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
ID:Zhongguojiaoyubao
關注
這篇文章授權轉載自「中國教育報好老師」(ID:edumedia100)微信公號。
青年節那天,
中教君被這條關於青春的推文感動了!
讓我們一起來看,
這些刷爆朋友圈的教師故事向我們詮釋著
什麼是青春
青春是經歷灰頭土臉和跌跌撞撞後
依然對前方目標的篤信
青春是穿過荊棘
仍不會停下腳步的堅韌
青春是心中像火一樣燃燒、
從未熄滅的鬥志
青春是迎著一切向前衝
不回頭、不認輸的勇氣
無論身處什麼時代
無論到了什麼樣的年紀
只要那份職業的理想始終堅定
只要心懷赤誠在三尺舞臺上盡情揮灑
這就是我們教師的青春
教師的青春,無關年齡
1. 青春是奮鬥
該照片主角是河南省南陽市二十一學校九年級教師呂雲霞和她4歲的女兒淼淼。
「這張照片是我在當天下午3點半左右拍下的,挺心疼孩子的,順手就轉發到了學校的教師群裡。」學校九年級4班班主任張淼說,4月12日,他路過教室時發現一個孩子在最後一排睡覺,搭檔呂雲霞當時正在前面講課,原來是她4歲的女兒趴在教室後面睡著了。也許這一幕觸動了大家,照片一發出來就引起同事們紛紛轉發和稱讚。
「我是晚上6點左右打開手機才看到張淼老師上傳到朋友圈的照片,當時也沒感到難受,只是到了晚上,看到那麼多老師同事點讚,才流下眼淚……」呂雲霞笑著說,淼淼是她的大女兒,還有一個一歲半的兒子,丈夫在外地工作,平時由婆婆照看小兒子,自己負責接送女兒淼淼去幼兒園。
提到女兒淼淼在教室後面睡著了的情形,呂雲霞愧疚地說:「4月12日早上下起了大雨,考慮到九年級要進行考試,我當天無法接送女兒去幼兒園,於是早上6點就把淼淼帶到學校,在語文課上,我把女兒帶到了教室,給她找來稿紙塗畫,但後來不知道女兒啥時間已經入睡。」
她是一個孩子的母親
也是班上所有孩子的老師
這兩種角色
是人生中最美好的相遇
你們慢慢長大的每一個樣子
老師媽媽都想好好珍藏
2.青春是篤信
2013年帶著新婚的妻子
來到貴州省石門坎
走進烏蒙山
因為他認識了一群可愛的孩子
帶著他們唱古詩、寫作文
「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
這首《苔》
被他改編成歌曲
教給了鄉村小學的孩子們
又在舞臺上重新被喚醒
梁俊老師就是想通過這首詩
告訴這群山裡的孩子們
「我們即使擁有的不是最多
但依然可以像牡丹花一樣綻放
我們不要小看了自己」
道阻且長
他將自己的大好青春
獻給最艱苦的鄉村
學為人師
行為世範
3.青春是活出自我
前一段時間,一個關於河南省新鄉市特崗教師任明傑老師生活記錄的帖子在網上爆紅。他的生活讓大家紛紛為他點讚,還有女網友直呼,嫁人就得嫁這樣優秀的老師。就是在這平凡生活的點滴中,人們看到了一個教師那麼鮮活的形象,那麼樸素的情懷。
新鄉市封丘縣潘店鎮大辛莊小學特崗教師任明傑的生活記錄:
這是2014年8月28號,入職第一天校長帶我看的我的住所,說實話,當時心裡真的無法接受,但我隨即調整了心態,決定改變這一切,畢竟事在人為!
28日下午,把房間的東西都搬到了外邊,洗去廚具、桌子和其他生活用品上厚厚的灰塵,然後進行晾曬。與此同時,我把房間徹底打掃了一遍,用掃帚把牆面也掃了一遍。29日上午,我又用報紙裱完了整個房間,然後去買了油鹽醬醋、米麵和生活用品等。
可是才住了一個學期,後來因為舊房子要拆掉蓋新樓,於是我又暫時搬進了我們學校的圖書館,更確切地說是倉庫,在那裡住下來了還好住了大概一年,就搬進新樓。每次搬家最頭疼的是架線走電,工具不全,像原始人一樣用牙咬,用指甲摳,用石頭砸,但最後終於安定下來了。
搬進了新房間,看這個桌子太破了!
於是去找了點油漆,粉刷了一下。
這樣看著好多了!
麻煩工頭給我打了孔,拉了根鐵絲。
種菜!
菜好了,包餃子!
