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考「跨學科案例分析」該怎麼學?盧灣中學這堂「生物地理課...

2021-01-09 新民晚報

圖說:盧灣中學學生接受了一項新任務——設計一座大山。新民晚報記者 陸梓華 攝(下同)

尋找並設計一座「理想中的大山」作為人類新生存基地的前站,大山可以選址何處?如何構建大山的生態系統以模擬人類的第二個家園?三個多星期前,當盧灣中學的同學們接到這樣一個任務時,很多同學是「懵」的。然而經過近一個月的項目式學習和探討,有的小組通過3D建模軟體在大屏幕上全景展示出關於大山及其植物分布的設想,有的小組用報紙和植物模型塑造出一座仿真大山,有的小組用詳細的比例尺和經緯度為自己的作品增加了嚴謹的科學味……一座座「性格迥異」的大山在「地球」各個角落出現了。

這是記者日前在盧灣中學舉行的一場「跨學科項目化學習」交流研討會上見到的一幕。根據上海市教委此前公布的《上海市進一步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意見》,新中考改革中設置了全新的跨學科案例分析題,在探索跨學科案例分析的起步階段,案例內容主要涉及地理、生命科學等學科。如何才能讓學生用有跨學科案例分析能力?地理老師吳丹和生命科學教師陳昌傑聯手,為同學們創造了一次不同以往的學習體驗。

圖說:近一個月學習帶來不少全新學習體驗。

據悉,在《上海市中學地理課程標準》中,有明確的關於「地理景觀多樣性和差異性」以及「山地地形」「地形地勢與人類生產生活的關係」的內容要求;在《上海市生命科學課程標準》中,也分別提及「植物的分類」「種群」「群落」「生物與生物,生物與環境之間關係」等核心知識目標,因此,最終「植被與地理環境的適應性」成為架構兩個學科間的跨界橋梁,《設計「大山」》的任務應運而生。

「在大山上種植植被需要考慮哪些影響因素?學生會提及氣溫、降水、海拔等影響要素,教師再進一步進行引導,哪些因素會影響氣溫?哪些條件會制約降水?學生的思維被逐步的發散開去,形成樹枝狀擴展的思維網絡,每一個枝杈都是由一個核心知識點連結延展開去的。」吳丹感嘆,在三個多星期的時間內,每一組都歷經了一場頭腦風暴,每一組學生利用iPad日誌、iMoive等功能,記錄著自己的學習點滴。

圖說:學生結合3D建模軟體講解心中構想。

「我們起初只考慮了馬達加斯加島上的氣候特點,經過老師指點才意識到,迎風坡和背風坡氣候類型也可能有所不同,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背風坡,得選擇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種植才是。」男生李喆昊登上講臺,結合3D建模軟體,將小組的收穫說得頭頭是道。女生覃朗則向同學們描述了一番巴西人民在一座名為「巴桑」的山下跳桑巴的情形,「巴西氣候炎熱,因此我們選擇了比較高大、樹蔭繁茂的樹木為人們遮陰,在苔蘚植物中,我們選擇了相對比較不容易造成溼滑的葫蘆蘚,更適合舞蹈!」當有學生提出將在山上大量種植經濟作物橡膠時,陳昌傑老師提醒,別忘記橡膠生長需要大量水分,否則將會對環境可持續發展造成影響。這是他當年在雲南支教時,從當地老農那裡獲得的寶貴經驗。

圖說:不同小組呈現出截然不同的作品。

吳丹介紹,以地理學科為例,海陸位置對山體的影響、海拔與氣溫的關係等內容,是六、七年級學生已經學習過的核心知識,教師只需要進行粗略的提點,而像山地背風坡的焚風效應、洋流對氣候的影響等涉及高中階段地理知識的核心內容,則需要教師進行詳細講解,並提供相應的資料參考,為學生搭建進一步深入學習的臺階。跨學科分析,不僅對學生,對教師來說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民晚報記者 陸梓華

