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04
「帶著湖北人民的希望,告別親人和家鄉,走進神奇的西藏……建設西藏是我們的使命擔當」。2019年7月13日,湖北省第九批援藏幹部人才工作隊出發前往西藏,進行三年/一年半的援藏工作,武漢交通廣播主持人賀健峰也是援藏隊伍中的一員。讓我們一起跟隨他的視角,看看他的援藏之旅吧。
7月18日
馬不停蹄的兩天,
爭分奪秒的四十八小時
7月18日,乃東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揭牌暨啟動儀式在區政府舉行,作為宣傳部門的一員,我到現場參與了這次活動,並進行了簡單的採訪。在採訪、交流過程中,我發現了一個在以後工作中需要進一步提升的問題,這次活動中,我們有數名記者進行採訪,但是並不像是內地的新聞採訪那樣,他們只是簡單的對這樣一個儀式進行拍攝視頻、拍照等,拿了領導致辭等資料,就結束了。當然,不是說這種新聞模式是錯的,只是從播出素材豐富度來說,至少應該採訪一下活動的主辦方相關領導或負責人等,來進一步介紹這個活動意義、目的,這樣出來的報導會更加豐富一些,而不只是單一的播出活動現場的視頻素材。這一點,我想應該也值得討論一番,歡迎各位同道們留言或私信一起探討。
我在區宣傳部門工作的這一周,就見識到了當地的記者工作起來有多麼努力,無論新老記者,都是以「新人」的態度和熱情對待每一次採訪。就拿昨天的採訪來說,有一位來自山南市電視臺的女記者(沒有歧視女記者的意思),再一次印證了很多媒體宣傳部門一般都是「女的當男的用,男的當牲口用」這樣的一個特有現象。做媒體,就不要有享受的心理,只有願跑、能跑、多跑,才能有所收穫。
7月21日
高海拔低溫度,有家依舊溫暖
今天是來西藏自治區山南市乃東區的第9天,時間如白駒過隙,轉眼已經在乃東上班有一周時間了。從最初的頭痛、呼吸困難、心慌等身體不適應,到現在基本適應(稍微快速的活動還是會有點喘),身體方面現在「都挺好」,大家勿掛念。
周末雖說在家,但是也並沒有閒下。周六上午,被我們稱之為「援藏之家」(也有「援藏小院」的叫法)的小廚房正式開業!因為區機關食堂周末不營業,我們只能自行解決。剛好院裡有一個小廚房,可以供我們開火做飯,大傢伙齊上陣,一個多小時後,我們十幾個大男人好歹做成了一桌美食。
吃飯,聊天,開玩笑,互相敬酒(當地青稞酒,1.5°的酒精度,不高,權當助興)……這種暢所欲言,輕鬆的氛圍,每人臉上掛著笑容,真的就是一家人吃飯該有的樣子。甚至已經聊到即使過年回武漢,大家也一定要一起聚餐過節。席間,湖北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隊武漢援友12人一起就坐,拍了一張全家福。
其樂融融,這個詞形容這一刻的狀態,應該再合適不過了。
同時,感謝我們的「健康後勤顧問」、老大哥吳皓,幫我們安排一日早中晚餐,營養搭配、食材選擇都很細緻用心。
有朋友說,你去援藏了,可以有很多的時間外出遊玩,是的,時間可能相對之前的工作來說會充裕一些,不過工作任務並不輕鬆,這裡美景雖多,但是外出的確不太方便。而且,我們在這裡也有嚴格的管理規定,並不是沒人管的「浪人」。
所以,美景,以後有機會的時候和大家分享吧。8月有出名的雅礱文化節,接著還有林卡節,一系列的旅遊節日,美景和風土人情,之後一一為大家呈現。
7月22日
幸運的花,幸運的你我
在宣傳部完成了最近的工作簡報(內部簡報,就不公之於眾了),反覆的修改,總覺得好像少了一些素材,還不夠完美……這讓我再一次切身體會到了,素材寧可多、不可缺,記者尤其應該如此。
下班後,群裡就有人開始召喚我們回家吃飯,畢竟,在家吃飯的溫度,一定是恆溫的26℃,最舒適不過了。
現在一切都基本已經步入正軌,既如此,日常鍛鍊也應該慢慢提上日程了。昨天下午大家一起徒步去爬山,這算是最近運動量最大的一天了,早上起來,大家都表示睡得比前幾天要香。這下,運動的重要性一下就凸顯出來了,初到高原的休息調整期該切換到正常期了,活動活動筋骨還是很有必要。
晚餐過後,庭院中好幾朵雪白色了小花引起的大家的興趣,白天綻放,晚間收起,通過花草識別軟體得知此花名曰「曼陀羅」。印象裡好像是武俠小說中經常出場的「劇毒」,問了度娘才發現,其實曼陀羅可用於麻醉,還能治療疾病。因花朵大而美麗,具有觀賞價值,可種植於花園、庭院中,美化環境。種子油可制肥皂和摻合油漆。可用作殺蟲、殺菌劑。
曼陀羅被很多人稱為靈物,只有天生的幸運兒才有機會見著它,見到它能給人帶來無止息的幸福。
7月23日
民康物阜,美景如畫
按計劃,今天早上要和領導一起下鄉調研,話不多說,先上圖。
蚯蚓有機肥項目,就不過多和大家分享,不過在現場看到的有機肥試驗田,生長的狀況還是相當不錯的。
接著去到了奶牛生產基地,在去的路上,周圍能看到的連綿不斷的山。剛下過雨,空氣中水汽比較多,雲壓得很低,雲霧從半山腰將山纏繞起來,仿佛那一座座雄壯的山此刻都變成了溫柔的姑娘。
到了種子田,小路兩邊分別是兩種不一樣的作物,大家猜一猜,下圖哪一個是小麥,哪一個是青稞?
