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涼山彝人塵肺病調查

2020-12-05 搜狐網

  ■本報記者  火興才

  吉則曲鐵,42歲,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美姑縣侯古莫鄉巴嘎村村民,上世紀90年代初前往甘洛鉛鋅礦打工,因採礦採用乾式打眼罹患塵肺病,至今基本喪失勞動能力。

  八嘎村前往甘洛鉛鋅礦的打工者,幾乎無一倖免地患上了塵肺病。

  曲鐵是相對幸運的一個,同村村民吉則衣沙,因塵肺病於今年1月2日病故,年僅28歲。侯古莫鄉因塵肺病死亡者不下11人。美姑縣塵肺病患者只是甘洛鉛鋅礦塵肺病受難群體的冰山一角。據調查,甘洛鉛鋅礦當年30000名礦工中,主要來自越西縣、美姑縣、甘洛縣,其次是布拖縣、金陽縣、雷波縣。除甘洛縣以外,其餘5個縣97%以上人口為彝族。

  礦難人生

  去曲鐵家的路,是一條曲折的山間小路,一條鋪著木板的鐵索橋,通向巴嘎村4組,村民散居在山間樹林裡。

  吉則曲鐵,5個孩子的父親。曲鐵剛被發現患塵肺病時,還能幹農活。2008年病情加重,妻子吉為古子也重病在身,夫妻倆幾乎不能勞動。13歲的大兒子吉則古沙便終止學業,跟著鄉鄰外出打工。

  2009年,曲鐵的妻子被接到娘家治病。這樣,家裡家外的活計全部落到曲鐵身上。迫不得已,2010年7月, 11歲的大女兒吉則咪兒小學畢業後就輟學幫著父親幹活了,現在,她就是父親的依靠。"以前媽媽活著的時候她有低保,媽媽去世後,一家人一個都沒有享受低保。"曲鐵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說,"反正就是這麼過的......現在靠大兒子打工的錢養家。"

  曲鐵說,今年已經16歲的古沙在安徽一家送變電公司打工,工作就是架線。古沙的工資便是這個家庭的全部收入。

  海來爾機、海來爾格兄弟,巴嘎村村民,塵肺病患者。

  吉則木一、吉則木洛兄弟,巴嘎村村民,塵肺病患者。

  海來爾糧、海來木良、吉吉約古、的日拉者、的日石一、阿玉阿吉、阿玉達吉、曲比曲一......侯古莫鄉的彝族兄弟,自1988年始,直到2003年甘洛鉛鋅礦被四川省政府整頓後拍賣,每年都有近10個月時間在這裡打工。

  無論是打眼放炮的炮工,還是開雙肩背筐的背工,或者以後拉車的拉砂工,只要是上班工作,就整天與濃濃的粉塵為伍,每天吸入大量的粉塵。在甘洛鉛鋅礦打工長達10年之久的吉則木一這樣說。今年43歲的吉則木一,已經離開甘洛鉛鋅礦整整8年了。從23歲開始,他一直在鉛鋅礦打工,從來沒有到別的任何地方去過。他說,侯古莫鄉出現第一個塵肺病死亡是在2000年,至今至少有12人死亡。

   這份死亡名單是:阿者阿機、吉一可朵、吉一九鐵、的日拉裡、吉古者夫(乃拖村)、阿玉阿前、吉說打曲、吉則衣沙(八嘎村)、的日拉日(四嘎村)、吉者拉鐵(阿合村)、的日一落、吉巴拉前(侯古莫村)......