相關焦點

  • 校園裡跨界課:英語課上學地理 語文課上講生物
    世界上最乾旱的地方是阿塔卡馬沙漠、最潮溼的地方是位於卡西山地的乞拉朋齊……一篇英語閱讀短文,同時成了學習世界地理的好素材。日前,在人大附中通州校區高一課堂上,地理老師和英語老師共同打造了一節「氣候的『最高級』」課程,給學生帶來全新的跨學科體驗。
  • 英語課上學地理,語文課上講生物,「這樣的跨界太新鮮了!」
    世界上最乾旱的地方是阿塔卡馬沙漠、最潮溼的地方是位於卡西山地的乞拉朋齊……一篇英語閱讀短文,同時成了學習世界地理的好素材。日前,在人大附中通州校區高一課堂上,地理老師和英語老師共同打造了一節「氣候的『最高級』」課程,給學生帶來全新的跨學科體驗。
  • 英語課上學地理,語文課上學生物,北京高中有了新學法
    世界上最乾旱的地方是阿塔卡馬沙漠,最潮溼的地方是位於卡西山地的乞拉朋齊……一篇英語閱讀短文,同時成了學習世界地理的好素材。日前,在人大附中通州校區高一課堂上,地理老師和英語老師共同打造了一節「氣候的『最高級』」課程,給學生帶來全新的跨學科體驗。
  • 英語課上學地理,語文課上學生物 北京高中有了新學法
    世界上最乾旱的地方是阿塔卡馬沙漠,最潮溼的地方是位於卡西山地的乞拉朋齊……一篇英語閱讀短文,同時成了學習世界地理的好素材。日前,在人大附中通州校區高一課堂上,地理老師和英語老師共同打造了一節「氣候的『最高級』」課程,給學生帶來全新的跨學科體驗。
  • 第一季「跨學科」系列探究課程學員招募!
    上海「新中考」 上海市初中生如何在新政的浪潮中把握機會,贏在「新中考」? 2019年,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制定了《上海市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辦法》。
  • 生物地理納入中考科目後怎麼學?南陽市二十二中名師來支招
    日前,河南省教育廳就做好2020年全省普通高中招生工作下發文件,其中「從2020年入學的初一年級新生開始,將生物、地理納入中招考試科目」的政策引起人們關注。為什麼要將這兩門課納入中招考試科目?納入之後,學生應該如何學?且聽市二十二中優秀教師為你來支招。
  • 3個STEAM案例|詮釋為什麼跨學科才是最好的學習方式
    因為學習過程中學科過於割裂,學生通常難以理解各個學科之間是如何聯繫的,這時,跨學科學習的優勢就顯現出來了。什麼是跨學科?跨學科以單學科為依託,但要超出單學科研究的視野,關注複雜現實問題或課題的全面認識與解決,有明確的、整合的研究方法與思維模式,推動新認知、新產品的出現,鼓勵在跨學科基礎上完成創新與創造。
  • 為何將生物、地理納入今年中招考試科目?
    日前,省教育廳就做好2020年全省普通高中招生工作下發文件,其中「從2020年入學的初一年級新生開始,將生物、地理納入中招考試科目」的政策引人關注。為什麼要將這兩門課納入中招考試科目?下一步學校要如何教,學生該如何學?6月7日,記者就此展開採訪。
  • 生物、地理、歷史老師都來教藝術課 一零一中學老師玩「跨界」
    「下面我們欣賞敦煌壁畫」……10月16日上午,一零一中學的《中學跨學科整合美育課程開發和教學策略的研究》公開課現場人山人海,地理老師、歷史老師、美術老師……各學科教師都圍繞「敦煌莫高窟壁畫」開講,展示學科融合的教學魅力。
  • 江蘇這兩個城市,生物、地理計入中考總分,一個40分,一個80分
    在江蘇,各個城市的中考納入總分的文化課科目通常為:語數外、物理化學、道德與法治、歷史(部分地區不計入中考總分),而生物、地理這兩門課,只是在初二會有一個學業水平考試,算等級。而近日,鹽城市教育局發布了《關於公布2021年鹽城市初中生物地理測試方案的通知》,其中明確將生物、地理以分值計入總分,具體詳情跟小星一起來看看吧。測試對象和時間鹽城市2019年入學的初一學生,時間為初二的第二學期末。需要注意的是:往屆生或本次測試後從外地轉進的同屆學生參加本屆中考需要參加下一年測試。
  • 以賽促研,收穫成長 成都龍泉驛向陽橋中學教師譜寫教學新篇章
