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鄉平八郎「一生伏首拜陽明」 ,王陽明心學真能讓人文武全通?

2020-12-01 騰訊網

少年王陽明死磕竹子,到底為了啥?一場大病後人生出現新拐點

王陽明是一代心學大師,他的功績可以比肩孔孟等聖人,號稱古今第一完人。

然而這都不是重點,重點是,你知道王陽明的學徒都有哪些人嗎?曾國藩、蔣介石、 東鄉平八郎……

王陽明的心學在現代是近些年才開始受到推崇,但在日本,通過明朝一個叫了庵的和尚,日本貧弱的現狀出現歷史拐點:通過明治維新,日本在亞洲脫穎而出,成為新興強國,有說法稱,日本的明治維新是受陽明心學的影響。

那麼,王陽明到底是何方神聖,他的心學到底在講什麼?我們能從這位偉人的學說中學到什麼,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

陽明心學對於現代人來說,比較晦澀難懂。「源易緣」今天就通過少年王陽明做的一件有趣的事兒:死磕竹子,來看陽明心學到底在講什麼。

新婚遇貴人:怎樣才能成為「聖賢」?

王陽明是一個聰明絕頂的人,家庭出身十分優渥:不僅有錢,父親還是進士第一名,更可貴的是,王家的家庭教育十分開明,少年王陽明寫了一首詩,父親王華就看出兒子嚮往沙場生活,親自帶少年王陽明到居庸關外見識生活。

王陽明從小的環境真是讓人羨慕死:比你有錢的人,比你還聰明,比你聰明又有錢的人,又比你還努力,比你有錢、聰明、努力的人,還有個思想開明的父母:這樣開掛的人生,不要太滋潤。

王陽明從小就是神童,十二歲的時候就寫下一首廣為流傳的詩《蔽月山房》,名動一時,從此更加受到家人器重。

神童智商異於常人,為人行事也異於常人,少年王陽明經常幹出一些讓人啼笑皆非的事情,並且十分專注,因為他是神童,所以家人和周圍的人對他也是十分包容。

不知不覺王陽明到了娶親的年齡。這一年,18歲的王陽明到江西接回新婚媳婦兒歸家途中,在路上他拋棄新婚妻子,棄船登岸,拜謁了當時有名的理學家婁亮,向他諮詢了一個問題:怎麼樣才能成為聖人?

婁亮給出的答案就四個字:格物窮理。

這四個字來頭很大,簡單理解就是通過研究一個物品,來悟見世間萬事萬物都具有的內在規律,也就是「道」。

回到家後,他就開始了他的格物之旅,就地取材,開始格自家院子裡的竹子。

死磕竹子:7天7夜至吐血,人生走向拐點

追求聖賢之道,王陽明是十分認真的。為了在竹子身上格出世間大道,他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找了一個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格竹子。

結果茶飯不思的兩人對著竹子格了3天,朋友體力不支,中途退出。

死心眼的王陽明繼續「格」了4天4夜,恰逢一場大雨傾盆而下,年輕的王陽明被澆了個透心涼,最終格了7天7夜竹子後,不省人事,口吐鮮血才作罷。

這次格竹子,陽明先生格得驚天動地,心力交瘁,但一無所獲。從此之後,王陽明對朱熹的「格物窮理」生出疑惑:格物並不能得到「道」。

這次格竹子,看似兒戲,但對陽明先生獲得心學達到卻是一個拐點:至此之後,他沒有再跟在朱熹後面亦步亦趨,而是試圖另尋途徑,尋找得到人間大道的方法。

其實,站在後來者的角度上看,「格物」並沒有錯,西方人傳統習慣就是格物,研究物體內部關係,牛頓發現了牛頓定律,伽利略發明天文望遠鏡,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的雛形……

而王陽明之所以沒有從竹子裡發現「道」,還是功夫不到,或者他的志向並非科學家而是哲學家。

其實世間的每樣事物,都有它的物理特性,也有文化屬性,站在這樣的角度,認真地研究身邊事物的特性,為我所用,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無論如何,陽明先生通過格竹一事,他追求聖賢的道路走向了一個拐點:成為聖賢只有另尋它途。

龍場悟道:在棺材裡睡了一夜,悟到心學大道,掌握它,所向無敵

王陽明悟道的龍場在當時是一個邊陲之地,四周都是類似於原始人的部落和遍地野獸。

孟子曾有言:「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王陽明在龍場就面臨這樣的境況,但他沒有忘記自己做聖人的初衷,終於在一個雷電交加的晚上,他躺在自己給自己造的棺材裡,悟出了心學精髓: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王陽明讓人們重新審視了自己的內心,肯定內心即思想的力量。

佛教有觀自在菩薩:只要內心自在無掛礙,人人可以立地成佛,可以成為菩薩。

而王陽明的心學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即人的內心就有無窮強大的力量,所謂心外無物,心即理,所有的大道,人們的內心中原來都有,只要遵循它,實踐它,就能成為聖賢。

