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1950年6月,美國《遺傳雜誌》上刊登了一封來信,作者是一位被迫離開中國大陸的中國科學家,他在信中講述了摩爾根遺傳學在中國大陸的困境,同時還向他在美國的朋友求助謀職,《遺傳雜誌》為這封信起了一個驚心動魄的標題,《遺傳學在中國死亡》,這個事件在國際遺傳學界引起了強烈的震動,也震驚了中共高層,因為此時距離1949年10月1日,建國剛剛過去了5個多月,一個著名的科學家被迫出國,對新政權形象的影響之壞可想而知,這封信的作者名叫李景均。
鳳凰衛視8月29日《騰飛中國》,以下為文字實錄:
何亮亮:1950年6月,美國《遺傳雜誌》上刊登了一封來信,作者是一位被迫離開中國大陸的中國科學家,他在信中講述了摩爾根遺傳學在中國大陸的困境,同時還向他在美國的朋友求助謀職,《遺傳雜誌》為這封信起了一個驚心動魄的標題,《遺傳學在中國死亡》,這個事件在國際遺傳學界引起了強烈的震動,也震驚了中共高層,因為此時距離1949年10月1日,建國剛剛過去了5個多月,一個著名的科學家被迫出國,對新政權形象的影響之壞可想而知,這封信的作者名叫李景均,如今人們稱他是「中國遺傳學之父」,因為他為中國的遺傳學,生物統計學的發展做出過重要的貢獻,同時培養了許多在中國農業,生命科學領域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的傑出人才。
李景均是天津人,1912年出生,美國康奈爾大學美國遺傳學博士,1946年出任北大農學院農學系主任的時候,年方24歲,那麼究竟是誰讓李景均陷入如此被動窘迫的境遇呢?這就必須提到另一個,五十年代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名字,李森科。
李森科是名聞蘇聯的所謂「大科學家」,他擔任全蘇列寧農業科學院院長長達10年之久,不過李森科的科學家之路並不是依靠嚴格的科學實驗,卻是藉助與浮誇和弄虛作假,更可怕的是,李森科並不止步於學術之爭,他把學術問題上升為政治問題,繞開學術藉助政治手段把批評著打倒,這一手段得到了史達林的首肯,也奠定了李森科在蘇聯科學界的地位。
李森科反對「摩爾根遺傳學」,經史達林批准,蘇聯正統的遺傳學被取締了,代之而起的是李森科發明的「米丘林遺傳學」,隨著「以蘇為師」政策的確立,李森科的學說也迅速擴展到了中國,在這個大背景之下,曾經在美國康奈爾大學攻讀遺傳學和生物統計學,繼承了「摩爾根遺傳學」衣缽的李景均在中國大學遭受冷遇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1949年9月,北大、清華、華北大學三校的農學院合併,並成立了北京農業大學,在校務委員會主任兼黨總支書記樂天宇的主持下,學校效法蘇聯李森科1948年的「消滅」摩爾根學派的做法,停止了李景均主講的《遺傳學》、《田間設計》和《生物統計》三門學科,並將李的《遺傳學》變成了李森科學派的「新遺傳學」,樂天宇認為,這些課程是「資產階級的」,「為馬爾薩斯人口論服務的」,「唯心的」「反動的」,「偽科學」,從此李景均無課可上,被晾在了一邊。
《騰飛中國》鳳凰衛視中文臺播出【節目專區】
主持人:何亮亮【主持人專區】
首播時間:星期一至星期五20:30
重播時間:星期二至星期六13:25
聲明:凡註明「鳳凰網」來源之作品(文字、音頻、視頻),未經鳳凰網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註明「來源:鳳凰網」。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