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有人敢擁抱麻風病人嗎?這位老太太用實際行動回答:我就是!

2020-12-06 書影鎏光

文 | 宸瑾

大家都知道,中國有一位傑出的女科學家——屠呦呦。她發現了青蒿素——一種治療瘧疾的有效藥物。

現在已經很少聽說誰得了瘧疾病,但實際上,瘧疾是一種非常可怕的病。曾經在102個國家泛濫,傳播速度快,死亡率極高,被稱為人類的最大殺手。

屠呦呦的發現,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也因為她這項傑出貢獻,2015年10月,85歲的屠呦呦,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成為所有中國人的驕傲。

然而,我國還有另一位傑出的女性,比屠嗷嗷歲數還大將近10

屠呦呦解決的是可怕的瘧疾病;而這位女性,解決的卻是令人聞風喪膽的麻風病

李恆英

她就是中國麻風病治療第一人——李恆英

麻風病到底有多恐怖呢?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人們都「談麻色變」。

得了麻風病的人,外形醜陋恐怖,皮膚潰爛變形,如同魔鬼。

而這種最古老的疾病,還特別容易傳染。通常幾天內,就能把一個村子的人全部感染上。一旦染上,就很難醫治。

所以人們管這種可怕的疾病,又叫「黑死病」。

在東方和西方,麻風病患者一度被視同「魔鬼附身」。把麻風病患者趕到一個封閉的地方,任其自生自滅,已經算很溫和的做法了。

李恆英卻跟這種可怕的疾病較上了勁,還一鬥就是40多年

01、

仁心來源於家庭。

李恆英,1921年出生在山西襄垣。

24歲從同濟大學醫學院畢業後,到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攻讀細菌學和公共衛生學碩士。

剛一畢業,品學兼優的她,被推薦到日內瓦剛成立的世界衛生組織工作,成為世界衛生組織首批官員和性病專家。

由於李恆英工作出色,在她七年任期結束後,世衛組織一度希望她能接受續聘。

然而對於未來,李恆英早有了自己的打算。

她瞞著已經移民美國的父母和4個弟妹,輾轉倫敦,一個人偷偷回到祖國。那一年,正好是1958年。

很多人對於李恆英的決定非常不理解,問她為什麼拋下親人,捨去那麼優越的職位和薪水,不遠萬裡跑回「窮兮兮」的祖國?

李恆英平靜地回答:「我是中國人,我得回家。

其實,李恆英有這樣的想法,與她的家庭分不開。

李恆英的祖父李慶芳曾經捐資興學、救助孤兒,更讓妻子「視孤兒如己出」,給幼年的李恆英留下極深的印象。

她的求學時代,恰逢抗戰時期。顛沛流離的生活,更讓她切身感受到喪國之痛,並且遵從祖父和父母的希望,走上從醫報國之路。

「我要把我最好的年華,奉獻給祖國。」

這是一個有著赤字之心的人,最真誠的話語。

回國以後,李恆英在雲南看見了麻風病人。當時,麻風病還被當成不治之症。

這些病人的慘狀和絕望,引起了她深深的同情心。作為一名醫生,她更不可能視而不見。

她決心啃掉制服麻風病 這個「惡魔」,當年就調入北京友誼醫院熱帶醫研究所。

就在1978年,57歲的李恆英,在應該退休的年齡,卻開啟了人生最艱難的一次徵程。

這需要怎樣的勇氣和決心呢!

