀測技術是依賴於紅外線探測,而這種紅外線波長可能也會不小心偵測到含有氫和氧的羥基化合物。
  • 人類的「第三隻眼」確實存在
    直至今日,現代醫學對第三隻眼的研究也從未停止過。不久前,俄羅斯《總結》周刊的一篇文章對「第三隻眼」作了詳盡報導。古人類學家別洛夫認為,這一器官退化痕跡殘留在大腦半球下。「退化的眼睛」與松果體類似,是一個不大的非對稱器官。
  • 加拿大科學家研究證實「自私基因」的存在
    加拿大科學家研究證實「自私基因」的存在 2008年07月07日 14:18 來源:科技日報 最近,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科學家的一項新發現,為這個已存在數十年之久的進化學說提供了確鑿的證據支持,使其從理論層面提升為事實。   在社會生活中,「自私」是指一個人以自我為中心行為的形容詞,屬道德層面的貶義。可是,在基因組學研究中,「自私」這個詞並不是描述人的利己主義,而是指基因在遺傳中表現出對自身延續的盲目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