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解釋:冥想是如何改變大腦結構的?

2020-09-19 曉春沐陽


冥想是一種非常私人化的體驗,它的內涵甚至遠遠超出我們對它的理解。其重點在於,將注意力集中在一個點上或去想像某一具體事物。科學研究發現,通過持續的全神貫注於某一事物,並將每次游離的注意力拉回到聚焦的特定點上,大腦將發生重大改變。


· 冥想時大腦會發生什麼 ·




科學家們利用現代科技手段fMR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進一步深入理解了冥想狀態下的神經機制。冥想時大腦對信息的處理顯然不如平時活躍。一個從未嘗試過冥想的人,初次20分鐘冥想大腦中的β波(β波是人的四種基本腦波之一,高級冥想者會產生另外三種腦波)會持續減弱,而β波強度間接指示大腦的信息處理量。




左側亮起區域是冥想前的β波,圖像顯示,冥想後大腦的β波強度顯著減弱。


· 冥想時每個腦區的活動狀態 ·





額葉



額葉是負責我們推理、思考、計劃、情緒和自我意識覺知的組織。它是冥想過程中捲入最深的腦區。在冥想時,額葉幾乎是完全靜默的。




頂葉



頂葉是負責加工處理周圍環境帶來的感覺信息與時空的把握。在冥想過程中,頂葉的活動狀態變慢了。





丘腦



丘腦是感官過濾器,它組織有用的信息並將其傳輸到更深的腦區,而夾雜其中的無用信息則會被過濾,從而提高你的注意力。冥想會減慢丘腦中輸入信息流的速度。





網狀結構



網狀結構是大腦中的哨兵。這個結構接收進入的刺激信息,使得大腦處於警覺狀態,隨時準備響應。冥想過程會消弱網狀結構發出喚起信號的頻率(環境中的各種刺激都會引起人們的生理喚起,喚醒水平決定了情緒的強度)。



· 冥想對我們的益處 ·



提升注意力



冥想行為是集中注意力和感受自身注意力流動的訓練過程,最終會使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也能提升注意力。這是定期冥想所帶來的長期益處。


提升創造力



荷蘭萊頓大學的研究人員找來一些經常練習冥想的人,發現他們的創新性任務完成的更好,並且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提升記憶力



冥想還和快速記憶喚起有關聯。奧謝爾中心與馬緹諾生物成像研究中心的Catherine Kerr發現,那些練習專注冥想的人與其他沒有練習冥想的人相比,在受到焦慮、分心等幹擾時,能夠更快速地調整自己腦波,提升效能。她聲稱這種快速調整分心幹擾的能力,解釋了冥想者卓越的快速記憶能力以及認知整合能力。


減少焦慮



我們腦中有一個叫「自我中心」的區域,專業點說,叫內側前額葉皮質。這個區域是負責處理與「我」和個人經驗相關的部分。正常情況下,身體覺知和恐懼中樞的神經與這個「自我中心」的腦區聯結是很強的。當你受到驚嚇感到恐懼,或存在負面情緒,意識到自己在遭受攻擊時,這個腦區會啟動很強的反饋,做好「或戰或逃反應(Fight or flight response)」。


通過冥想,這種神經聯結被減弱了,這意味著對「自我中心」啟動的感知會比一般情況下弱。「自我中心」反應弱化的同時,我們身體覺知和恐懼中樞的聯結同時加強了。當我們再次經歷可怕的事情或心神不安時,我們就能夠更理性的對待它們。隨著我們練習冥想的次數,我們的焦慮感就會逐漸減輕。


減少壓力



專注冥想已被證實可以使暴露在壓力下的人有更好的表現。在一項2012年的研究中,一群人力資源經理被均分為三組,其中一組被試者要求進行專注冥想訓練,還有一組被要求進行身體放鬆訓練,最後一組不進行任何訓練。八周以後,所有被試者都進行一項多任務壓力測試。最終的結果顯示,經過專注冥想訓練的小組比其他兩組壓力水平更低。


