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看了朋友圈一條消息,我用門診故事,「教育」她

2020-09-04 快孕媽媽

「我剛看了一下朋友圈,說喝豆漿能治療卵巢老化,明天早上給你熬豆漿喝......」昨天又收到了來自媽媽的關懷,老人家經常受到朋友圈的影響。很多朋友圈內發的養生文毫無依據不說,還有些所謂的偏方害人不淺,可能會誤導受眾,錯過有效治療。

昨天一看到媽媽給我發的這些養生方案,心裡不免感到好氣又好笑,平時忙著闢謠一些錯誤醫學知識,還要趕緊給老人家科普:「媽,你不要放著家裡醫生的話不聽,去看啥朋友圈哈;媽我和你講,朋友圈裡的養生文幾乎都是偽科學!還有之前你看的高齡產婦文,依我們生殖科的醫生來看,三十不算高齡產婦,超過三十五才算高齡產婦。」

我之所以對朋友圈的偽醫學這麼反感,是因為之前接診過的一個病人,就是因為偏信了朋友圈的養生偽科普,雖然已經感覺到自己身體狀態不好,但也沒有及時的去醫院檢查診斷,而是根據偽科普自行調養,白白浪費了時間不說,還導致錯過最佳診療時間。

小姑娘年紀不大,只有27歲,正是生育的黃金年齡段。但根據B超單結果顯示:卵巢明顯萎縮,基礎卵泡極少,子宮偏小,雌激素複查了幾次都遠遠低於正常值。之前也來看過幾次,今天確診為卵巢早衰。

小姑娘大概也明白這個結果意味著什麼,有點手足無措,我走到哪兒,她跟到哪兒。手裡死死攥著她的化驗單,滿臉不相信,帶著最後一絲倔強問我:「孫主任,有沒有可能是這個月我比較忙比較累,狀態不好所以這個結果?」

我無奈地搖搖頭:「在出現卵巢早衰之前,卵巢功能是先下降的,是有一些症狀的,沒有發現什麼特殊情況嗎?比如:月經頻發、潮熱、睡眠不佳......」

「有過,但是我看到朋友圈文章,有針對我這種情況進行的調理方法,就以為沒什麼大問題,也沒想太多......不可能啊,我不可能得這個病。我們家也沒有誰得過這個病,我媽懷我的時候可順利了......」

我:「雖然得這個病的並不多,之前和現在都不常見;但現在還是比以前多,我們也會時不時地能遇到和你情況一樣的患者。」

她聽到我說遇到過這種情況後,像抓住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一樣:「那我能治好嗎?為什麼得這個病的人那麼少,偏偏挑中我?」卵巢早衰在小於40歲的女性中的發生率為百分之一;小於30歲的女性中的發生率為千分之一。只是一個簡單的數字,也是能夠把人的心凍進冷窟的數字,一旦發生在女士身上,將是不可逆轉的殘酷現實。

但是在出現卵巢早衰之前,是先出現卵巢功能下降,這時候是可以通過醫學手段進行積極幹預治療,以避免出現卵巢早衰。我們知道,如果僅是卵巢功能減退,年輕女士還是會有機會懷孕的。因此,如果發現以下卵巢功能減退的症狀,應及時去醫院檢查治療,以免釀成大禍,發展為卵巢早衰,千萬不要輕信所謂的「萬能」朋友圈,治療小偏方。


一般來說卵巢功能下降會出現如下症狀:

1. 月經情況。月經量減少,月經頻發,月經周期增加,甚至出現閉經的情況。

2. 情緒變化。卵巢功能下降者情緒不穩定,如易怒、易衝動、記憶力減退等,可能會出現類似更年期的症狀。

3. 睡眠情況。睡眠質量不好,睡眠期間可能會出現潮熱、盜汗,等情況。

如果出現以上情況,建議去醫院做一下檢查,檢測卵巢功能情況;千萬不要不放在心上,或是因為年紀小就忽略卵巢早衰的問題,亦或是輕信沒有根據的「醫學指導」。

卵巢功能下降一旦發展為卵巢早衰,患者將出現以下症狀:

卵巢早衰的表現大概是以下三種:

1、月經周期不穩定,出現閉經。

2、易出汗、移動怒、精力不集中、潮熱、記憶力下降等早更現象。

3、檢查發現卵泡明顯減少。

4、AMH明顯下降。

卵巢早衰對於女人來說,是一件極其可怕的事情。有句話叫「卵巢老一歲,年紀老十歲」,特別是對於沒有孕育孩子的女士來說,卵巢早衰簡直是惡魔降臨。事情不發生在自己身上,誰也不知道有多痛苦,感同身受本來就不現實。

不僅是小姑娘難以接受,如果我趕上這事兒,可能也不能接受。病不請自來,就這麼莽莽撞撞的,蠻橫無理的,打亂一個人的生活節奏,改寫一個人的命運,換作是你,換作是我,在知道不幸的一瞬間,真能保證即刻能夠坦然接受嗎?

