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心軟之人一生窮,人到四五十,要對3件事情「心狠」

2021-01-13 美食拿捏了

王陽明:心軟之人一生窮,人到四五十,要對3件事情「心狠」

俗語說:「活到四五十,人生過半」,的確!人的一生只不過百年光陰,人到四五十歲,是人生的另一道分水嶺,是我們褪去一腔熱血,把人生智慧和成熟穩重裝進胸膛的分水嶺,也是我們青春逝去,人生下半場的分水嶺。

有關人到四五十歲的學問,中國古代有一名「心理學大師」,他最有發言權,這人就是明朝心學集大成者——王陽明,王陽明繼承發揚了心學,創立了響徹千古的「陽明心學」,成為歷代文人墨客學習的典範。

王陽明曾經說過:「心軟之人則是無福之人,為人處世要對3件事心狠」。

一、對自己心狠

人到四五十,我們身體慢慢比不上從前了,面容也開始衰老,精氣神比不上二十歲時那麼充沛了,但我們多的是人生的閱歷和生活的智慧,所以我們也犯不著自哀自嘆。

此刻,或許我們仍在為事業而奔波,或許我們已經小有成就,不管怎樣這時都不能把欲望看得太重了,所謂的金錢和名利,在五十歲之後則要慢慢理性地看待了,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年輕時我們四處奔波,賺錢養家,四五十之後我們要做到清心寡欲,淡泊名利。

如果還有沒必要的酒局,能夠不去;不願接的煙,也沒必要強求,為了健康,也為了後半生的幸福。

二、對子女心狠

「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這句話要對中國每一名父母親說一遍,人到四五十,子女不經意間已經長大了,他們已不再需要我們看護了,也不願再聽我們嘮叨了,他們也要組件新的家庭,一定過得比我們更好。

此刻,我們要對子女心狠一點兒,不能過分幹涉子女的生活,他們有他們的想法,他們接觸的人和我們不一樣,看得書和我們不一樣,所以雙方的理解也是有差異,所以我們要給對方一點自由空間,不能強求。

如果這時子女想要去做些什麼,沒必要大驚小怪,他們或許會碰壁,或許會跌倒,但這些都是成功道路上必須歷經的事情,反倒能鍛鍊他們,我們作為過來人,都知曉吃苦的必要性。

三、對不冷不熱的親戚心狠

人到中年,我們的精力比不上從前了,但也更加穩重了,之前我們非常喜歡串門,喜歡走親訪友,如今對這些不冷不熱的親戚,我們也不願搭理了,因為有些人終將隨風而去了。

經歷了半生歲月的洗禮,我們心中最清楚,親戚來借錢的時候,比誰都熱情,他們主動登門拜訪,甚至還送禮;當他們沒有需求的時候,既不來串門了,又不打電話了,沒有辦法,這就是人情冷暖,因為「天下熙熙皆為名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這時我們不妨對不冷不熱的親戚心狠一點,不必擔心傷感情,真正的感情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學一學王陽明,人生就能少走一段彎路

日本海軍大將東鄉平八郎,曾在授勳宴會上,講授自己的人生之道。

他取出了自己的腰牌,示與眾人,上邊只7個大字:一生伏首拜陽明。

王陽明之所以能夠被稱作為聖人,便是因為他的心學影響了世界!

他的思想一出世,便形成了巨大的反響。

數百年來,王陽明的思想影響了國內外無數人,張居正、曾國藩、章太炎、康有為等都從中受益。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斷言:二十一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

日本英雄西鄉隆盛曾說:「修心煉膽,全從陽明學而來。」

日本在王陽明的影響下,順利進行了明治維新,而在我國,如今卻很少有人還記得王陽明,小編我對此感到非常遺憾!

人生多學習王陽明,便能少走一段彎路,何樂而不為呢?

《傳習錄》是中國歷史上極為罕見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聖人王陽明的重要著作,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展的重要資料。

而《知行合一》是王陽明心學的核心,記載了很多故事,從官場故事,或者是民間有趣但又值得人深省的故事中,我們學到為人處世的智慧。

當內心浮躁的時候,當遇到困境的時候,無論什麼時候,讀一讀王陽明,自然是能更上一層樓!

我買了兩套,一套自己閒來時讀一讀,淨化心靈,一套當禮物送給了朋友,對於喜歡歷史,喜歡文化的人來講,王陽明是必讀之物!

《傳習錄》《知行合一》兩本書一共加起來75元,一頓飯錢,卻能帶給你不一樣的感悟。而且還能代代相傳,收藏或者送朋友,都是非常有價值的!