  越西  越西

  越西縣古二鄉洛木村保主組村民吉瓦石古,自1993年去甘洛鉛鋅礦打工,一幹就是三年。

  他告訴本報記者,越西去甘洛的挖礦的人很多,到底有多少他也說不清。上世紀80年代後期到本世紀初,涼山州的彝人打工幾乎沒有別的出路,但凡打工者就都到甘洛鉛鋅礦挖礦。"我們村子有7個人到甘洛挖過礦。"吉瓦石古說,"我是炮工,剩下6個人都是背砂的。" 石古是炮工,按說接觸粉塵的機會更多,也就是說吸入粉塵的量更多。但石古是比較幸運的,因為石古還活著。同村的背砂工冷則阿吉早在10年前就已經病故。另外5個病情也很重。

  石古說:剛去甘洛鉛鋅礦的時候每個月可以掙到1800元左右,最後一年一個月可以掙到3000元。那時候能掙到這麼多錢的地方也只有甘洛鉛鋅礦了,儘管很髒,但掙錢多還是很高興的。誰也不知道會得病的,更不知道會得上這個不治之症的。
"後來,患病就回來了。"再也沒有去甘洛鉛鋅礦,直到冷則阿吉病重,以至於死亡,石古才明白,這個病治不好,還會要命的。患病後的石古先後到越西三院,涼山州州府所在地西昌市一院、二院檢查,醫院最初都診斷是肺炎,一直當肺炎治。他說,自2009年病重以來,先後賣掉4頭牛、2匹馬、24隻羊、4頭豬,甚至賣掉所有的耕地,包括大女兒出嫁時男方拿的38000元彩禮,總共花費12萬多元為自己治病,但病情一直沒有好轉。2010年7月,石古住進四川大學華西四院,27天總共花費6萬多元。儘管病情有所好轉,但石古徹底破產了......他再也沒有力量為自己花費一分錢治病了。存款花完了,財產變賣光了,耕地也賣掉了......迫於生計,石古向政府提出低保申請。今年3月開始,石古每月靠領50斤大米的低保活命。每月將近270元藥錢,全靠剛滿20歲的大兒子打工寄來的錢。兒子還是一家6口人生活的依靠。

  越西縣保石鄉老杜村保主組37歲的冷則木牛,自1998年始在甘洛鉛鋅礦打工,直到2003年礦山清理整頓時回家,整整幹了8年。今年3月,在越西縣人民醫院住院52天,花費10170元,4月24日剛剛出院。目前,病情依然危重。

  木牛告訴記者:老杜村保主組就有20多人在甘洛鉛鋅礦挖礦,病情都很嚴重。

  越西縣保石鄉樂都村村民阿古扎江,今年42歲,上世紀90年代在甘洛鉛鋅礦幹過3年。同村有30多人曾經到甘洛鉛鋅礦挖礦,現在都患病在身。

  越西縣谷拉鄉臥卜村村委會主任阿合吉娃告訴記者:該村村民阿合未坡和阿合拉都曾在甘洛鉛鋅礦打工多年,均於2009年死亡。 

  塵肺病遺孤

  昭覺縣央摩租鄉瓦衣村玩瓦衣社10歲女孩瓦渣阿牛,是一位三年級學生。哥哥瓦扎日落今年六年級。他們的父親瓦渣吉夫2000年因塵肺病去世,年僅30歲。5月2日,在布切村村民瓦渣萬鐵帶領下,本報記者來到山窪下的彝家山寨阿牛家。破敗的院落外牆邊立著十幾捆柴禾,鄰居說這是日落砍來燒水做飯的燃料。院子裡散放著各種雜物,很亂。跟所有彝族人的家庭沒有什麼兩樣,屋內唯一的家具就是一個能夠裝得下700斤左右玉米的兩格木櫃,柜子上亂七八糟堆放著舊衣服、編織袋等雜物。柜子旁邊整齊地碼放著7袋玉米,柴禾、水桶雜物都放在這個不大的房間裡。地中間放著一個竹籃,竹籃內放滿了煮熟的洋芋,洋芋上面疊放著一個不鏽鋼盆,盤子裡面是阿牛吃剩的早餐:水煮的洋芋條。儘管是三年級的學生,但阿牛不會漢語。"翻譯"說:這是阿牛自己炒的菜,是和哥哥的早餐。他們幾乎每天都這樣吃。阿牛的背上始終背著一個孩子,不曾放下來。11日,本報再次來到阿牛家。恰好碰到阿牛的媽媽和哥哥也在家。這才明白阿牛背上的那個小孩是媽媽再婚後的孩子,是阿牛同母異父的弟弟。