更具同情心



冥想研究發現,定期練習冥想的人表現出更強的同理心與慈悲心。在一次「同理冥想」試驗中,被試者觀看一組圖片,圖片上的人會有正面、負面,或中立的情緒表現。結果發現,練習冥想的人能夠全神貫注的觀看照片並且不會產生過多的情緒波動,但他們還是對那些看起來不安的人表現出強烈的同情。


這種現象部分歸結於杏仁核中的神經活動,因為杏仁核是腦中負責處理情緒刺激的功能區。通常在冥想時這部分腦區會表現出活躍性減弱的特徵,但在試驗中例外的是,當被試者看到照片時,杏仁核出現了應答反應。另一項研究表明,定期練習冥想的人與其他人相比,在聽到他人痛苦的聲音時,他們的顳頂葉交界處會表現得更活躍,這部分腦區也被認為是與同理心密切相關的部位。


更多腦灰質



冥想與大腦海馬體和額葉區域的灰質數量增多有所關聯。一開始這是無法被人理解的現象,但最終被證明這是對人非常有益的影響。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灰質會帶來更多的積極情緒,更持久的情緒穩定狀態,以及更高的專注力。另外,衰老會降低我們的腦灰質水平與認知功能水平,冥想也被證實能減弱這種效應。

相關焦點

  • 科學解釋:冥想是如何改變大腦結構的
    科學研究發現,通過持續的全神貫注於某一事物,並將每次游離的注意力拉回到聚焦的特定點上,大腦將發生重大改變。 1 冥想時大腦會發生什麼 科學家們利用現代科技手段fMR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進一步深入理解了冥想狀態下的神經機制。
  • 冥想能改變大腦的結構嗎?科學提高記憶力,掌握後
    眾所周知,記憶與大腦的海馬區域有關,海馬區域主要負責學習和記憶,加強海馬區的功能密度,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科I,有什麼可以改進的?科學家的一項研究發現冥想可以改變大腦結構!實驗在過去的五年裡,許多研究人員開始研究冥想,他們發現正式的冥想練習可以引起生理變化,而冥想的益處已經從神經科學獲得了新的證據。
  • 冥想不僅可以改變大腦結構,竟然還有這麼多好處……
    人類對於冥想的研究從未間斷,隨著各類科學的技術的發展,冥想的效果,早已不再是神話。 冥想不僅對於身心健康的幫助巨大,研究發現堅持冥想還會改變大腦的結構,讓人在生理層面上達到「改變治癒」。 01 究竟什麼是冥想?
  • 科普 | 冥想對我們的大腦做了什麼?
    當然,大腦在結構上的改變是需要相應的練習來實現的。大腦的功能活動的變化也可以解釋人們的心理活動和行為。這也可以解答為什麼很多人只是短時間內進行了相應的冥想練習,就會感覺到狀態的不同。Fox和他的團隊對冥想影響大腦功能激活的研究也做過一個綜述,證明島葉(insula)的神經活動會受到冥想練習的影響從而變得更為活躍。島葉被認為是我們進行內在感受加工和調動同理心的重要腦區域,它與冥想活動中經常涉及的內在感知和注意力察覺密不可分。
  • 科普|冥想與大腦,這才是人應該生活的狀態
    大腦健康一點,你就會更開心,更健康,更富有、更睿智,你會做出更有用的決策,進而也會更成功、更長壽。消極想法、不良的生活習慣、過往的創傷,包括心理和生理的都會損害我們的大腦。那如何彌補呢?答案是:冥想。冥想的目的之一是越過分析性思維,直接進入潛意識層面,給你的大腦和身體重新編程,讓你獲得真正的、永久的改變,並擺脫舊的存在狀態對你的束縛,變成一個新的自我。
  • 科普|冥想與大腦,這才是人應該生活的狀態