學了好幾次才學會做紅燒肉。
吹風機壞了?修!熱水壺壞了?修!沒有筆筒沒有置物架?自己做!
做一本書:第一步測量。第二步:上膠,打勻;第三步:設計並列印封面,貼合書脊,然後打孔,穿線。就這樣用最原始的方法做了一本書!
這本書有12萬字的稿子,是我籌劃醞釀了四年,列提綱,找素材,然後用暑假兩個月的時間,一口氣寫出來的!然後列印出來,無數個白天黑夜,無數次校稿。
……
都知道農村學校條件差,任明傑少有抱怨,用自己的才幹不斷去改善,他記錄下的一個個「美好」,打動人心。
特崗教師用青春的汗水
澆灌著鄉村教育的土地
他們中很多人都是告別都市生活
在鄉村生活極為不便利的條件下
樸素、赤誠地教書育人
他們不僅把知識傳遞給鄉村的孩子們
而且把達觀的生活態度、智慧的生存技能
展現給了孩子
4.青春是力量
照片的主人公叫董貴英,是文縣東壩中學五年級二班的數學老師,背上的孩子只有8個月大。拍照片的時間是今年的正月十五元宵節。
「丈夫單位忙,孩子平時由外婆帶,這幾天有事回鄉下老家了。自己又不想請假耽誤學生們的課,就只好帶學校了。」記者聯繫到董老師時,她很靦腆,說沒想到那麼多人知道了,但她清楚孩子真的很乖,不會影響自己的教學。
「我下課進到辦公室,就看到董老師背著孩子批作業。當看見寶寶很乖,靜靜地趴在媽媽的後背時,覺得這樣的畫面既溫馨感動又有點心酸。」照片的拍攝者楊霞老師說,同樣為人母為人師,董老師這樣做,同事們都很感動。文縣東壩中學是一所九年制學校,楊霞和董貴英是五年級的搭檔。
「董老師平時教學就很認真負責,學生很喜歡她。」她原來一位同事說,老公六年前做過腎移植手術,家裡生活困難,但她從沒耽誤過學生們一節課,絲毫沒影響過學生的學習。
董老師性格溫和,樂觀堅強,為人很好。這是學校老師對她一致的評價,對那些調皮搗蛋的孩子,她總是耐心勸導,孩子們都覺得她很親切。而老師們之間互幫互助的事,她也從來沒有缺席過。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隨著國家「二胎」政策的施行,休產假的老師不斷增多,不少學校都面臨著「產假式」缺員,很多女教師剛生完孩子不久就回到了講臺上。
東壩中學校長張付榮說
董貴英老師背著孩子工作的鏡頭
不僅感動了學校老師
代表的更是一種精神
我們的教師
有背起一個孩子的力量
有撐起一個家庭的力量
也有託起一群學生的力量
5.青春是責任
前段時間,男教師抱著孩子批閱學生試卷的照片刷爆了朋友圈。
照片中的主人公是青島平度市第九中學高三(13)班班主任範應彬,趴在範應彬肩上安然入睡的是他剛滿周歲的小兒子。2月4日,朋友去範應彬家中拜訪時偶然拍下了這組照片。
範應彬是兩個孩子的父親、57個學生的班主任、113個學生的數學老師。他的愛人史桂香同為平度市第九中學數學老師,是典型的雙師家庭。
為照顧生病的小兒子,史桂香接連好幾天沒睡過囫圇覺,為了讓愛人補個覺,範應彬當起了「超級奶爸」,這才有了邊抱孩子邊批閱試卷的感人一幕。
初為人父,
也更懂得了青年
對世界、對生命的責任
我們和孩子一起成長
也開始真正理解教育
6.青春是堅持
入職8年,每天清晨6點30分,她準時走進教室和她的學生一起朗讀,從不間斷;每天堅持寫作,積累二百多萬字的教育隨筆;把辦公桌搬到教室,與孩子們分擔艱苦的學習過程,與孩子們共同成長。
這是鄭州市鄭東新區外國語學校程倩入職8年來的教學生活。
她說,「教室是我的世界」「你以為我在犧牲?不,當我走進教室,我覺得很幸福」「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
在學生眼裡,程倩是個既嚴厲又很親切的老師,同學們對她即敬佩,又有點小害怕,但更多的還是信任和依賴。「程管」「老程」「程姐」都是學生們對程倩的暱稱,「這樣的暱稱是我當八年班主任歷屆學生稱呼的大集合。」程倩表示,學生喜歡怎麼稱呼都可以,只要學生喜歡,無論哪種稱呼,都表示對她的信任,尊重孩子的選擇。