  六年級的日落,甚至聽不懂記者說的話,只是勉強可以用漢語書寫自己的名字。

   阿牛的媽媽告訴記者:吉夫去世時,阿牛還在她的肚子裡,哥哥日落才三歲。

  越西縣古二鄉洛木村保主組塵肺病罹難者冷則阿吉的遺孤,冷則阿依木已經12歲了,不會說漢語。

   "冷則阿吉已經死了10年了......他是背砂的!"鄰居說,冷則阿吉去世時,留下了兩歲的女兒冷則阿衣木、年近70歲的母親和妻子。

  阿衣木的奶奶安格拉西告訴記者:阿吉火化後的當天,阿衣木的媽媽就離家出走,再也沒有回來一次,阿衣木一直跟她在一起生活。77歲高齡的安格拉西是阿衣木唯一的依靠。祖孫倆生活過的一間住房,除了一條裝糧食的木櫃和一張祖孫倆安睡的床,幾乎沒有什麼。房間裡牆壁和屋頂完全被煙燻黑了。

  5月3日,本報記者來到阿衣木家的那天,恰好是阿衣木的生日,但阿衣木並不知道自己的生日。也從來沒有過一次生日,甚至連生日蛋糕是什麼都不知道。

  從貧窮到赤貧

  巴嘎村村委會主任阿玉達吉,是美姑縣最早一批到甘洛鉛鋅礦打工者。

  1988年和1989年,達吉在甘洛鉛鋅礦各幹過一個月活。由於時間短,沒有技術的達吉的工種是背礦工。就是用一個背簍將鉛鋅礦石從粉塵瀰漫的礦井一步一步背到礦井外邊。

  就這兩個月時間,達吉也沒能逃脫命運的重擊。塵肺病並沒有因為他從業時間的短暫而輕易放過他。

  2002年,達吉當選巴嘎村村委會主任,而今達吉已經在村委會位置上連任三屆。

  發現患塵肺病是在達吉當選村委會主任當年。那一年,達吉到地裡幹活時,就發現自己氣短,胸悶,甚至咳嗽不止。與已經患病甚至已經死難的村民症狀一樣,達吉意識到自己要廢了。但這位敦厚樸實的村長始終沒有向政府要過一次救濟,也沒有向政府申請低保。而是和其他患病的村民一樣選擇沉默。純樸的鄉民們一致認為,是自己打工掙錢生的病,跟政府沒有關係,跟企業也沒有關係。

中國經濟時報調查發現,認為罹患塵肺病跟用工企業和政府監管部門沒有直接或者間接關係,幾乎是涼山州所有彝族塵肺病患者的"共識"。 越西縣古二鄉吉吾村吉力組村民乃乃政府子,則是唯一一位已經拿到塵肺病診斷證明書,並獲得賠償的塵肺病患者。但這位"80後"不是甘洛鉛鋅礦的塵肺病受難者,而是涼山州冕寧縣稀土礦的塵肺病受難者。而甘洛鉛鋅礦塵肺病受難者,包括已經拿到職業病診斷證明書的樂山市沐川和犍為縣,以及涼山州甘洛縣的塵肺病受難者,至今尚無一人獲得賠償。

  調查發現,幾乎所有的塵肺病患者都是文盲,甚至很多人不會說漢語。大多數人只能說幾句簡單的漢語。本報記者調查採訪期間,幸虧包車的司機和車主兼職做翻譯,否則,調查採訪根本無法進行。

  因此,他們沒有任何法律意識,更遑論保護意識和權利意識。涼山州彝族塵肺病患者選擇沉默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是貧窮。在大涼山,無論是越西、美姑,還是昭覺、布拖,甚至甘洛,這些國家級貧困縣,本報記者調查採訪的家庭,很少有幾戶人家的全部家產超過3000元,絕大多數家庭的全部家產均在數百元和千元左右。

