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次完成太陽帆在軌關鍵技術驗證

2021-01-20 環球網

近日,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以下簡稱瀋陽自動化所)研製的「天帆一號」(SIASAIL-I)太陽帆,搭載長沙天儀研究院瀟湘一號07衛星,在軌成功驗證了多項太陽帆關鍵技術。12月26日,瀋陽自動化所發布消息稱,這是我國首次完成太陽帆在軌關鍵技術試驗,將對後續大型太陽帆研發提供技術支持。

太陽帆是利用太陽在薄膜上的反射光壓提供動力的太空飛行器,在航行過程中不需消耗額外化學燃料和工作介質,具有質量小、收展比大、成本低、功耗低、航程長等特點。因此,太陽帆被認為是目前極具可能到達太陽系外的太空飛行器,在小行星探測、地磁暴監測、太陽極地探測及空間碎片清除等方面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2011年,瀋陽自動化所開始就空間柔性展開機構展開核心技術攻關,「天帆一號」是其中第一款飛行產品。據「天帆一號」項目負責人、瀋陽自動化所空間自動化技術研究室副主任劉金國研究員介紹,「天帆一號」將柔性膜摺疊存儲在展開機構內部,發射前大小不到0.5個立方星,在瀟湘一號07星衛星平臺正常入軌之後,通過兩級組合展開的方式開展技術驗證。

從當前在軌返回的數據和圖片表明,「天帆一號」太陽帆關鍵技術試驗進展順利,在軌驗證了微小衛星兩級主被動展開系統、多帆桁同步展開機構、可展開雙穩態杆技術、柔性帆膜材料、帆膜摺疊展開技術等多項關鍵技術,標誌著太陽帆關鍵技術試驗驗證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在本次後續任務中,「天帆一號」還將開展機構壽命、材料特性和軌道高度等研究,驗證其離軌能力並探究其在空間碎片減緩中的潛在應用。

據悉,「天帆一號」在軌試驗由瀋陽自動化所和天儀研究院聯合完成。作為瀟湘一號07星總設計師,劉金國帶領團隊開展了太陽帆的總體設計、技術驗證和環境試驗工作;天儀研究院為「天帆一號」提供衛星平臺、搭載發射和測控通訊等相關保障。