王陽明的後半生的功績,也確實能驗證心學的正確性,武功方面,他平定寧王朱宸濠的叛亂及江西匪類。文治方面,他的學生遍天下,後世很多人都是王陽明的忠實學生,甚至日本有人認為,日本明治維新多半是王陽明的功勞。

可見,王陽明真的是不世出之奇才,他和孔子一起,被稱為我們古今兩個「三不朽」的完人。

如果真能領悟王陽明心學精髓,我們在人生也可以上一個大在臺階。

開卷有益,原創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寫成,感謝大家訂閱專欄,閱讀完整內容。如果喜歡,歡迎轉發和評論,留言或私信互動。

相關焦點

  • 有句話叫「一生伏首拜陽明」,這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對於這樣一應罕見的全能人才,風流人物這樣的稱呼似乎已經不適用了,在很多人看來,有一個更適合他的稱呼,那就是聖賢。他的名字叫王守仁,號陽明,是明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書法家、軍事家。與大多數的文人不同,他不僅精潤儒家、道家、佛家,而且能夠統軍徵戰,甚至都做到了極致,每戰必勝,堪稱全勝將軍。這樣的人才即便在世界歷史上,也是不多見的。
  • 王陽明:心軟之人一生窮,人到四五十,要對3件事情「心狠」
    王陽明:心軟之人一生窮,人到四五十,要對3件事情「心狠」俗語說:「活到四五十,人生過半」,的確!人的一生只不過百年光陰,人到四五十歲,是人生的另一道分水嶺,是我們褪去一腔熱血,把人生智慧和成熟穩重裝進胸膛的分水嶺,也是我們青春逝去,人生下半場的分水嶺。
  • 王陽明:日本敬畏的中國人,被日本軍神膜拜,在國內卻很低調
    王陽明是中國傳統文化裡面儒學當中的心學一派大師可能大家不知道,雖然我們中國歷史上千古風流人物非常多,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但日本人偏偏就喜歡一個叫王陽明的人。在日本被譽為「軍神」的常勝將軍東鄉平八郎,他曾率領日本海軍擊敗俄國海軍。他就對王陽明的心學推崇備至,覺得天地萬物都在心學之內,隨身帶了個牌子,上面寫的:一生低首拜陽明。
  • 瞎話量子、心學、美劇
    王陽明的心學理論及應用大家都知道,中國歷史上達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標準的只有兩個半人:孔子、王陽明立言:創立與程朱理學分庭抗禮的心學,成為儒學又一宗。王陽明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心學體系。他對世間萬物都有了自己的看法。就是在他看來,萬事萬物由心而動。心不動,則一切都不存在,也對心之主無意義。
  • 王陽明告誡:男人後半生走向,靠的不是錢和人脈,需牢記七字真言
    六、誠對人要真誠,成為一種至真至誠之人。真誠不但體現在做事方面,簡單的說話也可以令人體會到你的真誠。交流不虛假,展露真性情,能給人一種成熟穩重有擔當既視感。真誠還應當配合上述的「知」,有自知之明,做事鬆弛有度,為此便會給一種好相處的體驗,認為值得能夠與你合作。
  • 王陽明龍場悟道,究竟悟出了什麼,讓他成為能和孔子齊名的聖人
    王陽明的科舉之路也很艱難,但正是一次次的挫折,使他練就了一顆強大的內心,面對挫折他一往無前。人只有擁有這樣的精神,在做任何事才能成功,王陽明就是這樣的人,在第三次會試的時候他終於科考中第,然而當時劉瑾把持朝政,朝廷上下怨聲載道,王陽明因此受到牽連被貶龍場。
  • 5歲還不會說話的王陽明,最後成為了聖人:平凡的你,該如何逆襲
    果不其然,王陽明沒過多久就會說話了。 而王陽明富有奇幻色彩的出生,自然為大明王朝帶來了不平凡的成績。之所以說王陽明是聖人,是因為他既能文,又能武。 王陽明不但創立了心學流派,還保持著100%的戰爭勝利,說他是一個文武全才一點都不為過。 好了,讓我們看看他的故事吧。
  • 南哲思享|李承貴:論席書對陽明心學的特殊貢獻
    席書雖不算嚴格意義的拜門弟子,但與陽明相識後,便為陽明的才華與魅力所吸引,不顧自己年長於陽明的事實而表達拜師之情。席書說:「吾聞會稽之間有與陽明友者王思輿輩其人,也有從陽明遊者蔡宗兗輩其人也。予雖未得相從二三子於陽明山麓,或詠或遊以追舞雩之趣然,而意氣相感已神會於浙海之隅矣! 幸相與鞭勵斯道,無負天之所以與我者,此固陽明之心也,無亦諸君之願歟?」
  • 王陽明預言「一語成讖」:大明最緊要四地,若失了一處,大明必亡
    明代王守仁,自號陽明子,因此被人稱為陽明先生,又稱王陽明。他是一位傳奇人物,在程朱理學佔據統治地位的時代提出了截然不同的學說——陽明心學,深深地影響了後世。有人認為做到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有人說他是明朝風氣敗壞的根源,也有人說「一生伏首拜陽明」。其實,不管別人如何詆毀,陽明先生都是一位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