    大腦是影響一個人的人格,個性,智商及決策的器官。只有當大腦正常工作時,你才能正常的生活,當大腦出現故障時,你的生活也會遇到麻煩。大腦健康一點,你就會更開心,更健康,更富有、更睿智,你會做出更有用的決策,進而也會更成功、更長壽。消極想法、不良的生活習慣、過往的創傷,包括心理和生理的都會損害我們的大腦。那如何彌補呢?答案是:冥想。
  • 哈佛大學研究表明,冥想不僅可以減輕壓力,還可以改變你的大腦
    麻薩諸塞州總醫院和哈佛醫學院的神經科學家薩拉·拉扎爾(Sara Lazar)是首批通過實例說明冥想好處的科學家之一,對大腦進行掃描測試的結果令她感到驚訝,冥想真的可以改變我們的大腦那時作為分子生物學博士的我,轉而開始做關於冥想的研究。2.問:你是如何做研究的?
  • 你能在任何年齡改變你的大腦嗎?
    你有沒有想過,其實我們每天做或不做的事情都在改變著大腦,使其朝好或壞的方面發展。而且,已經有神經可塑性(大腦對經驗做出反應的能力)方面的實驗證明,我們的大腦有能力通過改變其結構、增加或減少其大小、或者改變其生物化學來改變自己。所以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在一定範圍內是可以的。」是的,我們的大腦並非一成不變。它很活躍,可以適應,癒合,重新連結或更新自己。
  • 冥想對思維方式的影響
    冥想(心念趨靜,深入即是神定)是一種改變意識的形式,對我們來說一直是一個帶有神秘色彩的詞語,因為它往往與宗教聯繫在一起事實上冥想正漸漸褪去神秘的外衣,在世界各地的眾多領域中悄然流行起來。飛速發展的科技、經濟壓力和緊張的社交關係,使人們非常容易陷入焦慮和失眠等問題的困擾,而冥想被認為可以提升記憶力,減輕壓力、焦慮等負面情緒並且可以增強創造力,因此越來越受到各界人士的歡迎。那麼,冥想到底是如何改變大腦並增強認知能力的呢?它是否真的如此神奇呢?
  • 腦科學家告訴你:如何用正確的閱讀方法,來改變大腦結構?
    大腦而鍛鍊語言能力的最好辦法就是讀書,那我們該如何用閱讀來改變大腦呢?今天這本《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腦科學家教我的讀書方法》告訴我們,只要運用恰當的讀書方法來磨練我們的語言能力,就能夠實現改造大腦的目標,從而讓我們可以更加理性地面對工作和生活中的艱難挫折。這本書的作者是日本茂木健一郎,日本著名的腦科學家。
  • 《冥想的力量》:看比爾蓋茨、賈伯斯推崇的大腦訓練法
    冥想,是一種改變意識的形式,它通過獲得深度寧靜狀態而增強自我認知和良好狀態冥想並非新事物,在過去人們把冥想當作宗教的一種神秘形式,直到20世紀六七十年代,科學家極教授開始對冥想的作用進行研究,美國賓夕法尼亞神經學教授發現,冥想者的大腦在冥想時並沒有關閉,只是大腦頂葉使冥想者失去對周圍事物的感覺...
  • 練習可以改變大腦的結構
    人類的大腦和身體都可以通過發展新的潛能來挑戰各種事實,這些都依賴於大腦和身體強大的適應能力,這種適應能力是可以通過練習來達到的1995年的《科學》期刊上,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罕分校的心理學家,愛德華陶布與4位德國科學家招募了9位音樂家,來研究他們大腦中專門用於控制手指部位的區域。這些音樂家沒有一個是左撇子,同時招募6位非音樂家的實驗對象作為控制組。陶布的團隊使用腦磁波描述器來觀察研究對象的大腦控制手指時,大腦中細微的磁場。實驗人員發現與非音樂家研究對象相比,音樂家大腦中控制左手的區域明顯大得多。
  • 正念的奇蹟:3個正念要點,改變大腦,改變命運