相關焦點

  • 我國首次完成太陽帆太空試驗
    這是我國首次完成太陽帆太空在軌關鍵技術試驗,在太陽帆研發領域取得重大突破,邁向國際先進水平。「天帆一號」項目負責人、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空間自動化技術研究室副主任劉金國介紹,「天帆一號」將柔性膜摺疊存儲在展開機構內部,發射前大小不到0.5個立方星體積(1立方星體積為10釐米×10釐米×10釐米),在瀟湘一號07星衛星平臺正常入軌之後,通過兩級組合展開的方式開展技術驗證。
  • 我國首次完成太陽帆關鍵試驗,美國人:或是太空探索下一個領導者
    最近,我國在這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我們正在研究的太陽帆材料或將讓我們遙遙領先。天帆一號在軌飛行效果圖 據中科院瀋陽自動化所消息得知,該所研製的「天帆一號」太陽帆搭載瀟湘一號07衛星,在軌成功驗證了多項太陽帆關鍵技術
  • 羅俊代表:「天琴一號」完成在軌技術驗證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羅俊代表: 「天琴一號」完成在軌技術驗證本報記者 龍躍梅 通訊員 黃 豔 盧旖維5月21日,全國人大代表、我國空間引力波探測天琴計劃首席科學家羅俊院士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透露,經過多方評估,「天琴一號」六大技術在軌驗證全部通過,每項技術指標都優於任務目標,達到國內同類技術的最高水平。
  • 我國完成無拖曳控制技術飛行驗證
    記者18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02所獲悉,根據最新試驗結果分析,天琴一號衛星已經成功完成無拖曳控制飛行驗證。加速度模式無拖曳控制技術,可應用於地球和地外天體等複雜引力場的空間探測;位移模式無拖曳控制技術,則可應用於引力波探測及等效原理檢驗等相對論效應的空間科學研究領域。作為上述研究領域太空飛行器控制的核心技術,無拖曳控制具有重要理論意義與重大工程實用價值。天琴一號衛星成功完成了上述兩種無拖曳控制方式的在軌驗證。
  • 空間引力波探測試驗衛星「天琴一號」完成在軌技術驗證
    中山大學校長、我國空間引力波探測「天琴計劃」首席科學家羅俊21日接受記者採訪時披露,經過多方評估,去年年底發射升空的技術試驗衛星「天琴一號」六大技術在軌驗證全部通過,每項技術指標均優於任務目標。「天琴一號」是由國家航天局正式立項的空間引力波探測關鍵技術試驗衛星,於去年12月20日在山西太原發射成功,承擔著「天琴計劃」六大技術的在軌驗證任務,任務為期6個月。
  • 【中國科學報】「太極一號」圓滿完成在軌測試實驗
    「太極一號」是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二期)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首發星,完成了我國空間引力波探測所需載荷和衛星主要關鍵技術的首次在軌驗證,包括高穩定雷射器、超高精度幹涉儀、高靈敏度引力參考傳感器、無拖曳控制技術、微牛級微推進技術、超穩超靜太空飛行器等。
  • 天琴一號六大技術在軌驗證全部通過
    天琴一號六大技術在軌驗證全部通過 2020-05-27來源:《中國教育報》   本報訊(記者 劉盾 通訊員 黃豔 盧旖維)「經過多方評估,天琴一號六大技術在軌驗證全部通過。」
  • 「天琴一號」完成六大技術在軌驗證
    據實驗人員介紹,經過多方評估,天琴一號六大技術在軌驗證全部通過,每項技術指標都優於任務目標,達到國內同類技術的最高水平。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教授羅俊說:「目前衛星狀態良好,下一階段將進入拓展實驗階段。」
  • 「天琴一號」在軌驗證技術指標超過預期目標
    「天琴一號」首輪實驗結果顯示:在軌驗證技術指標超過預期目標北京時間8月21日凌晨,國際學術期刊《經典和量子引力》(Classical Quantum Gravity)刊發「天琴一號」試驗衛星第一輪實驗結果。
  • 天琴一號衛星完成無拖曳控制技術飛行驗證
    加速度模式無拖曳控制技術,可應用於地球和地外天體等複雜引力場的空間探測;位移模式無拖曳控制技術,則可應用於引力波探測及等效原理檢驗等相對論效應的空間科學研究領域。作為上述研究領域太空飛行器控制的核心技術,無拖曳控制具有重要理論意義與重大工程實用價值。天琴一號衛星成功完成了上述兩種無拖曳控制方式的在軌驗證。
  • 空間中心助力「太極一號」衛星成功在軌驗證微牛級電推進技術
    複雜航天系統電子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系統室」)和空間環境探測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探測室」)負責其中微推電控箱的研製。 依靠射頻微推子系統和霍爾微推子系統(圖1),「太極一號」衛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微牛級射頻離子和雙模霍爾電推進技術的在軌驗證,並成功進行了我國首次在軌無拖曳控制技術試驗,對在軌測試數據分析表明,微推進器推力解析度達到亞微牛量級,約為一粒芝麻重量的萬分之一。