  世世代代與大山為伍,交通的閉塞,讓大涼山深處的彝人深深感受到貧窮的可怕。上世紀80年代後期,他們終於走出大山這一邊,來到大山另一邊——甘洛鉛鋅礦。礦山企業繁重的勞動,以及沒有任何保護措施的勞動生產場地,決定了這裡的工價比其他地方的偏高,而當月結清工資甚至當日結清工資的便利,讓大涼山的彝人們趨之若鶩。"當年我們大涼山的青壯年勞動力沒有別的打工的去處,幾乎都在甘洛鉛鋅礦。"無論越西、美姑,還是甘洛、昭覺,記者調查採訪所到之處,所有的人都這麼回答。沒有任何勞動保護措施的礦井,讓大涼山彝人們獲得暫時的經濟利益的同時,付出了沉重的生命的代價。而為了呼吸的順暢,為了活著,又不得不去花費更多的錢吃藥。像滾雪球一樣,貧窮在他們身上越滾越大。生活剛剛有所起色的彝人們再次陷入生活的絕境,完全陷入極度貧困。幾乎所有塵肺病患者家裡,本報記者沒有看到一件像樣的家具,昏暗的白熾燈,就是大涼山塵肺病彝人的家用電器,偶爾看到電視機,則是最值錢也是最大的奢侈品。

  沒有窗戶的房屋內,中間最顯眼的地方用石頭支起一口大鍋,鍋的直徑在一米左右,燃料除了玉米杆就是山上的木柴。

  昏暗的房間內,大白天只有打開燈才能看到兩張或者三張床,大人小孩的衣服不是堆放在床上,就是掛在屋內的繩子上。房屋內煙燻得黑黝黝的,只有擺放廚具的木櫃收拾得比較整潔。 彝人的客廳、廚房和臥室是聯體的,三間或者五間通開,閣樓上則是儲備糧食的地方。乾菜和玉米都堆放這裡,也有房間小的人家直接堆放在房屋的牆角。儘管大米是他們的主食,但很少看見成袋的大米,玉米是他們的最常見食物。

  走高的失學率

  塵肺病患者最顯著的特徵就是部分或完全喪失勞動力,而勞動力的喪失勢必導致未成年的孩子填補到礦上。而塵肺病患者一般為青壯年,孩子尚未成年,這就造成學齡兒童失學率的增高。

  在不少患者家裡,中國經濟時報記者看到,三四歲大的孩子光著屁股玩耍。稍大點孩子的衣服,身上到處是破洞,或者打上了補丁。

  "彝族地方落後,沒有文化。我們都沒讀過書。"本報記者採訪過的塵肺病患者幾乎都說過這麼一句話。

  採訪中,很少有人說清楚自己具體是什麼時候到甘洛鉛鋅礦打工,什麼時候離開了礦山,只記得自己在鉛鋅礦幹了幾年活,或者離開了礦山幾年時間。在涼山州,一個家庭3個以上孩子的很普遍,3個以下孩子的家庭則是很少,除非是新組建不久的家庭。40左右的成年人,都有3個以上的孩子。由於地域環境、教育資源以及少數民族語言習俗等方面的劣勢,成年人受教育程度極低,繼而限制了上一代對下一代人受教育的認知度,也限制了孩子接受教育的機會。村民告訴記者,彝人幾乎都散居在山上,學校距離彝家山寨道路遙遠,孩子太小,不能走路。另外,沒文化的習慣也是一個重要原因。而塵肺病家庭因為巨額醫療費用導致的貧困,則是加劇了學齡兒童失學。在涼山州半個多月的採訪中,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每到一處彝家山寨,都能夠看到幾個學齡兒童一起玩耍,渾身的泥土,滿臉的泥巴。本報記者用剛學來的彝語詢問年齡,有些孩子能夠用彝語回答自己的年齡,有些則根本不知道在問什麼,或者不能回答。即便是同行的"翻譯"或者本村村民詢問,也問不出一句話。

  本報記者甚至經常碰到這樣的鏡頭:一群正在玩耍的小孩,看到記者和村裡人走近他們,"哇"一聲四下散開,沿著坎坎坷坷的山路,跌跌撞撞跑到一個牆角旮旯,或者大樹背後,偷偷觀望。膽小的孩子甚至哭喊......