在我們當今的和平年代,很多人以為,愛國不過是一句口號。

而李恆英卻用她的實際行動來證明——

愛國絕不僅僅是一句語言。它是勇氣、是責任,更是行動。

02、

自信源自於專業。

當李桓英真正接觸到麻風病時,她才感受到這個任務,有多艱難。

首先碰到的困難,就是當時人們的認識。

西南地區是我國麻風病的高發地區,李恆英目光首先投向了那裡。1979年,她隻身來到雲南勐臘縣南醒「麻風寨」。

別說一般人,就連村幹部,都不敢輕易進村。

那些病人自己,根本不相信有人能只好這種病。他們躲著李恆英,像怕傳染給別人一樣,不願意接觸她。

另外,治療藥有些副作用,吃下去比較難受,有的病人乾脆把藥偷偷扔掉。他們認為反正也治不好,何必要再受一次罪。

病人不願意吃藥,不願意接觸醫生,這病可怎麼治呢?!

李桓英一狠心,乾脆脫下隔離衣,隻身走進「麻風寨」。

她不僅勇敢地走進去了,還拉住病人就握手,擁抱他們,甚至用手觸摸他們受傷的皮膚。

所有的人都被她的舉動嚇壞了,可她卻笑著說,「醫生都不怕,你們還怕什麼。」

走到病人家裡,人家在吃飯,就請她一起來。她應答一聲,真的坐下來,端起人家的飯碗就吃。

「我就是要告訴大家,『李教授敢跟麻風病患者擁抱,敢吃病人家的飯』。我要讓病人對我有信心。」

在當時人們的認識中,麻風病人是碰不得的,會傳染、會死人。可李桓英到底是怎麼了?

她為什麼一點都不害怕?

李桓英的行為並不是頭腦一熱的義氣之舉,更不是為了博眼球的譁眾取寵。她的自信和勇氣,來自於高超的醫術和堅實的學術基礎。

原來,在李桓英擔任世衛組織官員的7年間,她曾被派往亞洲、美洲等許多地方,防治性病等傳染性疾病。

「我們做醫生沒有恐懼的,我走遍世界,恐懼對我不是個事。」

她相信,麻風病絕對不是不治之症。而治好這種病,豎立信心無疑是第一步。

當所有的村民和病患,看到李桓英真的毫髮無損,才真的敢信她。病人終於肯按照她的囑咐,認真吃起了藥,接受治療。

我們很多人,都會遇到像李桓英一樣的難題。

那些看似不可能翻過的山、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解決之道,往往就在我們的一念之間。

要完成一件看似不可能的事,也往往需要像李桓英這樣,破釜沉舟、一往無前。

雖然李桓英在治療病人時,做了防護措施,但總有一些意外,是她防不勝防的。

李桓英到偏遠地區治病,那裡的道路多半比較險惡。她曾遇到四次車禍,身上也傷痕累累。

有一次在山路上翻車,汽車滾下山來,她從汽車裡飛了出去,肋骨裂了七根,留下了無法復原的骨傷。

事後她卻打趣說:「還好臉沒爛。」

還有一次遇到翻船,一側鎖骨、三根肋骨骨折,她還笑著說:「我胖得像個皮球,沉不了」。

從李桓英的身上,我看到了:笑對生命無常,才是最高級的幽默。

每次驚險過去,休養好了身體,她又奔赴病災區。經過兩年的努力,勐臘縣的麻風病患者全部由版納衛生局頒發了「治癒證」。

李桓英用不爭的事實向世人證明,麻風病人並不可怕,他們不是「惡魔附體」。

只要治好了病,他們同樣有「做人」的權利

03、

2007年,中國正式向世界宣布:經過五十多年的努力,中國終於終結了麻風病時代!

而這其中,李恆英可謂功不可沒!

李桓英不僅挽救了幾十萬中國麻風病人的生命,1994年,世界衛生組織開始向全世界推廣,李桓英已成功在中國推行的「短程聯合化療療法」。

世界衛生組織官員諾丁博士這樣評價她:「全世界麻風病防治現場工作,你是做得最好的。」

2019年,已經98歲高齡的李桓英,已經不能像過去一樣跑來跑去了,但她仍然堅持每天到北京熱帶醫學研究所上班,成為歲數最大的一名「上班族」。

「實現一個沒有麻風病的世界」是李桓英的理想。為此,她給自己定下了目標——努力工作到100歲。

很多人認為到了60歲,就覺得該休息,頤養天年了。

但仍有很多人像李桓英一樣,繼續著自己熱愛的事業。他們把這當成一種樂趣,是精神所寄託。

即便將近百歲高齡,李桓英仍然不願意這兩年白活著。

她覺得與其坐在家裡看小說、看電視,這樣浪費生命,不如趁有生之年,再做點更有意義的事。

其實,多少歲叫「老」,什麼時候該退休,什麼樣的生活算有意義?本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定義。