同學們對程老師的信任,源於程老師對孩子的尊重,善於和孩子溝通,尤其是以書信的方式和孩子們溝通。程老師介紹,她是2020屆七年級七班的班主任,也是該班的語文老師。「鋼七連」是她給班級起的暱稱。與這屆學生未曾謀面,她就提前寫好一封信,貼在教室的門口,以親切至誠的語言第一次向孩子們敞開心扉,迎接孩子們的到來,「程管」這個暱稱,這一屆學生就是從這封信開始叫起來的。
程倩喜歡寫作,喜愛讀書。所以她也要求班裡的孩子養成多讀書、多練筆的習慣。「每天堅持早起,每天堅持寫作,讓我收穫很多」程倩說,幾年下來,她積累了二百多萬字的教育故事、教育隨筆。感謝寫作,讓自己認識了不曾認識的自我,讓自己知道還能堅持得這麼好。
每天堅持陪伴學生
每天堅持和學生一起讀書
每天堅持寫東西
這些已經成為程倩的習慣
也許看上去很普通,
但當一切成為習慣,成為日復一日,
就散發出了別樣的力量
7.青春是熱愛
當94歲的潘鼎坤教授
站在講臺上時
就像一棵老樹
背微駝著,但腰板還是筆直的,透著顫巍巍卻利落的直愣勁兒。落步又極穩,像是講臺上有他的根。
來源:視覺中國 張杰 攝
潘鼎坤是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的一名退休教師,這是他2018年的第一場講座:「試講中文對聯的規律及魅力——奇文共欣賞」。
好不容易退休,但沒幾年他又重新走上講臺,「過一過自己上課的癮,重溫舊夢。」他說著,眉梢眼角都漾起笑意,樹皮似的皺紋又深一層。
授課間,四塊大黑板很快寫滿,學生要幫他擦,潘鼎坤一揮手:「不用,我自己來。」刷刷幾下擦乾淨,又繼續寫。
一堂課3小時,中間不休息,一口水都不喝。他始終站著,走動著,講到關鍵點就加重語氣,吸引學生注意力。
他說,做老師就和演員一樣,在舞臺上時是不會累的:「我在上面(講得)津津有味,咋會感覺到累?累那是課沒備好。」
講臺下有人感嘆,說他看起來一點也不像90多歲的人。更多人被他的激情感染——「眼神炯炯發光,從內而外燃燒的感覺」「一個人站在他一生的舞臺上的時候,一下子迸發出來……人要活得那麼旺盛,就一定專注熱愛這件事情」。
教了一輩子數學,他沉醉其中
但重新「復出」
他卻決定講古詩詞!
這就是青春!
是眼神炯炯發光、從內而外燃燒的激情;
是活得熱氣騰騰;
是對熱愛的事情專注的堅持!
看,教師的青春,無關年齡
歲月可以討厭地催老我們的容顏,
在皮膚上刻下一道一道皺紋
但對有的人來說
歲月無法為靈魂留下絲毫老去的痕跡
青春的靈魂屬於每一個人
無論是90歲還是19歲
只要心中有夢、眼中有光
用自己實實在在的拼搏和奮鬥
帶著一塵不染的初心和赤誠
站定三尺講臺
靜待桃李慢慢成熟
我們就永遠青春
你看
總會有人,在別人歇息的時候趕路!
向這樣熱氣騰騰的青春致敬!
本文綜合自 | 中國教育報微信、中國青年報微信、新華社微信
轉自 | 中國教育報好老師 (本文編輯:杜京虹)
責任編輯 | 郭可暢
用名師案例服務教師專業成長,快來訂閱吧!
教育,要用「廣角」來看
我們開闢起了一個新的主題,那就是教育類話題優質原創內容的刊發。
在這裡,你可以看到更多優質教育類原創內容;
在這裡,你可以發現有意思的教育類自媒體公號;
在這裡,你可以從不一樣的視角看教育。
讓我們在這裡遇見更多的朋友,讓我們在這裡用廣角看世界。
優質+原創+教育+自媒體,這是中教君想要在每個周日與您共同分享的精彩,不知道您喜不喜歡呢?
各位老師、家長,如果您平時也關注了這樣的公號,如果您在平時發現了這樣的文章,中教君也歡迎您分享給我們。說不定在下周,我們也會推送給更多的朋友的!
各位自媒體朋友,如果您想要在周日出現在中國教育報微信的平臺上,我們也歡迎大家來自薦!
那麼,怎樣才能找到中教君呢?您只需要將您想要推薦的文章連結留言發送到我們的後臺,如果您覺得留言推薦不夠靠譜的話,我們也歡迎您發送文章連結到我們的郵箱:zgjybwx@163.com
我們下周見!