  塵肺病患者普查

  在四川兩個多月的調查,甘洛鉛鋅礦塵肺病受難者到底有多少人?官方沒有數據,民間沒有統計數據,志願者團隊也無法統計這一數據。四川官方媒體報導,自上世紀80年代初期開始,一直到2003年四川省政府出面清理整頓,甘洛鉛鋅礦有30000名礦工。20餘年間,30000名礦工,70多個礦井全部採用乾式打眼,到底有多少農民工罹患塵肺病?30000名礦工到底身在何處?"絕大多數人為涼山州彝族同胞,當年甘洛鉛鋅礦的背砂工幾乎全部都是彝族人。還有很多炮工......"本報記者採訪了100多位四川樂山、廣元以及涼山籍塵肺病患者,得到的答案是一致的。

   "當年涼山彝族沒得地方打工,幾乎都到甘洛鉛鋅礦挖礦。"當地人說。

  越西縣古二鄉黨委副書記田洪忠和副鄉長張德榮也證實了這一點。

   "疾控部門沒有做過這方面的統計,從技術方面它只是一個診斷機構,做到對各種疾病的預防和控制。"涼山州疾控中心副主任衛大英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說,"每年都有塵肺病的診斷,都是廠礦企業委託我們做的。"

  衛大英說,按照當下《職業病防治法》,職業病的診斷需要用工企業提供用工合同、勞動者工種、職業史等證明,並委託疾控中心進行職業病鑑定才可以進行。涼山州疾控中心近幾年接到一些農民工關於塵肺病鑑定的諮詢,但真正到疾控中心進行詳細了解,並進行職業病診斷的人數並不多。衛大英介紹,2010年以來,涼山州曾經在甘洛鉛鋅礦打工的農民工進行職業病鑑定諮詢的人數越來越多。涼山州疾控中心請示衛生局,參照"樂山模式"(樂山市政府對甘洛鉛鋅礦塵肺病疑似患者的診斷模式),並根據現有法律法規,降低門檻為農民工進行職業病鑑定,只要有3個以上工友證明就可以申請鑑定進行職業病診斷。

  據了解,截至目前涼山州有110人向州疾控中心提出職業病鑑定申請(其中美姑縣13人,甘洛縣94人,西昌1人),其中兩人因材料不齊全,正在補辦材料。第一批覆檢的82人中,三期塵肺50人,二期20人,一期7人,5人無塵肺,為觀察對象。

  5月1日,就在本報記者前往布拖縣採訪時,收到甘洛塵肺病患者簡訊,稱:剛剛拿到職業病診斷證明書的三期塵肺患者楊龍艮於凌晨4時許死亡。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就這樣遺憾地離開人世,這位20多天前接受過本報記者採訪的塵肺病患者突然離世,讓已經拿到職業病診斷證明書的塵肺病患者,以及那些尚未拿到職業病診斷證明書的疑似塵肺病患者深深感受到生命的脆弱。

  時間,對於他們來說就是生命。他們盼望能夠早一天接受專業的治療,但他們的積蓄已經全部花完,很多人都負債纍纍。他們盼望早一天拿到賠償金,就算那一天撒手人寰,也可以讓妻兒老小過幾天安穩日子......

  自2010年1月首次獨家報導甘肅古浪塵肺病受難群體事件以來,本報記者調查發現,中國農民工塵肺病患者人數遠遠高於當前各疾控中心上報數據,進行全國性的塵肺病普查已有必要。

(責任編輯:UN017)