  • 「太極一號」完成在軌測試實驗 歷時4個月成果超出預期
    &nbsp&nbsp&nbsp&nbsp「太極一號」完成在軌測試實驗&nbsp&nbsp&nbsp&nbsp歷時4個月成果超出預期&nbsp&nbsp&nbsp&nbsp本報訊(記者張航)昨天,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在北京組織我國首顆空間引力波探測技術實驗衛星
  • 我國首顆空間引力波探測技術實驗衛星「太極一號」完成測試
    我國首顆空間引力波探測技術實驗衛星「太極一號」完成測試 2019-12-26 07:20:00來源:央視網
  • 試驗船完美驗證七大關鍵技術,鋪就太空新天路
    這次任務的主要目標就是驗證新一代載人飛船方案的正確性。據了解,為了驗證更多的技術和設備,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研製團隊為試驗船安排了高密度的飛行事件。在軌飛行過程中,試驗船要完成數十個關鍵動作,開展多項搭載試驗,可以說每一分鐘都安排得滿滿當當。從5月5日成功發射,到5月8日安全返回,試驗船表現完美。
  • 我國首套小功率霍爾電推進系統完成在軌測試
    記者21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02所獲悉,該所自主研發的國內首套小功率霍爾電推進系統,近日在銀河航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首發星上在軌點火成功,標誌著我國首次實現小功率霍爾電推進系統的在軌應用。
  • 起源太空發射新型紫外探測器進入太空,相關技術國內首次在軌驗證
    在探索太空資源的道路上,這家中國公司——起源太空又邁出堅實一步新型紫外相機首次在軌驗證日前,由起源太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508所、>北京理工大學和南京工業大學共同研製的新型紫外相機成功發射入軌,該項目是國內首次實現高性能光轉換型日盲紫外探測器件的在軌試驗驗證,相機已於昨日成功開機!
  • 中國「太極一號」衛星圓滿完成在軌測試 成果超出預期
    中新網北京12月25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25日從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獲悉,中國首顆空間引力波探測技術實驗衛星「太極一號」已圓滿完成在軌測試實驗,成果超出預期,衛星將轉入拓展實驗階段。  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當天在北京組織召開「太極一號」衛星在軌測試實驗總結評審會。
  • 深夜,我國首次驗證智慧火箭相關技術
    此次任務中,長二丙火箭整流罩再次搭載了落區安全控制系統,其主要電子設備均回收自2019年7月26日飛行試驗中的整流罩落區安全控制系統,這是我國航天運載史上首次「系統級」重複使用精密的電子設備。此次整流罩落區安全控制系統試驗還搭載了高速雷射通信、寬帶無線傳感網絡等新一代測量系統關鍵技術產品進行首飛驗證,為我國航天運載領域測量系統的「無纜化」發展,實現進一步減重、提高可靠性積累寶貴的實踐經驗。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專家表示,此次任務中,我國「智慧火箭」相關技術也利用落區安全控制系統,在整流罩複雜的再入過程中進行首次飛行驗證。
  • 國際學術期刊:「天琴一號」衛星在軌驗證的技術指標均超預期
    文章稱,實驗結果顯示「天琴一號」在軌驗證的所有技術指標不僅超過任務預期目標,也超過中國國內同類技術的最高水平,部分技術指標比國內現有指標提高兩個量級及以上。圖為天琴一號衛星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空間引力波探測「天琴計劃」首席科學家羅俊說,「天琴一號」的核心任務是驗證空間慣性基準技術,這是空間引力波探測技術體系中的核心技術之一,包括高精度慣性傳感、微牛級連續可調微推進和無拖曳控制三大關鍵技術
  • 國際學術期刊:「天琴一號」衛星在軌驗證的技術指標均超預期
    文章稱,實驗結果顯示「天琴一號」在軌驗證的所有技術指標不僅超過任務預期目標,也超過中國國內同類技術的最高水平,部分技術指標比國內現有指標提高兩個量級及以上。圖為天琴一號衛星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空間引力波探測「天琴計劃」首席科學家羅俊說,「天琴一號」的核心任務是驗證空間慣性基準技術,這是空間引力波探測技術體系中的核心技術之一,包括高精度慣性傳感、微牛級連續可調微推進和無拖曳控制三大關鍵技術,以及高精度雷射幹涉測量技術、高穩定度溫度控制技術和高精度質心控制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