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西茶 醫學界神經病學頻道
中年人得高血壓,老了容易患阿爾茨海默病。
在職場圈子裡,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不要大聲責罵年輕人,他們會立刻辭職的。」
扎心的是,這句經典臺詞,其實還有下半句:「但你可以往死裡罵那些中年人,尤其是有車有房有娃的那些……」
中年人也太慘了吧,上有老下有下,身上背著房貸車貸,白天工作一整天,晚上回去還得輔導孩子作業,還十有八九會被氣得血壓嗖嗖往上升。
你以為這就是最慘的,不!
之前,「醫學界神經病學頻道」就曾報導過《柳葉刀》的一項研究:中年時期得高血壓會影響大腦結構!
01
柳葉刀這項研究具體說了啥?
這項研究屬於醫學研究委員會(MRC)全國健康與發展調查(NSHD)的神經科學子研究Insight 46,最初包括1946年一周內在英國出生的5362人。
而該項目最終參與者共有465人,他們分別在36歲、43歲、53歲、60~64歲和69歲時測量了血壓,在69~71歲時接受了核磁共振掃描、florbetapir澱粉樣蛋白-PET成像和認知評估。
最終研究發現,在調整了吸菸、BMI、糖尿病、高膽固醇血症等指標後,發現:
43~53歲時收縮壓(SBP)和舒張壓(DBP)越高,69~71歲的腦白質高信號體積(WMHV)值越大;
36~43歲時SBP越高,69~71歲時海馬體積越小;
36~43歲時DBP越高,69~71歲時全腦容量越小;
中年時血壓變化和69~71歲的腦澱粉樣β蛋白無關。
也就是說,中年時期的血壓越高,老年時期的大腦小血管損傷就越重,海馬或全腦體積就越小,可能正是因此,影響了認知功能。
不過,當初那篇文章裡,只是明確了中年時期高血壓會影響WMHV以及腦容量,並沒有明確高血壓是否會影響腦澱粉樣β蛋白。
但前段時間,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和青島市市立醫院的聯合研究,在本就心塞的中年人身上,又多補了一刀:中年時期高血壓,確實會促進認知障礙的發生。
02
中年人得個高血壓,咋就還「變傻」了呢?
原來,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內科鬱金泰團隊聯合青島市市立醫院神經內科譚蘭團隊,做了一個Meta分析。
Meta分析是啥就不用多說了吧,在循證醫學裡,也算是證據等級比較高的級別了,得出的結論也比較可信(之前這倆團隊同樣發表過高血糖會讓人變傻的Meta分析)。
這項Meta分析,總共包攬了209項研究, 220餘萬參與者,分析了10種可能與高血壓相關的認知障礙的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病、血壓、高血壓前期(也稱正常高值血壓或臨界高血壓,即收縮壓在130~139mmHg,舒張壓在80~89mmHg)、舒張壓、收縮壓、收縮期血壓變異性、舒張期血壓變異性、舒張壓變化、體位性低血壓、脈壓差和降壓藥。
結果發現:血壓對認知障礙的影響,真的是有年齡依賴性的,中年人比老年人的依賴性更強!而且,中年人的收縮壓超過130mmHg的時候,就會增加認知障礙的風險。
而老年人的收縮壓和認知障礙的關係,則不是大家以為的線性正相關,更可能是一個「U」型關係,還跟高血壓的類型也有關。也就是說,對老年人,真不一定要把血壓降的越低越好。更何況,老年人大多會合併多種疾病。因此,作者呼籲,對老年人的降壓治療一定要個性化!
另外,這項Meta分析還發現,使用降壓藥的人發生認知障礙的風險低於沒用過降壓藥的人,使用抗高血壓藥物可以降低21%的痴呆風險。不過,雖然分析了各種利尿劑、鈣通道阻滯劑和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等降壓藥,但他們並沒能得出最佳的藥物配比,不知道那種用藥方案能最大程度降低認知障礙的發生風險。
圖1 血壓(BP)與認知障礙和痴呆風險之間的關聯
03
人到中年,更要對自己好一點
看到這裡,咱能稍微鬆一口氣了,雖然中年得了高血壓可能影響認知,但可以通過吃降壓藥緩解。不過,話雖這樣說,但從一開始就避免得高血壓,不是更好嗎?
所以呀,人到中年,除了關心家人和工作,也別忘了多多關愛自己。該做的體檢還是要做,該監測的血壓也要按時監測。還要堅持低鹽低鈉飲食、戒菸戒酒、堅持鍛鍊、控制體重等良好的生活方式。
都是當醫生的,常在嘴邊囑咐病人的話,咱自己也要聽進去呀!
看看鐘南山,84歲了還一身肌肉,還在抗擊新冠疫情的一線奔波。按大佬的話說:「鍛鍊就像吃飯一樣,是生活的一部分」。關愛自己這種事,越早開始,以後越不會後悔。
加油吧,中年人!
往期精彩文章
參考來源:
1.https://www.ahajournals.org/doi/10.1161/HYPERTENSIONAHA.120.14993
2.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eur/article/PIIS1474-4422(19)30228-5/fulltext
本文首發:醫學界神經病學頻道
本文作者:西茶
原標題:《證實!高血壓通過改變大腦結構讓你變傻!》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