只是,如果你不願意服老,不用年齡的數字去界定老的標準,你就永遠不會老。

而能陪我們終老的,除了身邊的親人,還可以有我們終身喜歡做的那些事,和一生捨不得放棄的責任。

相關焦點

  • 馬玉華:20年堅持 做好麻風病人的拯救者 - 好人365-中國文明網
    馬玉華卻奮不顧身的衝了上去,堅守在麻風病治療的前線,付出青春與汗水,成為疾控戰線上的第一人,麻風病區的守望者。   馬玉華是麻風病的探索者。大學畢業時,她對於麻風病,有的只是老師上課時的輕描淡寫。但面對,這種不熟悉的病例,她沒有放棄,沒有退縮,而是不斷探索、不斷鑽研,虛心的向前輩們學習。在日積月累之下,她成了「麻風村」的全才醫生,解決了村民看病難、看病煩的問題。
  • 84歲老太太騎行5000公裡遊西藏,撂下一句話:真掃興!雪山太矮了
    這位84歲的老太太,她這輩子也希望來西藏一次,不過年輕的時候錯過了,現在的她,想要來這裡困難重重!首先,沒有哪個旅行社敢接待她,再者,家人亦十分擔心她的身體吃不消。後來,還是兒子拍了拍板!既然沒人願意帶她去西藏,那就自己去西藏,於是,兒子帶著自己的母親,開始了他們摩託車騎行西藏之旅。老太太的身體很硬朗,平時也經常訓練,兒子最擔心媽媽的是她的高原反應。
  • 世界麻風病日你知道在哪一天嗎?對於麻風病你了解多少?
    麻風病人是麻風桿菌的天然宿主。麻風桿菌在病人體內分布比較廣泛,主要見於皮膚、黏膜、周圍神經、淋巴結、肝脾等網狀內皮系統某些細胞內。在皮膚主要分布於神經末梢、巨噬細胞、平滑肌、毛帶及血管壁等處。 在黏膜甚為常見。此外骨髓、睪丸、腎上腺、眼前半部等處也是麻風桿菌容易侵犯和存在的部位,周圍血液及橫紋肌中也能發現少量的麻風桿菌。
  • NEJM:美國首例麻風病人可能由犰狳傳染而來
    而近日,美國研究人員稱,美國首例麻風病人可能由犰狳傳染而來。一提犰狳,人們就會想到它的可愛。有些美食家還說,烤犰狳肉是一道美味。現在,路易斯安那州的研究人員發現九帶犰狳的更多信息。美國國家麻風病項目的微生物學主任理察? 杜魯門稱:「大量證據表明,人類通過這種動物染上麻風病的。」
  • 俗語:「家無妻室不娶麻風女,地有餘力不種白茅根」,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家無妻室不娶麻風女,地有餘力不種白茅根」。由於在下才疏學淺,雖然在我看到這句俗語後進行了較長時間的思考,但還是沒有能夠思考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只好向一位老農進行了請教,通過向老農的請教,我才知道這句俗語的意思原來是這樣的:
  • 夢裡的電話號碼,真有人敢打嗎?
    電話號碼就是其中最適合的驗證媒介,不少人都說夢到過有人告訴他們一串號碼,讓他們一定要與對方聯繫。可是睡醒後,電話打通了,似乎並不是那麼回事。這篇內容不恐怖,狐狸單純和大家一起分享下,關於夢中電話的奇妙經歷。
  • 自然界唯一攜帶麻風病毒的動物,見到了不要摸