我們能做的就是提前了解這個病症,不等它持續發展惡化就及時就醫制止,不要自行聽從毫無科學依據的東西。

相關焦點

  • 發燒了好幾天,今天我去了趟發熱門診
    最後她帶著筆者徑直走到了位於一號樓對面的發熱門診。事實上,以前筆者也曾在這裡的發熱門診看過病,但由護士帶著過去的還是頭一次。來到發熱門診,掛了號之後,筆者又被叫去登記了一遍。除了在分診臺登記的信息之外,在這裡筆者還被要求告知了家庭地址和身份證號碼,當然也免不了被詢問了「有沒有去過武漢」「有沒有接觸過去過武漢的人」這兩個問題。
  • 我在天上挑媽媽,她卻在人間毆打我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杭州3歲小童模被媽媽用腳踢還用衣架打。人家都說,虎毒不食子,這個可惡的媽媽簡直就是要喝乾妞妞的可愛,吃光妞妞的快樂。迫於輿論的壓力發了一個不痛不癢的道歉聲明,言外之意還隱約像在表達,女兒也是我的心頭肉,雖然踢打她,但肯定不是虐童,請網友不要多管閒事了。
  • 一條蟲子兩位媽媽的故事,說明家長對孩子有再多的愛都遠遠不夠
    這是一條蟲子與兩位媽媽的故事。第一位媽媽是這樣的。有一天,孩子被一條蟲子蟄傷以後,從此只要看到有蟲子在孩子的身邊,她就一定要大聲地嚇唬孩子,讓孩子趕快跑趕快跑,否則蟲子又會蟄傷他。孩子被媽媽一次又一次地嚇唬,以後也就特別的膽小,患上了嚴重的蟲子恐懼症。這個患有蟲子恐懼症的女兒長大以後,也做了媽媽,也就是我們故事裡的第二個媽媽。有一次,她抱著自己的小女兒走在公園的路上,突然,她的女兒把手伸向他的眼前,展開給他看,對她說:媽媽,你看這是什麼以?她這一看,原來是一條花不溜秋的蟲子。
  • 上海老爸的第一條朋友圈,女兒看後瞬間淚目!背後故事更感人……
    近日一位上海父親的朋友圈衝上熱搜一位網友上傳視頻記錄下父親剛學會用微信的場景他吃力地用筆畫輸入編輯第一條朋友圈當網友看到父親編輯的內容後面對老爸的擔憂,黃霞早就想好了答案——教爸爸看朋友圈、發朋友圈。她還教會爸爸看照片以後,還教他怎麼保存照片,接著還鼓勵爸爸也發一條朋友圈試一試。於是就有了視頻中的那一幕。「他慢慢地寫下了幾個字,我看見以後一直在後面流眼淚。」女兒說。
  • 宮頸癌疫苗 讓我在婦科門診總有故事!
    故事1:我HPV陽性,還能接種宮頸癌疫苗嗎?「大夫,我HPV 39,53陽性。她們都說我打不了宮頸癌疫苗啦,怎麼辦呀?周圍很多姐妹都打了宮頸癌疫苗,我也想打……」患者小梅在婦科診室對我說。話還沒說完竟掉下淚來。我輕輕地對她說:「別激動,姑娘,你今年多大了?」
  • 讀教育故事,升華教育智慧
    或許你說得也沒錯,我們生活的世界真的是很有趣,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善與惡」、「積極與消極」……等等,就看你看到那一面。我看還是努力把別人的教育方法內化為自己的,不斷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使自己的教育行為具有鮮明的個性。適合自己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
  • 這些刷爆朋友圈的教師故事告訴你我:教師的青春,無關年齡
    讓我們一起來看,這些刷爆朋友圈的教師故事向我們詮釋著什麼是青春青春是經歷灰頭土臉和跌跌撞撞後依然對前方目標的篤信青春是穿過荊棘仍不會停下腳步的堅韌青春是心中像火一樣燃燒、從未熄滅的鬥志青春是迎著一切向前衝不回頭、不認輸的勇氣無論身處什麼時代
  • 我的姑姑三毛:故事未完,她的足跡永不消失|逝世30周年
    她用她的方式在我們心裡凍齡,今天我們用我們的方式讓她重生。十三歲小姑因為不適應當時模板式的教育體系,選擇休學。十四歲她開始寫作,當時的作品多半是少女對初戀的期待和懵懂人生的觀察,有著超出同齡孩子的成熟與敏感細緻。童年的拔俗,讓小姑對我和雙胞胎姐姐的教育產生了很多啟發。我們常常一起去東方出版社書店,在那兒一待就是一個下午,直到抱著一箱箱的書籍往車上搬才願意離開。
  • 每日一笑:女友回去發一條朋友圈:我一定會好好養大你送我的蝌蚪
    1.我有一朋友,交往了一女友,心裡特別喜歡人家,電腦桌面手機桌面都是他女友的照片!一天他女友照了一套寫真,他把一張寫真照當成了電腦桌面,猜怎麼的了?一天他媽媽問他,兒子這桌面上濃妝豔抹的女生是誰啊?他一慌,回答到:一個明星!他媽媽說,哦,哪個明星長那麼醜,還能出道!
  • 石家莊人的朋友圈,我看哭了……