相關焦點

  • 【劉東旭】「推拉理論」再闡釋:基於彝人的流動抉擇分析
    本文在這一框架下,基於對原居西南山區的彝族人外出務工現象的調查和分析,從客位和主位相結合的角度來嘗試理解影響他們流動抉擇的因素及其相互關係,進一步深化對「推拉理論」中「推力和拉力」主體性與複雜性的理解。
  • 五彩涼山 | 彝族文化的瑰寶——涼山彝族漆器
    >需要經過四十三個流程才能製作出一件精美的漆器主要以黑色為底紅黃點綴呈現出古樸典雅之風從日月星辰高山流水等紋飾圖案到生活中的餐具沙場上的鎧甲等匯聚了彝人的生活積累和智慧結晶歷經千百年漆器不僅是彝人生活必須品還成了人們爭相收藏的藝術品彝族漆器發展至今大約有一千七百餘年,顏色以黑、紅、黃三色為主,紋飾圖案以日月星辰、山水海河、花鳥蟲魚、生產生活場面、原始圖騰為內容。
  • 馮良:《西南邊》,大時代在邊地涼山的深刻迴響
    1963年生,四川涼山人。中國藏學出版社原副總編輯。著有長篇小說《西藏物語》《秦娥》、散文集《彝娘漢老子》等。馮良(彝族),《西南邊》作者獲獎感言很高興《西南邊》獲得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謝謝評委!
  • 枯魯杜鵑——「涅槃」於四川涼山枯魯山區之中的「木鳳凰」
    但幸運的是,不久前,經過科研大大們的不懈探索,終於又在涼山的枯魯山區發現其美麗的身影!姚剛先生 拍攝於四川 涼山 枯魯山區姚剛先生 拍攝於四川 涼山 枯魯山區徐曄春 拍攝於廣東 廣州 愛丁堡植物園枯魯杜鵑的&34;原本,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綜合保護團隊的大大們在四川涼山枯魯山區的調查過程中
  • 四川涼山西昌「3·30」森林火災事件 調查結果公布
    四川涼山西昌「3·30」森林火災事件 調查結果公布 原標題: 總臺央視記者12月21日從四川省應急管理廳獲悉,2020年3月30日15時35分許,涼山州西昌市經久鄉和安哈鎮交界的皮家山山脊處發生森林火災,在救援過程中因火場風向突變、風力陡增、飛火斷路、自救失效
  • 四川涼山:建設戒毒與就業的綠色家園
    ……2018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到四川涼山視察調研脫貧攻堅時特別強調。  牢記總書記的囑託,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公安機關緊緊抓住中央、四川省支持民族地區脫貧攻堅、加快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重大歷史機遇,禁毒攻堅與脫貧奔康同頻共振、同向發力,打響了一場力度空前的禁毒助脫貧攻堅之戰。
  • 五地聯歡 四海同春 四川涼山 火舞迎新
    &nbsp&nbsp&nbsp&nbsp四川在線消息(記者吳夢琳何勤華)準備好了!歷時兩個多月,中央電視臺2017年春節聯歡晚會四川涼山分會場各項準備工作已經全部就緒,將於27日晚(農曆大年三十除夕夜)與北京中央電視臺主會場及上海、桂林、哈爾濱三地分會場一起共同聯歡,為全國人民奉上新春祝福。&nbsp&nbsp&nbsp&nbsp據涼山分會場導演組介紹,創排的節目要力爭辦出涼山特點、四川風格、中國氣派。
  • 國社@四川|四川批准涼山7縣摘帽脫貧 實現貧困縣「清零」
    正文:  【解說】記者從四川省人民政府網站獲悉,11月1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發布《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批准普格縣等7個縣退出貧困縣的通知》,批准涼山彝族自治州普格縣、布拖縣、金陽縣、昭覺縣、喜德縣、越西縣、美姑縣7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四川88個貧困縣「清零」。
  • 《求是》發表彭清華署名文章《涼山脫貧攻堅調查》
    8月16日出版的第16期《求是》雜誌發表中共四川省委書記彭清華的蹲點調研報告《涼山脫貧攻堅調查》。全文轉載如下:涼山彝區是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是影響四川乃至全國奪取脫貧攻堅全面勝利的控制性因素。
  • 2019四川涼山中考英語作文:珍愛生命的發言稿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寫作>中小學英語作文>正文2019四川涼山中考英語作文:珍愛生命的發言稿 2019-06-20 14:19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印表機使用劣質碳粉 寫字樓白領患上塵肺病
