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還沒發現其他人完全掌握了這兩項技術,可以說他的技術目前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5月12日,在盤州市石橋鎮麻玉崗村村民李波簡陋的養蜂大棚裡,中國林科院資源昆蟲研究所副研究員王成業博士,用堅定的口氣評價李波的人工繁育七裡遊和青米蜂技術,評價同時得到了兩位同行日本專家的肯定。
據王成業介紹,胡蜂的人工培育難度很大,尤其是養殖前景非常好的七裡遊和青米蜂,國內外都是從野外抓取蜂王后再進行養殖。有人嘗試過人工培育,但都以失敗告終。
來自日本的兩位專家分別是日本地蜂聯合會理事佐藤文洋、日本立教大學教授、理學博士野中健一,他們在日本主要從事胡蜂科的青米蜂等小型胡蜂的生物學習性研究,是世界資深的胡蜂研究專家。中國林科院資源昆蟲研究所的王成業博士主要從事食藥用昆蟲的研究,對青米蜂有著特別的興趣,已經開展了數年的研究工作。
今年29歲的李波,出生成長在高寒貧瘠的麻玉崗村,祖祖輩輩的養蜂吃蜂習慣,使他從小就對蜜蜂、胡蜂等昆蟲有著濃厚的興趣。讀初中時,為能抓到蜜蜂和胡蜂,他凌晨兩點便獨自一人在村後的山林裡忙碌。考上大學後,李波對蜜蜂胡蜂的興趣不但不減,反而更加濃厚了,並開展了對當地野生胡蜂的研究。大三時,李波就帶著弟弟外出考察學習,動員並指導弟弟成功開展了胡蜂養殖。藉助這一條件,他開始了胡蜂的人工繁育試驗。
李波(右一)向野中健一、佐藤文洋和王成業介紹自己的養蜂情況。大學畢業後,李波抱著試試自己能否適應設計工作的心理,應聘到貴陽一家設計院擔任建築設計工作。憑著紮實的學業、勤勞的品格,他的月薪能有上萬元。但半年後,他還是懷著帶領村民一起養蜂致富的初心,放棄高薪和舒適的城市生活,回家與弟弟一起從事胡蜂養殖,為此遭到父親的痛罵和左鄰右舍的嘲笑。但他不為所動,東拼西借了2萬多元建起了養蜂大棚,用於胡蜂的人工繁育研究,又借款3萬多元到雲南、四川和湖南等地考察學習胡蜂養殖技術。每次考察回來,他就一頭扎進養蜂大棚,潛心研究胡蜂的人工繁育與野外放養試驗。為此,他長期吃住在遠離村寨的野外大棚,晚上只能數星星打發孤獨和寂寞,幾乎每天都會遭遇胡蜂的叮咬。
在媽媽的支持下,經過三年的不懈努力,李波終於在2018年5月完整掌握了七裡遊蜂的人工繁育和野外放養技術,之後又成功完成了青米蜂的人工繁育和野外放養試驗,成為世界上首位完整掌握這兩種胡蜂人工培育技術的人。
去年12月25日,李波用自己培育的七裡遊蜂包參加了在雲南舉行的中國超級大蜂包比賽,他的人工繁育七裡遊蜂王技術引起業界轟動,應邀參加比賽活動的野中健一教授對李波的成功深感震驚,與李波相約一定到他的蜂場交流學習,於是有了與佐藤文洋和王成業的麻玉崗一行。(許斌)
相關熱詞搜索:胡蜂 野外 日本 貴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