    石家莊人的朋友圈,我看哭了…… 2021-01-08 11: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手機刷不動了,我開始看這部羞羞的「教育片」
    作為一個湖北人,這個不能回家過年的春節真的很難捱,一方面心繫家鄉,每一次確診人數的變化都讓我的心臟停止跳動一秒,另一方面,雖然響應鐘南山院士「自我隔離」在家的號召是理所應當,但關在家裡真的太~無~聊~了! 春節休假剛開始的時候,我每天不是瘋狂地刷新微博,唯恐漏掉一條有關疫情的消息,就是在微信朋友圈和各個群聊裡掏心掏肺地科普疫情防護常識,積極地到處闢謠。
  • 媽媽我要尿尿、喝水、講故事、看動畫、拉粑粑、喝...
    媽媽我要尿尿、喝水、講故事、看動畫、拉粑粑、喝牛奶…… 相信很多家長一看到標題就笑了。我特別羨慕那些說自己家娃是睡覺天使的,一躺下沾枕頭不到五分鐘就睡著。在此之前我一直懷疑,這樣的娃現實世界中真的存在嗎?想我家的娃,睡個覺,他每天晚上能給你找80個理由都不帶重樣的,到最後,耐心耗盡,還是只能靠最沒招的「獅吼」解決。
  • 寶媽媽聽故事 | 大象腳印的故事
    《寶媽媽聽故事》欄目開通啦,為了讓寶媽媽們在懷孕期間更好的給予胎中的寶寶,美好的教育,建立美好的親情關係,我們特別準備了這樣一檔節目,讓我們關愛寶寶
  • 故事:暗戀對象三天可見的朋友圈,差點把我勸退
    孟吟很給她省事,幾句話就概括了整個故事。遊山川在她實在缺錢、準備偷走同學放在實驗室充電的手機時,攔住了她,並告訴她,世間一切只要努力就能擁有的東西,千萬不要用抹黑自己的靈魂來獲取。他是溫柔清麗的月亮,她是萬千試圖摘月的人。
  • 朋友圈「僅對我可見」,我哪知道是假的?
    ——本文系紅網第四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參賽作品近日,陝西大V「小楊熱線FC」轉發了一則「西安高速車禍導致7人死亡」的消息,提醒過路司機注意安全,讓人沒想到的是,經調查,這則假消息竟然來源於楊先生(即「小楊熱線FC」)朋友圈中一條「僅他可見
  • 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57)牽著媽媽的手,像媽媽兒時牽你一樣
    宋丹丹寫了一條微博,配上母女倆拉著手睡去的照片,看哭了很多人。「媽媽:謝謝你把我帶到這個世界上來,給了我很好的教養,讓我擁有那麼精彩的人生,謝謝你在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選擇了我獨自陪伴你,感受你的靈魂升上天堂……媽媽,我是那麼那麼愛你,我會永遠惦念你!你最小的女兒丹丹。」一條微博淚灑網際網路。能看出這條微博下的很多網友留言是含著淚水寫下的。
  • 招遠市實驗小學:居家戰疫,我的教育有故事
    為著一份懂得——用「心」戰「疫」 我的教育有故事招遠市實驗小學 王君己亥歲末,庚子初春,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打破了我們原有的生活、學習節奏,假期不斷「充值」的「夢想」得以實現,送來了有史以來的「超長版」寒假。
  • 她的故事,我們「放大」看……
    但都被她婉拒 還連續6年用放大鏡批作業 這位小學老師為何這麼「拼」? 她所教班級的成績名列前茅 平時她也會提醒學生寫作業時 儘量把字寫大一些 黃仁英的同事看在眼裡,疼在心裡 「看她吃力的樣子很心疼
  • 35歲二胎媽媽癌症晚期,朋友圈令人心碎:我想陪你們長大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曾經有一位母親說過,我最害怕的第一件事,是孩子生病,第二件事,是自己生病,一旦自己臥病在床,想著得不到自己照顧的孩子,總是覺得萬般愧疚、心疼。網上曾報導過這樣一位二胎媽媽,她才35歲,卻已經被確診為胃癌晚期,兩個孩子一個7歲,一個5歲,是最喜歡粘著媽媽的時候。她繼續一個月都無法進食,甚至喝水也很難做到,但是她還是堅持了一天又一天。她說,最放心不下的還是兩個孩子,要不是孩子,她早就撐不住了。
  • 最近刷爆朋友圈的一條關於賣鹽的消息 真相是這樣…
    最近刷爆朋友圈的一條關於賣鹽的消息 真相是這樣… 新聞頻道來源:央視網 2018年08月28日 15:59 A-A+ 我親屬中有位協和畢業的博士,他認為我這些症狀是某種化學物質導致的,讓我細查。我後來一樣樣排查我的品,最後我終於發現:  鹽面的抗結劑:亞鐵氰化鉀!  我當時上一查吃一驚,上已經有那麼多的譴責,責問中鹽為什麼往鹽面加亞鐵氰化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