點擊下圖購買:

相關焦點

  • 王陽明:真正厲害的人,一生有3不管,別等50歲以後才頓悟
    很多人一生過得不順,事業不夠成功,生活也不夠幸福,整個人也是鬱郁不得志的感覺。有些人認為是自己的命不好,沒有遇上好人、好事、好時機。其實很可能是你自己不懂得修心。王陽明一生志向就是成為「聖人」,他強調修心,在自己的「心學」中說過:人生在世要做到3不管,往後餘生都會順風順水!那到底是哪3不管呢?讓小編帶大家一起看看。
  • 鬼谷子:心軟之人多是無福之人,牢記這3句話,福氣一天比一天多
    和人打交道,如果沒有一些處世的智慧,很容易被人利用,成為別人成功之路上的墊腳石。有些人本性善良,願意幫助更多的人,這本沒有錯,但是卻不能心太軟,如果遇到什麼事都發善心,最後就會被人欺負。生活中有一類人,總是喜歡成全別人,對別人狠不下心,讓自己太委屈自己。
  • 東鄉平八郎「一生伏首拜陽明」 ,王陽明心學真能讓人文武全通?
    「源易緣」今天就通過少年王陽明做的一件有趣的事兒:死磕竹子,來看陽明心學到底在講什麼。 新婚遇貴人:怎樣才能成為「聖賢」? 王陽明是一個聰明絕頂的人,家庭出身十分優渥:不僅有錢,父親還是進士第一名,更可貴的是,王家的家庭教育十分開明,少年王陽明寫了一首詩,父親王華就看出兒子嚮往沙場生活,親自帶少年王陽明到居庸關外見識生活。
  • 王陽明:人到三十生活還是沒有起色,記住此心學3法,或能崛起
    王陽明在自身的著作《傳習錄》中說「盛神法五龍,養志法靈龜,實意法騰蛇」,如果自身來到而立之年,日常生活還沒什麼起色,就請認真看一看王陽明的著作,也認真看一看這三句話。盛神法五龍王陽明說這一句話的意思是,要想自身的精神旺盛,做什麼事情都滿是激情,就需用效法五龍。那 「五龍」又代表什麼意思呢?五龍是人身上的五氣,即心、肝、脾、肺、腎。
  • 王陽明:做個心中永遠有光的人!
    王陽明之所以能夠成為心學專家,這跟他的好心態密不可分。正所謂「此心光明,亦復何言」,這句話足以總結了王陽明的一生。他那顆充盈而又光明的心替他照亮了一生的路。王陽明與友人出遊之時被問:「如此花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於我心亦何相關?」他回答道:「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你既來看此花,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 王陽明:成大器的人,能力不是關鍵,把握這2個字,會越來越順!
    也就是說,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有堅持到底,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心。做事最怕見異思遷,吃著碗裡的想著鍋裡的,這樣內心沒有強大定力的人,還指望能夠成功?簡直就是痴人說夢。除了曾國藩之外,還有一個人和他想法一致,真的是「英雄所見略同」啊。
  • 什麼面相的人屬於面善心狠,「笑面虎」面相分析
    「笑面虎」的面相特徵,外表和氣、謙讓,給人一種若無其事的姿態,有些人的情緒都會表現在臉上,開心還是憤怒,都會表現在外,而面善心狠,「笑面虎」的人一般就都是喜怒不形於色,不管他們的心情如何,臉上永遠都是一個表情,這種人心狠起來的時候非常狠毒,很善於偽裝。那麼什麼面相的人屬於面善心狠的人呢?
  • 王陽明告誡:「四十多欲,大勢已去」,人至中年,這2事儘量少做
    作為中國古代聖賢之才,對中國古代心學頗有造詣,在王陽明的一生中,雖然早年幾經波折,但在後來的"龍場悟道"後,王陽明加深了對人生道路的理解,進一步提高了思想境界,達到"知行合一"的目的,王陽明晚年時期,對人的生命有了新的感悟:四十多欲,大勢已去,五十多情,雞犬不寧。
  • 王陽明:世間有兩種人命苦,兩種人有福,別等50歲以後才知道
    1、不自知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禍,命最苦王陽明認為,人無志不立,但同時立志從心,人貴自知。若是不清楚自身能力上限,而只憑不切實際的幻想給自己定志向,其實是在自取其辱,最終的結果很大可能也是會讓人失望的。而且當你做不成一件事時,信心很容易就會被打擊得體無完膚。所以說,做人要有自知之明,這樣做事才能量力而行,能夠儘自己最大努力去達到最好的結局。
  • 為什麼很多人勤勞一生,還是很窮?
    為什麼很多人勤勞一生,還是很窮?你大學剛畢業就收到大學同學的請帖,你在大城市裡擠著早高峰地鐵,而她嫁給了富二代。為什麼有些人的人生,跟開了掛一樣,就能不勞而獲,得到周圍所有人的羨慕?而我一直熬夜加班,還不忘買書看戲劇提升自我精神世界,為什麼卡上的錢依舊不能達到安全值,連最低級的櫻桃自由都是奢望。
  • 俗語「窮莫信4事,富不交2人」,啥意思?人到中年不妨看看
