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遺傳學之父李景均曾被迫離開中國大陸

2020-12-06 鳳凰衛視

核心提示:1950年6月,美國《遺傳雜誌》上刊登了一封來信,作者是一位被迫離開中國大陸的中國科學家,他在信中講述了摩爾根遺傳學在中國大陸的困境,同時還向他在美國的朋友求助謀職,《遺傳雜誌》為這封信起了一個驚心動魄的標題,《遺傳學在中國死亡》,這個事件在國際遺傳學界引起了強烈的震動,也震驚了中共高層,因為此時距離1949年10月1日,建國剛剛過去了5個多月,一個著名的科學家被迫出國,對新政權形象的影響之壞可想而知,這封信的作者名叫李景均。

鳳凰衛視8月29日《騰飛中國》,以下為文字實錄:

何亮亮:1950年6月,美國《遺傳雜誌》上刊登了一封來信,作者是一位被迫離開中國大陸的中國科學家,他在信中講述了摩爾根遺傳學在中國大陸的困境,同時還向他在美國的朋友求助謀職,《遺傳雜誌》為這封信起了一個驚心動魄的標題,《遺傳學在中國死亡》,這個事件在國際遺傳學界引起了強烈的震動,也震驚了中共高層,因為此時距離1949年10月1日,建國剛剛過去了5個多月,一個著名的科學家被迫出國,對新政權形象的影響之壞可想而知,這封信的作者名叫李景均,如今人們稱他是「中國遺傳學之父」,因為他為中國的遺傳學,生物統計學的發展做出過重要的貢獻,同時培養了許多在中國農業,生命科學領域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的傑出人才。

李景均是天津人,1912年出生,美國康奈爾大學美國遺傳學博士,1946年出任北大農學院農學系主任的時候,年方24歲,那麼究竟是誰讓李景均陷入如此被動窘迫的境遇呢?這就必須提到另一個,五十年代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名字,李森科。

李森科是名聞蘇聯的所謂「大科學家」,他擔任全蘇列寧農業科學院院長長達10年之久,不過李森科的科學家之路並不是依靠嚴格的科學實驗,卻是藉助與浮誇和弄虛作假,更可怕的是,李森科並不止步於學術之爭,他把學術問題上升為政治問題,繞開學術藉助政治手段把批評著打倒,這一手段得到了史達林的首肯,也奠定了李森科在蘇聯科學界的地位。

李森科反對「摩爾根遺傳學」,經史達林批准,蘇聯正統的遺傳學被取締了,代之而起的是李森科發明的「米丘林遺傳學」,隨著「以蘇為師」政策的確立,李森科的學說也迅速擴展到了中國,在這個大背景之下,曾經在美國康奈爾大學攻讀遺傳學和生物統計學,繼承了「摩爾根遺傳學」衣缽的李景均在中國大學遭受冷遇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1949年9月,北大、清華、華北大學三校的農學院合併,並成立了北京農業大學,在校務委員會主任兼黨總支書記樂天宇的主持下,學校效法蘇聯李森科1948年的「消滅」摩爾根學派的做法,停止了李景均主講的《遺傳學》、《田間設計》和《生物統計》三門學科,並將李的《遺傳學》變成了李森科學派的「新遺傳學」,樂天宇認為,這些課程是「資產階級的」,「為馬爾薩斯人口論服務的」,「唯心的」「反動的」,「偽科學」,從此李景均無課可上,被晾在了一邊。

