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院副教授邵玥獲2020年微系統與納米工程國際會議青年科學家獎

2020-12-08 清華大學新聞網

清華新聞網7月17日電 在近日舉行的第七屆微系統與納米工程國際會議暨青年科學家論壇(Microsystem & Nanoengineering Summit 2020,簡稱MINE)上,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副教授邵玥作了主題為「生物微系統與合成人類胚胎學進展」(Biological Microsystems for Advancing Synthetic Human Embryology)的大會報告並獲得大會頒發的青年科學家獎(Young Scientist Award)。

本屆大會由中國科學院與Nature出版集團聯合主辦,54位來自麻省理工學院、史丹福大學、加州理工學院、新加坡國立大學、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世界知名高校與科研單位的青年科學家參與了最終的雲論壇並角逐青年科學家獎,會議觀眾逾25000人。

人類胚胎早期發育對人類繁衍與生殖健康有決定性意義,但由於樣本獲取難度大且對活胚胎的體內外研究受到嚴格倫理學限制,導致人類胚胎早期發育研究長期以來基本處於「技術真空」。為打破這一技術真空,邵玥近年來獨創聯合應用人多能幹細胞與機械微系統在體外重建早期胚胎發育結構及其動態演化過程,率先發表了一系列「無胚化」的人類胚胎學體外模型技術,在不使用活胚胎的前提下研究早期胚胎結構的發育,並推動藥物胚胎毒理學研究中人源模型技術的建立與應用,奠定了「合成人類胚胎學」這一新領域的基礎,實現了技術上可行、倫理上安全的人類胚胎學研究新方法,為早期發育相關的基礎研究和醫藥與公共衛生應用技術研發打開了新方向,併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2018年十大突破性技術」。

後著床期人類胚胎的核心結構—羊膜囊(左)與基於幹細胞構建的羊膜囊類胚胎(右)

邵玥,2008年和2011年分別在清華大學獲本科與碩士學位,2017年博士畢業於美國密西根大學,後在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醫學院聯合開展博士後研究。2019年受聘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副教授,獲人才計劃支持。現任生物力學與醫學工程研究所副所長。主要面向幹細胞與人類發育、疾病、再生相關重大問題與關鍵技術開展醫工交叉基礎與應用研究。

獲獎連結:

