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棋子灣前就聽說這裡有「萬畝沙漠落海南」的美稱,這裡的沙非常細,俗稱流動沙丘,留不住水,養不活樹。
到了棋子灣,見到眼前一片蔥鬱,懷疑人們是不是誇張了。
直到我遇見了她——拿了一柜子榮譽證書的植樹人、昌江「綠色娘子軍」的領頭人、全國勞模陶鳳交,大家都叫她「三姐」。坐在她家門口的小凳子上,聽她一五一十地講述她和「姐妹們」的奮鬥史,看到陶鳳交珍藏的老舊照片,原來,這「萬畝沙漠」,其實一點也不誇張。
棋子灣是位於北部灣東面的一處海灣,地處昌江入海口附近。然而這個濱海臨江的地方卻幾乎看不到綠色的植物,放眼望去,簡直就是一片荒涼的沙漠。
1992年,一場瘋狂的颱風帶走了十幾艘漁船,20多名婦女一夜之間成了寡婦,生活變得十分艱辛。
當時,來了一個外地老闆,承包了昌江棋子灣段海防林的建造任務,請當地村民去種樹,給的工錢是每天七塊錢。
在這個外地老闆來之前,陶鳳交靠販魚養家,一天有幾十塊錢的收入。放棄了收入較高的賣魚工作,跟「姐妹們」(她稱一起種苗的女人為姐妹們,非常真摯,輕輕的一聲呼喚,就讓人感到幸福。「姐妹們」中有很多都是那場颱風的受害者。)靠著這僅可餬口的收入種了3年,試過了各種抗旱的苗木,但最後存活率不到1%。德國來的專家考察後作出結論:這種流沙地,無法植樹。
那位外地老闆選擇了放棄,但陶鳳交急了:姐妹們每天走一兩個小時的路來種樹,沙子打在臉上的痛,肩膀都曬脫皮的痛,捨不得買水桶鞋,那麼燙的沙子就光腳踩上去的痛,多痛多苦我們都幹3年了,就這麼放棄,不甘心啊!
外地老闆不幹了,陶鳳交就拉著文英娥一起找到昌江林業局,攬下了「這個看似不能完成的任務」,開始選苗、育苗、種苗……
繼續幹了兩年,拿著收到的工錢一盤算,虧了。陶鳳交鼓勵姐妹們,我們現在的存活率提高到了56%,繼續種不會虧的。後來海南省林科院的專家考察後提出用野菠蘿固沙的建議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樹苗存活率達到80%。25年堅持,她們打破了德國專家的斷言,換來了1.88萬畝綠洲。
只要有人問起種樹苗的事情,陶鳳交都很高興,講個幾天幾夜都不是問題。她講得很仔細:我們都是沒有文化的,種苗都是靠土辦法,不斷嘗試、總結還有靠運氣,太陽大的時候那個苗是種不活的,我們只有太陽還沒出來就開工,太陽快落下的時候就趕緊種,下雨的時候種苗最容易活,有時候晚上打雷了,回去的時候姐妹們就手拉著手,拉得很緊。有一次閃電就在我們面前劈下來,嚇得大家一屁股坐在地上,那時候就覺得自己幹的這份活是在積德……
不久前,安世半導體(中國)有限公司準備到棋子灣開元度假村舉辦員工拓展活動,公司派來的「探員」們聽說了這個故事,激動地向酒店銷售經理提出:公司決定在棋子灣大角舉行一次植樹活動,為海邊沙地添一份綠,但是要邀請到陶鳳交擔任現場指導,以確保樹苗成活。
酒店銷售經理立即聯繫了園林經理,去邀請「三姐」,並向昌江林業局申請了一塊沙地。
清晨,天還沒亮透,活動就開始了,「安世」的小姐姐跟陶鳳交寒暄說她起的早,三姐笑著說:「我都習慣了,每天四點就起來了。」
安世半導體(中國)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容詩宗跟陶鳳交一起種下三棵「希望之樹」後,一聲令下,大家迅速分組分工領取工具,拿鏟、挖坑、放苗、填土、澆水,每一步都嚴格按照三姐的指導有序地進行著……
800棵樹苗,80人整整種了兩個多小時,有人問三姐:「種樹可以讓沙變土嗎?」三姐搖頭:「我種了二十幾年,沙地還是沙地,但颱風少了,漁民安全了,這樹,還得繼續種。」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讓我們一起守護,這來之不易的綠色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