    起源於東方的正念冥想等內修的方式,在近十幾年來,正在被越來越多的科學實驗證實其合理性,有越來越多的企業也已經在公司中引導正念,比如知名企業Google,思科,facebook等,也有很多一流的企業管理者也是冥想的積極踐行者,比如賈伯斯,Linkedln的傑夫·韋納,稻盛和夫,赫拉利等等。《人類簡史》作者赫拉利甚至說,沒有冥想,他都不可能寫出這本書。
  • 冥想對大腦大有益處
    冥想對大腦大有益處 高考微信 研究人員利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尋找冥想者與非冥想者的大腦差異
  • 電子遊戲可以改變你的大腦?
    研究表明,玩電子遊戲會影響大腦,它們會引起許多大腦區域的變化!科學家收集並總結了有關視頻遊戲如何塑造我們的大腦和行為的研究。 迄今為止的研究表明,玩視頻遊戲可以改變負責注意力和視覺空間技能的大腦區域,並使它們更有效。 另外,研究人員還研究了探索與獎勵系統相關的大腦區域以及這些與電子遊戲成癮的關係的研究。你玩電子遊戲嗎? 如果是這樣,您並不孤單。 電子遊戲變得越來越普遍,成年人越來越喜歡。
  • 新模型解釋大腦如何產生意識
    意識之流非連續 無意識間隔可達400毫秒 新模型解釋大腦如何產生意識 2016-04-18 科技日報 常麗君   據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網站報導,該校與其他大學研究人員合作,提出了一種兩階段模型,解釋了大腦是如何處理無意識信息
  • 科學家記錄到:記憶新事物如何改變大腦結構(圖)
    變化:研究人員記錄大腦新神經突觸如何形成,以及當大腦學習某些新事物時大腦結構所發生的變化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目前,科學家已觀測記錄到當大腦學習新鮮事物形成新記憶時,大腦結構的變化狀況。這項研究顯示大腦記憶系統是如何運行的,甚至可能導致恐懼症和痴呆等狀態的消除。該研究是由義大利、德國和瑞士神經系統科學家組成的一支國際聯合研究小組完成的。由於恐懼等一些記憶可形成一種強烈永久性記憶追溯,研究人員證實發現恐懼症和焦慮症狀的分子基礎。他們通過研究老鼠觀測到其大腦細胞釋放的信號能夠激發即時和長期記憶儲存。
  • 腦科學日報:大腦中的「冥想盆」;人們為什麼能夠看到3D圖像?
    3,尋找大腦中的「冥想盆」,還原真實的記憶來源:生物通新皮層是人腦中最大、最強大的區域。它所有重要的認知功能都是由兩種截然不同的信息流匯聚而成的:一種是「自下而上」的信息流,它代表來自環境的信號;另一種是「自上而下」的信息流,它傳遞的是關於過去經驗和當前目標的內部生成的信息。
  • 美國生物學博士寫的大腦構造以及補充方法,不懂沒關係,建議收藏
    我們的大腦是一個迷人而複雜的生命機器。了解它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它如何改變可以提供關於我們是誰以及我們如何能充滿活力和健康地生活的見識。即使經過多年的研究,我們仍然每天都在發現大腦的新特徵和功能。其中一些發現極大地改寫了我們認為對我們自己和我們社區可能的事情。
  • 冥想簡介&mindfulness
    在人類繁衍的歷史中,現代人的大腦相較於古代人,可說是受到過度刺激:想像我們一天中,透過電視、電腦、手機、網路、電臺、廣告看板等等所接受到五顏六色、五花八門的資訊衝擊。    這幾年陸續有研究指出,現代人的注意力日益減少且.    現代大學生是有史以來最容易分心的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