    得了麻風的人只能一個人躲進深山裡,獨自忍受著這種慢性疾病帶來的折磨,臉、手、腳都會產生變異,畸形生長,人不像人。即使治好了,也一輩子不能出門,不能勞作。在人類與麻風桿菌抗爭的歷史長河裡,悄無聲息地把麻風病毒傳染給了一種動物,如今它正攜帶著病毒,慢慢「還給」人類,它就是犰狳,除了人類外,自然界唯一會攜帶麻風桿菌的動物。
  • 網友:夢裡的電話號碼,真有人敢打嗎?
    電話號碼就是其中最適合的驗證媒介,不少人都說夢到過有人告訴他們一串號碼,讓他們一定要與對方聯繫。可是睡醒後,電話打通了,似乎並不是那麼回事。這篇內容不恐怖,狐狸單純和大家一起分享下,關於夢中電話的奇妙經歷。
  • 千年汙名:從麻風到新冠
    有關麻風的病恥和歧視,其實只是廣泛存在的對傳染病的歧視的縮影。值得欣慰的是,在醫學的發展下,麻風病等在舊時代強烈威脅人類文明的傳染病正在加速消亡。如今,麻風病在全球的發病率為每萬人 0.29 例,而這個比例還在進一步地下降。麻風病藥物治療方式的出現,對於改變麻風病人的處境和消除汙名的作用是決定性的。
  • 安徽農村發現一件破椅子,有人想出10萬買走,老太太不同意
    前段時間,幾位朋友打算出來走一趟,便問我哪裡值得玩,我肯定是毫不猶豫地把他們帶到了皖南的徽州。從皖南川藏線到宏村西遞,最後再到一些小眾的村落乃至無人村,朋友一趟走完,立馬感慨,皖南真的是個好地方。今天要給大家說的這個故事,就是關於一把椅子的故事。這把椅子沒有其他椅子那邊有著悠久的歷史,也不是什麼珍貴的木材所建造。這把椅子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理髮椅,只不過,曾經有人想花10萬元買下,但是老主人並沒有賣。這把椅子就是位於安徽黃山徽州區的呈坎古村落的一家清代的老宅子裡。
  • 有聲|傅雷:別了,孩子,我在心裡擁抱你!
    在《傅雷家書》裡有傅聰來信中的這樣一段:一位八十歲的老太太,曾經是蕭邦的學生的學生,帕德雷夫斯基的好朋友,激動的跑來和我說,她多少年來以為真正的蕭邦已經不為人所了解了,已經沒有像她的老師和帕德雷夫斯基所表現的那種蕭邦了,現在卻從一個中國人身上重新感到了真正的蕭邦。她說我的音質就像帕德雷夫斯基,那是不可解釋的,只因為每一個音符的音質裡面都包含著一顆偉大的心。
  • 阿貢火山又噴發了,又有人問我:峇里島還能去嗎?我的回答是…
    阿貢火山又噴發了,又有人問我:峇里島還能去嗎?我的回答是…小敏因前幾年的工作關係,經常會往返峇里島,所以對峇里島的風土人情還算有一些了解,所以總會有朋友會找我諮詢有關這裡的一切。憑藉著自己淺薄的知識,為大家排憂解難,我倒也樂此不彼。
  • 別讓黃昏戀變成「黃昏怨」:擁抱拉手送禮物 老夫妻相處也要儀式感
    製圖:吳薇回歸家庭要適應角色轉換有一對老夫妻,老頭兒之前是部隊的師長,退下來之後,跟老伴兒說話也像過去跟下屬一樣,總是用命令的語氣,態度強硬,居高臨下。老太太受不了了,跟他吵起來:「你現在不是師長了,就是一個普通老百姓。
  • 這個眼睛炯炯有神的老太太