《騰飛中國》鳳凰衛視中文臺播出【節目專區】

主持人:何亮亮【主持人專區】

首播時間:星期一至星期五20:30

重播時間:星期二至星期六13:25

聲明:凡註明「鳳凰網」來源之作品(文字、音頻、視頻),未經鳳凰網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註明「來源:鳳凰網」。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中國遺傳學之父,曾九死一生回國效力,卻因受排擠被迫返回美國
    在眾多的高端人才中,有這樣一位被譽為中國遺傳學之父的人,他曾冒著九死一生的風險回到中國,然而,最終他卻又一次放棄了中國的生活,轉而出走美國。那麼,在這位中國遺傳學之父的身上,究竟發生過什麼樣的曲折經歷呢?
  • 被蘇聯偽科學逼走的「中國遺傳學之父」不畏困苦回國心如死灰出走
    但他卻一再地遭到學術上的迫害,最後落得報國無門,不得不離開中國的境地。他就是那位曾經冒著戰火回到祖國懷抱的「中國遺傳學之父」——李景均。可以說,它對人類群體遺傳學的普及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修訂版的《群體遺傳學導論》由於李景均為中國遺傳學贏得了國際上的認可,還在國內培養了許多傑出人才。
  • 中國遺傳學之父,曾九死一生回國效力,最終為什麼又出走美國?
    曾經,在新中國剛剛成立後,我國就處於百廢待興的狀態之下,這時,許多熱愛祖國的人才就在這個時候紛紛回到了中國,投身於新中國的建設事業中。他們有些人放棄了大好的前景,有些人放棄了優渥的生活,目的就是幫助中國獲得更加美好的未來。然而,有一位中國遺傳學之父,在建國之前曾在九死一生的狀況下回國效力,而後,他卻又心灰意冷、出走美國。那麼,這位遺傳學之父是誰?
  • 中國遺傳學之父,曾九死一生回國效力,最終為什麼又出走美國?
    然而,有一位中國遺傳學之父,在建國之前曾在九死一生的狀況下回國效力,而後,他卻又心灰意冷、出走美國。那麼,這位遺傳學之父是誰?他又為什麼會在回國之後又一次離開祖國呢?正文這位中國遺傳學之父就是但即便如此,李景均也始終堅持著為祖國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在抗日戰爭結束後,他也被邀請到了北京大學任教。任教期間,李景均兢兢業業、恪盡職守,後來,他也成為了當時北大內最年輕的系主任。在1948年的時候,李景均在發表了《群體遺傳學導論》後,其中國遺傳學之父的地位也隨即奠定。
  • 他是中國遺傳學之父,曾九死一生回國效力,最終為何又出走美國?
    有這麼一個人,在眾多的高端人才中,被稱為中國遺傳學之父,他回到中國時冒了九死一生的危險,但最後還是放棄了在中國的生活,轉而離開美國。所以,這位中國的遺傳學之父到底經歷了怎樣的波折呢?這位中國人,被稱為遺傳學之父,正是生於1912年的李景均。那時的中國社會,能受過比較系統教育的人,一般都有比較富裕的家境,李景自然也不例外。
  • 他是中國遺傳學之父,早年排除萬難回國效力,最終為何又出走美國
    他曾經是北大最年輕的系主任,一手編寫《群體遺傳學導論》的影響了整整一代遺傳學家;他早年排除萬難回到中國,中年卻出走美國,惹得中國高層震怒;他更被譽為「中國遺傳學之父」,他就是世界著名的危難重重 報國心未減生於1912年的李景均1932年考入金陵大學農學院,主修農藝,並開始學習遺傳學、作物育種學、田間試驗設計分析等課程,開始了他與遺傳學不可分割的一生。
  • 他是中國遺傳學之父,為祖國發展毅然歸國,為何最後還是出走美國
    正文而在上個世紀,我國建立之初,就有這樣的一位科學家,滿懷報國之志,但卻遭到了眾人排擠,萬般無奈之下,只好離開了那個他原本希望奉獻一生的祖國,這位科學家就是李景均。在李景均先生得到博士學位的第二年,他與一位名叫克拉拉的美籍華人結婚,但由於當時的中國正處在日本侵略者的炮火之下,中國人民也飽受日軍那慘無人道的傷害,於是他立刻帶上妻子踏上了回國的道路,而這一走,便意味著他放棄了原本能夠輕易得到的舒適生活。
  • 中國遺傳學之父,國家困難時毅然回國做貢獻,最終為何出走美國?
    李景均,出生於1912年10月27日,我國天津人。因為家庭環境很好,李景均從小就接受了先進的教育,並在1932年考入金陵大學,開始學習農業,之後他又遠赴美國攻讀博士學位。而在繼續學習的期間,他確定了自己未來要走的道路,那就是群體遺傳學。1940年,順利在康奈爾大學拿到博士學位的李景均,沒有像其他人一樣在美國留下來,而是選擇回到了正是戰亂時候的祖國。一腔熱血的他,想要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於是,他與妻子在1941年踏上了回國的輪船。
  • 科學家為了回國街頭乞討,後來卻因受排擠被迫返回美國,令人惋惜