    呼吸困難、胸痛、咳嗽……在寫字樓辦公的白領劉女士最近特別難受,到醫院一查被診斷為「塵肺病」!她感到很納悶:自己的辦公環境挺乾淨,遠離粉塵,怎麼會得這種怪病呢?  12月12日,記者通過採訪了解到,劉女士的病根在辦公室的印表機,罪魁禍首是印表機裡的劣質硒鼓墨盒。當日,記者在三好街進行了一番暗訪,發現硒鼓墨盒市場魚龍混雜。
  • 涼山7縣摘帽脫貧!四川88個貧困縣全部清零
    至此,四川88個貧困縣全部清零。至此,四川88個貧困縣全部清零。 最是扶貧放不下,濃濃牽掛暖民心。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訪貧問苦的腳步遍布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對貧困群眾始終念茲在茲。地處四川西南部的涼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和四川省民族類別、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區。總書記十分惦記這裡的群眾。
  • 涼山不「涼」
    四川涼山的冬季,  素簡、寂寥。  在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瓦子村,  平安「村醫們」準備開展一場   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  居民普遍以體力勞動為主,  收入不高,醫療衛生條件也較為落後,  截至2018年底,涼山州貧困人口高達97萬人。
  • 塵肺病救治為何成世紀難題
    然而,同樣是外出打工,有些人最後卻換來了塵肺病。數量極其巨大、處境極其悲慘、維權極其艱難、救助極其尷尬,塵肺病因此而被稱為「世紀難題」。從2011年只有1位全國人大代表委員提交議案,到如今已有百餘位代表委員提交提案(或議案),呼籲必須從立法層面推動塵肺病農民工問題的解決。不過,於1987年12月3日我國發布的《塵肺病防治條例》中,迄今30餘年未做修訂。
  • 為什麼又是四川涼山?
    所幸,截至4月1日早上8點59分,四川森林消防總隊攀枝花森林消防支隊採取以水滅火的方式,已將瀘山火場東線東北側明火全部撲滅。但不幸的是,有18名撲火人員和1名當地嚮導犧牲在救火途中。這一幕似曾相識,很多人還記得,去年此時此刻,四川省涼山州木裡縣境內發生了森林火災,在次日的撲火行動中,風力突變導致山火爆燃, 30名撲火人員失聯。這兩次火災,出奇地相似。
  • 【脫貧故事】四川涼山發展特色養殖 鴕鳥「馱起」致富夢
    【脫貧故事】四川涼山發展特色養殖 鴕鳥「馱起」致富夢位於四川涼山州普格縣的沐洋鴕鳥專業養殖合作社,現有社員50名,貧困戶30戶。該合作社一期自籌基建引種投入資金110萬元,在普基鎮新農村1組建立養殖場,流轉土地、林地、水田共計100餘畝。現養殖鴕鳥50隻、商品鳥20隻、雉雞300隻、跑山雞2000隻,走出了一條特色致富路。
  • 涼山的涼:懶惰、毒品與貧窮的陷阱
    作者:李華芳(騰訊·大家專欄作者,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專欄作者)【悲傷的《淚》】在一篇名為《淚》的文章裡,四川涼山彝族女孩木苦依五木用不到300字,寫下了父母的死亡,寫下了自己的思念,寫下了涼山的悲涼,使一大批中國人淚溼衣襟。
  • 伊川男子患塵肺病生活難自理 村民屋內落滿粉塵
    無保護 無意識 糊裡糊塗患上病在伊川縣彭婆鎮的劉溝村村民劉燦的家中,劉燦臥病在床,生活已經無法自理,連說話都比較費勁了,她妻子正在熬製治療塵肺病的中藥。四年前,劉燦夫妻倆開始在附近的一家耐火材料廠打工,主要是生產磨石粉。最初身體上不舒服的時候兩人還沒留意,直到病情的加重,去醫院一檢查,才知道得了塵肺病。
  • 遠離塵肺病,給你篇普及這些知識!
    一、什麼是塵肺病?塵肺病有哪些主要表現?塵肺病是由於在職業活動中長期吸入生產性粉塵並在肺內瀦留而引起的以肺組織瀰漫性纖維化為主的全身性疾病。塵肺病人主要表現為以呼吸系統症狀為主的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難四大症狀。二、什麼是生產性粉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