01
02
正因為有這樣的美景,當地也開始著手打造旅遊村項目。在現場聽講解的時候,還記得有這麼一段。這裡被叫做「爪子田」,這個名字怎麼來的呢?相傳很早以前,在山上的猴子們把山上的水果都吃完了,沒有東西吃了,慢慢就有猴子下山來到這塊地,把水果種子種在這裡,慢慢就有了豐富的食物,猴子所到之處留下了爪印,因而為了形容這片土地土壤肥沃、物產豐富,這片田地被叫做「爪子田」了。
離開稻田,一起驅車前往雍布拉康,譯為:母鹿(雍布)後腿(拉)上的宮殿(康)。這個地方雖說不如拉薩的布達拉宮那麼有名氣,但這其實是西藏歷史上第一座宮殿,文成公主和松贊幹布每年夏天都會來這裡居住一段時間。據說,文成公主入藏的第一站就是雍布拉康,西藏一切文明的傳播,是從雍布拉康開始的。
歷史連結:
很多人的西藏第一站是拉薩:這裡有布達拉宮,有許許多多的藏文化精品,是西藏文明最為聚集的地方。但是想要更加深入地了解西藏,拉薩,僅僅只是一個通往神秘西藏的窗口。
雍布拉康雖然比布達拉宮的體量小很多倍,但具有崇高的地位。雍布拉康位於澤當東南5公裡處,始建於約公元前2世紀,是第一代吐蕃贊普所建王宮。
這裡是藏民族的搖籃和文化發祥地,她創造出了瑰麗多彩的雅礱(音:同龍)文化和西藏歷史上的眾多第一。雍布拉康是一切的起源,了解西藏,要從雍布拉康開始。民間傳說有云:「宮殿莫早於雍布拉康、國王莫早於聶赤贊普、地方莫早於雅礱」,雍布拉康正是聶赤贊普在雅礱地方建造的宮殿。
繼續往前走400米遠的溝裡,有一眼泉水,四季流水不斷。據說,這眼泉水是松贊幹布的大臣嘎爾祿東贊發現的,於是被稱為「嘎爾泉」。相傳,用這裡的泉水沐浴,可以使靈魂得到洗禮,肌膚得到潔淨;若是飲用了泉水,可醫治百病,並能延年益壽。不過這裡已經用了現代化的技術,做成了水龍頭,打開流出的是泉水。所以,在現場我也看到了有當地人在這裡洗頭、刷牙漱口。
下午依舊去到部隊進行八一晚會的彩排,不湊巧的是,彩排完第一遍,剛準備進行第二次彩排時,卻突降大雨,不得不提前終止今天的排練。
一天時光匆匆而過,每天的記錄,尤其是坐在這裡回想一天的經歷,真的太快。雖說忙碌,但是還想說一句:「莫等閒,白了少年頭」,以此來共勉吧!朋友們,晚安!
7月24日
平平淡淡的生活,才是真實的融入
時間先回到昨天,下午的時候幫同事搬家,搬到了一個類似廉租房的地方,一般提供給來支援西藏事業的外地「打工族」們。像這樣的一室一廳一廚一衛,一年的房租還是比較實惠的,物業費900元左右,在當地相對來說已經比較不錯了。
在門口2塊錢買了10個泡泡糖,很久沒有吃過了,覺得真好吃。
晚上,一位同事請大家去家裡吃完飯,一共9人。一大桌子菜(肉),是大嫂忙活了一下午的成果,這邊常喝的幾種飲料好像是鮮橙汁、可樂等,再有就是青稞酒了。
大哥大嫂來自雲南,特別有夫妻相,好像還是剛好不屬於近親結婚的親戚,戀愛的故事羨煞旁人。吃飯時閒聊,得知在場男士中,只有我和另一位「小王」沒有當過兵,其他5位都曾經是軍人。對這些老兵也是滿臉羨慕、崇拜。
進餐過半,突然家中沒了燈光,停電了。電卡裡餘額為0,又不能網上繳費(這邊只有工作時間在營業廳才能交),既然停電了,也不能飯吃一半就結束,我們幾個就打開手電筒,享受了一次獨特的「筒光晚餐」。
想想自己,貌似好幾年的時間沒有去哪個地方交過電費,都是綁定支付寶,自行扣款。也希望西藏能早點更加便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