    比如我們耳熟能詳的錢學森,至今他仍被譽為氫彈之父,備受國人尊崇。然而,並不是所有的科學家都像錢學森這樣。有這樣一位科學家,他為了回到祖國,差點餓死在路上。卻一腔熱血被排擠打壓澆滅,黯然去了美國,他就是李景均。
  • 遺傳學天才冒死回國效力,為何又返回美國,在美國大放光彩
    這其中有一位人才很是特殊,他被譽為是中國遺傳學之父,也曾冒著生命危險返回祖國,最後卻選擇離開中國,再次回到美國,在他的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李景均學成後經歷艱辛回到國1912年李景均出生在一個富商之家,他的父親曾經在傳教士辦的學校讀書,因此對兒子的教育很重視,不僅僅要學習傳統文化也要接觸西方先進科技。
  • 科學家為了回國街頭乞討,後來卻因才識過人受盡排擠,被迫又去了美國
    比如我們耳熟能詳的錢學森,至今他仍被譽為氫彈之父,備受國人尊崇。然而,並不是所有的科學家都像錢學森這樣。有這樣一位科學家,他為了回到祖國,差點餓死在路上。卻一腔熱血被排擠打壓澆滅,黯然去了美國,他就是李景均。1941年,李景均剛剛獲得了康奈爾大學遺傳學為博士學位。他迫不及待的想要回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報效國家。於是他放棄了美國待遇優厚的工作,和夫人一起乘上了從美國開往中國上海的遊輪。
  • 被譽為「中國遺傳學之父」,為報國從美國回來,後又被逼離國出走
    李景均,1912年出生於天津,是中國著名的遺傳學家、生物統計學家,亦被人稱為「人類遺傳學的開拓者」。他於1932年考入當時著名的金陵大學農學院,志願在農學方面開創一番事業,後來因為需要,他於1936年畢業後,赴美國康乃爾大學攻讀遺傳學和生物統計學,1940年在康奈爾大學獲得了博士學位。
  • 李景均的出走讓毛澤東兩次批示要撤查農大領導
    鳳凰衛視8月30日《騰飛中國》,以下為文字實錄:何亮亮:1950年3月初的一個夜晚,李景均夫婦一直沒有入睡,午夜之後,李景均悄悄地敲響了鄰居林傳光教授的門,林也是他在金陵大學的同門師弟,林教授開門一看,李景均正神情沮喪地站在那裡,稍後才明白這很可能是最後的告別,林祖光一時目瞪口呆,不知道說什麼好,等到李景均告辭回去了,林才完全醒悟過來
  • 遺傳學家、生物統計學家李景均先生其人其書及其精神
    該書是中國現代史上迄今為止極少數在中國出版但在西方某個科技領域產生重大影響的專業書。絕大多數新中國成立後出生的人可能都不知道李景均是誰。在美留學的大陸學生,除非所學專業和人類遺傳學有關,恐怕大多數也不知道李景均是誰。而在1950年的遺傳學界,恐怕大多數人都知道李景均。李景均先生的離國出走,在50年代初甚至還驚動了中央的最高層。
  • 李景均在國家困難時毅然回國,最終又出走美國,背後有什麼苦衷?
    他們願意用自己的所學所用,來幫助中國逃離眼前的困境,讓百廢成為百興。其中,被譽為「人類遺傳學的開拓者」的李景均老先生,就是讓中國實現百興道路上的重要高科技人才之一。李景均出生於中國天津的一個富商之家。良好的家境也賦予了李景均一個好的讀書環境。
  • 康奈爾大學知名校友,有哪些是來自中國的?
    康奈爾大學知名校友,有哪些是來自中國的?康奈爾大學是一所位於美國紐約州伊薩卡的世界頂級私立研究型大學,年年為世界輸入不少頂尖人才!今天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這些人才中有哪些是來自中國的吧!施肇基民國時期外交官施肇基是康奈爾大學第一位中國留學生,也是第一位在美國獲得碩士學位的中國學生。回國後,歷任郵傳部、哈爾濱關道、吉林省、外務部各職。施肇基是中國第一任駐美國大使。李景均遺傳學家、生物統計學家李景均, 遺傳學家、生物統計學家。「人類遺傳學的開拓者」。中國天津人。
  • 「中國晶片之光」回A!全球排名第五,創始人是中國半導體之父
    2、中芯國際全球排名第五,2019年收入為31.16億美元中芯國際成立於2000年,是中國內地技術最先進、規模最大的集成電路製造企業,其主營業務為晶圓半導體代工製造。中芯國際總部位於上海,擁有全球化的製造和服務基地。中芯國際還在美國、歐洲、日本和中國臺灣設立營銷辦事處、提供客戶服務,同時在中國香港設立了代表處。
  • 兩名中國博士後被迫離開美國
    紐約大學尼爾實驗室的負責人、醫學家班傑明·尼爾(Benjamin Neel)在推特上憤怒的爆料,他創立的實驗室裡,兩名來自中國的博士後,因川普的籤證政策被迫離開。  昨天是尼爾實驗室史上最悲傷的日子之一,兩位優秀的博士後因為川普匪夷所思、自欺欺人的籤證政策而被迫早早離開,甚至手機和電腦都被沒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