http://mine2020.csp.escience.cn/dct/page/1

供稿:航院

編輯:呂婷

相關焦點

  • 2020「科學探索獎」揭曉,50位青年科學家獲1.5億元獎金
    2020年「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將於11月14日在北京舉行。曾獲中國化學會-英國皇家化學會青年化學獎、美國化學會David Gin New Investigator Award、國際糖複合物組織Young Glycoscientist Award等。研究興趣集中於化學糖生物學和生物納米技術。我們綜合運用化學方法、生物手段和納米技術,研究糖基化的生物學功能及其在代謝疾病及其心血管併發症中的作用。
  • 清華大學航院青年教師馬維剛等獲頒2018年度國際傳熱傳質中心獎項
    未來網高校頻道6月25日訊(記者 候智 通訊員 曲田)6月21日電日前,國際傳熱傳質中心(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Heat and Mass Transfer)將2018年度「Hartnett-Irvine Award」授予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馬維剛副教授
  • 繼科學探索獎後,北京大學黃芊芊再獲2020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
    年度「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獲獎名單,12位青年科學家獲獎。2020年獲中國電子學會優秀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2019年獲IEEE Electron Devices Society Early Career Award,2018年獲國家優青,2017年入選未來女科學家計劃,2020年度入選科學探索獎」。
  • 唐本忠院士、王均教授當選2020年國際生物材料科學與工程Fellow
    華南理工大學唐本忠院士、王均教授當選2020年國際生物材料科學與工程Fellow,此次中國生物材料學會共有17人當選本屆Fellow。世界生物材料大會匯聚了全球生物材料領域的頂尖科學家,不僅為從事生物材料領域的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共同探討前沿研究的機會和互動交流的平臺,而且對促進全球生物材料科學與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 2020年度「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揭曉!12位學者獲獎
    來源:求是科技基金會、軟科近日,求是科技基金會官網公布了2020年度「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獲獎名單,共有12位學者獲獎。「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是1995年在陳省身、楊振寧、周光召、李遠哲、簡悅威五位科學家顧問的一致倡議下設立的,專門獎助在中國內地從事基礎研究領域的優秀青年科研人員。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教授獲侯德榜化工科技青年獎
    近日,首屆2020年中國化工學會科技創新大會在北京召開。會上頒發了第十二屆中國化工學會會士、侯德榜化工科學技術獎和中國化工學會科學技術獎等獎項。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化學工程學院特任教授馮翔,憑藉其近年來在催化反應工程領域取得的創新性成果獲侯德榜化工科學技術獎青年獎。
  • 第三屆「納米材料表徵與檢測技術」線上會議日程公布
    為促進納米領域的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儀器信息網將於2020年11月4日舉辦第三屆「納米材料表徵與檢測技術」主題網絡研討會,依託成熟的網絡會議平臺,為納米材料領域從事研發、生產、教學的科技人員提供一個突破時間地域限制的免費學習、交流平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4名青年教師入選第五屆中國科協青年人才託舉工程
    日前,中國科協公布了第五屆中國科協青年人才託舉工程入選者名單,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繼去年4人入選後又有4人入選,分別為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教授周福輝、機電學院副教授房曉龍、自動化學院教授彭聰、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副研究員薛敏。截止目前,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共有12名青年教師入選中國科協青年人才託舉工程。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博士後獲MICCAI 2019青年科學家獎
    在10月17日結束的2019年第22屆醫學圖像計算和計算機輔助幹預國際會議(The 22th Medical Image Computing Computer Assisted Intervention,MICCAI 2019)上,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人工智慧學院博士後邵偉在MICCAI正會上展示了他在聯合基因影像數據進行預後預測上的研究工作
  • 2020年度國家「傑出青年」名單公布,21人在計算機領域貢獻突出
    此外,張廣豔教授的許多代表性論文也發表在計算機系統領域頂級國際會議或期刊上,含FAST 2篇、IEEE TC 6篇、IEEE TPDS 4篇、ACM TOS 3篇,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9項。論文被包括FAST程序委員會主席、ACM Fellow、IEEE Fellow在內的多位國際知名學者在國際頂級會議和期刊論文中引用,並獲得積極正面的評價。
  • 2020年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出爐,環境科學與生態學領域11位學者入選(附簡歷)
    中國內地上榜人數繼續激增,入選科學家從2019年的636人次(佔比10.2%)上升到今年的770人次(佔比12.1%)。2019年,中國內地已取代英國成為第二大「高被引科學家」所在地區。2020年,中國內地仍位居第2。
  • 第六屆「中國青年科學家獎」候選人公示
    公告     第六屆「中國青年科學家獎」評審活動由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全國青聯共同主辦。評審組委會決定,自今日起對初審委員會評審確定的第六屆「中國青年科學家獎」28名候選人進行為期15天的公示。任何單位或個人如對候選人持有異議,可在公示期內向組委會辦公室提出。
  • 第二屆原子力顯微鏡網絡會議將召開,日程揭曉
    2002年畢業於大連理工大學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應用物理系。2002-2007年,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納米物理與器件實驗室碩博連讀,獲凝聚態物理博士學位。2004年7月至2005年1月,在德國柏林自由大學物理系及實驗物理研究所做訪問學者,2007年8月-2011年7月,在美國加州大學Riverside分校化學系及納米科學與工程中心從事博士後研究。
  • 2020年度中國抗癌協會科技獎、中國腫瘤青年科學家獎名單揭曉
    本次大會是2020年我國腫瘤學領域規模最大、規格最高、覆蓋學科最全、影響力最廣的學術會議。大會開幕式上,由石藥集團獨家支持的2020年度中國抗癌協會科技獎、中國腫瘤青年科學家獎名單揭曉。石藥集團執行長張翠龍,同樊代明院士、鍾南山院士等眾多業內大咖一起,為獲獎科學家們頒獎!
  • 龍巖這名青年科學家獲「科學探索獎」
    年「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14日下午在北京舉行,來自九大領域的50位獲獎人依次從饒毅、潘建偉、鄔賀銓、程泰寧等發起人手中接過獎盃,以鼓勵他們在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無人區」的探索。該獎項面向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領域,支持在中國內地及港澳地區全職工作、45周歲及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獲獎者每人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騰訊基金會總計300萬元人民幣的獎金,並且可以自由支配。
  • 北京同仁醫院李仕明副教授獲2020年北京市傑出青年科學基金
    近日,2020年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項目正式批准,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眼科李仕明副教授獲得資助。北京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設立於2018年,旨在鼓勵北京地區在基礎研究方面已取得較好成績的青年學者,立足科學前沿,開展實質性國際合作,培養造就一批有望進入世界科技前沿的優秀青年學術帶頭人,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項目資助期限為3年,資助經費100萬/項。
  • 北大南大教授入選2020「CCF-IEEECS青年科學家」
    CCF獎勵委員會決定授予國防科技大學郭得科教授、北京大學梁雲副教授、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吳志林研究員、南京大學俞揚教授、清華大學翟季冬副教授2020年「CCF-IEEE CS青年科學家獎」,以表彰他們的突出成就和重要貢獻。特此公告。
  • 這三位福建青年科學家獲「科學探索獎」
    2020年「科學探索獎」14日舉行了頒獎典禮來自九大領域的50位獲獎人中2020年「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14日下午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來自九大領域的50位獲獎人依次從饒毅、個人介紹廈門大學特聘教授、博導,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廈門大學)首席科學家,廈門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副院長。2011年獲普林斯頓大學地球科學博士學位。
  • 最年輕36歲,2020年度國家「傑出青年」名單公布,21人在計算機領域...
    劉華平,清華大學,機器人智能感知與學習劉華平教授於1997年畢業於上海理工大學,取得機械工程學士學位;在同濟大學電氣工程讀完碩士後,於2004年取得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位,目前在清華大學任副教授,研究方向是機器人智能感知與學習。
  • 材料學院青年教師陳浩獲得國際相變大會Aaronson獎
    材料學院青年教師陳浩獲得國際相變大會Aaronson獎清華新聞網7月10日電(通訊員 冉 銳)7月4日,在加拿大溫哥華惠斯勒閉幕的第七屆國際相變大會「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lid-Solid Phase Transformations In inorgan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