  • 日本人最崇拜的三個中國人,王陽明、徐福和蔣介石
    儘管如此,日本人還是很崇拜中國的,最起碼這三個人在日本得到最高禮遇的崇拜。一、徐福徐福在日本的地位毋庸置疑。相傳秦始皇為長生不老,派徐福帶領3000童男童女去尋找仙方,沒想到這一去杳無音訊。大多數人都認為徐福與這三千童男童女去了日本,成了日本天皇,創造了日本文明。
  • 解讀陽明心學:主旨可歸結為「良知」,與心、理、物密切相關
    解讀陽明心學:主旨可歸結為「良知」,與心、理、物密切相關王陽明於龍場悟道,提出「心即理」的思想,這是陽明心學的發端。在平定寧王之變後,王陽明又提出了「致良知」三個字,作為自己學說的要害與主旨。他的所有學說及思想,如心外無理、知行合一等,都歸匯到「致良知」裡,得到了總結、提升和融會貫通。
  • 惹誰都不要去惹王陽明,為什麼?因為王陽明的「套路」防不勝防
    他的信徒東鄉平八郎在「對馬海戰」中全殲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和波羅的海艦隊......中國歷史上能文能武的人很多,在兩方面都做到極致的卻寥若晨星,好像一切都要等到他的出現,才能讓奇蹟真正產生。等到寧王率大軍傾巢而出的時候,王陽明帶著剩餘的主力突襲南昌,沒有費多大力氣就拿下了敵軍的老巢。就這樣,只用了短短一個多月,一場危及江山社稷的叛亂,在王陽明談笑之間灰飛煙滅。王陽明為何能被稱為明清第一牛人?
  • 日本人最熟知的5大中國古人,尤其最後一位,花錢為他樹碑立傳!
    日本人最熟知的5大中國古人,尤其最後一位,花錢為他樹碑立傳! 2.王守仁:王守仁,漢族,幼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亦稱王陽明。
  • 王陽明心學:知行合一的真正含義原來是這樣的,很多人都沒有搞懂
    這本書是由他的弟子在王陽明死後自發組織編寫的,書中全面的記錄了王陽明同弟子之間的一問一答,語言接近於白話,通俗易懂,可以說是後人學習陽明心學的第一素材,《傳習錄》之於王陽明,恰如《論語》之於孔子。一:王陽明心學,不等同於唯心主義凡欲深入了解王陽明者不可不讀《傳習錄》。那麼什麼是心學?
  • 陽明心學和道學淵源頗深,知行合一也是內聖外王
    王守仁是明代心學的代表人物,他對於理學的貢獻比起宋代朱熹來說也不遑多讓。或許也是因為王守仁的陽明心學,明朝在儒學理學的造詣上能夠和宋代媲美。王守仁是弘治十二年的進士,可他的仕途卻並沒有一帆風順。之前也說過理學是包含了二程和朱熹的理學和陸九淵的心學兩種思想。兩者不同的就是對於理的看法。宋代開始儒學就受到了道教和佛教的影響,其中陰陽五行八卦等等都開始流行,求道和求知也是儒家中的內容了,王守仁吸取了很多道教思想於是對於陸九淵的心學頗為贊同。陽明心學中關於道教,關於天人合一的內容非常多。
  • 王陽明龍場悟道,開悟時是什麼狀態?
    就像那則禪宗公案所問:若論此事,如人上樹,口銜樹枝,腳不踏枝,手不攀枝。樹下忽有人問,如何是祖師(達摩)西來意。不對他,又違他所問。若對他,又喪身失命。當恁麼時,作麼生即得(這個時候,如何應對)?聖人處此,更有何道?正恁麼時,作麼生對?這是一個全然歸零的狀態——離言絕待,能所雙亡,開口就錯,動念即乖。
  • 陽明心學中的良知,其實就是一種高級的能量
    我寫陽明心學的文章,就要網友留言問:和現在的科學有什麼關係?我們現在做什麼都要講究科學,這樣才有用。其實,如果透過能量視角,陽明心學和量子科學異曲同工。陽明心學最厲害的地方在於,從內心深處獲得巨大的生命能量。探索的越深,能量就越多,心越純淨,能量越強。01能量的科學表述愛因斯坦用他一生的智慧提取的公式: E=MC2,一切都可以能量化了。
  • 浙江餘姚3人是富豪榜常客,比肩前中國首富宗慶後的最大隱形巨富或...
    從某種角度看,一個人名片上的頭銜多少能說明其社會地位,而一個城市所獲得的榮譽則多少能印證其發展水平。餘姚出過的最有名的古人,應該就是明代的王陽明了。一代大儒王陽明,生於餘姚,葬於紹興。
  • 陽明龍場悟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心學出世,暗能量有何神通?
    這個人就是王陽明。王陽明,明代最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哲學家,心學一代宗師,中國哲學史上位居第一隊列的聖賢級大牛。大約在五百年前,王陽明在龍場悟道,陽明心學橫空出世,自此之後,追隨者無數。王陽明一生最大的一次磨難發生在正德元年(即公元1506年),當時十四歲的武宗皇帝愛好遊樂,寵信太監劉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