    幫我打理打理公司,我想讓你接慕卡之前的那些活兒,譚棟華那個逼現在又開始天天找我麻煩了,所以我更不敢隨便用人了,再進來倆臥底更麻煩了!」  王贏其實早都想到了卡坦的意思了,他一聽這個,從邊上無奈的笑了起來「我現在也想走啊,可是巴莎現在不讓我走。」說到巴莎的時候,卡坦一行人都笑了起來,現在都知道這個阿豆和巴莎兩個人的關係不一般,但是沒想到阿豆這麼直接說出來了,那邊上的人當即都笑了起來「你是真厲害啊,巴莎你也搞的定!」「就是,巴莎你也敢要!」「行了,行了,別瞎說!」
  • 「我,女生,留學選文科就是垃圾?」 留學圈裡的性別歧視,無處不在
    其實有留學經歷的小夥伴仔細想想,自己當初留學是為了「嫁的好」或者選擇學計算機是為了「娶個好老婆嗎?」然而讓灣灣意外的是,類似這樣的回答,竟然還引發了評論區不少人的贊同?!這些回答確實有「似乎」合理的地方。
  • 山東冠縣:65歲老太太扛100斤化肥,當搬運工一天能扛幾十噸
    讓好多網友看到後,紛紛點讚跟帖,稱讚這位老太太太厲害了,真正領教了什麼叫「生命在於運動」,這樣的老人值得所有的人們翹大拇指點讚!這是這位老太太扛著一袋化肥,健步如飛地來往在化肥銷售店鋪裡,和老太太一起卸車的也是一位婦女,比老太太年齡小點。看得出來老太太身上乾淨利索,應該是在家裡閒不住,才出來當裝卸工賺點零花錢,為家裡人分擔一點負擔。
  • 民間故事:貓臉老太太
    1995年哈爾濱貓臉老太太事件傳得沸沸揚揚,甚至還引起當地人們的恐慌。相傳有個老太太在買菜的路上,突發疾病去世,這時恰好一隻野貓因為飢餓,就跑到老太太身邊菜籃子裡,吃老太太剛買回來的魚。很多人家鄉都有這樣的說法,就是動物不能靠近過世的人,特別是貓。因此老太太「活」過來了。
  • 昆明動物所等在麻風遺傳易感性研究中獲進展
    研究鑑定出一批線粒體相關的基因與麻風的遺傳易感相關,如LRRK2、OPA1、PARL和PINK1。科研人員分析了兩個與線粒體複製相關的重要基因TFAM和POLG,發現在雲南玉溪地區麻風病人中,這兩個基因上rs1049432和rs3176238位點變異影響了麻風的遺傳易感性,且與多菌型麻風顯著相關。進一步對文山地區麻風病人進行二代測序分析後,未能在這兩個基因的編碼區找到與麻風易感的蛋白變異。
  • 《貓臉老太太》根據東北恐怖故事改編,反映當下養老問題讓人深思
    可是前幾年老太太得了腦溢血,老大老二都嫌麻煩,冬妹還上大學,所以一直都是我照顧。但是前一陣我媳婦要去做手術,我就把老太太先讓大哥照顧一下,但是大哥又送到了二姐那裡。二姐覺得自己是嫁出去的姑娘不方便,於是把老太太扔在路邊,然後給大哥發簡訊,結果沒想到大哥關機了。正好那天晚上下了大雪,然後老太太就死在外邊了。」
  • 上廁所時被敲門,怎麼用英語回答「裡面有人」?
    ps:【麥田新平臺上線啦】更多純英文影片,每日更新,文末登錄哦 「上廁所有人敲門該如何用英語回答其實上面提到的"I"m here"是可以用的,但聽起來就有點強硬 (如果是你認識的人到廁所來找你,這樣說就完全沒毛病) 但在上廁所或更衣室若是遇到這個情況,還是建議大家用以下這幾個回答: "Occupi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