    今天要說的"窮莫信四事"就是先人留下的智慧結晶,讓我們規避這些人生道路上的風險。這句諺語告訴了我們人生路上哪些事情是應該做的,哪些是不該做的。1.輕易能賺錢的事當今社會靠體力勞動賺錢的事情越來越少,人們更加依靠腦力勞動去賺錢。
  • 王陽明的六堂人生課
    這是王陽明在《教條示龍場諸生》中的一句話。當時王陽明九死一生被貶到貴州一個窮荒之地做驛丞,但他依然講學不輟,無論來的是學者官員,還是漢苗貧民,王陽明都真誠相待。其中,圍繞「立志做聖賢」展開的一次次傳授、交流,常常令來者樂而忘返。自顧都不暇,溫飽尚不足,哪還有這等做聖賢的心事?
  • 王陽明:「人常為善,必有善報」,人到中年要多做善事積「善德」
    王陽明:「人常為善,必有善報」,人到中年要多做善事積「善德」有句老話我們都知道「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世間本就是因果循環,種善因得善果,與之相反作惡事得惡果。很多名人大家都是尊崇「善德」。——管仲明代的「千古奇人」王陽明也曾說過:「人常為善,必有善報」。王陽明是明代思想家、軍事家,他獨創的「王陽明心學」正是秉著「修心」和「修善」為理念。王陽明曾辦過學堂講學,王陽明「心學」四句教法正是: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 王陽明最智慧的10句話!讀透了,做人也就簡單了!
    3、心狹為禍之根,心曠為福之門如今於凡忿懥等件,只是個物來順應,不要著一分心思,便心體廓然大公,得其本體之正了。心胸狹隘的人,只會將自己局限在狹小的空間裡,鬱鬱寡歡;而心胸寬廣的人,他的世界會比別人更加開闊。4、回歸簡單聖人做學問追求一種「大道至簡」的境界,值得我們學習。人活一生也應如此。
  • 王陽明:當你迷茫不知所措的時候,這6點你要知道,對你有幫助
    王陽明先生是宋明心學的集大成者,他主張致良知,認為人心中固有的良知就是天理:「心即理也,心外無理,心外無物,心外無事」,理就在人心中是不假外求的。王陽明主張「存天理,滅人慾」,人應該匍匐在天理、聖人腳下。當你迷茫時,不知所措的時候,這6點你一定要知道。
  • 王陽明智慧:對付你惹不起的小人,學會上中下三策,生活更輕鬆
    再一次巡視牢房的時候王陽明發現犯人們一個個都面黃肌瘦,營養不良,仔細盤問才知道,給犯人們吃的糧食都被獄卒餵豬了,就為了年底能夠吃上最豬肉。遇到這種事情王陽明是很生氣的,他直接去找自己的領導告狀,但是他不知道的是這種情況正是自己的領導默許的,王陽明傻傻的把這件事拿到明面上來,損害了很多人的利益。
  • 王陽明大智慧:為什麼一事無成?不止是敗於懶惰,或是輸給了忙碌
    其實仔細想一想,很多人忙碌了一輩子,大多數時候,並不是在忙於什麼很重要的事情,反而是在為了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些雞毛蒜皮的事情而奔波。到頭來一事未成,自己不是敗於懶惰,而是輸給了忙碌。那麼當自己心如野馬,無法自控時,該如何收住自己這忙碌不堪的心呢?王陽明給出的方法就是兩個字:精一。何為精一?王陽明在《傳習錄》中這樣說: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 「釣魚窮三年,玩鳥毀一生」是啥意思?很多人都理解錯了,你呢?
    「釣魚窮三年,玩鳥毀一生」是啥意思?很多人都理解錯了,你呢?「釣魚窮三年,玩鳥毀一生」,這句話的意思是:一旦喜歡上釣魚這件事情,得受窮好幾年;要是愛上了玩鳥,那一輩子就完了。這是千百年來老百姓教育後代的古經,意在告誡他們要把精力放在從事農業生產上,才能養得了家糊得了口;千萬不敢貪於玩耍,不務正業,以致玩物喪志,折騰幹的是家業,貽誤了的是人生。
  • 王陽明:「有本事,沒脾氣」,4句話告訴你,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
    人應該通過經歷各種事情磨練自己,才能立足沉穩,才能達到「無論動還是靜,都能保持心中沉定」的境界。王陽明告訴我們,入世做事才是人生修行的最好法門。因為如果心不靜而躁動,這些躁動就會在做事時被充分地激發出來。而要把事情做完、做好,就勢必要儘量調伏自己的心、耐住自己的性。而這,正是對心性的最好磨礪。
  • 王陽明龍場悟道,究竟悟出了什麼,讓他成為能和孔子齊名的聖人
    因為這件事王陽明知道兵法的重要性。於是在15歲的時候,他就上書給皇帝安定北邊的政策,只是當時未被採納,然而王陽明卻做出一個驚人的舉動,在這個年紀,冒著重重危險,隻身來到九邊考察,當時和瓦剌只是數裡之隔,小小年紀便有這種氣度,實在難得。在王陽明十八歲的時候,他接受了朱熹的格物致知說,於是便開始格竹子,可始終沒有任何所得,最終大病一場,從此他對朱熹的格物學說參生極大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