    1月4日至12日,成都市龍泉中學附屬初中(向陽橋中學)進行了第二屆合格課賽課,本次賽課共9個學科69位教師參加,授課模式以複習課為主。「與其說這是一次激烈的比賽,不如說這是一次教師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的教研活動。」
  • 權威專家評析2020年貴陽中考試卷之英語、生物、地理
    此閱讀語篇有意識地探索跨學科英語閱讀、處理信息等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整體素養的提高。本篇設置的題目屬較容易題和中等難度題,學生通過閱讀都可以在文章中找到有關這幾個問題的相關信息。第三篇語篇是根據短文內容,選出最佳選項完成短文。
  • 2021年這9個省市中考將發生重大變化!
    新的考查方式 物理和化學兩科從「筆試100分」的形式,變更為「筆試90分+實驗操作10分」的新形式。 道德與法治將實行全閉卷模式。 02 北京 全部科目納入中考 2021北京中考實行全科考試,歷史、地理擇優1門計入中考成績,生物、化學擇優1門計入中考成績;其中地理生物在初二下學期結課,化學、歷史中考結課。
  • 高中新課程改革訪談:地理學科 薄夫寶
    高中地理新課程教材的表達方式新     教材中圖像系統增多,圖文並茂。—— 圖像系統增多,文字系統精練是高中地理新教材的一大特色,這一變化更符合地理學科的特點。各種彩色圖,素描圖,示意圖,分布圖、統計圖表成為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
  • 10堂中考英語閱讀理解課(三),教你答題策略,高效提分
    歡迎回到Sunnyr老師英語課堂,繼續學習「10堂中考英語閱讀理解課,教你答題策略,高效提分」課程。此課程由大學資深英語教師Sunnyr 主講。現在開始第三節課的學習。今天我們閱讀文章的體裁是書信體,領略一下不同風格的閱讀體驗吧,因中考出題的閱讀理解文章體裁不是單一的,我們必須領略不同體裁風格的文章,做最充分的準備。
  • 生物:新冠肺炎疫情或成中考熱點
    「生物中考複習應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夯實基礎,優化方法,講練結合,關注時事,查缺補漏,從而提高生物中考複習效率。」泉州實驗中學初二生物備課組組長張小利老師與福師大泉州附中初二生物備課組組長高秀瓊老師在2020年福建省中考生物學科的複習建議中表示:「考生要盯住中考考點,強化複習訓練。」整合串聯相關知識 考點或與疫情有關「目前還未收到考試命題是否有變化的通知,延續往年命題特點的可能性較大。」
  • 生物 新冠肺炎疫情或成中考熱點
    「生物中考複習應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夯實基礎,優化方法,講練結合,關注時事,查缺補漏,從而提高生物中考複習效率。」泉州實驗中學初二生物備課組組長張小利老師與福師大泉州附中初二生物備課組組長高秀瓊老師在2020年福建省中考生物學科的複習建議中表示:「考生要盯住中考考點,強化複習訓練。」
  • 九江三中初三年級中考備考複習建議
    歷史備考複習建議  黃珍珍:九江三中初中歷史教師,中學一級教師,九江市優秀共產黨員,榮獲「九江市優秀輔導員」稱號,論文、課件、微課多次在省、市獲獎,在「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中執教案例獲得九江市一等獎。
  • 生物和地理,跟本質的偏差有多大?
    前面說過,洋洋在給九大學科進行分類的時候,把生物和地理分成一類,還起了個名字——文理類。(前文可以閱讀道桑的公號:成長之旅三人行)因此討論這兩科的時候我首先問他:「洋洋,生物是理科,而地理是文科啊,它好像應該跟歷史放一起吧。」
  • 來自遠古的特殊石頭《化石》,這節英國小學地理課太有趣!
    這讓人們相信陸地上生存過如此大的動物,你知道嗎,這隻恐龍的重量相當於12隻大象!通過這樣的地理課,孩子將對於化石有更多理解,例如化石為什麼只有在某些地方才能找到,化石學家如何根據化石給出解釋。在探索化石過程中也充滿了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